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类】山西省繁峙县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类】山西省繁峙县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类】山西省繁峙县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山西省繁峙县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

报告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X公司

二○○八年壹月

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单位负责人:刘宝尧

技术负责人:伍光熙

编制人员:刘建华田保安

赵华杨俊才

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X公司

二00八年壹月

目录

1前言1

1.1 概况1

1.2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2

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3

1.4 本次工作概况5

2矿区地质7

2.1 矿区地质 (7)

2.2 矿床特征 (13)

2.3 矿体特征 (14)

2.4 矿体质量 (21)

2.5 矿体围岩和夹石 (28)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9

3.1 试验种类、方法和实验结果 (29)

3.2 对初选的评价 (32)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4

4.1 水文地质及开采后的变化 (34)

4.2 工程地质及开采后的变化 (38)

4.3 环境地质及开采后的变化 (38)

4.4 小结 (40)

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41

5.1 资料收集和使用 (41)

5.2 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41)

5.3 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42)

5.4 探采对比 (42)

6资源储量估算44

6.1 资源数量估算工业指标 (44)

6.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44)

6.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4)

6.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45)

6.5 矿体圈定原则 (49)

6.6 采空区边界圈定 (50)

6.7 块段划分原则 (50)

6.8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 (50)

6.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1)

6.10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51)

7结语53

7.1 对以往勘查工作评述 (53)

7.2 有关建议 (53)

附图目录

图号图名比例尺

01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交通位置图1:250000

02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地形地质图1:5000

03XX金矿区1号脉带第1勘探线剖面图1:500

04XX金矿区1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05XX金矿区3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附采掘工程图)1:2000

06XX金矿区12号脉带垂直纵投影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附采掘工程图)1:2000

07XX金矿区1号脉带采掘现状图1:2000

08XX金矿区1号脉带井上下工程对照图1:2000

附表目录

1、单工程矿体真厚度计算表(XX金矿勘查区)

2、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XX金矿勘查区)

3、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XX金矿勘查区)

4、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XX金矿勘查区)

5、矿体平均体重计算表(XX金矿区)

6、动用储量估算表(XX金矿区)

7、保有资源储量估算表(XX金矿区)

8、资源储量汇总表(XX金矿区)

9、工程测量成果表

附件目录

1、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文件

2、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委托书

4、承诺书

5、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6、《山西省繁峙县XX岩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决议书晋

储决字[1986]09号

1前言

1.1概况

1.1.1目的任务

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晋非煤整合办核字[2008]11号),繁峙县XX金矿为非煤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山,批准以地下方式开采金矿,采矿许可证号:14000008300203,生产能力1.73万t/年,采矿证有效期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12月25日。受繁峙县XX金矿委托,山西八方矿业技术有限X公司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26号文”精神,在充分收集和利用矿山已有和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等手段和方法,对该矿区的金矿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地质测量及资源储量估算。

1.1.2位置及交通

XX金矿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东65°方向砂河镇XX村东北,直距30.5km,行政区划隶属于砂河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3°36′58″-113°37′48″,北纬39°19′11″-39°20′15″。其矿区范围由下列4个拐点圈定(6°带):

矿区面积1.5933km2,开采深度1300m-700m。

矿区距繁峙县城30.5km,南距京原108公路3.5km,南距京原铁路五台山车站3.0km,有简易公路和矿区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1.1.3自然地理

矿区地处恒山山脉南坡边山地带的繁峙县砂河镇XX村的山东北山坡上,区内份水岭山脊以东西走向为主,次级沟谷呈南北走向的陡立形沟谷,最高处位于矿区中北部,海拔高程1359.2m,最低点在矿区北西部沟谷内,海拔高程1200m,最大相对高差159.2m,属中—低山区。地貌为剥蚀地形、切割强烈。

区内阳坡、阴坡和沟谷大都被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仅中北部山脊上有基岩出露。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多风,主导风向西南平均风速5.4m/s,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8.7℃,壹月均温零下10℃,七月均温23-24℃,每年7-9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400mm,无霜期130天。冬季寒冷少雪,冻土期11月至次年3月底,冻土层深度1m左右,根据山西省地质烈度分区,矿区范围地震烈度为Ⅷ度区。

1.2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1974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在本区进行过1/万地质测量工作,发现有砂金异常。

