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备课大牛徐凤莲 (1)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备课

徐凤莲

单元整体分析:

*主题:爱祖国爱家乡

*内容:导语,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

编者意图: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单元训练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56个生字,书写48个。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识字写字课

知识与技能:认识56个生字,书写48个。

教学过程:

(一)初识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二)、识字。

1. 拼读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自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注意正音。

2. 认读

(1)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3)打乱顺序指名认读,全班认读。

(三)、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四)、巩固识字。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五)写字

1、看一看: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发现它们的特点,学生并书空。

2、说一说:提醒大家什么。

3、写一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单元朗读过关课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课后指定段落或喜欢的部分。

朗读内容:

本单元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

教学思路:

先过家长关,在读书课文上签字;再过老师关,老师抽查内容,个别点名读或小组齐读。

教师引导,运用多种方式:齐读、开火车、男女生对读等,达到人人朗读过关、篇篇课文读得熟练的目标。

第三课时精读指导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日月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思路: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1、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

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强化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读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反复朗读达到通顺连贯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五、指导书写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

价,交流展示。

第四课时精读指导课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

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二)、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三)、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三、拓展积累。台湾除了日月潭,还有许多风景名胜:阳明山、野柳地质公园、太鲁(lǔ)阁(gé)公园、阿里山、南

湾、清水断(duàn)崖(yá)等。

四、写字指导(方法如上)

第五课时拓展阅读课

阅读内容:

主题教材中的《美丽的蝴蝶岛》《美丽的颐和园》

教学思路:

1、《美丽的蝴蝶岛》

(1)先自由读书,划出词语多读两遍,

(2)蝴蝶岛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2、《美丽的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建于()年间。与()、( )、()()并称为五园。

第六课时精读整合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课文《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内容整合。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

通过朗读、学习,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思路:

(一)学习《葡萄沟》

1、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2、美读课文,复述故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理清课文顺序。

(3)、学生会复述课文,教师指导。

3、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4、课后练习

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5、学习生字

(1)、打开学生自制的卡片,小组内坐火车,竞赛读。(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写。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得了哪些字,把字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4)师指导写重点字。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习《难忘的泼水节》

1、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2、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3、课外拓展

傣族人民有泼水节,彝族人民有火把节,你还了解那个少数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一写。

4、写字练习。下一课时也要练习写字。

(三)学习《北京亮起来了》

讲法同上

第七课时自读训练课

教学内容:主题教材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歌颂长江的诗句、歌颂黄河的诗句。

教学目标:

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思路:

1、学生自渎。

2、学生背诵喜欢的句段。

第八课时群文阅读课

教学内容:

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主题教材100-124页首美丽大自然的诗或短文。

教学目标:

诵读诗句,感受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

教学思路: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各小组选出优秀选手在全班交流。

大约用时3课时

第九课时积累展示课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练习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火车____

洗衣____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风光秀丽的(公园)(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市场绚丽多彩的日月潭

繁华的森林川流不息的舞台

茂密的灯光风光秀丽的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