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丝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一、特点分析1. 社交化粉丝经济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社交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社交活动大部分发生在网络上。

而大部分粉丝也是通过社交媒体来关注和追随自己喜爱的明星、品牌或者产品。

通过社交媒体,粉丝之间能够进行互动和分享,形成粉丝社区。

在社交化的运营模式下,企业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粉丝、吸引粉丝,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2. 平台化另一个特点是平台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

这些平台为粉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与粉丝建立联系、开展推广和销售。

而这些平台也为粉丝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和购买渠道。

3. 个性化粉丝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个性化。

在粉丝经济中,粉丝对于明星、品牌或产品有着较高的信任和依赖,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明星或产品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热爱,因此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更有偏好。

通过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粉丝的需求,提供更符合粉丝喜好的产品和服务。

4. 极致追随在粉丝经济中,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明星或产品会表现出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和追随。

他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品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更容易受到推荐和影响。

企业能够通过更精准的定位和更深入的沟通,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忠诚度。

二、价值分析1. 品牌价值粉丝经济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在粉丝经济中,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品牌或产品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这对于品牌的建立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粉丝经济,企业能够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品牌曝光和传播,提高品牌美誉度。

2. 销售价值粉丝经济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销售价值。

由于粉丝对于自己喜欢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对于这些产品的消费意愿也更强烈。

通过建立粉丝经济模式,企业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目标用户、推动销售,并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客单价。

3. 内容价值在粉丝经济中,内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粉丝需要不断地获取和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并通过内容来表达和传递自己对于品牌或明星的支持和热爱。

2024年粉丝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粉丝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粉丝市场规模分析简介粉丝市场是指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积累的一群忠实支持者,这些粉丝对于特定的明星、品牌或组织有着高度的喜爱和忠诚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粉丝经济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

本文将对粉丝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市场规模粉丝市场的规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粉丝的数量。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粉丝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已经达到了近40亿,其中一部分用户即为粉丝。

另外,从明星、品牌或组织的粉丝数量也可以反映出粉丝市场的规模。

例如,著名明星的社交媒体粉丝数量可能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

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出粉丝市场的规模。

其次是粉丝市场的产值。

粉丝经济包括了粉丝消费和粉丝服务两个方面。

粉丝消费主要是指粉丝为追求个人兴趣而购买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例如,粉丝可能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或见面会等。

而粉丝服务则是指为粉丝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如粉丝俱乐部会员权益、粉丝专属活动等。

根据相关数据,全球粉丝经济产值已经超过千亿美元。

影响力粉丝市场对相关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粉丝对于明星的关注度较高,明星的作品往往会受到粉丝们的热烈追捧,从而带动了媒体产业的发展。

例如,一部热门电视剧在播出期间,其社交媒体上的热度通常会非常高,吸引了大量粉丝参与讨论,进而为电视台带来了更高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其次是对电商产业的影响。

粉丝对于明星或品牌的产品有着较高的购买欲望,这为电商平台提供了商机。

例如,明星合作品牌推出的联名款产品通常会在上线后迅速售罄,为电商平台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此外,粉丝经济也催生了一批以粉丝为目标消费群体的电商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商产业的发展。

最后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粉丝往往会为了追随自己喜爱的明星而进行朝圣式的旅行。

例如,某明星在某地进行演唱会,就会吸引大量粉丝从各个地方赶来观看,进而带动了该地的旅游业。

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分析

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分析

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分析随着粉丝经济的不断兴起,泛娱乐化现象也随之成为了当前社会娱乐产业的一大热点。

粉丝经济的浪潮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娱乐形式,而是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这也催生了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

本文将从粉丝经济、泛娱乐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入探讨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

一、粉丝经济的兴起粉丝经济指的是粉丝对于明星、偶像或者特定品牌的热爱和追捧所产生的经济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粉丝经济逐渐崛起,并在娱乐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的普及为粉丝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粉丝可以轻松地获取和发布关于明星、偶像以及特定品牌的信息,从而拉近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增强了粉丝对于偶像的情感认同,也促进了粉丝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粉丝经济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崛起的,因为粉丝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如明星周边产品、偶像见面会等等。