1979年,山西省地质局217地质队在进行义兴寨金矿外围普查发现了本区内的1、2号含金脉。

1981年-1984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在本区进行了金矿详细普查地质工作,且提交有《山西省繁峙县XX岩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提交333+2S22级矿石量67.99万t,金属量5765.88kg。该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决议书(晋储决字[1986]09号)批准D级表内矿石量53.46万t;表外13.78万t。提交黄金储量;表内5119kg;表外282kg。矿石金品位:表内9.63g/t;表外2.07g/t。

1998年,山西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开展且完成了XX金矿区储量核减地质工作,且提交了《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区储量核减地质说明书》。

2004年6月忻州鑫磊地质勘查有限X公司完成的《山西省繁峙

县XX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减地质报告》。

2005年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的《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2005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

2006年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完成的,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XX金矿区开发大致能够分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即1986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之前(1984-1986);矿法颁布之后,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有限责任X公司成立之前(1986-1977);有限责任X公司成立之后(1997-2000);变更为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时期(2000-今)。

1984年砂河镇联营金矿上马投产。1984年10月25日繁峙县政府矿管站以“繁矿准采证(1984)069号”批准其开采XX矿区1号脉、3号脉南端。1984年同期金山铺乡金矿成立,继之私人采金者也在1号脉、3号脉、12号脉等地先后采金。

1988年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建成投产,1989年XX岩金矿区划归省金矿作为后备生产基地,可是没有及时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由于历史原因,除砂河镇联营金矿、金山铺乡金矿外,私挖乱采情况日盛,致使至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有限责任X公司成立之前,金矿资源储量锐减。

1996年7月,由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忻州行署黄金X公司、繁峙县金矿资源开发X公司联手发起,组建XX矿区有限责任X公司,同时向省冶金厅、省计委提出申请报告。1996年山西省计委以“晋计工字(1996)第718号”文作出关于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组织联营开发XX矿区的批复。1997年7月24日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9942002。X公司成立后,在1997年7月正式组织生产,逐步使矿山生产有序进行,矿山生产基本纳入依法开采的轨道。

1999年根据省冶在晋冶黄字[1999]第111号文和地区行署冶金局[1999]2号文件精神,省义兴寨金矿、地区黄金X公司退出原山西省义兴寨金矿XX矿区有限责任X公司,归繁峙县政府接管。繁峙县人民政府1999年6月26号会议研究决定原XX矿区有限责任X公司撤消后,成立“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隶属县经贸委主管,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

2000年10月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手续,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020742,企业性质国营,生产规模1.725万t/年。之后于2005年1月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530189,矿山名称:山西省繁峙县XX金矿,以地下开采方式开采金矿,生产规模1.73万t/年,矿区面积1.5933km2,有效期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2008年12月该矿又换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830203号,矿区面积、生产规模不变,有效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采,该矿已建成了较完善的开采生产系统,现有3个井筒,2个竖井,1个风井,当下980水平开采1号脉Ⅰ号矿体,同时在820水平开拓、布置准采工作面。

矿山开采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由长春黄金设计院设计,采矿损失率设计指标10%,贫化率30%,选冶回收率90%。矿山实际损失率10%,贫化率25%,选冶回收率88%。

截止2007年12月,XX金矿区累计动用矿石量519237.88t,金属量4028.08kg,现保有122b+333+2S22矿石资源储量154935.89t,金属量1385.56kg。

1.4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对XX金矿的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始于2007年12月,由于原采空区已停采多年,现无法进入,本次工作是在充分利用该矿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历次储量检测报告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测量,完成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报告编制经历了收集资料、野外

实地调查测量、综合分析研究整理、编写核实报告四个阶段。本次核实收集了1984年211地质队详查地质报告,核实报告保有资源储量估算所采用的各探矿工程实测坐标、取样、其真厚度计算、单工程矿体平均厚度计算、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的计算,均使用原详查报告的资料,采空动用储量的估算,采空区的圈定以矿山实时测定结合调查圈定,采空动用储量估算各参数采用原报告参考矿山实时入选品位监控资料,以采纳原详查报告为准,采掘工程收集了矿山实时测量的资料。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矿山累计查明金矿资源量674173.77t,金属量5413.64kg;现保有金矿石资源量154935.89t,金金属量1385.56kg,动用金矿石资源量519237.88t,金属量4028.08kg。详见XX金矿区资源储量汇总表。

