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来的学科,我国的植物在17-19世纪全为外人研究,标本也散布在世界的各大主要标本馆。中国学者到20世纪初才开始本国植物的调查和分类学研究,经过三、四代植物分类学家的艰苦奋斗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维管植物3万余种,植物志也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位于香山脚下的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收藏标本260余万份,是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通过《台纸上的世界》一书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一斑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历程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已经未来学科的发展前程。书中精选的代表性标本,都是有故事的标本,从标本的采集到研究发表,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付出。书中也收集了标本的72条用途,可见国际上对标本价值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分类学的研究。分类学需要有一批热爱这个学课的专业的与业余的人士,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仍然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植物分类学是对植物类群进行分门别类、鉴定和命名、亲缘关系探讨的一门科学。随着学科的发展,植物分类学有三个层次的定义,即植物分类(plant classification)、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和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systematics)。植物分类是对植物类群进行分门别类的技术,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植物分类学

是对植物类群进行鉴定和命名的科学,如林奈的Species Plantarum (《植物种志》)。植物系统分类学是在分类、鉴定和命名的基础上,探讨植物类群进化与系统发育的科学。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科属排列已反映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如《中国植物志》。

1古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萌芽(史前—前100年)

人类认识植物和利用植物的历史久远,但在有文字记录之前的历史已无法考证。自有文字记录之后,才开始把植物分类知识记录下来,如《诗经》《山海经》《楚辞》。该时期尚无植物的专著出版。

2本草学时期(前100—1753年)

《神农本草经》大概成书于的西汉时期,是中国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标志着本草学时期的开始。该时期的专著还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专著中收载的植物均尚无拉丁学名。该时期在学科发展史上属于植物分类的阶段。植物分类学尚未形成学科。

3人为分类时期(1753—1859年)

植物分类学开端于16世纪,如1623年鲍汉的Pinax Theatri Botanici (《植物界纵览》)已使用双名法概念。但植物分类学的成熟是以林奈1737年发表的Genera Plantarum(《植物属志》)和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为标志。1753年林奈《植物种志》的出版标

志着人为分类时期的开始,至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又标志着人为分类时期的结束。

4自然分类时期(1859—1900年)

达尔文在历时5年(1831—1836年)的环球旅行中,观察和收集了大量的物种演化证据。他结合华莱士1858年提出的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用20余年的时间完成历史巨著《物种起源》,并于1859年出版。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之一。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自然分类时期的开始,至1900年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论文被学术界重新证实,又标志着自然分类时期的结束。

5系统发育时期(1900年至今)

1866年,孟德尔发表论文《植物杂交实验》,阐明遗传规律,但未被学界重视。直至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被多位植物学家证实,英国科学家贝特森引进“遗传学”这个词来描述孟德尔已经奠定的这门学科。至此,才标志着系统发育时期的开始,该时期延续至今。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DOC)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颤藻属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细胞的原生质体可分 中心 质和 周 质两部分,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2. 发菜的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3. 衣藻隶属 绿藻 门, 衣藻 目;植物体形态是 球形或卵形 类型;有性生殖为 同配生殖 ,生活史是 合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合子形成的后期 。 4. 鹿角菜隶属 褐藻门 门, 无孢子 纲;植物体形态是 异配生殖 类型;有性生殖为 异配生殖 ,生活史类型是 配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配子囊形成后期 。 5. 细菌菌体为 单细胞 ;真菌大多为 菌丝体 。 6.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 几丁质 。 7. 地衣的形态可大致分为 壳状地衣 、 叶状地衣 、 枝状地衣 三类,从结构角度看,叶状地衣大多数是 异层 地衣 8. 苔纲分 地钱目 、 叶苔目 、 角苔 目,角苔属于 角苔 目。 9. 葫芦藓的孢子体包括 孢蒴 、 蒴柄 、 基足 几部分,孢蒴包括蒴台和 蒴盖 。 10. 裸子植物一般被分成五纲:1 苏铁 纲、2 银杏 纲、3 红豆杉 纲、4 买麻藤 和5 松柏 纲。 苏铁 纲的大孢子叶呈羽状分裂的叶状,精子具鞭毛的有 苏铁 纲和 银杏 纲。 年级 班 学号班