粉丝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给娱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泛娱乐化现象的兴起泛娱乐化让娱乐内容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娱乐形式往往局限于电视、电影、音乐等领域,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取来自不同领域的娱乐内容,如游戏直播、短视频、动漫等,这让娱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泛娱乐化提高了娱乐内容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娱乐形式中,观众往往是被动接受娱乐内容的,而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观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娱乐内容中,如在直播平台上和主播互动、在社交媒体上和明星互动等。

泛娱乐化让娱乐内容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传播自己创作的娱乐内容,这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和门槛,也让更多的优质娱乐内容得以被发现和传播。

三、粉丝经济与泛娱乐化的关系粉丝经济和泛娱乐化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一、特点分析1.社交化粉丝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社交化”。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用户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与用户产生直接的互动,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

同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互相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连结。

在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社交化是一种高效的形式。

2.个性化粉丝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个性化”。

每个消费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产品和品牌有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企业要考虑到这些需求和偏好,并在产品和品牌设计中注入个性化元素。

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品牌,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粉丝。

3.持续性粉丝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企业需要为粉丝提供持续、不断更新的品牌体验,让粉丝一直保持对品牌的认同和信任。

只有建立了持续的品牌关系,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二、价值分析1.影响力价值粉丝经济的形成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增加品牌曝光率和影响力。

企业通过与粉丝产生互动,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口碑,从而提高品牌声誉和知名度。

同时,粉丝经济也降低了企业在市场营销上的成本,缩短了品牌建设时间。

2.投入产出价值在粉丝经济的建设中,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投入成本。

由于粉丝经济需要持续的品牌运营,因此企业需要增加对产品和品牌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维护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这些投入会带来更多的产出,包括增加的销售收入、新增的用户数和忠实的品牌粉丝数。

3.用户价值粉丝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品牌体验。

粉丝模式需要满足用户需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作为企业的忠实粉丝,用户获得了更好的购物体验,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服务,同时也对企业产生了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成为了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总之,粉丝经济已成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新时代,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和维护善的粉丝经济体系,提高品牌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特点与价值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粉丝经济逐渐成为了当前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

粉丝经济,是指以粉丝为核心,通过商品、服务、内容等方式进行价值创造和体现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新时代下,粉丝经济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价值,这对于商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粉丝经济的特点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下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商业机遇。

一、特点分析1.多元化在新时代下,粉丝经济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粉丝可能只是指某个偶像团体或者明星的粉丝,但在今天,人们已经可以成为各种领域的粉丝,比如电影、音乐、体育、游戏、科技等等。

这些粉丝群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他们所追求的价值也是多种多样的。

2.互动性新时代下的粉丝经济更加注重互动性。

传统上,粉丝只是被动地接受偶像或者品牌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但在今天,粉丝参与的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很多明星都会通过社交媒体和粉丝进行互动,品牌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和互动来吸引和留住粉丝。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粉丝对品牌或者偶像的认同感,也提高了品牌或者偶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社交性新时代下的粉丝经济更加强调了社交性。

粉丝们往往会组成各种社群,分享彼此对于偶像或者品牌的喜爱和认同。

这种社交性不仅给粉丝们带来了归属感和满足感,也为品牌和偶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渠道和口碑宣传的工具。

4.个性化新时代下的粉丝经济更加个性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和明星往往会根据不同粉丝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粉丝的需求,也能够提高粉丝对品牌或者明星的忠诚度。

二、价值分析1.对企业的价值粉丝经济对企业的价值是巨大的。

通过粉丝经济,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通过互动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提高品牌的转化率和忠诚度。

