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合集下载

中国钢琴曲《解放区的天》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分析

中国钢琴曲《解放区的天》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分析

中国钢琴曲《解放区的天》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分析摘要: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是著名华裔钢琴家储望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它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来,音乐风格清新明快、旋律调式简洁新颖,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广大群众喜爱。

本文中笔者就从作品的概述、本体分析、演奏技巧等三方面详细分析这一作品的创作手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解放区的天》;音乐分析;演奏技巧引言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就是由民歌《解放区的天》和《咱们领袖毛泽东》这两首民歌综合借鉴改编而来,在乐曲三部曲式结构中,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曲调等元素被广泛采用。

钢琴版《解放区的天》在继承原版民歌特色与曲调的基础上,融入了古典钢琴演奏技巧,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与西洋钢琴结合,将钢琴演奏技巧与民族的感情融为一体,这首钢琴曲无论是从音色腔调,曲式结构,演奏技法,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音乐意境美之外,更多的是民族音乐的传承,这也是中国钢琴曲创作总指导的思想,才能得以长远发展。

一、储望华生平及创作特征(一)储望华生平储望华,1941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蓝田。

他的父母曾出国留学,出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储望华从很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熏陶,而且父母在他的教育上特别重视。

而储望华在很小的时候在音乐方面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能,而且他特别热爱音乐,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在11岁的时候就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

进一步的学习,使储望华的音乐才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他在学习之余,经常给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配上和声或者是钢琴伴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好评。

这种业余兴趣为他以后作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储望华对于音乐可以说是痴迷程度,为了创编音乐他可以一直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储望华更是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储望华的作品元素大多数源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他将这种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钢琴曲创作中,使得原本是西方的钢琴曲变得有了民族特色,这种创新的风格是中国钢琴音乐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浅谈储望华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的演奏技巧

浅谈储望华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的演奏技巧

众化”的号召,当时储望华在参加四清运动时,就有了改
编这首民族歌曲为钢琴曲的想法,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对
民族音乐的热情,更加激励着他将这首振奋人心的民族歌
曲改编为钢琴曲。储望华将歌曲中的“边区”改成“解放
区”,有了时代性的特色,作品的曲调也随着歌词的变化
而作出了一相应的改变,旋律方面基本还是原来的旋律。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
求用手臂力量带动手腕、再带动手指,用上行的惯性流动 着轻触琴键,宛若和着旋律柔声歌唱。在该段的74小节(谱 例4),左手在低音区重复了该段的最后一句的旋律,以加 深印象,用减弱、减慢,为乐曲的审美体验留有一分期待 感。在第83小节,恢复到主题速度,乐曲进入采用了引子为 素材变奏而成的连接段,音乐进入到以引子为材料变奏的 连接部。
织体中,整齐划一的十六分音符更是将气氛渲染到欢快和
热闹的氛围中(谱例1),钢琴高音区晶莹、清晰的音色一
展无余。
70 Northern Music
谱例1
三、《解放区的天》的演奏技巧 (一)节奏的把握 这首钢琴曲《解放区的天》有我国民族音乐的节奏特 点,即运用变化拍子的同时,穿插一些附加时值的拍子。 整首曲子的节奏以2/4拍居多,加入一些小篇幅的3/4拍共六 次,后又加入一个4拍,最后又回到2/4拍,这种不规则变 化的节奏给人留下弹性节怕的印象,展现了我国传统审美 中讲求布局井然有序的美学思想。《解放区的天》中,看 起来非规律变化的节奏在一大句仍维系着内在的融合与均 衡。在西方音乐中运用“附加值”节奏较多的是法国作曲 家梅西安。这种节奏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也层出不穷, 比如《木卡姆》这一维吾尔族音乐中的1/8拍子,会使得音 乐情绪富有律动性、生动且活泼。此类节拍在钢琴曲《解 放区的天》中恰当的运用,不难看出作曲家在寻求中西音 乐节奏特征的统一性。

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1998-2003年)v

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1998-2003年)v

摘要储望华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中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作曲家、钢琴家,其钢琴改编曲成功地表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价值。

近些年来,演奏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人越来越多,但关于这些钢琴曲的文献确并不多见,只有一部分散见于各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和期刊,而这些论文中有的描写其作品和声与曲式,有的将其作品与其他作曲家作品进行比较,还有针对某首曲子进行详细分析。

然而,很少有学者针对储望华先生钢琴作品的某一创作形式及历史阶段进行总结研究,所以笔者对储望华先生在1998-2003年间创作的五首钢琴改编曲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进而深入了解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也希望对演奏这些曲目的人有所帮助。

