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1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跌倒往往会导致医疗纠纷或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下降;可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又增加住院费用。
为确保住院患者安全,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现总结并分析了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更好地促进医护人员和家属重视对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确保患者安全。
标签:跌倒;危险因素;预防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自主地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1]。
有报道,每年每例住院患者会发生1.4次跌倒[2]。
研究显示,超过65岁患者有近30%的几率发生跌倒,80岁以上患者跌倒率更是高达50%[2],住院患者受疾病影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因病区环境、治疗、护理等因素,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既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又增加住院费用。
1 临床资料回顾我院患者跌倒信息,对我院的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主要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护理级别、跌倒发生时的神志情况、跌倒时间、跌倒地点、用药情况、陪伴情况、跌倒发生时的环境及体位情况、跌倒患者的损伤情况等。
2 跌倒原因分析2.1高龄及生理因素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老人跌倒危险性增加,跌倒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的危险[3]。
因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各种感觉、运动、定向、听力下降,多种器官的衰老和退化,如视力下降、白内障、关节僵硬等,易发生绊倒或滑倒[4,5]。
2.2药物因素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会影响平衡功能,容易导致跌倒。
如:抗精神病药冬眠灵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發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容易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昏、跌倒[6]。
2.3病理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跌倒的比例较高,这些疾病可因病情波动而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出现意识丧失而导致跌倒的发生[7];患长期的疾病消耗、营养物质的大量丢失导致的身体虚弱易引起跌倒[8]。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跌倒是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是一种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
文献报道[1],老年人的跌倒33%发生在夜间,其中夜间多次上卫生间不慎发生跌倒最多,老年患者可能因跌倒而加重病情;据统计,住院和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患者分别有20%和45%的跌倒发生率,有5%-15%的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损害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延长了住院时间,使医疗成本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的逐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预防病人跌倒已成为目前重大问题,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已将预防病人跌倒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
因此,做好护理安全的预防、以最大限度保护住院病人的安全,要从预防病人跌倒开始。
1跌倒的相关因素1.1环境因素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在家,住院后对医院环境不适应。
如走廊变宽、安全扶手设施不完善、病房内光线不足、路面不平湿滑、病床无护栏、病床过高上下床不方便,这些都使病人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1.2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视力下降、感觉迟钝、关节活动不灵活、记忆力减退等,这些使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1.3药物因素部分跌倒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如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体位改变时导致低血压而跌倒;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由于老年患者食欲不佳,不能定时定量进餐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引起跌倒;还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应服用后可引起人体平衡失调[2],尤其在夜间服用,更是引发跌倒的危险因素。
1.4疾病因素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患高血压、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发作时,可诱发头晕、心绞痛、短暂脑供血不足引起黑曚、晕厥;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而发生跌倒;由于脑卒中、帕金森病(pd)等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病理改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易造成患者的跌倒。
患者跌倒评估及预防

预防病人跌倒相关要求
1、新入院病人需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估对象包 括: (1)年龄大于65岁。 (2)曾有跌倒过的经历。 (3)平衡感失调。 (4)肢体功能障碍。 (5)意识障碍。 (6)身份虚弱者。 (7)头晕。 (8)睡眠障碍。 (9)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之药物:利尿剂、止痛剂、 镇静、安眠药、心血管用药、泄剂。
•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之一
