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推免硕士办法

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推免硕士办法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攻读硕士学位(包括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已经开始,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申请条件:1.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有较好的科研工作潜质,有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必须是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学生所在院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高校。
3.学生应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学术型或全日制工程硕士分别占用其所在高校相应的推荐免试生名额。
4.申请人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成绩优异,在学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未受过纪律处分。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和研究所科研工作特殊要求,心理健康状况优良。
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保研(推荐免试)申请者需提供以下材料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复试通过后提交。
2.《近代物理研究所推荐免试生申请表》。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须本人签名。
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须本人签名。
报名确认后提交。
5.《考生个人简历及自述表》。
6.所在学校院系党政部门出具的《考生现实表现情况表》。
7.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五年制的提供前四年课程成绩单)。
8.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9.身份证复印件。
10.一寸彩色免冠照片一张。
11.已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授权或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证明的复印件。
12.大学期间获奖证书复印件。
13.对申请有参考价值的其它材料。
14.部分表格可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网站研究生教育主页文档下载中下载。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第2 期
徐瑚珊等: 超重核研究实验方法的历史和现状简介
# 77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素
Np ( Z= 93) Pu ( Z= 94) Am ( Z= 95) Cm ( Z= 96) Bk ( Z= 97) Cf ( Z= 98) Es ( Z= 99) Fm ( Z= 100) M d ( Z= 101) No ( Z = 102)
2C49f( 18O, 4n) 263Sg 2P0b7( 54Cr, 1n) 260Sg[ 19] 2B0i9( 54Cr, n) 262Bh[ 20] 2P0b8( 58Fe, n) 265Hs[ 21] 2B0i9( 58F e, n) 266M t [ 22] 2P0b8( 62, 64N i, n) 269, 271110[ 23] 2P4u4( 34S, 5n ) 273110[24] 2B0i9( 64N i, n) 272111[ 25] 2P0b8( 70Zn, n) 277112[26]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是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作为一所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研究所的研究生,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中,与导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研究生在研究所内有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资源支持,可以开展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在专业学术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将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包括科研方法、学术写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
研究生还可以参与到各类学术会议和讲座中,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将有机会参与到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际的科研工作。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还注重学生的科学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
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不得造假等。
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良好的合作和交流。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还要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学术目标和发展方向。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通过丰富的科研项目和资源支持,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将在这里得到系统的学术培养和科研训练,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83.93
69.16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2 周舜民 男 成都理工大学
270
79.69
66.85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3 刘禹廷 男 长春理工大学
322
14 张磊 男 成都理工大学
318
78.80 79.18
71.60 71.39
控制工程专硕 控制工程专硕
调剂 调剂
15 刘艳 女
山东大学
290
82.77
318
72.84
68.22
材料工程
调剂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理学组(生物学类)
序 号
姓名
性 别
毕业学校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百分制)
拟录取专业
备注
1 严俊芳 女 西北师范大学
374
88.37
81.58
生物物理学
调剂
2 张倩婧 女 天津科技大学
355
86.20
78.60
68.17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20 刘季韬 男
四川大学
274
79.48
67.14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第 2 页,共 2 页
调剂
11 辛文宇 男 中国矿业大学
347
81.23
75.32
凝聚态物理
调剂
12 程宏伟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3
13 黄科京 男
兰州大学
325
79.85 80.37
73.22 72.69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调剂 调剂
14 赵靖 女 15 李东青 男 16 柯凌云 男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1142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1951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宇宙线研究组,后演变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室。
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王洽昌、肖健等曾任该室主任,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始终关心并置身于该室的科学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于1997年4月成立,2003年7月更名为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A类。
目前,张双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蔡荣根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实验室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揭示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大尺度的物理规律为目标,重点建设粒子天体物理学交叉学科,聚焦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天体物理、中微子天体物理、暗物质、粒子宇宙学等研究方向,开展全方位(地下、高山和空间)、多波段(微波、光学、X射线和丫射线)、多信使(电磁波、中微子、宇宙线)的观测和探测研究,同时根据学科需要布局实验项目,发展核心技术,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先进和领先的粒子天体物理领域高水平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取得重大和突破性科学成果,引领国际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发展。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瞄准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针对学科前沿提出重大项目,建设实验平台提升仪器性能,发展核心技术支撑长远发展。
