吴光炯教授治疗胃肠病经验琐谈

合集下载

对吴光炯教授“七味白术散”的用药探讨

对吴光炯教授“七味白术散”的用药探讨

对吴光炯教授“七味白术散”的用药探讨吴光炯教授将“七味白术散”运用于各类人群,扩大了使用范畴,根据临床实际使用于使呼吸道、肠道菌群失调的各类疾病。

标签:七味白术散;吴光炯;经验吴光炯教授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名老中医。

吴光炯教授擅长集各家之长,多学科复杂性思维使吴老思维宽广,用药灵活多变,将许多经典名方扩大了使用范畴,并取得奇效。

我有幸能跟吴老待诊学习、亲聆教诲,乃三生有幸。

以下我将吴老“七味白术散”用法经验作如下探讨,以期能反映老师的用药特点。

“七味白术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由四君子汤合藿香、葛根、木香组成。

钱乙及历代医家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1]而吴光炯教授对“七味白术散”的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临床运用于各年龄阶段的病人,还用于便秘、抗生素相关性疾病、肠易激惹综合征、食物过敏、厌食、糖尿病、肝病、肝硬化、免疫功能低下、癌症放化疗患者、呼吸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的疾病。

临床疗效显著。

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吴光炯老师常常启发我们“在他的一方一证中均蕴含很多的知识背景”。

试从吴老师对脾胃病的病机总结及微生态角度去理解老师的用药目的。

吴光炯教授擅长脾胃病的治疗,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脾胃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胃)虚、气滞、湿阻三个环节。

[2]临床通过详察病人饮食、大便、舌苔、脘腹饱胀四个指征,以制定健脾、理气、除湿相结合的方药治疗脾胃病,是吴光炯教授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的法宝之一。

“七味白术散”为精典名方,疗效显著而确切,全方融补、运、升、降为一体,补而不滞。

其中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加木香运脾行气、补而不滞,加藿香除湿止呕,葛根升阳止泻,用药精当,中正平和,符合脾胃病用药原则,符合吴光炯老师针对脾胃病病机治疗原则。

其次吴光炯教授是多学科的复杂性临床思维。

在使用该方时,常从微生态角度给我们讲解使用该方的意义。

吴老师强调人与微生物是对立统一的,人体大部分的生理功能是人体与正常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其它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共生生活的结果。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治失眠案例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治失眠案例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治失眠案例吴光炯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名中医,他在治疗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个关于他治疗失眠的案例:在吴光炯的诊所里,有一位患者名叫小李,他一直在抱怨自己长期失眠的问题。

小李说他每晚都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后也容易醒来,并且早上起床时感到疲倦和精神不振。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月,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吴光炯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他了解到小李在近期没有遭受过任何重大的生活事件或心理创伤,并且没有明显的身体疾病。

根据这些信息,吴光炯初步判断小李的失眠可能是由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或内脏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基于这个初步判断,吴光炯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他建议小李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卧室,避免刺激性的光线和噪音。

此外,他还建议小李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并避免过度疲劳。

在草药治疗方面,吴光炯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黄连、酸枣仁、丹参等草药。

这些草药具有镇静、安神、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可以帮助小李缓解失眠症状。

吴光炯还告诉小李要坚持服药,并根据病情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草药治疗,吴光炯还采用了针灸疗法。

他根据小李的具体情况,在关键的穴位上进行了针灸刺激。

这些穴位包括神门、心兪、太溪等,它们与失眠相关的经络和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舒缓神经系统等途径来改善睡眠质量。

经过几周的治疗,小李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

他每晚入睡更容易,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早上起床后,他感到更加精力充沛和清爽。

小李对吴光炯的治疗非常满意,并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草药治疗。

这个案例展示了吴光炯治疗失眠的综合治疗方法。

他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和调整生活习惯等手段,从多个角度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达到缓解失眠症状的目的。

吴光炯的治疗方法注重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吴雄志教授多村讲记(2)–经方治疗脾胃病

吴雄志教授多村讲记(2)–经方治疗脾胃病

吴雄志教授多村讲记(2)–经方治疗脾胃病吴师治疗脾胃病将之细化到部位用药,使用药更加精准。

现代医学已提出精准治疗的方案,这给中医也有启示。

1.口腔用药法:吴师认为,导赤散可治疗一切口疮、溃疡病。

无论寒热虚实,在导赤散基础上加减即可。

牙龈肿加马齿苋;膝关节痛加牛膝,可治关节痛,又加强降心火之功;骨质不好加骨碎补;牙龈出血加地骨皮;大便干结加大黄;鼻梁色青者少阳病,可加茵陈、黄芩、郁金;补体力可加仙鹤草、牛蒡子等。

