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艺术具有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左权小花戏舞蹈的艺术特征摘要:左权小花戏舞蹈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风格特征体现了山西民间舞蹈的特色风韵之美。

本论文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有关影像的研究以及实地观察考证和对“老艺人”的访谈,加以自身的切身体会,从小花戏舞蹈的风格特点研究探索山西民间舞的独特韵味。

希望以此提升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影响力,以及它在当今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弘扬山西民间文化艺术,提升舞蹈文化的客观价值,使理论与实践可以相辅相成。

关键词:左权小花戏;风格特征;山西民间舞;风韵美山西是民间舞蹈之乡,左权小花戏作为其中的一种,为山西左权县赢得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在山西省地方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民间音乐“开花调”还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变得普及化国际化了,诸多新鲜血液注入到中国本土艺术中来,扩大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角度,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左权小花戏本身具有显著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受众多民间“老艺人”的引导和启发,以及对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学习,使我切身体会到了山西民间舞蹈独特的风韵美。

从而产生了“从左权小花戏舞蹈看山西民间舞的风格韵律”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兴趣。

一、左权小花戏舞蹈的历史背景左权县原名辽县(辽州),古称辽阳,居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之巅,地跨清漳河两岸,境内关峡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曾有“歌舞的海洋,民歌的故乡”之美称,民间歌舞历来兴盛,左权小花戏即是在这样的土壤上诞生的。

1.起源小花戏的前身――“文社火”小花戏的前身叫“文社火”。

古辽州民间流行的艺术形式统称“辽州社火”。

旧时村中多立“社”(集体性组织),每年过了春节,由社首召集,排练节目,到元宵节在三官庙(封建时代供奉的天官、地官、火宫)前先祭袍,后沿街表演节目。

十六日各路“社火”相互串村表演,十七日云集县城比试夺魁。

人们以闹社火形式,一方面进行自娱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敬神,祝愿年岁丰稔,四季平安。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陈丹英国哲学家蔼里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

”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

1.舞蹈艺术的人体形式美舞蹈以演员自身形体作为表演工具,所以对人体形式美有着很高的要求。

如果不具备基本的人体美的要求,就只能让舞蹈艺术本身失去本有的魅力。

所以,著名芭蕾舞教育家安乌廉斯在《芭蕾排练室内幕》一书中指出:“真正的古典芭蕾演员是非常稀有的。

……他或她必须有美丽的形体。

体格的构造必须是适合于古典芭蕾的要求的。

”依据对形体的“理想”的要求,全世界各舞蹈学校在选苗时,对千百万待踏入舞蹈艺术大门的孩子都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如下肢要长于上肢12厘米以上,两臂平伸的长度要大于身高,还要求长指、长型的肌肉走向,脚心内陷、骨盆小、臀部上提等等。

这些条件对从事其他艺术门类的人来说并不重要,但对于舞蹈者来说,却意义非凡。

因为他的工具就是他自己,他就是要依靠这个先天的遗传物质来实现舞蹈艺术创造的。

由于人种不同,时代不同,特别是由于舞蹈种类的不同,对以上所述的人体要求又各有侧重和具体的要求。

2.舞蹈艺术的动作美在艺术创造上,舞蹈以人体作为艺术表现的工具,舞蹈家凭借它做出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以说,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没有人体动作,就没有舞蹈。

因此,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中。

但这些动作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

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规格,而且有确定的名称,例如芭蕾舞“阿拉贝斯克”(A r abes quc)、中国古典舞中的“单山膀”、“顺风旗”“燕子穿林”等。

它丰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现手段,使舞蹈艺术进一步规范化,同时还有助于各种舞蹈风格的形成和稳定。

试论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

试论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

试论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时期,它在文化、艺术等方面
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在这其中,宋代的舞蹈艺术也是值得一提的,它既有自身的艺术特征,也受到了审美取向的影响。

宋代舞蹈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的舞蹈形
式非常多样化,包括了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等。

其中,宫廷舞
呈现出端庄、优美、典雅的风格,民间舞则以活泼、热情、自由的形
式出现,而宗教舞则显得比较神秘和庄重。

其次,宋代的舞蹈技法精湛,特别是宫廷舞蹈,它严谨的舞蹈技法和华丽的服饰,展现了高超
的技巧与美感。

此外,宋代的舞蹈内容也比较广泛,既有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等,还有生活场景、劳动场景等,涵盖面比较广阔。