发展策略是:“四代同室”一成果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代、概念一代。
二、重要任务和成果实验室凭借在实验设计、探测器研制、观测数据处理、物理解释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岀并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大型实验项目。
空间X/丫射线天文观测与空间粒子探测:成功研制运行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HXMT)卫星、天宫2号唯一的天文载荷Y暴偏振仪(POLAR),POLAR-2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提出且即将发射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提出并正在预研国际合作天文台级X射线卫星项目“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eXTP)”、中国空间站规划中的大型科学载荷之一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成功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主要载荷之一的硅阵列探测器(STK)、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载荷之一的高能粒子探测器;提出并正在研制中法合作天文卫星空间变源监视器(SVOM)4个科学仪器之一的丫射线监视器(GRM)与爱因斯坦探针(EP)二个科学仪器之一的后随观测X射线望远镜(FXT);实质参与国际空间站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02)。
重离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2000年至2007年,完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 的预研、设计、建造与调试。
CSR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规模、高能量、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系统,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
它的实施对开展更广范围更高精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重离子治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CSR是利用原有的回旋加速器系统作注入器,采取双环结构,将重离子束的能量从低能区提高到中高能区;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空心电子束对高能重离子束的冷却;并首次对100毫秒量级的短寿命滴线核素63Ge、65As和67Se的质量进行了高精度测量;同时还实现了储存环高能重离子束变能共振慢引出,使每个引出束团能量可调,为深部肿瘤临床治疗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詹文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作为工程经理组织完成工程建设。
全面负责实验终端及实验设置,提出的高精度质量测量方案已取得初步成果。
夏佳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总工程师,提出了兰州冷却储存环CSR概念;完成了总体设计及物理设计;主持完成了CSR总体调试与试运行。
原有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副总工程师,完成注引系统建设、控制物理设计。
提出并完成剥离注入,变谐波加速,多虚拟加速器等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袁平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乔为民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大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杨晓天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满开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肖国青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魏宝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杨晓东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蔡晓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徐瑚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宋明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力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何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周忠祖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哲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刘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坚持为国家重大地域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服务的科研道路,建立了以点轴系统、地域功能和空间级联系统等理论构成的地域开发理论体系,主持完成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规划,创建了我国区域规划技术流程和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2016考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

2016考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应发展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重离子物理研究中心。
近代物理研究所长期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前沿,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三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建立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创造了先进实验条件,取得了以新核素合成、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重离子治癌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使我国进入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国际先进行列。
同时,在核技术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近代物理研究所现有上岗研究生导师218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支持者24人,"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支持者93人次。
截止2015年初,近代物理研究所已获得国家奖18项,省部级奖158项。
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着包括"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协同国内相关单位研发)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
其中,"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两个大科学装置建设规划已经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建设重点。
同时,研究所与国内外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作为国内牵头单位参与由17个国家投资,在德国建设的"反质子与离子研究装置(FAIR)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接收高等学校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工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乙方(甲方指导教师):
丙方(学生):身份证号:
丁方(丙方所在学校院系):
一、经丙方申请、丁方推荐、乙方审核,甲方同意丙方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到研究室(组)在乙方的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二、丙方在甲方期间食宿费自理。
甲方研究生部协助安排丙方食宿。
乙方根据实际工作天数按照每月650元生活补贴、150元住宿或交通补贴标准向丙方发放食宿补贴,费用从丙方从事科研活动相关的课题费支付。
如果甲方安排丙方住宿而未向其收取住宿费,则不再发放住宿补贴或交通补贴。
三、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工作结束时必须向甲方提交总结报告。
四、丙方在甲方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导师同意,不得从事其他与“大研计划’无关的活动;因故外出事先要向导师请假。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五、丙方要与丁方学生工作负责人保持联系,自觉注意保障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承担一切由于个人原因产生的法律、民事、人身安全责任。
六、丙方的医疗及意外伤害保险由丙方或丁方承担。
七、协议书一式六份,协议各方及甲方法律顾和研究生部问各持一份。
八、本本协议书经甲、乙、丙、丁四方签章(字)后生效。
九、本协议书由甲方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甲方(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盖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丙方(签字)丁方(盖章)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