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调查研究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调查研究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调查研究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直接致死原因,为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2例住院期间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2∶1;70岁以上患者为高危人群,约占总死亡患者的59.75%;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死亡概率最高的原发病,分别占死亡患者的45.12%和48.78%;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心脏骤停等是直接致死病因。结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原发病、患者年龄、性别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应重视原发病的规范治疗及并发症的控制,规避致死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

标签: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eath Cause of In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LIU Jiang-bo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ffiliated Nanyang hospital two wards,Nanyang,Henan Proivnce,47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rect death causes of in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and provide basis for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during the hospitalization perio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2 cases of dead 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during the hospitalization period were col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82 cases of dead patients,the male was more than the female,and 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as about 2:1,and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aged over 70 accounted for 59.75% in total,and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were the primary disease of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dying,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45.12% and 48.78%,and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sudden cardiac arrest were the direct death causes. Conclusion The death rate of angiocardiopat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mary disease,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plications in clinic,avoid the death risk factors and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patients with angiocardiopathy.

[Key words] Angiocardiopathy; Death cause; Investigation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病死原因之一。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主要死亡病因,且存在明显性别差异[1]。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治疗困难、预后不佳、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即便是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

2013―2015年某二甲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2013―2015年某二甲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对医院2013-2015年住院死因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医院三年总计死亡病例462例,住院 患者死亡率为1.17%,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划分 死亡率从50岁开始上升,80―8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因 顺位中前五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死于前三种疾病的病例占全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78.3%。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该院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计分析病死率死因构成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ize the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2013-2015 in hospital a two general hospitals,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hospital managementMethod Using the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system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death in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Result A total of three deaths in a hospital in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造成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原因有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改进工作方法是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关键。【关键词】跌倒,坠床;原因;预防对策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住院患者意外受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院内科病房发生的11起意外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1 临床资料 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中意外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加剧入院者1例,心脏疾病患者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脑卒中2例。发生地点:病房坠床跌倒7例,走廊跌倒1例,下床如厕1例,坐在床旁凳子上不慎摔倒1例,下床行走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8例,日间跌倒3例。跌倒结果:5例无任何损伤,1例头皮擦伤、眼角缝针,1例致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至腰椎骨骨裂,死亡3例。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 年龄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2],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2 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3]。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4];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本组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多见,6例,占54.5%,其次脑部疾病占18%,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严加强看护,提高警惕。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其他:进餐、排泄、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0T14:14:57.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导读]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 孙伏清陈平游学文陈启光陈建文陈高亮郑巧文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教学医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心内科福建福清 3503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其发病风险以及危险因素涉及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运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32-02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Sun Fuqing, Chen ping, YouXuewen, ChenQiguang, Chen Jiamwen, ChenGaoliang, ZhengQiaowen.Hospital of FuqingC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FuqingTeach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Methods This study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to our heart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s, 200 cases randomly,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alysis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Results Of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proportion of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total of 110 cases (55%) (P < 0.05); 110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s - plasma CRP levels (> 3.0 mg/L), Hey, ADP levels, high cholesterol, blood lipid, blood glucose, fibrinogen, low target organ damage, weight, exercise and depression are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P < 0.05); The abov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elp patients to change bad living habits, physical exercise actively, increase activity,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 reduce the risk of combin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高血压(highbloodpressure)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临床主要特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11例,女性患者89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56~87岁,平均年龄为(63.5±1.02)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1.3病情判定标准 高血压: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而血压正常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分层标准:参考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6年“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及1999年WHO制定的血糖水平分类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 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情况。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 分析造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济宁众和医院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心血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这是和疾病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前都没有明显的征兆,等到突然发作时,患者已经丧失了早期救治的时间和机会,而另一方面,仅管有些人平时感觉到有些不舒服,等到医院一检查呢,心电图却没有什么改变,这样啊,又常常造成疾病的延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我们的心脏找一个贴身的健康卫士?随时发现我们心脏的一些异常改变呢?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项最近的研究帮助了我们,这就是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现在研究已经证明,心电图异常的出现频率和复杂形式是猝死或急性心脏事件独立的硬性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捕捉到心脏病发病前出现的稍纵即逝或不易查觉的异常心电图,那我们就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治疗时间。 因为现在我们许多病人,他在心脏病在发病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心脏病最可怕的一点,这为什么会猝死,等他一旦发病,他就丧失了很多抢救的机会,而且我们心脏病人有个最不好的一个,大约50%的心脏病人死于院外,死于院外的其他一些环境,包括比较激动、比较生气或是高兴,在球场、在电影院或是老年人在爬山的时候,这在过去来说,我们是没有办法的,但通过我们这个产品之后呢,我们等于让这些病人背上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心电监测仪,然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在我们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当事先发现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变之后,我们马上电话通知他或通知他的家人,让他停止活动或现场临时急救。然后赶紧创造条件到医院治疗,这样争取了时间,挽救了生命。 心电图从1903年问世以来,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尽管在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的检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是传统的心电图还是动态心电图或者是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的各种检测方式,都是一种回顾性的被动检查。而现在心电远程监护技术,却是将心电图进行实时的传递,他是通过GPRS 等现在通讯技术,将患者的心电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当心脏病生理发生异常快速准备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就会自动向值班的医护人员提示,并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和采取措施,正是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很多出现频率没等他一但发病,50%心脏病死于医院外,死在其他的环境,但通过我们这个项目后,让病号随身携带一个心电监测仪,我们马上电话就通知他或他的家人,让他停止活动,争取了时间,挽救了生命。