本文用文献归纳法对相关著作、论文、期刊和访谈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通过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

用音乐分析法对储望华的钢琴音乐作品(1998-2003年)进行系统分析,音乐分析包括时代特征、美学内涵、人文气息、爱国情怀、时间和地域特点、文学性标题和强烈的画面感等。

用比较法对储望华及其同一时期的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创作风格等做比较研究,包括体载、旋律、节奏、织体、和声、曲式、装饰音、触键、踏板等。

在本论文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储望华及其钢琴音乐作品;第二章从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音乐;第三章进一步分析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涉及装饰音的演奏、民族乐器音色的触键,以及音乐的控制和踏板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在国内推广的可行性,同时预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这五首改编曲的时代和地域风格特征明显,中西结合的和声色彩浓郁,衍展性的曲式更具民乐特点,旋律采用变奏等形式体现装饰的华美,丰富的织体运用民乐的演奏特点加以修饰。

在演奏中,以民歌的气韵贯穿全曲,时而意由心生,时而外象于形,表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改编曲;音乐分析;演奏Abstract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iano music creation,Chu Wanghua is a composer and pianist with great influence.His adapted piano music successfully represents the national style of Chinese piano music and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piano music.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played the piano adaptations of Chu Wanghua, but the literature on these piano pieces is rare, only a few of them are published in the graduate papers and journals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some of which is about their works,sounds and compositions.The adapted piano music of his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composers. There is a paper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dapted piano music. However, few scholars have made a summary study on a certain creation forms and historical stages of Mr. Chu's piano works, so the author made music analysis and performed the five piano adaptations created by Mr. Chu Wanghua from 1998 to 2003, and then deeply studied the piano adaptations of Mr. Chu Wanghua.I also hope to help others who play these tracks.To summarize and organize the relevant works, papers, journals and interview literature, I had clarified research ideas by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is adopted by induction of literature. The music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iano music works of Chu Wanghua (1998-2003), the music analysis i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the humanistic atmosphere, the love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region, the literary title and the strong sense of the picture.By comparing with Chu Wanghua and the Chinese composers in the same period,research was compared with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creative styles, including load, melody, rhythm, texture, chorus, musical, decorative sound, touch key, pedal and so on.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sic works of Chu Wanghua and his piano works.The second chapter, I had deeply analyzed the music of the piano adaptation of Chu Wanghua from the melody, the harmonic, the text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music.The third chapter,I had further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ano adaptation, invol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ecorative sound, the touch of the tone of the national instrument, As well as the control of music and the use of pedals;from this basis, I pointed ou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iano adaptation in China, and was foreshadowing its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vitality. The times and region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ive adaptations are obvious, the combined choru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s rich,the diffraction style is more likely to the folk music characteristics, the melody by using the variation and other forms reflected the beautiful During the performance, the whole song is full of the folk song's rhyme, sometimes is experienced from the heart, sometimes pictured from external image in the shape, it is reflected the immensity and profound of the Chinese nation's musical culture.Keywords: Chu Wanghua; Piano Adaptation; analysis of music;Playing;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II)绪论 (1)(一)研究的问题 (1)(二)研究的方法 (1)一、储望华及其钢琴音乐作品 (2)(一)储望华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 (2)1.生平 (2)2.钢琴音乐作品 (3)(二)钢琴改编曲 (3)二、钢琴改编曲的音乐分析 (5)(一)创作特征 (5)1.鲜明的时代特征 (5)2.丰富的美学内涵 (5)3.坚定的人文气息 (5)(二)创作风格 (6)1.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6)2.时间和地域特点 (6)3.文学性标题和强烈的画面感 (7)(三)音乐分析 (7)1.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旋律 (7)2.民族风的节奏织体 (12)3.和声及曲式结构 (16)三、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27)(一)装饰音 (27)1.单倚音 (27)2.复倚音 (27)3.琶音 (28)4.颤音 (29)(二)触键 (30)1.彰显华丽 (30)2.深沉含蓄 (31)(三)力度与速度的控制 (32)(四)踏板的运用 (32)结论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38)后记 (40)绪论(一)研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艺术领域百花争艳,特别是中国钢琴音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

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简洁明快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2019-10-13【摘要】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其浓郁的乡⼟⽓息、简洁的钢琴织体、明快的和声风格,⾄今仍是中国钢琴⽂献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主要通过作品产⽣的背景、结构、艺术特⾊等三⽅⾯的探讨,引起⼈们对钢琴教育和钢琴作品中国风格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中国风格和声特⾊钢琴织体民族⾊彩钢琴曲《解放区的天》产⽣于1963年,当时正直中国⾳乐界提出三化(⾰命化、民族化、⼤众化)的号召,出⾝于典型知识分⼦家庭的储望华,在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称四清运动)中,有了改编当时流传的⾰命歌曲《解放区的天》为钢琴独奏的想法。