2.咽喉用药法:治疗咽喉不适:(1)小柴胡汤加细辛或桂枝,半夏散及汤中即用桂枝。

细辛配黄芩治疗淋巴滤泡增生很好。

此病在三阳,属实证。

若手心潮湿,加桂枝;少气懒言,加升麻配党参是补中益气法。

(2)病在少阴,属虚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甘草,黄芩,郁金;怕黄芩太凉可用酒炒。

3.食管病用药法:栀子鼓汤和栀子干姜汤都是常用方,这两方可治疗抑郁症,也可治疗返流。

治疗返流,栀子厚朴汤。

返流患者不宜饭后立即睡下,应去散步1小时以上,睡时枕头要高。

4.贲门用药法:治疗胃痞证用小陷胸汤,脉浮者可加枇杷叶、射干;瓜蒌薤白半夏汤也可以治疗,大承气汤也可以改变贲门,关键是便硬。

5.胃体用药法:半夏泻心汤是主要方剂;如果不效,改用疏肝利胆法,改用黄芩汤。

6.幽门用药法:旋复代赭汤和大半夏汤治疗幽门梗阻,效果很好。

7.十二指肠用药法:小建中汤,喜温喜按,脉浮缓大。

8.空回肠用药法:理中汤,治疗肠源性腹泻;大建中汤治疗肠套叠,川椒入厥阴经。

9.阑尾用药法:大黄牡丹皮汤加公英,白花蛇舌草,或合五味消毒饮。

一定要保证大便通畅。

慢性阑尾炎,要用附子苡仁败酱散,类大黄附子汤。

慢性胆囊炎可用半夏泻心汤去黄连加白芍。

对吴光炯教授“七味白术散”的用药探讨

对吴光炯教授“七味白术散”的用药探讨
唐景 华 通 信 作 者 牵 骏
( 佛 山市 高明 区人 民医院 广 东 佛 山 5 2 8 5 0 0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患者血餐后2小 时C肽 ( C p s ) 水平相 关影 - 向因素。方法 收集 2 0 1 2年0 1月 一 2 0 1 4年0 2月我院初 诊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患者 1 4 1
[ 1 ] 宋钱 乙著 , 阎孝忠编集 , 郭君双整理 ; 《 小儿 药证直决》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1 1 . 1 2月
[ 2 ] 邱德文 , 吴光炯等 ; 《 中国名老 中医专 家学术 经验 集》 , 第 2册 ; 贵州科
技 出版 社 : l 9 9 5 . 5
1 4年第 4期
术散具有抗炎 、 抗病毒 、 免疫调节和增强机体清 除 自由基能力 的作用 , J 这些作用 在适 当阶段 、 适 当时机可 以 帮助机 体 与微 生物 达 到协 调平 衡 , 其机 理 有待 进一 步 研究 及
学习。 病案举例 :
容某 、 女、 4 8岁于 2 0 1 3年 2 月1 0日 初诊 。患者因胃癌行 胃大部切 除术后 8 +月, 已 作化疗 。患者 时有腹部胀痛 、 泛酸、 食欲欠 佳 、 大便稀溏 3— 5次/ 日而就诊 。患者情绪 欠 良、 月事已停 、 小便正 常。舌质淡 嫩、 苔 白微腻 、 脉滑 。吴老辨证 为脾虚挟 湿 : 除告诫 患者“ 保持 良好情绪 、 少吃多餐 、 细嚼慢 咽” 外, 予七味 白术散加味治疗 。拟方如 下: 蓿香 9薏仁 3 0太子参 2 0白术 l 5山药 2 0葛根 l 5竹茹 9茯苓 2 0木香 6黄连6甘草 9 5 付水 煎 内服 , 日一剂 , 3 次/ 天。 2月 1 7日复诊 : 腹胀 痛、 大便稀溏明显缓解 , 大便 软 1 — 2次/ 日, 食 欲改善 , 仍偶有 泛酸 。舌质暗淡 、 苔薄少 、 脉细。吴老辩证 为脾虚湿 阻 、 气 滞血瘀 。继续予七 味 白术 散 加丹 参饮治疗 。上方去木香加丹参 2 0 、 檀香 9 、 砂仁6 ( 后下 ) 。5付用法 同上。患者 一 周后 闲乳房胀 痛就诊时诉已无 腹胀 、 腹痛 、 大便稀 溏、 泛酸 、 食 欲差 等就诊症状 。 按语: 患者 胃 墙 行 胃大部切除术 , 为残 胃综合 征。由于手术 、 化疗 、 情 绪等因素使 胃 肠生理功能失常 , 导致微生态 或菌群失调 。吴老 中医辨证 为脾 虚泄泻 , 予七味 白术 散以 健脾除湿理气止泻。方中加黄连 , 与木香组成香连丸 , 共凑止泻 之功, 加薏仁 、 山药 加强