宋代舞蹈的审美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与秦汉时期强
调儒家思想的审美取向不同,宋代更注重艺术实践和审美感受。

其次,宋代的审美追求注重以人为本,体现出尊重人性和相互理解的精神。

最后,宋代的审美取向还体现在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上,宋代的
舞蹈艺术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元素,如四季、动物、山水等,从而形成了一种融合与协调的审美。

总的来说,宋代的舞蹈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和审美取向,是
一种既有历史传承又体现创新的艺术形式。

对于今天的舞蹈艺术家们
来说,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和精髓的同时,注重创新和融合,不断创
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艺术品。

从剧目《秦王点兵》看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从剧目《秦王点兵》看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从剧目《秦王点兵》看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精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心灵。

而剧目《秦王点兵》作为一部古典舞剧,无疑展现了古典舞的一些典型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剧目《秦王点兵》中揭示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探讨其对舞蹈艺术的重要意义。

首先,古典舞在舞姿中追求的是优雅和庄重。

在《秦王点兵》中,舞者们身着华丽的古装,肢体动作流畅而优美,每一个姿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雕琢。

他们在舞台上展示的那种优雅和庄重,让观众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宫廷舞台,尽情享受那种高贵而优美的视觉享受。

其次,古典舞追求的是身段的柔美和控制。

在《秦王点兵》中,舞者们通过动作的细致控制和舞步的流畅展示了他们对身体的严格训练和艺术技巧的高超掌握。

他们的身体在空间中畅快地展开,并在动作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观众可以看到,每一个舞者的舞姿都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他们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将舞蹈的美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古典舞还注重舞者的表情和神态。

在《秦王点兵》中,舞者们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

他们的面部表情细腻而真切,能够将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从舞者们的神态中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传递为古典舞增添了一丝灵动和魅力。

古典舞还注重空间的呈现和舞台效果的营造。

在《秦王点兵》中,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的设计都非常考究,它们与舞者的舞姿和动作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氛围。

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到一个虚幻而梦幻的世界中,与舞者们一起享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另外,古典舞注重舞蹈动作的韵律和节奏,以及对音乐的运用和呼应。

在《秦王点兵》中,舞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舞蹈动作的精确掌握,将音乐所带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观众通过舞者的舞蹈动作,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这种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为古典舞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在剧目《秦王点兵》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时间:2008-08-26 16:33来源: 葡萄酒旅游网作者: 佚名评论0条我要收藏(一)人体是舞蹈艺术的物质基础舞蹈,与其他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根本的区别在于舞蹈采用直接的、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作为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手段。

人体,是舞蹈美的物质基础。

雕塑的人体是没有直接生命的、静止的;绘画中的人体是虚拟的、静止的,没有直接的生命;电影中的人体虽是运动的,却不是直接的。

它的另一个区别就在于舞蹈主要不是摹拟生活,而是抒发感情。

它与音乐,虽然同样是抒发感情,但音乐直接诉诸听觉,而舞蹈则直接诉诸视觉。

它与戏剧,虽然同样以人体动作为传达手段,但戏剧中有对白等表现手段,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来说明人物和地点的名字;而舞蹈主要是让观赏者从人体的舞姿、旋律中感受和联想情节和故事。

戏剧人物动作强调摹拟生活,要求服从于一定人物性格和规定情景,而舞蹈则更重视强调形体美,所服从的主要是情感方面的规律。

如,舞蹈《洗衣舞》中的藏族姑娘在江边为解放军洗衣服的舞蹈,其中提炼、美化、加工了一些生活中洗衣服的动作,但并不是摹拟洗衣过程,也不要求摹拟得十分逼真,而只是通过一些经过美化的人体动作,有那么一点意思的洗衣过程,表现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谊。

其中有摹拟洗衣的动作,也不是主题;它们和藏族踢踏舞、动听的民歌等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藏族姑娘的感情,反映出新生活的诗情画意。