XXXXX医院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模板范本

XXXXX 医院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跌倒护理事件 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 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9年4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 护。在2019年4月13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 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 检查和足踝X 光检查, 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 三、跌倒原因分析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配套设施不合理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护士宣教不到位 躁动不安 对预防性跌倒的只是缺乏 意识不清 精神异常 视力模糊

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宣教不到位;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无防跌倒警示标识; ?配套设施不合理。

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患者跌倒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还 会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如何回避护理风险,防范意外发生成为广大 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现将患者跌倒鱼骨图原因分析如下: 跌 倒 病人因素 更换陪人 其他因素 认知因素 病情突然改 行为因素 缺少风险管理培训 生活照顾不到 巡视不到位 护理人员责任心 宣教未落实 穿拖鞋 风险意识差 督导检查不到 预防措施 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力不足 评估不全面 对病人病情未掌 认知、感觉、 活动能力 防范设施不完善 不熟悉环境 年龄、视力

预防措施: 1、制定病人意外跌倒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 识。 2、病人入院后,护士及时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全面了解病 人病情。 3、加强宣教工作: (1)高危病人床头悬挂警示标识、重点交班。 (2)每天加强病陪人预防跌倒的宣教,如高龄或行走不便的患者下床行走时需有陪人陪伴,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指导病人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 (3)指导/协助肌力差病人床上或床边排便等生活护理。 (4)向病人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病人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4、每班评估病人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5、实施弹性排班,加强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生活照料。 6、改善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1)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厕所等处装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 (2)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设施的摆设定位放置,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的位置。 (3)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评估因素表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评估 因素表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TOD)伴临床疾患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 糖异常(6.1-6.9 mmol/L)·血脂异常 TC≥5.7mmol/ L(220mg/dL)或 LDL- C>3.3mmol/L (130mg/dL)或 HDL- C<1.0mmol/L (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 病年龄<50 岁) ·腹型肥胖 (腰围:男性 ≥90 cm 女性 ≥85 cm)或肥胖 (BMI≥28kg/m2)·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 Lyons>38mv或 Corn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 男?125, 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 度?12m/s (* 选择使用) ·脑血管病: 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史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 血肌酐: 男 性?133?mol/L(1.5mg/dL) 女 性?124?mol/L(1.4mg/dL) 蛋白尿 (?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 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 餐后血糖:≥11.1mmol/L ( 200mg/d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 · 踝/臂血压指数<0.9 (*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 (eGFR<60ml/min/1.73m2)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mol/L(1.3- 1.5mg/dL), 女性107-124?mol/L(1.2- 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30- 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

死因检测与肿瘤登记考试题及答案2019

一、单选题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第I 部分要求,把直接致死原因记入第一行,把( C)记入最后一行 A.间接致死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D.本次就诊的疾病 2. 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除( D)情况外,其他可以看作是不明原因死亡 A.I46.9(心脏停搏,未特指) B.I95.9(低血压, 未特指) C.J96.9(呼吸衰竭,未特指) D.R95(婴儿猝死综合症) 3.《死亡证》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A ) A.(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D.(a) (b) (c)病时间一样 4.肿瘤登记工作中,以下不需要上报的病例是(B) A.淋巴瘤 B.子宫肌瘤 C.垂体瘤 D.脊髓瘤 5.孕产妇死亡说法最正确的是( D) A.孕产妇死亡是指妊娠开始至分娩时段内发生的死亡。 B.孕产妇死亡是指妊娠开始至分娩后42 天内发生的死亡。 C.一孕妇在妊娠后10 周死于乳腺癌,算是孕产妇死亡。