吴光炯教授运用当归贝母苦参丸经验

吴光炯教授运用当归贝母苦参丸经验

所 以无 论男 女老 幼 , 在 临床 上可 以 。兹举 例介 绍验 案如 下 。 1 鼻 咽喉炎 欧某 , 女, 3 0岁 , 2 0 1 1 年 4月 1 5 日初诊 。 鼻炎 反复 发作 1年多 , 加重 1 周 。鼻腔 干 、 痒,

4・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5月第 2 9卷第 5期
S HA N X I J O F T C M M a y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5

名 医经 验 ・
吴光炯教授运 用 当归 贝母 苦参丸经验
龚 小雪 黄 惠刚
关键 词 : 吴光炯 ; 当归 贝母苦参丸 ; 名 医经验
症 状消失 。
按: 吴老 说 , 咽喉有 黏液用 大 贝母 , 可 以减 轻 喉 头 水肿 。此 例患者 为鼻 咽喉 炎加扁 桃体 炎 , 用 当归
贝母苦参 丸 为基本 方加 减起抗 菌 消炎 作用 。
2 口腔炎
炎 症 均宜 以 汤 剂 荡 涤 邪 热 , 并 能 依 据 个 体 和 临 床 表 现灵 活 加 用 他 药 , 大 大拓 展 了 当归 贝母 苦 参 丸 的 临床新用 , 疗 效卓 著 。 文 中云 “ 饮食 如故 ” , 说 明脾 胃没 有受 到 影 响 ,
忌 吃于 、 硬食品。
因为苦参苦寒之性甚于芩连, 对脾 胃稍有影响, 运 用时适当配伍甘草或大枣 以调味 , 当苦参用 量多 时甘 草 也 相 应 加 量 , 必 要 时 加 大 枣 以减 毒 增 味 。
过 于苦寒 之 药 , 患 者难 以 坚 持 服 用 可 根 据 具 体 情
况调味 , 以免惧怕其味重而废弃其药。正如《 本草 正 义》 云: “ 苦参 , 大苦大寒 , 退热泄 降, 荡涤湿火 ,

吴光炯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方证运用体会

吴光炯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方证运用体会

腺苷脱 氨酶 ( D A A)是 嘌呤核苷 代谢 中重要 的酶类 ,属于巯基
酶。A A广泛分 布于人体各组 织 中。A 可用于 肝胆疾病 的诊断 , D DA
4反 映胆 汁淤积 情况 的酶 指标 碱 性 磷酸 酶 ( P ; v一 氨酰 转 移酶 ( G AK ) 谷 Y・ T)、5 - 核
其活性测定是反 映肝损伤 的敏 感指标 :肝炎患者A A L 均显著升 D 与A T
高 。乙型肝炎患者A T L 的升高大于A A,而非甲非乙肝 炎患者A A D D 的
升高大于A T L 。肝纤维化 、肝硬 化及慢性肝炎患者A A D 活性显著升高 而A T L 不升 高,所 以同时测定A T D 更具有临床价值 。 L 和A A L H D 升高主要见于心肌梗 死、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肺梗死 、某些 恶性肿瘤等 。
目前 ,常用于心肌梗死 、肝炎 、某 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 断。肝 胆疾患 ( 炎、肝 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L H 肝 D 及其病变部 位相应 优势的同工
酶含量均可增高 。 3 反映肝 脏胆 排泄 .分泌及 解毒功 能 的指标
总胆 红素 ( B L T i )、直接胆 红素 ( BL D i )、总胆汁酸 ( B )、 T A
的含量 ,可反映肝脏病变 的情 况。肝 硬化患者合成尿素的能力下 降, 氨 的清除减少而 引起血氨增加 。它是肝性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讲 ,肝 细胞 损害时 ,因其排 泄、分 泌、运输及解毒功能 障
碍 ,会导致血液 中T i、D i、T A和N 3 BL BL B H浓度升高 。
发生肝硬化 的患者除上述相应 的指标发生变化外 ,还 会发生支链 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 比例失衡 。 肝 脏是氨基酸 代谢的重要器官 ,当肝 细胞 严重损害时会 引起氨基 酸代谢 障碍 和紊乱 ,使氨基酸之 间比例 失调 ,尤其明显的是 支链氨基 酸与芳香族 氨基酸 比值发生改变 。根据该 比值 的改变情况既可预测肝

