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医疗机构内的地面平整度、滑倒物或障碍物的存在,以及照明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2.个人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已有的负伤、手术后的虚弱等个人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常见骨质疏松症,容易出现骨折。
3.护理不当:错误的移动或转移患者的方法、不正确的床固定、不实用的辅助器具等也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4.缺乏培训和意识:医护人员在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的忽视。
5.患者监控不足: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无法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跌倒。
二、整改措施针对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整改措施以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1.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确保地面的平整度,清理滑倒物或障碍物,提供充足的照明和把手等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计划中,以便护理人员参考。
3.护理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正确的移动和转移患者的方法,学习使用辅助器具并正确固定床位。
4.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患者的特定需求和风险。
5.监控和提醒:增加对患者的监控,采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或感应器系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6.管理沟通: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对患者的风险和措施的有效传达,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这些信息。
7.团队合作:医疗机构应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包括护理人员、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安全官员等,共同努力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预防并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改善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不断优化环境和设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跌倒不良事件可以得到明显的减少,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跌倒坠床的试题及答案

跌倒坠床的试题及答案跌倒坠床是指在睡眠中无意中从床上摔下来的情况,尤其在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
当人们在睡眠过程中失去平衡,使得身体重心偏移,容易造成坠床事故。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跌倒坠床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跌倒坠床相关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跌倒坠床事故?答案一: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因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平衡感减弱,容易导致失去平衡而摔倒。
2. 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佳、多梦、失眠等问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
3. 睡眠环境不合理:床太高、床垫过硬、床边缺乏扶手等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4. 身体状态:酒后入睡、服用安眠药等会影响平衡感,容易导致坠床事件发生。
预防跌倒坠床事故的措施包括:1. 睡眠环境改善: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床高度和床垫软硬程度,床边设置扶手或者安装床栏等辅助设施。
2. 预防失眠和睡眠障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助眠。
3. 室内安全措施: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避免滑倒或绊倒的情况发生。
4. 运动与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平衡感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减少意外摔倒的风险。
试题二:如何正确处理跌倒坠床事故?答案二:如果遇到跌倒坠床事故,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 先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稳住情绪,并迅速评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状况。
2. 检查身体状况:观察是否有明显的骨折、出血等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呼叫急救服务。
3. 寻求帮助:如果身体无法自行移动或出现较严重的伤势,应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以便进行相应的救援和治疗。
4. 保持休息和保暖:避免再次起身行动,保持体位舒适,用毯子等保暖物品保持体温。
5. 定期观察:跌倒坠床后,应密切观察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持续的疼痛、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试题三:如何预防儿童在睡眠中坠床?答案三:儿童在睡眠中坠床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床边防护:为婴儿或幼儿设置适当的婴儿床栏或扶手,起到防止坠床的作用。
患者跌倒的预防、处理等相关制度

患者跌倒的预防、处理等相
关制度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
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范措施。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跌倒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跌倒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
为了减少跌倒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跌倒的预防措施及宣教内容。
一、跌倒的预防措施1. 室内安全- 确保室内的地面平整,没有障碍物或者杂物。
定期检查地毯、地板和地板砖是否破损或者松动。
- 安装扶手和扶手栏,特殊是在楼梯口和浴室。
确保扶手的高度和位置适合使用者。
- 使用防滑垫或者防滑胶带,将其放置在楼梯的台阶上,浴室地板上和其他可能滑倒的地方。
- 确保室内的照明充足,特殊是在楼梯口、走廊和浴室。
安装夜灯,以便夜间起床时能够看清周围环境。
2. 室外安全- 检查室外路径和楼梯的状况,确保没有松动的砖块或者不平整的地面。
- 清理室外的杂物,如树枝、落叶或者其他障碍物。
- 在室外楼梯和斜坡上安装扶手,确保其高度和位置适合使用者。
- 在室外照明充足的地方安装夜灯,以便夜间行走时能够看清周围环境。
3.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眼睛和耳朵的检查。
眼睛和耳朵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平衡和空间感知能力。
- 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保持健康的体重。
- 避免过度饮酒或者滥用药物,这些会影响平衡和判断能力。
4. 家居改造- 使用防滑垫或者防滑胶带,将其放置在浴室的地板上、浴缸和洗手盆周围。
- 在浴室和厕所内安装扶手,以便起身和坐下时有额外的支撑。
- 在卧室和浴室的易滑区域使用防滑地毯。
二、跌倒的宣教内容1. 宣传跌倒的危害性- 跌倒可能导致骨折、脑震荡、内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 老年人是跌倒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特殊关注跌倒预防。
2. 跌倒的风险因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和反应能力会下降。
- 身体状况: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视力和听力问题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 室内和室外环境:地面不平整、杂物堆积、照明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跌倒。
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跌倒不良事件是指病人或者住院就诊者因为身体不稳定或外界环境因素而导致身体失去平衡,摔倒或跌落的状况。
