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2012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老师点评天津2012高考作文题

2012全国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刚刚结束,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也随之曝光,记者在天津42中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据考生描述,这次的作文题目是给材料作文:两条小鱼在河里遇到一条老鱼,老鱼问小鱼:水如何啊?两条小鱼默默走开没有回答,之后,一条小鱼问另外一条小鱼说:什么是水?生活,往往越平凡的事情越容易被人们忽略,被不珍惜。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自拟题目,800字以上。随后记者联系了天津市第四中学高中毕业班语文老师王文娟,请她对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

考生反映:基本可以掌握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话题题目,只是给出一段材料,但大部分考生的反映还是可以理解,并明白要写什么。

记者在天津四中考场门口,随机问了几个考生,大部分考试表示作文题目可以接受,并且不算太难。考生们用了“普通中的不普通”、“简单”等题目理解考题,考生说:“我理解的是,生活中越平凡的越容易被忽视,不容易被珍惜,所以就写了普通中的不普通这个题目,以此展开。感觉还可以,不算难。”

依考生之言,天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对平稳,贴近生活。给出的“大鱼”和“小鱼”的故事也比较容易把握,再注意后面的几句言论,找到关键词,就可以把握。

老师点评:关键抓住“水”和“鱼”的关系

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天津市第四中学高中毕业班语文老师王文娟,请她对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王老师认为,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材料中小鱼最后问的那句“水是什么?”所以最关键点就是要抓住“水”和“鱼”的关系。因为水是鱼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越是平凡的越容易忽视,长时间生活在水中,也就不知道水的重要性,甚至水的存在性。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自己,既然水是鱼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依靠的又是什么?对于考生来说,只要回答对这个问题,就基本能抓住作文的关键。比如说,我们依赖的父母、学校、老师、身边的人、社会乃至国家,还有像自然,环境……等等,都是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关注的。

考生考前曾经锻炼过的作文,有很多都可以用上,比如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作文题目。像考生写的“普通中的不普通”、“简单”……只要参透了材料的关键,这些基本还是可以扣上作文题目的。大部分的考生都应该可以“有话说”。

考生的误区有可能是没渗透水和鱼的关系,最怕的就是把考前比较熟悉的作文,比较机械的套用进来,只要解开水和鱼的关系,再抓住议论里的关键词,就会很快入手。

2012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完整版)春季高考试卷-天津市2016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C

2016年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C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56分)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狡黠.(xiá)戕.害(qiāng)茕.茕孑立(qíng)焚膏继晷.(guǐ) B. 狩.猎(shòu)逡.巡(jǜn)一叶扁.舟(piān)色厉内荏(rěn) C. 殒.命(yǚn)纤.细(xiān)高屋建瓴.(líng)断壁残垣.(yuán) D. 窥.测(kuì)联袂.(jué)天崩地坼.(chè)循规蹈矩.(jǚ)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凭心而论鬼蜮伎俩缉拿归案流连忘返 B. 轻歌慢舞委屈求全度过难关人情世故 C. 鞭辟入理绿草如茵徇私舞弊怨天尤人 D. 跌宕起伏歌功诵德食不裹腹恰如其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 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往 往是弄巧成拙。 C. 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设的一件件色泽盈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之世界各地客商 的青睐。 D. 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 观众的一片喝彩。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一页 A. 康熙、乾隆时期,拙政园的一部分曾一度为担任苏州织造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购得,后转赠给 他的内弟李煦。 B. 海洋生物专家介绍,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C. 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任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D.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②其实,多媒体技术并不神秘,兴许您已经见过她的芳踪了。 ③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④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A. 夸张比喻排比反问 B. 夸张拟人比喻反问 C. 对偶拟人比喻设问 D. 对偶比喻排比设问 6.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变为四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技术从来就是双刃剑,(a它带来人类巨大进步,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B它 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也必然会带来人类巨大的进步。)但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自然界规律,它终将造福人类。 ②我寻找着古战场的遗迹。(a 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现。b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 壮的历史画。)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抵御清兵的李自成。 A. ①a②a B. ①a②b C. ①b②a D. ①b②b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 第二页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óu) 猎金榜题(tí) 名 B. 折(zhē)本角(jué) 逐按(ān) 装舐(shì) 犊情深 C. 筵(yán) 席偌(ruó) 大着(zháo) 陆前倨(jù) 后恭 D. 岿(kuī) 然毗(pí) 邻装帧(zhēn) 噤(jìn) 若寒蝉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 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 B. 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 C. 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C. 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 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4.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