通过粉丝经济,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的粉丝,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粉丝经济是指通过粉丝群体的支持和参与,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和盈利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偶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1. 资源与内容输出:偶像通过宣传、上节目、发布专辑等方式输出内容,满足粉丝对偶像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

2. 粉丝参与与互动:偶像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吸引粉丝参与,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对偶像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3. 粉丝购买与消费:企业通过发售偶像周边商品、举办粉丝见面会等方式,引导粉丝进行消费,获取经济利益。

4. 粉丝社群建设:企业通过搭建线上社群平台,为粉丝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培养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共同体感。

二、问题分析1. 粉丝经济的过度商业化:一些企业只注重商业利益,不顾粉丝的权益和需求,导致过度售卖明星形象和偶像周边商品,使粉丝感受到被剥削的情绪,对偶像产生抵触情绪。

2. 粉丝经济的粉丝烧钱现象:一些粉丝为了追星而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偶像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导致消费盲目和金钱浪费,给个别粉丝带来负面的经济影响。

3. 粉丝经济安全隐患:一些粉丝为了争夺偶像资源或增加曝光率,通过非法手段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粉丝群体的形象受损。

4. 偶像产业的粉丝依赖性:一些企业和偶像太过依赖粉丝经济,导致对粉丝需求和口味过度迎合,使偶像形象变得单一和功利,丧失原创性和创造力。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规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偶像产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粉丝权益。

2. 偶像企业应注重与粉丝的沟通和互动,增加粉丝参与度和满意度,提升粉丝对企业和偶像的认同感。

3. 多元化经营模式:偶像企业应推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粉丝的需求,减少粉丝对单一商品的依赖。

4. 偶像和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偶像形象的多样性和原创性,减少对粉丝需求的过度迎合,使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更加坚定和长久。

《2024年打造“粉丝经济”促进“粉丝产业”健康发展》范文

《2024年打造“粉丝经济”促进“粉丝产业”健康发展》范文

《打造“粉丝经济”促进“粉丝产业”健康发展》篇一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粉丝经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众多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粉丝经济不仅体现了粉丝对偶像、产品的热爱与支持,更体现了社会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打造“粉丝经济”,并促进“粉丝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粉丝经济的现状与特点粉丝经济是以粉丝群体为核心,以情感认同为基础,以文化、娱乐等产业为依托,通过消费行为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认同:粉丝对偶像、产品等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愿意为喜欢的事物投入时间和金钱。

2. 社交互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粉丝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消费行为的形成。

3. 产业关联性:粉丝经济与文化、娱乐、电商等多个产业紧密关联,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三、打造“粉丝经济”的策略为了促进“粉丝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粉丝经济”:1. 优化内容生产:提高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内容质量,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加强内容创新,为粉丝提供独特的体验。

2. 强化社交互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粉丝与偶像、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增强情感认同。

3. 培育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粉丝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 推动跨界合作:促进文化、娱乐、电商等产业的跨界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四、促进“粉丝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粉丝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与传播。

2. 提升行业自律:相关企业和组织应加强自律,遵守市场规则,为粉丝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粉丝产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

4. 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粉丝理性消费,避免过度追求热门产品或盲目跟风。

五、案例分析以某明星的粉丝群体为例,该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

偶像产业中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及问题分析一、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1. 粉丝经济的特点粉丝经济是一种以粉丝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通过粉丝群体的追捧和支持,为偶像或明星创造商业价值。

粉丝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粉丝经济是一种情感经济。

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是基于情感和情感连接的,他们愿意购买偶像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出于对偶像的情感认同和支持。

粉丝经济是一种社交经济。

粉丝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社交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渠道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一网络中偶像则成为了连接粉丝之间的纽带。

粉丝经济是一种参与经济。

粉丝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更成为了偶像产业的参与者,他们自发地组织各种活动和项目,为偶像的宣传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粉丝经济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偶像产业通过开发各种以偶像为形象代言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粉丝对偶像的消费需求。