跌倒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且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和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原因分析:1.病人个体因素:跌倒不良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病人的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患有多种疾病或慢性病、行动能力受限等。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平衡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跌倒。
2.医护人员个体因素:医护人员在照顾病人过程中可能存在疏忽、忽略或者误判的情况,例如忽略了病人转移或活动的频率、过于依赖或信任病人的自身判断能力导致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环境因素:包括医院内部和医院外部的环境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楼道的狭窄、地板的湿滑、设备的故障等。
外部因素包括室外天气状况(如雨水积聚)、地面的崎岖不平等。
4.患者药物治疗因素: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病人晕眩、头晕或诱发低血压等副作用,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整改措施:1.病人个体因素:针对老年人等高风险患者,应提前检测出病人的基础状态,评估其跌倒风险,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预防计划。
例如,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如助行器、手杖)、进行肌力锻炼和平衡训练等。
2.医护人员个体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充分了解和掌握跌倒预防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完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落实病人的观察、评估和协助转移措施。
3.环境因素:医院应设计和改造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防滑性能的楼道和地板,维护设备使其正常运转和安稳。
在公共区域和病房内,摆放标识警示牌,提醒病人注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患者药物治疗因素: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使用其他药物等,并根据个体情况权衡潜在的副作用和效益,减少风险。
跌倒不良事件的防范和整改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
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

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跌倒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
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关宣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的相关内容。
一、了解跌倒的风险因素在制定跌倒预防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跌倒的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会逐渐减弱,增加跌倒的风险。
2. 身体状况:患有慢性疾病、骨质疏松、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身体状况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3. 环境因素:家中的杂乱物品、不稳定的地板、光线不足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跌倒。
二、跌倒预防措施1. 锻炼身体: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2. 保持良好的视力和听力: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及时配戴眼镜、助听器等,以减少因视听问题导致的跌倒。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头晕、疲倦等副作用,增加跌倒的风险。
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并注意药物说明书上的警示信息。
4. 安全家居环境:保持家中的地面干燥、整洁,避免杂物堆放。
使用防滑地毯、防滑垫等,确保家居环境的安全。
5. 安装扶手和护栏:在楼梯、浴室等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和护栏,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6. 使用辅助工具:老年人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支持。
7. 注意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跌倒的风险。
三、跌倒宣教为了提高公众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和意识,我们可以进行跌倒宣教活动。
以下是一些跌倒宣教的方法:1. 宣传海报和宣传册:设计并制作跌倒预防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册,通过社区、医院、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2. 举办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组织跌倒预防的讲座和培训班,向公众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3. 社区活动:在社区组织跌倒预防的活动,如健步走、体育比赛等,吸引公众参与并提高他们的意识。
预防患者跌倒的措施

预防患者跌倒的措施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和护理机构中高危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预防患者跌倒与安全管理和机构质量管理密切相关,需要从过度使用镇静剂和抗抑郁剂、缺乏起床和行动指导、空间分布和家具配置等方面全面考虑。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预防患者跌倒的措施。
1.风险评估:在病人入院时需要按照相关评估工具,评估病人跌倒风险;评估好病人的卧床时间、病人的年龄、疾病情况、手术情况、药物情况等因素进行预测,明确病人跌倒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药物治疗管理:药物治疗应该在加强监察的前提下进行,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过度使用是患者跌倒的高风险因素。
在选择治疗药品时应该考虑其使用的剂量,同时需要控制病人的使用频率和时间点,最好在睡前3小时内使用。
对药物治疗不同程度的监管可以减少医生和护士的失误。
3.环境安全:区域内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清理障碍物、消除摆放物品、摆放坐便器和床边凸出的桌子都要避开走廊或通道,干湿滑地和过渡门的垫子要做好固定工作,以防止病人跌倒。
4.床位管控安全:床位的安全对于患者跌倒有很大的影响,床边应该有床护栏,病人在床上要有定位器,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管理,确保翻身、锁床轮标准化,互通性的系列性全方位操作,确保病人安全出行。
5.活动管理:要鼓励病人积极开展体育锻炼,行动时要有伴,尽量少独自行走,患者走路时,应该带齐前,不忽然停步,严格执行车梯把手,陪护座位和卫生间通道管理和健康预防措施等。
在控制和预防患者跌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育护理人员依靠精神力量和人性关怀的重要性,减少改变床位的频率和时间、使用吊床而不是床上翻身等体位移动方法,督导全面掌握安全操作程序,提供健康顾问,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从而减少病人跌倒的风险,降低跌倒率。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患者因各种原因跌倒或坠床。
这种事故是医疗机构的常见安全问题之一,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甚至死亡。
因此,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身体状况不稳定:住院患者的身体状态通常比较虚弱,一些患者可能处于久卧状态,肌力减退。
这种身体状况下,患者容易因为自身平衡能力降低而导致跌倒坠床。
2.药物影响:住院患者常常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头晕、嗜睡等不适症状,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3.环境因素:住院期间,患者所处的医院环境也可能影响跌倒坠床的风险。
例如,地面湿滑、杂乱的环境、不稳固的家具等都可能成为患者跌倒的隐患。
4.生理功能障碍:一些住院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这些障碍都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5.护理不当:医护人员不妥善进行患者的监护和护理,不监测患者的行动,不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支持,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措施如下:1.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防跌计划。
2.环境改善:医院应保持门道的畅通,地面要保持干燥,家具要稳固,开设手术台栏杆等,提供合适的助行器具。
3.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跌倒坠床的危险性和预防方法。