2020年天津高考零分作文及点评

2020年天津高考零分作文及点评 20xx年天津高考零分作文:我要舞出一片天 我一生都在不断地跳舞,跳得精彩与否,大家知道。结局如何?到最后才能知道。现在,只能尽情地跳,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舞姿。不过,要跳得与时俱进,要跳得出脱惊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惊动每个人的灵魂。我决定要跳出一片天,跳出自己的精彩。 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跳舞。只不过有的跳得很精彩,受到了别人的赞赏和鼓掌;有的则跳得一般,喧染不出气氛,没有掌声。无论怎样?舞步是不能停止的,正如我们的生命一样,时刻都在跳跃。人生也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起伏的过程。只要生命存在,运动就一刻也不能停息。 如果我们把运动比作是跳舞,那么人每天做各种各样的姿势,就是给光阴留下了美丽的画面。人人都想在上面跳得精彩动人!都想得到人们的喝彩!可岂不知每个人的舞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要受天气、舞台,观众的心情而定。时机好时,优美的舞步,当然会博得人们的赞赏和欢心;时机不好,凌乱的舞步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给人们留下了纷乱的印象。因此我们的舞要适时、适中。要把握好舞步的要领,把握住人生的航线。尽管有时也有风雨雪霜天气聚变的日子,也有不适时机、观众扫兴的时候。但我们时刻要保持头脑清醒,沉着稳重,不惊不慌,迈着轻盈的步伐,拖着

矫健的身躯一直向前舞蹈着!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轻歌曼舞。都想跳出自己的精彩,都想唱出心中的最美。可事不如人所愿!有的人一跃高飞,一下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在频频起伏,不知所云。有的见效快,有的见效慢。有的时来运转,鸿运当头,有的一生平凡,厄运不断。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生活中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要看好风舵,掌好航线,一步一脚印,平稳前行。顺其自然,活在当下。有福的当然福星高照,没福的只能听天由命! 只要跳好自己的人生舞,善待一生的光阴,走好人生每一程。就算不成功,也此生无憾! 我的人生就是时刻随着时代的脉博跳跃的,最初因为得适应时代的主流,才能跟得上当前的形势,才能迈向前方。所以不得不适应社会,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开放,工作的需要,慢慢地也跳出了自己的人生舞曲。虽不很雅致,但也有了点起色。现在,居然能独自跳了,跳得也有了点眉眼,可还觉得不够完美,还想跳出自己的一片天,跳出自己的精彩。 点评: 材料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延展性,可以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考生可以大处着眼,提要钩玄,也可以由表及里,深入升华,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生活积累和思辨能力以及文字

2016年天津文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学.科网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 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学.科网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6.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学.科网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 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2016年高考作文天津卷

2016年高考作文天津卷 【高考真题】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解码】 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近年高考作文题大趋势。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道针对当下青年人阅读方式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切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共识,阅读是青年人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方式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效果。年青人富有朝气,自主性强,更愿意尝试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也可能有率性的一面。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e时代,总结和思考“我的青春阅

读”,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笔者认为,“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却颇具匠心。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是时代与青春的约会,科技与阅读的邂逅,思辨性较强。考生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多维度地展开写作。同时题目聚焦在“青春”和“阅读方式”上,开放有度,有利于防止宿构与套作。另外,作文题在文体的选择上较为自由,可议可叙,便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好文章。 解析角度: (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 (2)阅读变化的思考,方向主要是思阅读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现了变化,基于此种变化进行思考,探讨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