11. 根据下列孢子植物的特征,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所属的类群(门、亚门): 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真菌门 大型叶幼时拳卷。 真蕨亚门 雌性生殖器官称为果胞。 红藻门 12. 松属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分离后发育形成单细 胞花粉,单细胞花粉又称 小孢子 , 小孢子 分裂形成一个 原叶体细 胞 和一个胚性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管细胞 和 生殖细 胞 , 体细胞 分裂形成2个精子 。 13. 具有以下果实类型的科 聚花果( 凤梨科 );胞果( 藜科 );瓠果( 葫芦科 ) 14. 填写有四基数花的科 1 十字花 科、 2 桑科 科、 15. 填写出具以下雄蕊类型的科 聚药雄蕊 菊 科、单体雄蕊 锦葵 科、二体雄蕊 蝶形花 科、四强雄蕊 十 字花 科、二强雄蕊 唇形花 科。 二、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2 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 。 A 发菜 B 海带 C 水绵 D 紫球藻 3 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4 在下列特征中,蓝藻门和红藻门相似的特征是 B 。 A 光合色素具藻胆素等 B 生活史中无带鞭毛的细胞 学 号

1.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唐岱(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kmtd@https://www.360docs.net/doc/9e5932735.html, 绪论 ?植物识别方法: 1、植物学知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 2、实践经验(看、摸、嗅、尝、比)。 ?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植物外部形态学知识。 ?主要参考书: ?1、植物学(形态学部分); ?2、园林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分类学部分) 一、植物的种和品种 1.种的概念与特征 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植物群(种群)。 同种个体间有相同的遗传性状,都能彼此传粉交配产生后代。不同的种个体则一般不能传粉交配产生种子,即杂交产生后代(在植物中人工和自然杂交,特别人工杂交常有发生)。 2.品种 品种(Cultivar,缩写成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 (1)品种概念 品种是人工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取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园艺栽培的往往是品种而不是种。 (2)品种的一般属性 品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人们通过人工育种方法所获得的栽培植物的性状一致的经济植物类型。作为生产资料,凡栽培越久,分布越广,经济价值越高的植物,品种就越多。例如现代月季、菊花理论上有上万个品种。 二、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1.分类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1)必要性: ?从研究和认识、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林、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研究、识别、繁育、应用植物的基础。 ?统一概念,避免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混乱。 ?便于国际交流和行业内交流 (2)植物分类基本方法:总体上,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基本体系。一是植物学分类法,二是实用分类法。 2、植物学分类法 (1)植物分类法与植物分类系统概念与特征 植物学分类法:又称自然分类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系统: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单位组成的植物分类系统。(2)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学家以种作为分类基本单位和分类的起点,根据相似程度大小和亲缘关系远近。集合相近的“种”于一属。将特征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类似的 1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 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 ●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 h e l e t i c l i n 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

植物学基础作业1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维管植物P6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体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统称为维管植物。 2.自然分类法P7 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双名法P10 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创立的植物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4.孢子体 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二倍染色体的植物,称为孢子体。 5.配子体 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数的植物体。 6.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的相互交替。 7.生活史 生物个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发育全过程。 8.种脐P35 种子从母体脱离时留下的痕迹

9.种子休眠P38 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 10.缠绕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他物上而上升生长的茎类型 11.攀援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结构攀援他物上升生长的茎类型,包括卷须攀援茎、气生根攀援茎、叶柄攀援茎、钩刺攀援茎、吸盘攀援茎等。 12.复叶P52 一个也冰上长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13.叶鞘P49 叶基部扩大包围茎秆的部分。 14.分蘖P47 禾本科植物的一种分枝方式:禾本科植物生长初期,茎的节短且密集于基部,每节生一叶,每个叶腋有一芽;当长到4-5片叶时,有些腋芽开始活动形成分枝,同时在分蘖节处向下形成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15.二强雄蕊P57 雄蕊4枚,二长二短。 16.四强雄蕊 雄蕊6枚,四长二短。 17.单体雄蕊 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结合成一体,花药离生。

18.二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两组 19.多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四组以上的统称为多体雄蕊 20.聚药雄蕊 花丝分离,花药连合生长 21.单雌蕊P58 一朵花中的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成为单雌蕊。 22.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 各个心皮互相连合,组成一个雌蕊边缘胎座 23.边缘胎座 1心皮1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腹缝线上 24.侧膜胎座P60 2心皮以上合生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 25.中轴胎座 多心皮多室子房,腹缝线在中央连合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 26.下位子房 整个子房埋于杯状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他部分着生于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上。 27.无限花序P61 花序上的小花由基部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的花序