D.孕产妇死亡是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 天之内的妇女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 6.某人患慢性支气管炎20 年,肺气肿10 年,肺心病5 年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D ) A.肺心病 B.肺气肿 C.慢性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病 7.某女性患者,49 岁,患卵巢恶性肿瘤1 年,后行切除术;半年前发热.胸痛,查出 肺转移性癌,1 周前死于终末期肺炎。患有慢性胃肠炎8年。根本死亡原因为( C) A.终末期肺炎 B.肺转移性癌 C.卵巢恶性肿瘤 D.慢性胃肠炎 8.患慢性十二指肠溃疡4 年,1 周前因溃疡引起穿孔而手术,术后继发腹膜炎,3 天后死亡。本人还患有冠心病。根本死亡原因为(C ) A.继发性腹膜炎 B.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C.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D.冠心病 9.某女,三年前诊断为肾上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继发高血压,死前突发脑出血,呕吐误吸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 D) A.脑出血 B.继发性高血压 C.醛固酮增多症 D.肾上腺瘤 10.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D )判定死亡性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到现场或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填写《死亡证》。 A.医疗机构 B.疾控机构 C.乡镇卫生员 D.公安司法 11.某女性患者,患高血压10 年,风湿性心脏病5 年,3 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B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跌倒护理事件 针对高风险病人得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就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得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 T检查与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得发生。 二、处理流程 二、跌倒原因分析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得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得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家属瞧护不足,非24小时得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宣教不到位;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对预防跌倒得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缺乏规范得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无防跌倒警示标识; ?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

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 ?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得患者,加强; ?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得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 ?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 ?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 ?对预防跌倒得知识进行护工得相关培训。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建立规范得跌倒管理体系,完善入院跌倒评估,设置明显得高危警示标识;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开展持续性培训; ?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督导力度。

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 方進隆整理2002 美國每年有一百一十萬的人心臟病發作, 其中七十五萬人年齡超過六十五歲 ●參考Exercise, Nutrition, and Older Women, 2000. Singh and Wei. ●在美國每年要花超過$135 billion在預防與處理心血管疾病. 而 100/135 billion用在冠狀動脈疾病上. 趨勢 ●美國的冠狀疾病死亡率有下降趨勢, 從1985年135 per 100,000 到1995年的108 per 100,000 比率. 下降約20%. 接近2010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的Healthy people目標104/100,000. 老年人 ●心臟病是老年人最明顯的死亡原因. ●約有一半的老年人罹患心臟病. ●七十五歲的人, 每年有超過一半的比率去看醫師診斷或處理冠狀動脈疾病. ●心臟病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 包括女性,第一死亡原因的疾病. ●心臟死亡/總死亡的比率, 由65-74歲的41%增加到85歲以上的48%. 充血性心臟疾病 congestive heart disease ●於五十歲後, 充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的比率明顯增加. 男性每十年女性每七年增加一倍. ●老年人罹患充血性衰竭的比率比年輕人高六倍. 2010 Healthy People overall goal