对于这样⼀⾸在中国钢琴⾳乐⽂献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作品,本⽂仅从作品产⽣背景、结构分析、艺术特⾊等三个⽅⾯为研究⽅向,希望通过对《解放区的天》的探讨,引起同⾏对钢琴作品中国风格的关注和认识。

特别是当今全国各地⼤唱红歌,提⾼全民⾳乐素质,适时地改编移植民众中影响强烈、短⼩精悍、健康向上的经典歌曲为钢琴或其他器乐作品,显然就有着特殊意义和积极作⽤。

⼀、《解放区的天》的产⽣背景《解放区的天》原是⼀⾸地道的民间传统曲调,流⾏于河北沧州南部,盐⼭以及冀鲁交界地区,歌词为数唱“⼗⼆⽉”的内容。

1943年,刘西林[1]在⼤秧歌运动中,运⽤原来民歌的曲调填词,写⼊了《逃难》的秧歌剧⾥,成了该剧的主题歌。

改编后的歌曲在流⾏的过程中,歌词⾥的“边区”被改成了“解放区”,曲调也相应增加了⾳符,歌曲旋律基本保持了原样。

由于在那⽕红的年代⾥,该曲被⼴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命歌曲。

⾳乐是⼈的内⼼感情付诸于声⾳的艺术表现。

《乐记》中“民⾳之起,由⼈⼼⽣也”,“致乐以治⼼”。

当然,这是指古代中国⼈的⾳乐⼼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受当时政治⽓候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这⾸作品提供了出⽣的⼟壤和环境,钢琴改编曲的形成和出现也就顺理成章。

同时也为储望华独特的创作⼿法和风格形成起到了催化剂作⽤,这也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个性以及经历的影响下所形成的。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的民族元素与音乐特征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的民族元素与音乐特征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变换之意。

变奏曲创作最早起源于西班牙,指的是在音乐作品创作中以一个统一的艺术构思为基本框架,通过基本的主题和旋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变奏形式,变奏曲后经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近现代大型曲式结构的名称和主要框架,变奏曲曲式结构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变奏类型一般来讲可分为固定低音旋律变奏、固定高音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等。

其中最常用的则是固定低音音型的旋律变奏。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作为使用变奏曲式结构和变奏手法的独特钢琴改编作品,在近现代变奏曲类型分类中,《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严格来讲属于装饰性变奏曲,此曲通过一个基本主题和八个变奏不断进行发展,音调开阔、感情真挚、民族风格浓郁。

(三)《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创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类文化的蓬勃发展和许多音乐人才的不断涌出。

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也因此进入了繁荣期,这一时期许多作曲家创作的内容题材更多地投入到了我国本土化的民族音乐创作中,以此创作了一批批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钢琴佳作。

本文所研究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就是一首充满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乐曲以陕北民歌旋律为主题,通过旋律、织体、和演奏技巧充分表现了陕北地区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陕北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

乐曲以独特的陕北民歌风味和地域人文风貌作为创作内容,曲调婉转悠扬、沁人心脾、粗犷豪放。

乐曲同时结合西方创作变奏手法将主旋律进行不断变奏,开创了中西方音乐融合的典范。

此曲由周广仁根据歌曲《三十里铺》为创作素材,歌曲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绥德县三十里铺的农村姑娘和同村男青年突破当时的传统封建自由恋爱,后男青年为了保家卫国,舍小家、保大家,农村姑娘得知后依依不舍、泪如雨下的感人故事。