植物分类学考题

一 大题、名词解释 物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 特性的生物类群。(同种中的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彼此杂交可产生性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物群体称为种或物种)。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方法称之为自然分类法。 双名法:是指对每一种植物(或动物、微生物)的名称,都由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所组成,前面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双名的后面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着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等模式标本: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合模式标本: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后选模式标本: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副模式标本: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新模式标本: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原产地模式标本: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学名:林奈于1752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个植物的名称,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名形容词,后边再写出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这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名称。 有效发表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作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 合格发表: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 唇形花冠:花冠联合,略成上下二唇形的花冠类型,如一串红等。 二 大题、选择题 1、经典的植物分类学资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方面的特征。 A.细胞遗传学 B.花粉学及胚胎学 C.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D.形态解剖学及地理学 2、哪一组裸子植物都是落叶乔木? A.红松、水杉、金钱松; B.水杉、柳杉、杉木; C.水杉、银杏、金钱松; D.金钱松、落叶松、杉木。 答:( ) 3、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A .菊花 B .蔷薇 C .胡萝卜 D .锦葵 4、具有侧膜胎座类型的植物是( )。 A .大豆 B .小麦 C .油菜 D .石竹 5、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 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七、藻类的各门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有些系统还设硅藻门、黄藻门,等等。 藻类并不是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其中的各门也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人为的分类群。 对各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

植物系统分类学复习

植物系统分类学复习 一.生物的二、三、四、五和六界系统和大类群 二.物种和分类等级 种的概念: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等级;也是生物进化的实体或载体,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它由具有相似相同形态和生理等性状特性的个体裸藻 绿藻 轮藻 金藻 甲藻 褐藻 红藻 蓝藻 细菌 粘菌 真菌 地衣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高等植物(有胚植物) 低等植物(无胚植物) 孢子植物(隐花植 物) 种子植物(显花 植物)

所组成,通常是群体;占有特定的自然分布区;种内个体通过有性生殖关系而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 分类等级:在规范的植物分类系统中,主要的等级有七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在门到种六个等级之下还可分成若干亚等级。 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生产实际中所说的品种是不属于分类阶层的概念。 生物分类系统建立在包含生命个体的群体上。 三.物种的国际通用名的构成 双名法:是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所规定的,为植物的种命名的一种方法。 双名法规定,一个种的完整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第一个词为属名,其第一个字母需大写; 第二个词叫种加词,通常是反映该种特征的形容词,其第一个字母一律小写。 为了便于查证,命名法规定在双名之后,还应附加命名人的姓名。因此,一个物种完整的学名应该是: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名。注:物种名中其它符号 ~ sp. ------~属的一种 ~ spp. ----~属的数种

~ ssp.~ ----~属的亚种~ 四、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为分类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方便,仅依据植物的一两个方面的特征或仅根据用途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基础上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区分了不同的植物类群,而且还反映了植物界发展演化的规律和各类群植物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 五、检索表及其种类 检索表:是依据植物的特征,事先编排的用于查找所用植物的名称、归类等信息的一种文字性工具。按照二歧分类原则排列制定的(个别情况亦为三歧的)。检索表有定距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其中以定距检索表最为常用,使用最为方便。 定距式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Algae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Fungi 2. 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

植物分类学考题

大题、名词解释 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 性的生物类群。(同种中的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彼此杂交可产生性状相同的 新个体的生物群体 称为种或物种)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方法称之为自然分类法。 双名法:是指对每一种植物(或动物、微生物) 的名称,都由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 所组成, 前面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双名的后面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 的缩写。 主模式标本: 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着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等模式标本: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合模式标本: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 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 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 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后选模式标本: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 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 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 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副模式标本: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 为副模式标本。 新模式标本: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 中重新选定岀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原产地模式标本: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 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学名:林奈于1752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个植物的名称,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大 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名形容词,后边再写岀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这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名称。 有效发表 根据"法规",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条件是发表作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 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 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 合格发表:1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 1958年 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 浆果:由一至数心皮组成,外果皮膜质,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含一至数粒种子的果实 唇形花冠:花冠联合,略成上下二唇形的花冠类型,如一串红等。 大 题、选择题 经典的 植物分类学资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A.细胞遗传学 B.花粉学及胚胎学 C.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哪一组裸子植物都是落叶乔木? A.红松、水杉、金钱松; B.水杉、柳杉、杉木; C.水杉、银杏、金钱松; D.金钱松、落叶松、杉木。 答:( ) 3、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A ?菊花 B ?蔷薇 C ?胡萝卜 D ?锦葵 4、具有侧膜胎座类型的植物是( )。 A .大豆 B .小麦 C ? 油菜 D ?石竹 5、下列具伞形花序的植物可能是( )。 得分 评阅人 )方面的特征。 D.形态解剖学及地理学