比如偶像周边产品、演唱会门票和会员福利等。

其次是粉丝社群的建设。

偶像团体和明星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渠道,建立粉丝社群,开展各种线上和线下的粉丝活动,促进粉丝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再次是粉丝运营和管理。

偶像团体和经纪公司通过专业的团队和系统,对粉丝进行全方位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回馈,增强粉丝对偶像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最后是内容创作和传播。

偶像产业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各种内容,包括音乐、舞蹈、综艺节目和真人秀等,通过不断的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和参与。

二、粉丝经济的问题分析随着粉丝经济的兴起,一些粉丝为了支持偶像,会盲目地进行消费,甚至违规违法。

比如在签售会上为了获得签名而大规模囤积偶像相关商品,或者在线上进行虚假交易等。

这种盲目消费不仅对粉丝本身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还可能影响整个偶像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偶像产业中,不同偶像团体和明星的粉丝之间往往存在着竞争和冲突。

一些粉丝会因为偶像之间的竞争而进行攻击和诋毁,甚至发生人身攻击和暴力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70%女生 75%为90后 74%大学本科及以上 粉丝主要在二、三、四线 城市,以二线城市最为集 中,占比为29%
粉丝众生 相
C
D
60%男生,以85后为主 学生仅占11% 各类粉丝中, 使用iPhone 占比最高 三成已结婚,摩羯座最多 路人粉占比相对更多 30%偶像消费100元以内
5个以上 5个 4个 3个 2个 1个
初高中生
14.3%
4.4%
4.2%
26%
20.8%
30.2%
大学及以上
12%
3.2%
4.9%
28%
28.2%
23.7%
初高中小鲜肉只喜欢一个偶像的人数占比超过三 成,而大学生及以上学历的粉丝 以人均喜欢2个或 3个偶像为主,初高中生的“死忠粉”最多
单身粉丝 最爱偶像做的事
粉丝群 基本特征
网红粉丝 基本特征
粉丝群 追星方式
看视频!看视频!看视频! 买买买才是真爱
娱乐明星粉丝 活力迷妹
网红粉丝 高知女青年
二次元粉丝 高冷男神经
文学类粉丝 理性暖男
A
女生占比近80% 00后-90后占70% 32%学生 80%单身 30%死忠&狂热粉 54.6%爱与偶像互动 超过50%近一年有过出境游 关注版权问题 最关注周边的精美度
未来:从粉丝文化到粉丝生态
中国粉丝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演进,粉丝 已 经成为了属于自己特征的亚文化群体。 粉丝 需求、粉丝文化与粉丝经济三者的相互影响, 使 粉丝社群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以粉丝内
容为核心的粉丝生态。整个生态圈以情感作为依
托,粉丝效应未来将具有巨大潜力。
粉丝经济成泛娱乐产品价值转化器
粉丝服务平台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佳切入点
满足粉丝间的日常沟 通、 资 源分享、自我表达与展示等需 要
为粉丝提供建立群组的平台与 空间,满足粉丝 集体应援、参 加活动、 支持偶像的需求
社交功能
应援需求
周边福利
原创内容
满足粉丝自发为偶像 制作内容 与应援道具的需求,提供更多 个 性化的制作模板,充 分发 挥粉丝创意。
对于单身汪来说,没有什么比边看偶像的作品或节 目,边和偶像互动最开 心的事了,如果有,那就是 抱着偶像自拍照舔屏的时候。对于偶像秀恩爱? 虽然心里祝福但还是觉得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中国粉丝 特征 看偶像秀 恩爱简直 受到 10000+点
粉丝追星方式及其众生相
娱乐明星粉丝基本特征
95后00后来势汹汹,迷妹成粉丝主流
深度解析中国粉丝经济
Part1 中国粉丝发展现状 Part2 中国粉丝群体盘点
Part3 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 众生相