此故事后经目睹者将其亲自改编成一首歌曲,从而广为传唱,流传至今。

周广仁在当时接触到这首歌曲时,便被歌曲的旋律和乐曲体现出的感人精神深深打动,于是便以《三十里铺》这首歌曲为素材,进行了钢琴曲的改编创作。

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美学特征

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的美学特征
( 盐 城师 范学 院 音 乐学 院 , 江苏 盐 城 2 2 4 0 0 2 )
摘 要 : 储 望 华 是 我 国著 名 作 曲 家 和 钢 琴 家 , 他创作 于 2 O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的 钢 琴 作 品
填 补 了 当 时 钢 琴 音 乐 创 作 的 空 白 。 他 的 作 品 具 有 强 烈 的 时代 特 征 和 民 族 韵 味 , 深 受 演 奏 家 和 广 大群 众 喜 爱 , 在 音 乐会 和 钢 琴 教 材 中被 广 泛 使 用 。 本 文 对 他 的 代 表 作 品 的 创 作 技 法 和 美学特征 进 行探 索研 究。
“ 极左” 思潮 的膨胀 , 提倡文 艺创 作必须为无产 阶级革命 、 为反 对帝 国主义防止 修正 主义 , 为实现 共产 主义 而服 务 。西 洋音
乐 作品逐渐被打入冷宫 , 钢琴被认 为是资 产阶级 贵族 的乐 器 ,
人 民投身于伟 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 中。在众 多的经典 乐 曲 中, 储 望华选 用 了《 解 放 区的天 》 、 《 高楼 万丈平 地起 》、 《 浏 阳河》 等歌曲 以及 《 翻 身 的 日子》、 《 二 泉映 月》 等器 乐 曲加 以
关键 词 : 储 望华 ; 音 乐 艺术 ; 钢 琴 改编 曲 ; 时代 性 ; 民族 性 ; 创作技 法 ; 美学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 J 6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Ae s t he t i c Fe a t ur e s o f Pi a no Mu s i c Ada p t e d b y Chu W a ng hu a CUI Xi a o —l a n
口 崔 晓 岚 储望 华 钢 琴 改 编曲 的 美学 特征
HUNDRE D S C H00L S I N AR T S

浅析高校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浅析高校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收稿时间]2023-02-28[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传统京韵文化的高专生钢琴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GXG⁃ZJG2022B057)。

[作者简介]张绮(1985-),女,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伴奏与教学。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高校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当前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思政元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2-0142-042023年6University Education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还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由此可见,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与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钢琴课程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发之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然而,从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如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钢琴教材未能很好挖掘利用思政资源、创新性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环节欠缺等,亟须高校钢琴课程教师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钢琴课程教学实践,就课程思政在钢琴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浅谈拙见,求教于方家。

(经典1-1)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解放区的天》教案 花城版

(经典1-1)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解放区的天》教案 花城版

第6单元《解放区的天》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懂得青年时祖国未来的栋梁,将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有感情歌曲。

2学情分析1、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自己有表现的机会,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本课以感悟、激趣、引思等教法,学生通过实践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重点:对歌词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难点:能用轮唱、乐器、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欣赏《松花江上》视频,回答问题:1.音乐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老师小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灾难深重的战争年代,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战争,使几亿中国人民饱受困苦和煎熬。

经过长期奋战,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侵略者和反动派,建立了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

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的高兴。

你能想象出他们那高兴的场景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这个欢快的场面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松花江上》视频,了解那各历史时期劳苦大众的苦难,从而为解放后,解放区人民的高兴喜悦的热烈场面做铺垫,从情绪上形成强烈对比,使学生更加理解歌词意思。

活动2【讲授】歌曲教学1、欣赏《解放区的天》歌曲场面,学生回答:(1)这是怎样一番场景?(欢庆胜利的兴高采烈的歌曲场面)(2)你感受的是怎样的情绪的气氛?(热烈高涨)2、再听歌曲: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歌曲《解放区的天》。

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热烈高涨的情绪。

3、思考问题: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师:一开始学唱用这样的速度有点困难,让我们用中速来学。

学唱歌曲:师:这首歌曲非常短小简单,是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相信同学们很快就能掌握。

下面请大家随钢琴或范唱小声唱歌词吧。

学生唱错地方老师及时指出纠正:八分休止符、重音记号、附点节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2:18:04.5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张贵荣
[导读]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

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

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

关键词:解放区的天;曲式结构;演奏;处理
该作品是储望华根据陈志昂的群众歌曲《解放区的天》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该群众歌曲主要是描写了人民在解放后,敲锣打鼓庆祝得到解放的欢乐场面,作品的曲风明朗欢快。

作品属于A大调,2/4拍子,演奏时应与原歌曲的速度一样,欢快活泼。

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另附加引子和结尾。

各段落起始小节数如下:引子(1-14小节),主题呈示(15-51小节),发展中段(52-82小节),连接(83-96小节),再现(97-128),变奏(129-153小节),尾声(154-163小节)。

接下来是对作品的音乐分析以及演奏分析。

引子(1-14小节),引子段落可分为两个部分,1-4小节作为一部分,5-14作为第二部分,1-4小节音乐材料采用的是和弦,目的是模仿欢欣鼓舞的锣鼓声。

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运用ff的力量,和弦力量沉下去后需要放松,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的和弦弹成跳音,结实有力。