植物分类学各主要科属特征

4.木兰科: 4?单吃互生,有环状托叶痕。 2. 花单生、雌、雄蕊均为多数,离生,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脱上, 3. 聚合骨突果。 2. 毛食科: 4. 草本,吃?裂或复叶, 2?两性杜辐射对称,五基数,花萼、花冠均离生,雄蕊、雌蕊多数,离生 3?螺旋排列。聚合瘦果。 3?桑科: 1?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 2. 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单被花,軋4基数。 3. 坚果、核果集合为各种具花果。 4?壳斗科:| 4. 单吐互生。 2. 单性花.雌雄同株.单施遴花成柔萸花序。雌花2—3朵生于总苞中,子房下位。 3. 坚卷外具壳斗。 5?桦木科: 化落叶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 2. 雌雄同株,具柔萸花絮。单被花或无花被。 6?石竹科: 4. 草本,单叶对生, 2. 基或4基数,特立中央胎座,萌果。 7.藜科: 4. 草本,具泡狀毛。 2?花小、单被,雄蕊对萼,雌蕊2—3心皮合生,子房4室,基生胎座。 3. 胞是,胚弯曲。 &蓼科: 1. 草本,茎荃膨大。 2. 单也互生,全缘,托叶鞘包茎。 3?花两性,单被,萼片花瓣状。 9.山茶科: 化常绿木本。单叶互生。 2?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雄蕊多数。多轮排列,常集为数束,着生于花瓣上, 3. 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4?常为萌果。 2锦葵科: 纤维发达,两性花,辐射对称,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

萌果或分果。 仇葫芦科- 化草质藤本,具卷须,2. 单性花,雄蕊常结合,

3. 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4. 瓠果° 12?杨柳科: 4. 木本。 2. 单叶互生。 3.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皆成柔萸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 4?萌果,种子微小,基部有多数丝状长毛。 草本,常有辛辣汁液。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4,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子房4室,有2 个侧膜胎座, 具假隔膜,角果。 44. 啬微科: 叶互生。具托叶。花5数,通常具杯状、盘状、或坛状花筒,形成子房上位周位花;雄蕊 多数,轮生。种子无胚如乳。 15.蝶形花科: 4?复叶,具托叶。 2?蝶形花冠,二体雄蕊。 3. 荚果。 46.大戟科: 化具乳汁。 2?单性花^子房上位,3室,中轴胎座。 3?萌果。 2. 花盘发达,位于雄蕊内侧。雄 蕊常具两轮,外轮对瓣;子房常4-5室;花柱单一。 19. 伞形科: 4. 芳香草本。 2. 吐具叶鞘。 3?复伞形花犀,子房下位,具上位花盘。 4双悬皋 20. 五加科: 4. 多木本。 2?单伞形花序,5基数, 3. 下位子房,每室具1胚珠。 4. 浆果 24?茄科: 4. 叶互生。 2?花辐射对称,雄蕊5,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Taxonomy)是对植物进行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分类或归类(Classification)的一门学科,亦称系统植物学(Systemstic Bottany)。作为一门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种方式只是这一学科范畴的含义。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植物分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为基础上的、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一门科学。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分类:把各种植物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做分类。 按照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和编排便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系统。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指导准则。 命名:把各种植物都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做命名。 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 鉴定: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做鉴定。 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植物分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纵观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 (1)史前与“本草学”时期; (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3)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4)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 下面就这4个时期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 一、史前与“本草学”时期 明代李时珍(1518—1593)是十六世纪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与伟大的医药学家。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博览前代诸家本草与古书近800多种,并长期上山采药,不但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和植物学的知识与经验,而且又以自己所收集的或是通过自己实践的丰富资料,加以补充和发挥,终于著成?本草纲目?(1590年)。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有药用植物1195种。他是以生态、生长习性、用途、含有物等作为分类基础,以纲、目、部、类、种作为分类等级,将植物分为五部(木部、果部、草部、谷菽部及蔬菜部)30类。 就以草部分类为例,他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水草、蔓草、毒草等。这种分类方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法,比较实用。李时珍的分类工作比1735年林耐的?自然系统?早一百多年,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本草纲目?为我国本草学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对世界的医药学和植物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植物分类学知识点