Conten ts
录目
Part4 中国粉丝需求及展望
Part5 粉丝经济成泛娱乐产 品价值转化器
中国粉丝发展现状
娱乐明星粉丝:娱乐化的典型社群
娱乐明星粉丝主要集中在影视、综艺、音乐、网红视频等
粉丝集结 成团的原 因
中国粉丝类型分布 娱乐明星及网红受粉丝追棒
娱乐明星粉丝
43% 28%
网红粉丝
网络文学粉丝
17%
8.5%
二次元粉丝
其他
2.5%
中国粉丝主要分为娱乐明星粉丝、网红粉丝、网络文学粉丝、二次元粉丝、 其他行业名人粉丝等几大类型,其中,娱乐明星粉丝占比最大,随着网红经 济的不断发展,网红粉丝当前的占比也较高。
为主,有 13.4%的粉丝会每天多次互动,已经成 为了
朋友。超过 90%的粉丝会分享自己关于偶像的 内容, 说明粉丝的社交需求和意愿极高。
我就是爱豆的“自来水” 粉丝的原创需求与内容偏好
粉丝除了社交需求,也具有很高的原创需求,作为 偶
像的“自来水”,粉丝们最愿意制作图片、视频 类的
内容为偶像宣传。 29.3%的粉丝认为好的工具 是他们 自制内容的前提和动力。
粉丝文化热潮。
二次元粉丝:核心群体不断扩大
二次元粉丝群体庞大且增速较快,2015年已达2.19亿,按 照目前增势,2016年有望达到2.7亿,2017年突破3亿。
网红粉丝:2015年迅速爆发
2014年-2015年,网红粉丝数量从1.0亿增长到3.1亿
中国粉丝群体盘点
粉丝( Fans)是指热衷于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 共同热衷于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的人通过某种渠 道组织起来就形成了粉丝团。粉丝团中的粉丝具 有更高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大家聚集在一起分享 资源,成为利益共同体,也拥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与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粉丝逐渐也 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质的文化。
62%男生 90后占比47% 基层员工占比26% 月收入以5000-8000为主 58%为单身 双子座最多 44%爱看偶像发布搞笑段子 各类粉丝中,为偶像消费频 率最高,多为付费点播或付 费下载
中国粉丝需求及展望
80%粉丝愿意一起玩耍 粉丝的社交需求与分享意愿
80%的粉丝与粉丝之间会产生互动,其中以每周几 次
中国粉丝特征 职场精英消费能力最强 学生党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相对理性
不同职业粉丝中 狂热粉占比
谁说学生党粉丝很疯狂?自认为是狂热粉的粉丝 中,身处管理层的职场精 英们占比最多,比起这些 有钱又有闲的“壕粉”,学生党反而更加理性
中国粉丝特征 初高中的小鲜肉“死忠粉”最多
2015年中国学生粉丝拥有偶像数量对比
中国粉丝发展现状
娱乐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类型中,形成具有典型特征的社群。
娱乐明星粉丝:追求青春与情怀
娱乐明星粉丝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娱乐明星粉丝对热门IP的喜爱程度较高,对于青春与情怀更加看
重。
文学类粉丝:IP掀动粉丝新文化
2015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保持稳定,移动端用户规模持续超过PC端,网络 文学的移动端时代已来临。同时,IP热带动网文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电 视剧、电影、游戏等均与网络文学碰撞出了更多火花,也掀起了新一轮的
三成为学生党,北广江浙粉丝最密集
多为果粉和米粉,仅二成已“脱光”
粉丝群 基本特征
粉丝群 追星方式
应援 1)以微博、贴吧等 综合型交流平台; 2)偶扑、音悦台等垂直类粉丝 平台;
3 )微信、 QQ 群等即时通讯类粉丝交流群 组 消费 为偶像周边和见面会消费最多 周边的精美度和正版很重要
七成女生,90后超过75% 粉丝整体学历高,二线城市最集中
满足粉丝对偶像周边的收藏与 购买需求, 为粉丝谋得更多福 利,帮助粉丝更加近距离的支 持偶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