• 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 1/3
的人跌倒 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
增长而增加, 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 年发生率可高达50%
跌倒的危害
• 跌倒不仅使老年人感到恐惧和焦虑, 而且跌倒后约 5%~15%会造成脑部损 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 症
• 跌倒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 •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 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 肺部感染、败血症、营养不良等继而危及生命
能自行如厕0分 频尿腹泻或需他人协助入厕1分 否 0分 否 0分 是 1分 是 1分
双眼视力障碍
依从性低或沟通障碍 躁动不安 孕妇 其他特殊情况
否 0分
否 0分 否 0分 否 0分
是 2分
是 1分 是 1分 是 2分
按特殊情况数量,每项1分
8
药物因素
• 降压药,可出现“降压不良综合征” • 降糖药,可出现低血糖反应 • 抗心律失常药,头昏眼花
患者跌倒评估观察要点及预防
L/O/G/O
跌倒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 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 跌倒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患者意识、 有无跌倒病史、所使用药物及患者自 主活动状况等,此外护理人员对预防患 者跌倒的认识严重不足也是导致患者 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
跌倒的预防及护理(1)

三、跌倒预防
(三)、设施、环境安全 环境 1、照明充足、地面干爽,通道没有障碍物 2、楼梯、浴室、洗手间、应有稳实的扶手方便进出 3、使用适当的助行器及教导正确的使用方法
设施: 1、锁好床轮、将床调到最低位置。 2、使用平车、轮椅外出检查的患者,应加安全带及上床 栏。 3、步态不稳的患者外出检查必须由家属及护送人员陪同。
三、跌倒预防
(四)、合理使用约束 必要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使用约束工具 加强陪护
三、跌倒预防
(五)、评估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提醒患者服药后尽 量卧床休息、防止跌倒 观察病人现用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必要时 报告医生
预防跌倒十知道
1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的病人,请家属在旁陪伴,协助 活动。 2下床时请慢慢起身,特别是您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时,如降压药、安眠药 等。 3当您需要协助时,请按呼叫铃,护士会来到您身边。 4保持地面干燥。如地面弄湿,及时请护士处理。 5将您的物品收纳于柜中,保持走到通畅。 6卧床时请拉起床栏,特别是病人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时。 7请穿上合适尺码的衣裤,以免绊倒。 8将您的生活用品放在您容易取到的地方。 9病房保持灯光明亮,使您行动更方便。 10上厕所时,如您有需要,请按呼叫铃。
七 、药物因素
1 易引起跌倒的药物
药物类别
降压药 利尿剂
引起跌倒的原因
血压低、疲倦 血压低、小便次数增加
降糖药
抗抑郁药 镇静药 安眠药、止痛药
头晕
嗜睡、疲乏、视力模糊 体位性低血压、视力模糊、头晕 眩晕、嗜睡、意识不清
轻泻剂 抗感冒药
腹泻、如厕增加 嗜睡
药物类别 抗胆碱能药 抗组胺药
引起跌倒的原因 低血压、瞳孔散大、嗜睡 嗜睡、注意力、警觉度下降
跌倒预防措施

跌倒预防措施引言概述跌倒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跌倒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后果。
因此,采取跌倒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面的措施,以匡助人们减少跌倒的风险。
一、保持家居环境安全1.1 定期检查地面和地毯:确保地面平整,没有凸起或者凹陷,地毯坚固,没有翻起的边缘。
1.2 确保家具稳固:家具应坚固稳定,不易倾倒,避免放置在通道或者容易碰撞的地方。
1.3 安装扶手和扶手栏杆:在楼梯、浴室和厨房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和扶手栏杆,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二、合理选择和使用辅助工具2.1 使用合适的鞋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底应有良好的抓地力,避免高跟鞋和滑溜的鞋子。
2.2 使用手杖或者助行器:对于需要额外支持的人群,使用手杖或者助行器可以提供稳定性。
2.3 安装扶手和扶手栏杆:在楼梯、浴室和厨房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和扶手栏杆,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三、保持身体健康和灵便性3.1 进行适度的锻炼:定期进行适度的锻炼,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强化和柔韧性训练,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2 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3.3 定期体检和药物管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处理慢性疾病,同时注意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对身体平衡的影响。
四、注意环境风险和个人行为4.1 清理杂物和障碍物:保持环境整洁,清理杂物和障碍物,避免绊倒和碰撞。
4.2 注意楼梯安全:使用楼梯时,注意脚下,避免一次踏错多个台阶,同时使用扶手和扶手栏杆提供额外的支撑。
4.3 避免草地和地板上的湿滑表面:当地面湿滑时,特殊是在草地和地板上,要小心行走,避免滑倒。
五、加强意识和教育5.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2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人们注意环境风险,提醒他们注意自身行为,避免不必要的危(wei)险动作。
如何预防跌倒

如何预防跌倒
标题:如何预防跌倒
引言概述:跌倒是老年人和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预防跌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预防跌倒的方法。
一、保持家居安全
1.1 确保家中没有松动的地毯或地板
1.2 安装扶手和防滑垫在楼梯上
1.3 移除家中的障碍物,确保走道畅通无阻
二、保持身体健康
2.1 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2 定期进行视力和听力检查,及时更换眼镜和助听器
2.3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和糖分
三、注意药物的使用