由此可以证明,抒发感情的舞蹈仍是生活的反映,两者是分不开的,只是反映生活不应理解为机械摹拟生活。

总之,舞蹈是用人体作为表演的物质手段,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连续运动的优美的形体动作,即用经过提炼、组合和美化了的人体动律来抒发感情、反映生活的艺术。

(二)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舞蹈就其本性来说是抒情的艺术。

古人对舞蹈的抒情性早就有所研究。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从这几句话来看,古人把舞蹈看作是抒发感情的最高形式。

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

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

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动作美是舞蹈美学特征的原点,从原点出发,舞蹈发展到了现在,早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了,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其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现代化的辅助设备。

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必须要依靠多种因素、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适应和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超前的审美诉求。

现代化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应该包括基本素质美和综合美两方面。

一、素质美舞蹈演员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和控制力、协调性、灵活和耐力,这些素质相应地构成了舞蹈的素质美,即力度美、柔韧美、稳健美、协调美、灵活美,素质美是形成舞蹈美学的基础。

(一)力度美力度美里应该包含力量美,力量是人体某部分用力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体肌肉收缩和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

有力量的演员做动作时速度快、控制力强、弹跳力好,容易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复杂的动作,力量弱的演员当然就差强人意了。

力度是体现在某个单一的舞蹈动作和整个舞蹈中的张力和气势,是一种刚的东西,有柔就有刚,美就是对比。

力度美的体现在舞蹈中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需要,很多舞蹈动作都必须用强劲的力度、力量来展现,一个强劲的具有爆发力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场面,带给观赏者的震撼和冲击是很大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二)柔韧美柔韧美要从舞蹈演员身体的柔软度和舞蹈动作的柔韧性中体现出来。

柔韧性通称为软度,有软度的演员动作幅度大,肢体能够随意弯曲、伸展、变形,轻盈巧妙、婀娜多姿。

舞蹈演员的柔韧美带给人们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一个没有软度的、挺着僵硬身体跳舞的人其美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舞蹈演员的柔韧性训练要经历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任何美的实现需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的美才是有价值的。

(三)稳健美稳健美体现在某个舞蹈动作和造型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上,有些舞蹈动作和造型需要相对长一些的时间空间来完成,比如下腰、劈叉、抬腿、探海、旋转、跳跃等,需要较长的时间瞬间完整地完成这些动作,要有稳定性和控制力,否则,只完成了一半就感觉支撑不住或完成得勉勉强强,这就表现出稳定性不够和控制力差的现象,给观赏者造成美中不足甚至为你捏把汗的感觉,这时候舞蹈动作带给人的美感就荡然无存。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审美上,中国古典舞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一、优雅的线条和姿势中国古典舞以优美的线条和姿势为特征。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展现出流畅而优雅的舞姿。

比如,舞者的手指经过专业训练能够展现出柔美的曲线,身体的动作则强调舞者的柔美和流畅感。

这种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较为相似的线条美,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魅力。

二、充满内涵的表演中国古典舞注重内涵的表演,强调舞者通过舞姿、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和故事。

舞者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巧,还需要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故事情节和情感瞬间传递给观众。

这种表演方式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舞蹈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主题。

三、注重节奏和音乐中国古典舞对于节奏和音乐的运用非常重视。

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和音乐的节奏感,将舞蹈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律和节奏被精准地体现在舞者的动作中,使整个舞蹈更富有韵律感和力度感。

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时,往往会被舞者的韵律感打动,进而进入舞蹈的情境之中。

四、强调舞者的修养和气质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的修养和气质。

舞者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们要通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不仅仅是身体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灵感的传递者和表达者。

五、弘扬传统价值观念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

在表演中,舞者们通过动作和形象,向观众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

他们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为基石,通过舞蹈作品表达出深刻而智慧的意义。

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时,也被带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古代智者的思考和启示。

总结: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浅谈藏舞的审美特征

浅谈藏舞的审美特征

藏舞的审美特征有感双流县成人中专学校舞蹈是一种文化,它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种轨迹,也是民族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劳动生产、经济发展、审美观念、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精华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世代生活在我国西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藏族舞蹈,则是藏族传统文化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藏族舞蹈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更好地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韵律,除应认真刻苦地学习技能、技巧外,也应从相关藏族传统文化典籍中加深了解。

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工艺学)。

这表明藏族人民把舞蹈艺术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形成了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就是古代藏族论述舞蹈的精辟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