2矿区地质

2.1矿区地质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是指XX金矿勘查区,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1号脉带(Ⅰ、Ⅱ、Ⅲ、Ⅳ号矿体)、3号脉带、12号脉带3个脉带的金矿体情况。

2.1.1地层

2.1.1.1太古界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为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产状,倾向142°-174°,倾角42°-60°,局部变缓或变陡。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Abhg):灰白色,不等粒鳞片纤状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斜长石40%±、石英5-20%、角闪石和黑云母为25-30%,其次有钾长石5%、绿帘石5-10%,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等。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属蚀变矿物,说明本区有轻度混合岩化。副矿物锆石不具晶棱,呈园滑粒状。

岩石中暗色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有相互消长关系,黑云母的含量

往往多于角闪石,则为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图件中未分出。

浅(变)粒岩:浅灰白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50-60%、石英20-30%,其次为钾长石5-20%、黑云母2-5%,副矿物仅见锆石。

岩石中钾长石是交代斜长石而成,黑云母壹般已绿泥石化。区内的混合岩化作用,浅粒岩表现的更为明显。

该地层在矿区出露未见项和底,出露厚度大于1000m。

2.1.1.2新生界地层

1、中更新统(Q2):出露于沟谷俩侧,直接披盖于基岩之上。浅砖红色,为含钙质结核的亚粘土,内含大小不壹的钙质结核,大小壹般为5-20厘m。底部常有厚0.5m左右的砂砾石层。地层厚度小于30m。

2、上更新统(Q3):遍布前区,覆盖于基岩和中更新统地层之上,土黄色,为亚砂质土层,中夹薄层砂砾石层透镜体,柱状节理发育,地层厚度壹般小于30m。

3、全新统(Q4):分布于半坡及沟谷底部,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物组成,内含砂金,厚度壹般小于10m。

2.1.2构造

2.1.2.1褶皱构造

矿区地层走向呈北东东向,倾向南东,倾角42°-55°。属恒山地区大西沟门—官儿—白银寺复背斜的东南翼。呈单斜构造,局部见小褶皱。

2.1.2.2断裂构造

1、北东东向断裂

区内不发育,见壹条为西起4号脉北端,东至长梁村井泉以东,断续出露约1450m,走向65°-71°,倾向南东,倾角65°-79°。断层破碎带较窄,仅局部破碎带宽可达1-3m,见断层角砾岩,边部可见断层泥及擦痕,俩侧岩层见牵引现象,断距不清,据6号脉东431号地质点观察,该断层显示压性特征,断裂带内未见含金石英脉。

2、北西向断裂

区内较发育,规模较大者有10条,断续出露200-800余m,走向300°-320°,壹般为310°左右,倾向北东,倾角68°-85°左右。断裂带宽度由零点几m至2.5m,多数为1m左右。见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角砾为次棱角状、浑园状。角砾大小不壹,壹般为3厘m左右。见有叶理和糜棱岩化,且见磨光面,沿走向具弯曲,显示张扭特点。断距不清,局部见小错动,断距小于0.5m,东盘为下降盘。断裂带内见有热液蚀变及充填的含金石英脉。这组断裂成矿早期有活动,成矿中期和末期活动微弱。

3、北北西向断裂

该组断裂为本区的主要储矿构造,在矿区的西北部出露,南部被较厚的黄土覆盖,根据浅井和钻孔揭露最长可达1500m。走向343°-353°,倾向北东,倾角81°-84°。断裂带宽窄不壹,变化较大,壹般1-3m左右,最宽可达10余m。其中有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成份多为俩侧岩石和含金石英脉。角砾呈次棱角状,浑园状,大小不等,砾径壹般为2-5cm,断层泥常具叶理化,其内多见黄铁矿及岩石的碎屑及碎及(1cm左右)。断裂带和其俩侧岩石,均受热液蚀变,其中且有矿脉充填。断裂曾多次活动,晚期具压扭特点。

2.1.3岩浆岩

2.1.

3.1五台-吕梁期岩浆岩

除已在区域地质中叙述的变质基性岩和酸性脉岩之外仍有石英脉(q2)零星分布,规模甚小,产状不定,壹般产在变质基性岩的边部和片麻岩中。以白色,灰白色较多,局部呈烟灰色。均为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未见矿化。

2.1.