3.1 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3.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对平衡能力和意识的影响
3.3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尤其是镇静剂和安眠药
四、穿合适的鞋子
4.1 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底有良好的抓地力
4.2 避免穿高跟鞋或拖鞋,选择稳固的鞋款
4.3 定期更换磨损的鞋子,避免鞋底滑动
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1 定期检查血压和血糖,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5.2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预防骨质疏松
5.3 寻求医生的建议,及时处理身体不适,避免因疾病导致跌倒
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保障身体健康和安全。
预防跌倒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家庭成员和社区也应该共同关注跌倒问题,共同努力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1)

有调查显示:
1、普通病房发生跌倒事件多于坠床,CCU反之; 2、跌倒坠床事件在N班发生的次数较多; 3、在事件发生地点上,普通病房在各个区域均有发生,但 CCU以床旁居多; 4、诱发事件:普通病房在吃饭、睡觉、活动、取物、方便等环 节都有出现,CCU 则以大小便为主要诱发事件。
风险和潜在影响
护士对患者跌倒
2糖心功能不全尿频尿急尿失禁环境不熟悉路面不平积水障碍物光线昏暗病床未固定病员服过长拖鞋不防滑利尿剂缓泻剂降压药降糖药镇静药抗抑郁药患者焦虑导致对周围环境注意力降抵不愿意麻烦他人陪护人员对患者照顾不到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责任心不足安全管理及监督不到位风险评估1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包括
原因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和听
力障碍,肌肉关节功能减弱, 平衡能力降低
对患者病情评估不 全面、安全教育流 于形式、责任心不 足、安全管理及监 督不到位
患者焦虑导致 对周围环境注 意力降抵、不 愿意麻烦他人、 陪护人员对患 者照顾不到位
安全管理 意识淡薄
心理及其 他因素
生理因素
药物因素
疾病因素
外在环境 因素
02 4 将呼叫器放在伸手可及之处,当没有照顾者在身边时,用呼叫器通知护士,如
果需要上厕所勿将门反锁,如方便请家属陪同如厕,如需要帮助可使用卫生间内 呼叫器,若医嘱要求严格卧床休息,请在床上使用尿壶、便盆,或在床边使用坐 便器。过度病房的卫生间钥匙在过度病房护士站抽屉的大板钥匙上。
5 将常用物品、尿壶放置在易取处,多余的物品入柜,避免堆积在地上,保 持走道通畅,下床活动时使用走廊及卫生间的扶手。病室夜间需留夜灯,保 持适度的照明,以确保夜间行走安全。 6下床活动时注意地面有无水渍或障碍物,穿防滑拖鞋,避免穿过大过长的裤 子。下床时缓慢改变姿势,先坐起2-3分钟,待无眩晕感再下床。 7服用降压药后应平卧一段时间再下床活动,服用镇静安眠药前排便,服药后 卧床休息,避免下床发生跌倒。出现双眼发黑、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和不能 移动时,立即原地蹲下或者坐下,呼叫他人帮助。
跌倒事故原因深度剖析及预防改进方案

跌倒事故原因深度剖析及预防改进方案跌倒事故是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本文档旨在深度剖析跌倒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改进方案,以提高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1. 跌倒事故原因剖析1.1 环境因素1.1.1 地面湿滑- 雨雪天气或清洁不当导致的地面湿滑是常见的跌倒原因。
1.1.2 地面不平- 地面凸起、凹陷或其他不平整情况可能导致人员跌倒。
1.1.3 缺少防滑设施- 在易滑区域未设置防滑垫、警示标志等防护措施。
1.2 个人因素1.2.1 穿着不当- 穿着高跟鞋、宽松衣物等可能导致人员在不稳定环境下跌倒。
1.2.2 身体机能下降- 老年人、身体虚弱者等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跌倒事故。
1.2.3 注意力不集中- 玩手机、聊天等分心行为导致人员无法专注于行走,增加跌倒风险。
1.3 管理因素1.3.1 安全培训不足-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培训,对跌倒事故预防不够重视。
1.3.2 安全防护设施不足- 工作场所未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1.3.3 应急预案不完善- 缺乏针对跌倒事故的应急预案,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处理。
2. 预防改进方案2.1 环境改善2.1.1 加强地面防滑处理- 定期检查地面状况,及时处理湿滑、不平整等问题。
2.1.2 设置防滑设施- 在易滑区域设置防滑垫、警示标志等防护措施。
2.2 个人行为2.2.1 加强个人安全意识- 教育员工穿着适当的工作服,注意行走时的安全。
2.2.2 提高身体素质-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机能。
2.2.3 集中注意力- 培养员工在行走时的专注度,减少分心行为。
2.3 管理提升2.3.1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跌倒事故的防范意识。
2.3.2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评估工作场所安全风险,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
2.3.3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跌倒事故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国家都将在这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的巅峰时期。
住院患者的年龄也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到老年,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老化衰退,五官、四肢的功能出现障碍,这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的安全。
一、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1. 外部因素
①环境因素包括老年人周围环境的危险、无序和老年人能否适应环境等。
引起跌倒的环境因素被划分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较差两类因素。
有研究发现:身体健康很差、灵敏性很差、居住内外条件较差都与老年跌倒显着相关,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可能与室内使用地面材料类型有关,洗澡和梳洗移动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也易导致跌倒。