随后的10个小节是华彩过度段落,左手的伴奏先是使用柱式和弦,接着使用半分解和弦下行,在演奏左手的时候应全部采用跳音弹奏,右手的华彩音阶下行跑动,需要将指法设计规范,其次是节奏点必须很清晰,最后是音色均匀,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在练习时可采用变换节奏的方式来练习右手的华彩,在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时候是一个伴奏先行,演奏的时候稍弱,因为后面主题开始后左手的流动低音半分解伴奏只是居于一个从属地位。

主题呈示(15-51小节),主题部分的材料运用的是原歌曲的主调,左手运用的的半分解流动低音伴奏的织体。

这部分表达的正是原歌曲中最欢腾的一个场面,因此演奏的时候应采用欢快的情绪。

演奏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右手旋律的指法;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第三,拍子变换后节奏的准确性;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

第一,指法的问题,乐句第一句起头时的同音应采用轮指的弹奏方式,可用4-3-2-1或者3-3-3-2的指法,但不论是哪种指法都应该固定下来,以免影响后期的演奏,紧接着第二小节的指法采用1-5-2-3的指法。

余下的指法与第一句大同小异,固定下来即可。

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问题,演奏一首旋律性很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划分清楚句子,只有句子轮廓清晰,那么线条自然也就清晰。

呼吸感也是在句子里随着句子使用的,随句子开始也随句子结束。

句子划分清楚后观察句子的走向,简单的做法就是像数学中以点绘抛物线的形式让句子的走向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清晰的展现于眼前。

当句子走向清楚后,带上演奏的气息,身体随着音乐句子的走向,那么作品的呼吸感和起伏感自然也就很清晰了。

第三,拍子的问题,在主题段落中使用了1/4,2/4,3/4三种节拍,演奏的时候需要清晰的读谱,看清楚节拍的变换位置,把握住节奏的精准性。

不同的拍子的重拍都是不一样的,演奏这部分十对节拍点定要非常清楚。

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问题,在演奏左手伴奏的时候,首先是跳音奏法不必说,最主要的是注意声音的层次性,这里的伴奏使用的是流动低音的半分解伴奏,那么流动低音的部分音色势必要区别于和声部分,因此演奏的时候流动低音略强与和声,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在各自的框架内保持一种平稳运行的音色。

发展中段(52-82小节),中段是作品的抒情段落,首先是右手的旋律使用长气息的歌唱性旋律,其次是左手的伴奏改为了上行的琶音伴奏。

中段的调性也转入D大调,右手歌唱性的旋律使用八度叠加和弦等方式构成,演奏的时候要突出和弦上方音的主旋律。

左手的琶音伴奏优美动听,演奏的时候身体由左到右的起伏感需具备,演奏的时候声音控制的比右手弱一倍,要起到陪衬的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呈现出来的效果应是一部动听的混声合唱一般。

中段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右手旋律的指法问题,这里的指法需要单独编配,因为句子的旋律性很强,指法的衔接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连接(83-96小节),这几个小节短暂的连接后作品进入了再现的段落,在连接句子的弹奏时要注意右手的小句子,不拖拉,每一个小句子的弹奏干净利落,左手的和弦有力,饱满,以跳音弹奏。

再现部分速度情绪等与第一段相同。

变奏(129-153小节),变奏部分采用主题的旋律加花变奏,这也是作品的一个高潮部分作品的旋律隐藏于右手快速跑动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之中,演奏的时候需要将旋律音挑出来单独练习,因为旋律音更多的出现在小拇指上,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采取高抬指,使用重音练习小拇指,否则旋律出不来。

另外在演奏左手的时候采用轻快灵巧的跳音弹奏,并且一直持续到尾声部分。

尾声(154-163小节),尾声的音乐材料使用的是引子的音乐材料,与引子交相呼应,一样的演奏技法,一样的激动欢腾的情绪,在作品倒数5小节的时候有一个渐慢及自由延长,这个自由延长记号的处理,演奏者最好根据长音的泛音结束以及内心的情绪来把握好尺度。

最后在一片热烈的锣鼓声中结束本曲。

结语
《解放区的天》是众多中国钢琴根据歌曲改编成独奏的曲目中的一首,在演奏像《解放区的天》之类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作品的本身的曲式结构作分析,对和声发展,以及演奏技法作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原歌曲所涉及到的情感,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做深入的挖掘和理解。

只有这样对一个作品做一个全方位的剖析和理解,才更利于我们演奏者的演奏,才能更好的将作品中所传达的内容情感等展示给观众。

作者简介:张贵荣(1994-),男,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