【高考满分作文】2019天津卷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2019天津卷高考满分作文 1. 2019年天津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简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形式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新材料作文,列举了三个人的三句话,要求写读后的思考和感悟。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注重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观价值观的考察,用意在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 第一句选取的是作为革命家的方志敏坚信中国有光明的前途的话。学生学过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两者一结合,可以读出方志敏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第二句子选取的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直接点出“爱国”二字。 第三句选取的是科学家黄大年的入党申请,表达了希望把自己这朵小浪花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热望。正因为有这份爱国情,才有他归国后的努力拼搏,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综合三则材料,关键词是“爱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 领袖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师生的一段话对我们写好这次作文有重要意义。 领袖对大家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我们应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有了大格局,还要找到小的切口。 可从四个维度思考。 时代维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哪些新的内涵? 文化维度——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个“大”就是勇担道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个人维度——我们是随波逐流的一代,还是有着坚定信仰的一代?有人说我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怎么看?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说明]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以官方公布为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

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 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 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 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 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 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 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 情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2016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阅读的三重境界

2016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阅读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

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着,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01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1.退而知之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镜。 田里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农人的身前,好似它们很享受农人为它们做的规划,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匀如织。几个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他们的倒影,与青天白云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涟漪中,构成自然的水墨作品。这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短短几行字,渗透着几分禅意。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试想一下,若是农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有那番境界吗?或许,刚插下的秧,因为急于向前,而被践踏于泥水之中。原来,就像插秧这样看似寻常简单的动作。背后竟然也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善男信女应该知道,寺院中都有一个规矩,在香客离开

寺院时,不能阔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庙门,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净身回到生活中来。这个规矩,与农人倒退插秧竟如出一辙。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再看看这些插秧人,与其说农人是那些虔诚的香客,不如说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农人一次次地弯腰,一次次地后退。插出满田的碧绿,插出满心的希望。可想而知,当他们看到眼前的一片新绿,会是怎样舒朗的心境!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为名奔波劳累,为利碾转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间徘徊,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大步流星地前行着,可回头一看,不禁黯然发现,自己虽付出了许许多多,却还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经得到的,但猛然发现,这些都成过眼云烟,自己耕作的那片心田,此刻却凌乱不堪。 阳光洒满田野,心同时被照亮了。看着插秧的农人,我明白了,一切执念都是心魔,曾经过分看得很重的事,随着时光的逝去都会云烟俱散,唯有内心的那一片宁静是亘古不变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当我们被红尘俗世所扰时,不妨再去看农人插秧,看他们在退步之间,海阔天空的享受。 沉思间,又有几行秧苗,随农夫后退的脚步延伸开来……

201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报告(天津)

2017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天津) 天津卷 题目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K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读 题目“好写” “写好”不易

贴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索,并且具有开放性与限制性,这是天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从2015年的“范儿”、2016年的“我的青春阅读”,到今年的“重读父辈这部书”,都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天津招考资讯网认为,今年的天津卷作文以考生为本位,文化意蕴深厚,思辨色彩鲜明,平实中显大气,平易处见深刻。作文试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入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对过去的生活重新发掘、重新梳理,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这是一道“好写”的题目,但若想“写好”,却不太容易。 1.清晰定位“重读”与“长辈” “长辈”是一个外延较大的集合,父辈包括父母、叔舅、姑姨等,祖辈又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同辈同代的那群人等。“重读”则隐含着“以前读过”,只是以前的“读”可能或流于肤浅,或过于感性,或存在误读等,而“重读”则是心灵对话、灵魂 触摸,是理性认知,会带来思想的碰撞,也可以说是一次继承与超越。