尽管医院方面均设法减少环境中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但跌倒意外中仍有50%与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对年轻健康者来说是安全的环境而对年老体弱者来说就不那么安全。
如:室内家具摆放不当、光滑的床垫、光滑的室内装璜及地板;病房照明灯光昏暗或直射,致使老年人看不清楚东西;病房地面不平、太滑或有积水,病房走廊部位堆放有障碍物,病房内设置家具多,病室内病床间距过窄,病室墙有棱角,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没有安全扶手。
②药物性因素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会影响平衡功能,容易导致跌倒。
如:抗精神病药冬眠灵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容易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昏、跌倒。
③衣着因素穿着过于长大的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
④其他外部因素轮椅或床制动不好或未及时制动,床档固定差。
不合适的助行器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床旁无呼叫器,病房坐椅无靠背、无扶手等。
2. 老年患者自身因素
①疾病因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偏瘫、癫痫、老年痴呆等;影响运动与平衡的骨科疾病,如严重的关节炎、颈椎病、肌力减退、石膏管型、腋拐、假肢等。
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不能正常坐立,起床及久坐后站立时,常因体位改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②生理学因素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步态不稳将导致跌倒。
老年人步态的
基本特点是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脚跟着地、踝跖屈和屈膝等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摆动腿抬高的程度降低,行走时拖拉,故容易发生跌倒。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多数人的跌倒与中枢控制能力的下降、对比感觉降低、摇摆较大和躯体感觉较差以及反应时延长和平衡功能被损害等有关。
感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老年人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触觉下降;踝关节躯体感觉的传入通常与地球吸引力中心位置不吻合,多数跌倒者与低视觉分辨率有关。
研究发现,65岁以上,在最近1年中发生过两次或更多次跌倒的老年人比那些没有跌倒或跌倒1次的老年人步幅节奏显著下降和多变。
可见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尤其是股四头肌力量下降。
③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心理因素老年人跌倒与平衡信心及跌倒当时的情绪因素有关。
在女性中,由于郁闷而行走慢速的特征,可作为有效探测老年跌倒的筛选测试条件,多数跌倒者共同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太匆忙,或情绪不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
二、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
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工人拖地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起时借力。
2. 加强个人防护
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裤腿脚要利索,鞋子防滑合脚;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并及时制动,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
提供稳定性好带扶手的坐椅。
行走时采用稳定性好、腕横纹上约2cm高度的手杖,偏瘫患者功能锻炼时采用四边形保护器具,穿防滑鞋。
3. 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等药物时做好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患者体位改变时尤其要注意防止跌倒。
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意识模糊的患者,需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 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剂、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者,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注。
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5. 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需要
研究发现,有7.9%的跌倒与身体活动有关,白天的活动(如用餐、洗澡行走、上厕所),晚上起床大小便均可引起跌倒,一天中跌倒频度相差不大,但夜间起床大小便引起跌倒需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护士应主动给予帮助,如上下床、如厕、坐立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处,排尿频繁者及服用利尿药、泻药的患者应安排离卫生间近的床位,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
老年人普遍存有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对此护士需进行有效地劝说,结合病例分析跌倒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经济损失及身体危害,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
6. 加强健康教育
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患者上下床、久蹲后起身速度宜缓慢,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发生。
指导患者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肌力训练、关节灵活性训练,并注意补钙、多晒太阳,防止肌肉萎缩无力和骨质疏松。
7. 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力量
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
故应合理调配夜间护理人力,并配备必要的护工。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仔细评估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要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