●Enhance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ll Americans through improvement of medical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and promo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s. 年齡與心臟的改變 ●一直到最近才被發現老年人的心臟病衰竭是因為心室肌肉放鬆的障礙, 即心舒期功能失常, 而非過去認為的心臟收縮的功能問題.尤其是超過七十五歲的婦女.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 心臟還是可以有力的收縮, 但是老人的心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放鬆. ●老年人心肌還可輸送像年輕人一樣多的血液, 但無法快速的放鬆, 所以心室無法有效的充滿血液. 年齡與心臟的改變 ●這是安靜時老年人心臟功能的主要改變. ●規律耐力性訓練後, 健康老年與年輕人的安靜與運動時的舒張充血(diastolic filling)功能皆有改善. ●這樣的生理改變, 會使人懷疑到底是年齡還是缺乏運動使心臟功能衰退. ●但是老年女人經過訓練後, 心臟的舒張功能還是沒有改變. 心血管結構的改變 ●左心室的璧厚由25歲至85歲增加約30%. 主要是要彌補隨年齡所增加的收縮壓. ●血壓上升, 心臟就要更用力收縮. ●老化使左心室的舒張期血流量減少, 因此會增加左心房的收縮, 以彌補減少的血流量, 會使左心室變大. 心舒期亦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完全的放鬆. 心臟舒張有問題後, 再引發心臟收縮的障礙 ●More oxygen and energy are required for relaxation than for contraction. ●當左心室無法完全放鬆時, 下個循環也無法有力的收縮. ●心室充血的比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 在七十歲時, 只有三十歲時的一半.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住院病人跌到坠床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住院病人跌到坠床的原因分析 及改进措施 住院病人跌到坠床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住院病人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事件回顾 急诊科急诊病房于20XX.03.08日11:46分门诊以“双侧肺炎”收治患者郭履富,男性,77岁,入院时已行跌倒风险评估为2分,为患者建立跌倒评估表,已挂防跌倒牌提示,并床档保护患者。 病人于20XX.03.10日01:20分,病人起床上厕所时不慎从床上坠床跌倒,家属发现后,告诉护士。报告医生,经医生为患者查体后,无特殊不适。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患者述隔壁监3床,陪护为一名年轻女性。患者有小便器,但是觉得挺难为情,才自行下床,发生跌到坠床事件。事后护士予以床档保护患者,同时给予屏风遮挡。再次向家属及患者宣教防坠床跌倒的重要性。 二、坠床跌倒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跌倒时间的发生大多与患者年龄因素有较大的关系。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能力减退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脑瘁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其他:进餐、排泄、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 3、环境及发生时间老年人入住病房后,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及适应环境较差,对于夜间为避免同房间其他患者,夜间灯光都较暗,夜间光线相对不足。在夜间至清晨患者易发生跌倒及坠床。 4、心理因素许多老年患者因久病不愈,怕麻烦家属或照顾者怕遭他人嫌弃,有时又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常不愿让人帮助的情况下也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5、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抗精神病药物,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降血糖、利尿剂、抗心律失常、散瞳剂可增加跌倒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3-03-07T17:04:40.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王毅华 [导读] 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用约束带,但必须跟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详细记录 王毅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中医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62-0 【摘要】跌倒、坠床是护理安全中的重要隐患,针对我院住院患者跌到,坠床原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醒并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防止患者跌到,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跌倒坠床原因预防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的非常重要,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而防止患者跌到、坠床是护理安全措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以往我院发生的一些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两年来根据患者跌倒坠床的情况原因进行分析: 1.患者自身的原因,包括年龄有无残疾,平时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年老体弱、肢体残疾、视力障碍,生活适应能力差等患者在陌生的环节容易跌倒, 2.医院问题,医院管理、实施、病房条件、地面问题等问题也是引起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要严格管理。防止患者跌倒的危险增大, 3.护理管理存在缺陷,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特别是防跌倒缺乏足够的重视,防止患者跌倒的方面,自定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4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不足,对病情评估不全。对手术患者起床活动的时间与范围不能充分估计造成患者坠床或跌倒。 5.患者的心理因素,有些患者不愿意麻烦别人或要强,特别是有些脾气倔强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请求别人的帮助,超过自己的活动能力范围而导致跌倒。 6.家属原因:有些子女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没有时间陪护患者,而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又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 7.药物反应: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8.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是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体位骤然转变,排尿时屏气的等原因,也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心输出量骤降,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跌倒。 二、预防措施 1.强化科室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病区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方便患者手术早期下床活动保证病区地面干燥平整,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标志,发现地面有水及时擦干。每张病床安放护栏,必要时随时可以使用,病房卫生间安装电铃以防万一。 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包括本科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意外事故以及处理程序的措施。科室组织全体护士定期学习和考试,做到人人知道,人人掌握, 3.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护理安全措施,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育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平时工作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对患者对自己的重要性。 4.全面评估患者,预见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原因。入院时观察患者根据年龄病史过去有无跌倒、坠床史等、全面评估病人的活动能力,如年龄超过65岁,平时活动能力差,或有中风病史,在家活动时有跌倒的情况时护士应评估为有跌倒的可能。应采取护理措施:在患者床边放置易跌倒、坠床的标志,提醒所有服务人员注意安全。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且全程陪同,随时注意床栏有无使用及患者的去向,让家属陪同,向患者家属说明陪护的必要性,对手术后的病人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活动以防发生意外。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用约束带,但必须跟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详细记录 5.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做好记录,发现病人不在时查清患者去向,患者外出应按规定写请假条,如没按时返院,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联系,有些患者应根据医嘱安排活动量。 6.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护理工作是复杂繁琐的工作,它有很多不可预见性,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当我们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前或患者要求进行某项活动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危险的潜在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7.加强护患交流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入院做好宣教,特别是有关安全方面如病房环境,需要帮助时按铃,不要随意离开病房。保证护理安全是我们护士的基本职责,满足需要也是必要的,这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根据病情进行护理,既不违反规章制度又保证患者的安全,按照护理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保护了自己,如果发生意外按风险预案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医患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