植物学自学指导 形态解剖部分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一)种子结构 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其基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 种皮:一般坚韧,为种子的保护层;其上常可见到种脐和种孔。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愈合,不易分开。 —胚芽:一般为生长点与幼叶构成,(有些植物无幼叶)。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 有胚芽鞘包围着。 胚—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 —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有胚根鞘。 —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只有一片子叶。 胚乳:是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储藏组织。(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早期为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 依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和种子中的子叶数目,将种子分为四类: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番茄。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菜豆。 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较少见,如慈姑。 (三)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具有成熟健全的胚;外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 2.种子萌发:在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胚各结构的萌发顺序和形成的相应器官为: 稍后突破种皮 胚芽地上茎﹑叶 上胚轴伸长———茎的基部 胚—胚轴 下胚轴伸长或不伸长———根茎过渡区 最先突破种皮 胚根主根 子叶:出土或留土 (四)幼苗类型 依据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顶出土面,可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和子叶半出(留)土幼苗等类型。

【免费下载】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部分课程学习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部分)学习及复习指导书 陈功锡 本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思想,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需要,为民族性、综合性大 学生物科学及其相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在系统学完《植物学》(上)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各重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识别和鉴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植物生态学、植物资 源学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2、掌握种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 3、掌握种子植物重要科(50个左右)的分类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及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4、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和植物绘图基本技术,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识别常见植物200-300种左右(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 5、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以及关于植物起源的有关学术观点。 一、主要知识及要求 (一)植物分类学引论部分 该部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确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和实际意义。了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植物分类学的各级单位、分类的各种证据、植物分类 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过程。要求对国际上承认的12个分类等级(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重点掌握“科”和“种”。要求掌握植物名称的含义、学名产生的历史、学名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点特别是模式的概念以及命名的规定。熟悉植物分类学的常用工具。 (二)裸子植物部分 教材介绍得比较详细,基本上包括了裸子植物分类的各方面。重点是裸子植物的基 本特征、各主要纲的区别及演化关系,注意大孢子叶、颈卵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科的 识别要点、代表植物及意义等。对于第七节系统演化部分,则作一般性了解。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 2、请总结裸子植物的有关结构名称上的相互关联。 3、苏铁纲、银杏纲的特征及原始性。* 4、松柏纲的特征、价值,松、杉、柏三科的区别及演化关系。* 5、侧柏、柏木和圆柏三属如何区别? 6、水杉的系统位置及意义。 7、买麻藤纲的特征及进化性。*

种子植物分类学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植物界不同类群物种的演化历史,以及他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的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高等植物的特征:除苔藓植物外都有根、茎、叶和中柱的分化。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卵受精后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均属于高等植物(有胚植物)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 恩格勒分类系统(假花学说,植物志、标本馆) 2. 哈钦松分类系统(真花学说,授课教材) 3. 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目前广为采用的系统,校园) 4. 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5. 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吴征镒,“多系-多期-多域”,2005) 6. APG III(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哈钦森系统(真花学说) 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如已灭绝了的裸子植物中的本内苏铁目)演化来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其下的苞片演化为花被,构成被子植物原始的两性花。所以两性花是原始的,葇荑花序类是由两性花适应风媒传粉进化来的。 木兰目和毛莨目是由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演化而来,为被子植物的两个起点.其中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毛莨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进化。恩格勒系统(假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中的买麻藤目的球果状花序简化而来,由小孢子叶球或大孢子叶球分别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雄孢子叶球的大苞片演变为花被,小苞片退化,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雌孢子叶球的大苞片演变为子房壁,小苞片退化)。 被子植物的花是从无被花到有被花,从单被花到双被花,从离瓣花到合瓣花,从单性花到两性花,从风媒到虫媒,花部由少数向多数演化; 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塔赫他间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系起源于种子蕨,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的,而不是起源于现存的裸子植物或已绝灭的本内苏铁或科达树。 草本由木本演化出来,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水生双子叶类具有单槽花粉的睡莲目莼菜。木兰目是最原始的代表,由木兰目发展出全部被子植物。 克朗奎斯特系统 与塔赫他间(1980)系统的主要观点趋于一致,但不用“超目”的分类单元。 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而非其他裸子植物;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也是其他被子植物的出发点;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物中可能与睡莲相似的草本植物。种(species):缩写为sp.,共同的祖先,稳定的分布区,形态特征相似,种内自然交配,后代正常,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缩写为ssp.,地理区域分布、生境不同,生态适应亚种(半种)种内生态适应,地理分布上的分布区、生境不同,种与亚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