古代藏族人民能把舞蹈艺术以及表现手段论述得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舞蹈艺术在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高度认识。

同时《舞蹈艺技九》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来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抒发情感。

如:“优美、英姿、丑态”等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同样的可以用人体姿态,又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舞蹈已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

“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

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地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

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了一整套反映本民族生活和思想情感、并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舞蹈。

舞蹈艺术是一个民族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舞蹈艺术具有的审美特征
作者:魏琦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9期
摘要: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肢体语言与变换的节奏进行美的绽放。

舞蹈审美作为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审美特征。

本文结合舞蹈艺术的发展,从中国舞蹈艺术发展、舞蹈审美以及审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技艺欣赏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

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

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

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

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

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

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

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

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

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

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

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展现出情同手足、军民团结的精神;同时它还将民歌与踢踏舞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炼、加工形成。

它的主要情节是:一群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边洗衣服的解放军战士;于是这群姑娘用计策将战士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并且洗的干干净净,当这些战士回路,发现这一现象,急中生智帮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

整个舞蹈一直担着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着喜好的衣服在后面追的活泼、生动的场面结束。

这段《洗衣舞》不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远的地方。

由于取材新颖、结构简洁、立意深远,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广大民众喜爱。

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赋予了作品独立可行的空间,不管在主题,还是在题材上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紧紧围绕艺术构思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向观众展现舞蹈形象。

因为创新点一直是艺术作品永存的条件,在得到肯定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从舞蹈本质来看,美感主要存在于自主创作中;而所谓的新作品,不仅要在意料之内,更要在情理之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创新的物质产生美感。

作品主题思想作为整个艺术美感的源泉,创作手法必须真实动人,在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演绎作品。

如:《荷花舞》作为广受舞蹈家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为观众带来了美感与新意,在创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莲花灯”的启发,从而在艺术形象上也进一步创造和加工,不管是内质还是形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2)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

古文《毛诗序》曾这样说过“情动于中,行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

”这也展示出人在激动时,会情不自禁的跳舞。

舞蹈表达情感的特点是神行整合,用体动展现感情,给人直观的形象。

由此可见,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虽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台词与客套的语言叙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利用对应的场景和音乐叙述事件。

在舞蹈艺术形式中,常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优美、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

而观众在舞蹈艺术欣赏中,也通过对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现想象力,掌握故事情节,体会舞蹈蕴涵的感情。

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与天鹅相遇是一段古典的双人芭蕾,通过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极其细腻、巧妙的展现了奥杰塔从提防、恐惧心理到信赖放心的心理转变,最后萌发爱情的转化过程。

在这段舞蹈中,没有语言描述与台词,但是却将主人公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3)虚拟象征的审美特征。

舞蹈作为生活现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观的纪事,而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审美特征。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人员姿态、身体动作代替语言,从而进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现故事情节。

因此,不了解审美特征,就会让刚接触舞蹈的人员展现出“看不懂”的感觉。

在舞蹈剧中,通过舞姿与情感动作,用屈指可数的方式展现舞姿。

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它是一部展现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纪事的环节。

当表演人员站在鼓上查探军情,不幸中箭时,表演人员
用手紧紧的捂着胸口,在鼓面做后桥动作,并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后从鼓上滚下来。

在这段舞蹈设计中,主要以抒情为体裁,在直观纪事的过程中,展现受伤疼痛的场面,再将细节放大,展现人物形象,达到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的效果。

(4)技艺与综合的审美特征。

技艺性作为舞蹈艺术完成蜕变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绎的内容必须在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的主题心理是完成高难度的技艺。

通常,多圈旋转、跳跃都是高难度的动作,在体现技艺性的同时,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软软性进行。

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一门艺术,更代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广阔的演绎范围和创造区域。

而舞蹈审美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审美特征很难完成,所以必须结合多种形式展现艺术美。

3结束语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鲜明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审美特征,从各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与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黄颖.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时代文学,2012(15):216217.
[2] 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2010(8):182,184.
[3] 蔡蕾.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功能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198199.
[4] 兰宏建.现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摭谈[J].群文天地,2012(11):145146.
[5] 马虹.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意蕴[J].大众文艺,2011(20):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