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 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 的蝶恋花晏殊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蝶恋花晏殊阅读 (一)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二)蝶恋花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三)青玉案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治学三境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A’此第一境也; ‘B’。 此第二境也; ‘C’此第三境也。 ” 从以上三首词中分别找出有关词句,以表示这三种境界。这三句词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
答案: 清人王国维云: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 境也。 蝶恋花晏殊的简评: 该首诗颇负盛名的伤离怀远之词。主角是一位闺中人。 诗的上阕主要写所见。 起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 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象喻高雅。这里用“愁烟”、“泣露”将 它们人格化,透露出闺中人的高雅和她的哀愁。“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 新秋清晨, 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燕子“双飞”, 更反衬出人的孤独。细品起来,其味无穷,艺术表达非常委婉含蓄。后两句从今 晨回溯到昨夜, 明点“离恨”, 成为全词的词眼, 表现的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在诗的下阕主要写所思。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望之所见, 而且也包含对昨 夜通宵未寐时卧听西风飘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 肃杀。景既萧瑟,人又孤独,似乎迎接着抒发闺中人忧伤低回之音。但作者又出 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一人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 “望尽” 二字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广远境界的驰往骋怀。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 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意境 高远,气象宏大,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末尾两句紧承前面。。“山长水阔” 和“望尽天涯”相应, 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 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这是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 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 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 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完整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发现宋词之美 ————晏殊《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关于作者: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

蝶恋花晏殊情感

蝶恋花晏殊情感 导语:《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蝶恋花晏殊情感,欢 迎借鉴! 【原文】 蝶恋花⑴ 槛菊愁烟兰泣露⑵,罗幕轻寒⑶,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⑷,斜光到 晓穿朱户⑸。 昨夜西风凋碧树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⑺,山长水阔 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情感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 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 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 迹较显,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但借外物抒写心情、 渲染气氛、 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 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 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一词中 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黄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 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⑦。粉痕销淡⑧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⑨啼。 【作者】: 淳佑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末附自作三十八首。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词云“念少日书癖,中年酒病,晚岁诗愁。”乙巳为淳佑五年(1245),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冯煦《蒿庵论词》则谓其词“专尚细腻”。 【注释】: ①南柯子,词牌名。 ②丁酉:指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 ③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⑤香泥:芳香的泥土 ⑥绣帘,绣有装饰的帘子;朱户,红色的门。绣帘朱户在本文中

指闺阁中人。 ⑦落辉:落日的余辉 ⑧销淡:渐渐的变淡,消失。 ⑨子规:杜鹃鸟,叫声非常凄切。 【翻译】: 风吹飘飞的柳絮,我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 时间太久,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的泪痕,已经消逝,书信也越来越少了。最担心听见满山子规鸟悲切的啼叫声了。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虽小,却意境高远,表现出了深切真挚的怀友之情,写来虚实相映,笔法丰富,曲折多姿。 “定巢新燕觅香泥。”新燕归来,栖息于旧巢,飞衔香泥,经营家室,真是一片欢忙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新”“香”,层层点衬出春天之美好。此句所描写之景象,反衬人之离别,在家居住的却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皆不言而喻。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歇拍是紧承上句出来,由此而明白此三句都是设想之辞,虚摹居者之情境。燕子合家呢喃言欢,闺阁中人却默默相思。替闺中人设想相思之苦,却出以燕子不为闺中人说相思,境界极美。过片从对方之虚摹回到自己之现境。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过片二句是作者自己伤春怀人的真实写照。风吹飘飞的柳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这凄凉的意味又于独守闺阁有什么不同呢?写飞絮,则感叹春将暮矣。

2020-2021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原文: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字词解释: 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 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木兰花慢翻译:无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 试题: 1.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2.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2.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木兰花慢创作背景:无 木兰花慢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

晏殊《蝶恋花》名句

晏殊《蝶恋花》名句 晏殊的此首《蝶恋花 》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晏殊《蝶 恋花》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蝶恋花》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点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注释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 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 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 韵。 2、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 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6、凋:衰落。碧树:绿树。 7、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

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出了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 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 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 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 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 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参考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悬崖、翠、川、落日、白鸥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答作用时,还要答出在结构上的作用。上阙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的是词人的喜爱之情。从下阙鱼肥酒美等生活场景,从闲管的感慨来看,起着铺垫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关键词分析作答。词人在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愿为国效力,因此,休说鲈鱼堪脍表达的是词人不愿归隐、愿为国效力的志向;而本词中,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因此,别浦鱼肥堪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描写,借助渔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据专家考证,这首戏作词作于淳熙五年。全词为《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摇?摇别浦鱼肥堪烩,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乾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同年九月,就又出任湖北转运副使。正如他自己所说: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霜天晓月旅兴》)但此时辛弃疾心情是动荡不安的。朝廷表面上基本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重重,不仅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还有各个派系、各种阵营、各个利益集体中的矛盾,当时新任的右丞相是史浩,他思想上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称北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晏殊的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

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这,匆匆去路,愁满枝旗。君思我回首处正;工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践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拖、塞、崔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 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A项考的是内容和情感,B项考的是手法、情感,C项考的是手法和情感,D项考的是内容、情感。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

晏殊的《蝶恋花》拼音版

晏殊的《蝶恋花》拼音版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 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晏殊的 《蝶恋花》 拼音版, 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拼音版 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 。luó mù qīng hán ,yàn zǐ shuāng fēi qù 。 míng yuè bú ān lí hèn kǔ 。xié guāng dào xiǎo chuān zhū hù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zuó yè xī fēng diāo bì shù 。dú shàng gāo lóu ,wàng jìn tiān yá lù 。 yù jì cǎi jiān jiān chǐ sù 。shān zhǎng shuǐ kuò zhī hé chù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 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 上承屋角, 下临阶砌, 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8分)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答: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 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⑶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⑷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3.(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⑴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⑵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4.(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多阅读古诗词,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和感情色彩。下面给大家带来《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希望大家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题: 1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此词,说说这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氛围。

12.“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附鉴赏: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阅读答案“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0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

《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诗词阅读答案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诗词阅读答案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1】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1】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州即彭城,本词首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铁甲重瞳”一句,以“想”字领起,描写了当年铁甲重瞳的项羽,骑着乌骓汗血宝马,军帐连空,盛极一时的气势。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一句,用西汉张敞为妻画眉和唐代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两个典故,暗示历史风流已为陈迹。 D.“人生百年如寄”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②“禾黍”词出《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下面诗句与本词”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中“禾黍”寓意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禾黍日已熟,杯酒聊开颜。(宋·欧阳修《初冬归襄城弊居》) B.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宋·汪元量《阿房宫故基》) C.沛然时雨来,芃芃禾黍起。(明·吴兆《喜雨》) D.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E.桑边禾黍水重围,时有秋虫上客衣。(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八十七)》) ③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4分) 参考答案: 13.①(3分)D(“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不符合文意) ②(4分)B、D ③(4分)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倚栏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余韵悠长,耐人回味。 【评分参考】解说诗句1分,点明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1分,分析情感1分,解说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