4.减少使用限制性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减少对患者平衡和意识的不良影响,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加强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特别是对高风险患者,应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支持。
6.患者监控:使用电子监护设备、摄像机等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于肌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适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服务,改善其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总之,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一项需要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致力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国家都将在这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的巅峰时期。
住院患者的年龄也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到老年,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老化衰退,五官、四肢的功能出现障碍,这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的安全。
一、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1.外部因素
①环境因素包括老年人周围环境的危险、无序和老年人能否适应环境等。
引起跌倒的环境因素被划分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较差两类因素。
有研究发现:身体健康很差、灵敏性很差、居住内外条件较差都与老年跌倒显着相关,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可能与室内使用地面材料类型有关,洗澡和梳洗移动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也易导致跌倒。
尽管医院方面均设法减少环境中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但跌倒意外中仍有50%与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对年轻健康者来说是安全的环境而对年老体弱者来说就不那么安全。
如:室内家具摆放不当、光滑的床垫、光滑的室内装璜及地板;病房照明灯光昏暗或直射,致使老年人看不清楚东西;病房地面不平、太滑或有积水,病房走廊部位堆放有障碍物,病房内设置家具多,病室内病床间距过窄,病室墙有棱角,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没有安全扶手。
②药物性因素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药会影响平衡功能,容易导致跌倒。
如:抗精神病药冬眠灵常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易发生共济失调;扩血管降压药容易导致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容易出现头昏、跌倒。
③衣着因素穿着过于长大的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
④其他外部因素轮椅或床制动不好或未及时制动,床档固定差。
不合适的助行器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床旁无呼叫器,病房坐椅无靠背、无扶手等。
2.老年患者自身因素
①疾病因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偏瘫、癫痫、老年痴呆等;影响运动与平衡的骨科疾病,如严重的关节炎、颈椎病、肌力减退、石膏管型、腋拐、假肢等。
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不能正常坐立,起床及久坐后站立时,常因体位改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②生理学因素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步态不稳将导致跌倒。
老年人步态的基本特点是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脚跟着地、踝跖屈和屈膝等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摆动腿抬高的程度降低,行走时拖拉,故容易发生跌倒。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多数人的跌倒与中枢控制能力的下降、对比感觉降低、摇摆较大和躯体感觉较差以及反应时延长和平衡功能被损害等有关。
感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老年人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触觉下降;踝关节躯体感觉的传入通常与地球吸引力中心位置不吻合,多数跌倒者与低视觉分辨率有关。
研究发现,65岁以上,在最近1年中发生过两次或更多次跌倒的老年人比那些没有跌倒或跌倒1次的老年人步幅节奏显着下降和多变。
可见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尤其是股四头肌力量下降。
③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心理因素老年人跌倒与平衡信心及跌倒当时的情绪因素有关。
在女性中,由于郁闷而行走慢速的特征,可作为有效探测老年跌倒的筛选测试条件,多数跌倒者共同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太匆忙,或情绪不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
二、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
1.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病室的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工人拖地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起时借力。
2.加强个人防护
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裤腿脚要利索,鞋子防滑合脚;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并及时制动,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
提供稳定性好带扶手的坐椅。
行走时采用稳定性好、腕横纹上约2cm高度的手杖,偏瘫患者功能锻炼时采用四边形保护器具,穿防滑鞋。
3.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等药物时做好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患者体位改变时尤其要注意防止跌倒。
对于遵医嘱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意识模糊的患者,需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
4.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龄体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剂、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者,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特别予以关
注。
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跌倒高危评估表来确立高危人群,并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5.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需要
研究发现,有7.9%的跌倒与身体活动有关,白天的活动(如用餐、洗澡行走、上厕所),晚上起床大小便均可引起跌倒,一天中跌倒频度相差不大,但夜间起床大小便引起跌倒需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护士应主动给予帮助,如上下床、如厕、坐立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处,排尿频繁者及服用利尿药、泻药的患者应安排离卫生间近的床位,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
老年人普遍存有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对此护士需进行有效地劝说,结合病例分析跌倒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经济损失及身体危害,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
6.加强健康教育
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患者上下床、久蹲后起身速度宜缓慢,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发生。
指导患者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肌力训练、关节灵活性训练,并注意补钙、多晒太阳,防止肌肉萎缩无力和骨质疏松。
7.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力量
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
故应合理调配夜间护理人力,并配备必要的护工。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仔细评估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要多给予关心、问候,多巡视和多观察,尽量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