天津2017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一切的力量的积蓄终于这这一刻完全爆发了,随着高考终考铃声的响起,2017年高考已经顺利结束了。高考频道为您提供天津2017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如果您想要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可按Ctrl+F5进行刷新。同时建议大家按Ctrl+D收藏本网站!更多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原题回放: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爷爷一辈子有两次遗憾。 第一次是当了十年兵之后,赶上一次大裁军,又回到了农村,做回了农民。 第二次是回乡之后遇到招工,爷爷被选中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以前在部队里开汽车。可是命运捉弄,体检时爷爷被查出肺结核,没走成。 就这样,爷爷留在了农村。他老到开始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跟我说过这两大遗憾。记得爷爷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命。 从爷爷的口气里,我感受到城市意味着清闲的工作,富足的生活。日后我渐渐明白,爷爷对城市的向往不会局限于物质层面,他和现在的北漂应该有共同语言,那就是不希望人生过早望到头。 进城,不光是爷爷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农村人都有一个进城梦,如果他/她没有,也会希望孩子有。我小时候,村里谁家有亲戚在城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桃源中人不知魏晋之别,农村人也不知道北京、上海、济南有何不同。 大家只知道,城市是农村的反义词,凡是农村缺乏的都应该能在城市里寻到。从小惫懒的我,每逢干农活都推三阻四。每到这时长辈都会说,好好学习吧,以后就不用受这个苦了。农村生活的主旨就是吃苦,想要不吃苦就得跳出“农门”。 爷爷也是个吃不了苦的人,不是因为懒,而是肺结核搞垮了身体。自我记事起,爷爷就没有做过重活。虽然如此,爷爷的权威是无人质疑的。从部队回乡后,爷爷做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是跟现在那些威风八面的村官不同,爷爷这个“官”只诠释了“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以致奶奶常说他当官当的不值。后来村里有位老人跟我说,你爷爷这样的清官太少了,让我明白正直也是一种功勋。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算是圆了爷爷的进城梦。可惜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爷爷就打输了跟病魔的战斗,无缘目睹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或许是命运留给他的第三次遗憾。 我也曾不能免俗地设想,假如爷爷当年进了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无法逆转命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有能力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爷爷没留下什么物件或者荣耀,但我抬头望向家乡,总能看到一个老人在村头漫步,腰挺的笔直。 2017高考频道精心推荐: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7全国各省及普通院校高考分数线专题

2020高考语文(天津卷)满分作文

2020高考语文(天津卷)满分作文 我说90后 如果我们所谓的“90后”,依然穿着绿恢蓝带补丁的衣服、背着个“军挎”,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念着革命的“老三篇”,张口革命、闭口共产主义,随时准备着解放全人类,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的大街上,作为所谓的“50后”、“60后”的您们又作何感想?是骄傲,自豪,并由此百感交集激发您们对革命年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美好回忆,还是自责,叹息:60年了,我们的子孙还没有改变我们贫困落后的面貌和简单同向的思维呢?我想,当我们不再像“70后”、“80后”那样,羞怯的发出“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的无奈和困惑的时候,我们“90后”,倒更愿意自信的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的时候,我们展示的是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品性,个性与自我的价值求索,平观世界的开放与包容。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追求华丽,讲究时尚,爱玩个性与新鲜的语汇,喜欢“酷”与“拽”的偶像气质,缺乏吃苦耐劳与脚踏实地的朴素、坚韧,甚至有些自私、脆弱、散漫、逆反,缺乏集体意识及信仰,有现代华丽的叶子,却欠丰民族传统的

根脉。但社会归纳给“90后”的病诟,有多少是我们的表象,如我们穿的衣服,只是色彩不同,又有多少只是极端个别的“点”而非“面”的以偏盖全,抑或有多少是生产我们的“流水线”--家庭、社会、教育、考试、人才评价、就业保障、民主法制、全民信仰与价值观等整体机制与体系的问题呢?这的确是我们“90后”及社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但正如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色彩与追求,我们的祖辈崇尚“共产主义”,尽管他们对那样的理想缺乏具化的认知与独立的思维,但,有那样的一个理想作为支撑,他们万众一心,坚定不移,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我们的民族理想与精神,依然延续,直到现在。我们“90后”忘了吗?没有。那样的一种精神与境界,那样的一种坚韧与无畏,那样的一种胆略与胸怀,其实已经像血液一样,遗传与流动在我们的身上。但我们作为“90后”,同样肩负着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与科学发展,把我们的国家与家园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的使命。如果我们还是向父辈那样的同向思维,还是像他们那样的因循守旧,还用算盘去研发计算新型导弹的弹道轨迹,我想即使我们再吃糠咽菜,衣衫褴褛的朴素也终将无济于事。 还是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90后”,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更没有理由不自信,祖国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来了!昂首挺胸充满

2016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

2020天津高考满分作文

2020天津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一、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 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 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 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 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 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 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 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 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 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 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 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 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 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 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 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天津卷):我是“不成器”的孩子,高考作文