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专题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写 范文

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专题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写 范文

2024年1月15日,由全国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专题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各地脾胃病领域的专家、教授、医生、研究员等近百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始前,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陈维光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为全体与会人员送上了热情洋溢的问候。

随后,主持人宣布了会议开幕。

会议邀请了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贺燕萍教授作了题为“中药治疗胃肠胀气的研究和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中药治疗胃肠胀气的方法和效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李俊教授作了题为“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和药物调理”的报告,详细讲解了中医药在辨证论治脾胃病方面的思路和方法。

随后,各位专家就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脾胃病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疾病,对全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建设脾胃病重点专科是当前中医药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需要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和技术优势,采取创新的思路和手段,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会议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

他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交流和学术盛宴。

各位专家在分享和讨论中发扬了中医药疗法的精髓,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也为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献计献策。

他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热情参与,并表示将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推进脾胃病重点专科的建设。

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专家不仅深入了解了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更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建议和方案。

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一定会在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使中医药事业在脾胃病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完整版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完整版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

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

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

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

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

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

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

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

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将吴 老治 疗 胃肠病 经验 整理 如下 :
1注 重 心 理 因 素 对 胃肠 病 的 影 响 。 调 心 身 同 治 强
特征、 心理 状 况 。还 常 常不 厌其 烦 的询 问 患者 , 近 情绪 如 最
何 ?生 活 中有没 有遇 到什 么挫 折 等 。然后 耐心 倾 听患者 的叙 述 , 者通 过 自由叙 述 , 患 发泄 出内心 积郁 及情 感 ; 常常 见到 一
思、 、 、 悲 恐 惊七 种情 志变 化 , 直接 或 间接 影 响气血 、 能 脏腑 功 能 。突 然强 烈或 持久 的情 志刺激 , 超过 人 体正 常生 理 活动 范 围 , 人体 气机紊 乱 , 腑 阴 阳气 血 失调 , 使 脏 则会 导致 疾 病 的发
则气 立孤 危 。故非 出入 , 无 以 生 、 、 、 、 ; 升 降 , 则 长 壮 老 已 非 则
治疗 , 可能 调动 患者 自我 心理 防 卫功 能和 主 观能 动性 。药 尽
吴 老很早 就 注意 到心 理 因素对 疾病 的发生 发展 的影 响 . 对 心理 学 研究 较 早 , 以在 临床 治 疗 胃肠 病 实 践 中 . 常重 所 非 视 心理 因 素对 胃肠病 的影 响 , 在 多年 的临 床 实践 中 , 结 他 总 出 因 胃肠病 而就 诊 的患 者 , 心理 因素对 他们 的病情 影响很 大 。
欲 很差 , 至 出现胸 闷、 痛 、 甚 胁 脘腹 胀满 、 疼痛等 表 现 。 就说 这 明 了情 志 因素与 胃肠 功能有 密 切关 系 。有 资料 表 明 . 人在 愤 怒 和 紧张 时 , 胃液 分 泌量 大 为增 加 , 量 胃液 中 的 胃酸破 坏 过 了 胃黏膜 屏 障 , 直至 黏膜 产生 损伤 性病 变 。而 人在 恐 惧或 忧
现 代 医学认 为 , 当人 们 处 于精 神 紧张 、 虑 、 惧 、 怒 状 态 焦 恐 愤 时, 大脑 皮层 对周 围神 经 的反射 不敏 感 , 周 围神 经 的控 制 、 对 调 节 能力 下降 , 胃肠道 的分泌 、 使 运动 功能 紊 乱 , 生 胃肠道 产 疾 病 。 们在 经历 精神 紧 张 、 人 压抑 、 怒 、 伤 的时候 . 往食 愤 悲 往
【 关键 词】胃肠 病 ; 经验 ; 光炯 吴
【 图分类 号】 2 6 中 R5. 3
【 献标 识码】B 文
【 编号】 17 — 7 12 1 )9 a 一 8 — 2 文章 6 4 4 2 (0 0 0 ( )0 9 0
吴光 炯教 授是 贵州 省首 批名 中医 , 国第 四批 名 老 中医 全 学 术经 验 继承 工 作指 导 老师 。吴 光炯 教 授 集 数 十载 临 床 经 验, 擅长 消化 内科 、 神经精 神病 等病 症 的 中西药 结合诊 治 。 笔 者有 幸拜 吴 光 炯教 授 为师 , 侍诊 学 习 , 聆教 诲 , 濡 目染 。 亲 耳
20 9第7第5 0琐谈
吴 泽 湘
( 贵州 省 贵 阳中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 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1
【 要】 光炯 教授 注 重心 理 因素 对 胃肠病 的影 响 , 摘 吴 强调 心 身 同治 ; 出 升降 出入 是脾 胃肠 运动 的基本 形 式 。 胃用 提 脾 药, 贵在 升降 和合 ; 视肝 胆对 胃肠 动力 的影 响 , 节脾 胃升 降 , 以辛 开苦 降法 为主 。 重 调 总
些患 者 热泪盈 眶 , 至 嚎啕大 哭 。这 实际 是 给患者 一 个发 泄 甚
内心 积郁 及情 感 的渠道 , 老师 在 了解原 因后 , 细心 安慰 , 常 疏 导患 者 , 向患者解 释疾 病 的原 因 , 患者 相信 自己 , 让 只要 患者 与医 生配合 , 病情 可 以逐步 治愈 和恢 复 。然 后适 当配合 药物
物 治 疗努 力 改善 其 症状 , 患 者建 立 治 疗 的信 心 , 床常 常 使 临
收 到意 想不 到 的效果 。这 种治 法 , 即宋 ・ 自明说 的 “ 陈 改易 心 志 , 药扶 接 ( ) 。 老师 常 常教导 学生 , 用 持 Ⅲ ” 现代 社会 自然生 态 环境 的破 坏 , 活 节奏 加 快 , 们 来 自生活 和 工作 的压 力越 生 人 来越 大 , 由此压 力 导致 的 胃肠 病 也 会 越来 越 多 , 针对 这 种情 况, 临床 上 一定 要 注重 心 理 因素 对 胃肠 病 的 影 响 , 心 身 同 要
郁、 思考 时 , 减 少 胃血 流 量 , 能 明显地 抑 制 胃酸 分泌 , 同时 引 起 胃运动 减弱 。 由于 胃运动 减弱 , 长时 间停 留在 胃内 的食 糜
治, 才能 取得 好 的疗效 。
2升降出入是脾 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 。 胃用药 。 脾 贵在 升降和合
吴 老认 为 , 说脾 胃是 气 机升 降 的枢 纽 , 这是 正 确 的 , 不 但 够完 整 。 素 问 ・ 微 旨大论 》 : 岐伯 日 : 《 六 说 “ 成败 倚伏 , 乎动 , 生
动 而不 已 , 则变 作矣 。帝 日 : 期乎 ?岐伯 日: 有 不生 不化 . 之 静 期也 。 日 : 生化 乎 ? 帝 不 岐伯 日 : 出入 废 , 神机 化灭 ; 降息 , 则 升
和 胃液 的混合 液会 对 胃黏膜 造成损 伤 。 而情 志因 素对疾 病 的 影响 , 中医学 也早 有认 识 , 如怒 伤肝 、 伤心 、 喜 悲忧 伤肺 、 伤 思 脾、 恐伤 肾等 , 中医学 把精 神情 志致 病 因素 归纳 为 七情 内伤 . 并 且 十分重 视七 情 内伤在 致病 中的作用 。七情 即喜 、 、 、 怒 忧
无 以生 、 、 、 、 。故器 者 , 化之 宇 , 散则 分 之 , 长 化 收 藏 生 器 生化 息矣回 …” 师对 于这 段经 文 的认识 是 : … 老 宇宙 在时 间上 不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