我是不成器的孩子 天津一考生 听长辈们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都瞪得像个乒乓球一样。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 爸妈判定这一次为犯规,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来年。 三年级时,我对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偷偷攒零用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巴。爷爷奶奶说玩泥巴的人将来没出息,爸爸妈妈说玩泥巴浪费学习的时间。他们扔了我的泥巴,我不哭也不闹,等攒够钱,我又买回了新的泥巴。如此反复后,他们终于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 这孩子,真不成器!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所有人都叹息。 其实呢,我的成绩还不错,年级中上等。只是离他们的期望值有点远,他们都指望着我做官呢。可我呢,连个小组长都不是。

初三了,我的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突然,有一天我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要搞什么家庭化学小实验,于是置备了很多瓶瓶罐罐,在家里兴致勃勃鼓捣起来。我冲破爸妈的围追堵截,竟然坚持了小半年。那些日子,爸妈常常看着我摇头叹息,有时我则故意仰天长叹一声: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啊! 还好,我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重点。只是我实在不能像学长学姐们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总是今天对上合组织感兴趣,明天又关注博鳌亚洲论坛,转天又研究起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不,前段时间被崔永元怒怼冯小刚的事转移了注意力,又撇下成堆的练习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高分贝的大合唱,居然不能对我有丝毫的影响: 这孩子,将来成不了大器! 他们恨铁不成钢。我懂。他们还是承认我是能成器的,只是成不了大器而已。 突然想起了当年我抓到的那枚公章 其实是仿真玩具,假的。 【得分点提示】 1、构思巧妙,立意深刻。考生讲述了一个命中注定做官的孩子,成长为个具有独立思想、丰富兴趣的不成器的孩子的故事,通过写长辈们对我成器的期望,以及因我不成器而产生的多次失望,对生活中狭隘的、不正常的成才观进行了的否定,立意新颖、深刻。

2018年高考作文天津卷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天津卷作文题传统文化和语文味道都很浓厚,考题巧妙的结合不同词语,从“器”的不同面向来展示不同的认知角度,从中可以探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可以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故事或者道理,还可以谈到胸怀、责任等等,其背后更深的哲学背景就是“物与人”。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浸润在自己的文化之中,而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如何思考物与人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物”的态度凝聚在各种词语之中,当青年人开始自觉的从自身的体验来考察这些态度时,就走在了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了。考题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通透的识别这一“物与人”的关系,把自己的切实经历或者思考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选择立意的角度,明确立意;然后再进行构思。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材料中总结概括了“器”的四个内涵和功用,由表及里,由物质而精神。阅读材料时可注意标点符号,一个分号可以确立一个立意角度,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作文。 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

2016年天津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含MP3)

2016 高考天津卷听力试题试卷A 1. What did the woman buy for her husband? A. A phone. B. A watch C. A camera 2. What does the woman tell the man to do? A. Wait a short time. B. Come back at four. C. Change the appointment. 3.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report? A. She hasn’t finished it yet. B. She will type it next week. C. She spent a week typing it. 4.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Policeman and driver. B. Boss and employee. C. Officer and soldier.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bus stop. B. In a shop. C. In a car.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6至8题 6. What is the man’s father? A. A lawyer. B. A doctor C. A dentist 7. What did the man major in at college? A. Engineering. B. Mathematics. C. Computer technology. 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home. B. In an office. C. In a classroom.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9至11题 9. When was the man’s flight scheduled to take off? A. At 7:00 am. B. At 9:00 am. C. At 11:30 pm. 10. What did the man do after he missed the bus? A. He got to the airport by taxi. B. He stayed in a cafe for the night. C. He went back to the city by subway. 1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missed his flight. B. He changed his flight. C. He was too early for his flight.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12至15题 12. When was the Union founded? A. In 1906. B. In 1916. C. In 1960. 13. What does the Union organize at special times? A. Short trips. B. Food parties. C. Summer camps. 14. How can a student join the Union? A. By sending an email. B. By making a phone call. C. By signing up in the office. 1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eekend events? A. Some have a number limit. B. Some require a high fee. C. Some are long trips. 1-5 BACAC 6-10 BABAB 11-15CCB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