3.2燕山期岩浆岩

区内有石英闪长岩和其它脉岩。石英闪长岩属前述的孙家庄闪长岩杂岩体的壹部分。脉岩有霏细斑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和石英脉及方解石脉。脉岩除方解石脉无壹定方向之外,其它脉岩多呈300°-350°方向产出、倾向北东,倾角大于75°或近直立,宽度小于1m,

个别可达3m,现将脉岩分述如下:

1、霏细斑岩:多见于矿区中部,少数见于南部钻孔中,岩性见第二章第三节。

2、闪长玢岩:不发育,仅在10号脉带以西,5号脉带西南出露。深部见于1ZK8孔。岩性为灰色,风化后呈灰褐色,似斑状-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基质由半自形细粒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磁铁矿组成。角闪石多被碳酸盐绿泥石交代。

3、辉绿玢岩:仅在1ZK15孔之南,和深部1ZK13孔中见有。褐绿色,新鲜面呈暗灰色,基质残余辉绿结构。矿物成份:斑晶和基质均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含量分别为60%和40%,基质中含有少量副矿物磁铁矿、磷灰石等。辉石多被次闪石交代,含量占20%,次闪石又被黑云母交代,含量占20%。

4、含金石英脉

区内颇为发育,多充填在北西向和北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中,按矿化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多金属石英脉型。现将各类石英脉分别叙述如下。

(1)、乳白色的石英脉: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由不透明石英组成,脉内混有围岩块和碎屑,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见有黄铁矿团块,露头节理发育,见褐铁矿细脉和褐铁矿石英脉充填,脉宽小于1cm。脉体产于1号脉带和12号脉带附近,方向和脉带相近。长数米到数十米,最长达200余米,壹般宽数十厘米,最宽1m左右。于TC81槽取含团块状褐铁矿石英脉样分析,含金0.47g/t、1ZK17孔14-19号样含金仅0.03-0.4g/t。

(2)、灰—灰白色石英脉:他形细粒结构,孔洞状块构造。由黄铁矿(褐铁矿)和石英组成,黄铁矿(褐铁矿)呈星点状细粒集合体,含量壹般15-20%,最低5%,最高达70%左右。石英不透明,有不规则3-7mm的孔洞,洞壁见有细小的石英晶簇且充填黄铁矿(褐铁矿)。脉体呈复脉充填在北西向断裂带中,断续出现。单脉宽10-20cm。在北北西向断裂带中多呈角砾,又被后期蚀变和矿化迭加。脉体含金

壹般小于1g/t,如在PD3硐和石英闪长岩裂隙中采样(为纯净的褐铁矿石英脉)含金分别为0.36g/t、0.47g/t,局部含金较高为9g/t(如9号脉带)。

(3)、灰白—白色石英脉:自形—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梳状、晶簇状、块状构造。由黄铜矿等多金属硫化矿物,黄铁矿和石英组成。个别较发育的部位往往含有少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或白云石),为本区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5、方解石脉: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少量石英,且含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在区内各构造裂隙中常见,但不发育,宽壹般小于1cm。切穿各类脉体。

2.1.4围岩蚀变

XX岩金矿床和义兴寨岩金矿蚀变类型壹致,分成矿前和成矿期蚀变。成矿前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基本属于矿化前奏,蚀变、破碎带以颜色上可分出几个带,中部多为灰白—白色,由高岭土和细鳞片状绢云母组成;向外侧由淡黄绿色—灰绿色带,由绢云母,绿泥石等组成;外带灰绿—黑灰色带,原岩破碎,有轻—中等程度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组成。

各系列蚀变在脉带中分布普遍,在矿化微弱地段只见高岭土化或绿泥石化蚀变带,上述指破碎带蚀变,和围岩性质不同,蚀变分带有所差别。

成矿期蚀变:矿液在破碎带内活动,使蚀变围岩矿化形成矿体,同时使蚀变围岩进壹步改造几次蚀变演化叠加,以内带向外带绢云母化、硅化-硅化、绢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各类蚀变带均沿断裂带呈线型分布。

硅化:脉带本身的硅化,矿化围岩裂隙充填硅化和矿化角砾岩带硅化。硅化受断层控制为线状分布,壹般以带中心构成硅化石英脉主体,向俩侧硅化减弱,表现为细网脉裂隙充填。因脉带矿化是脉动成生,早期硅化又能够形成硅化角砾岩带受后期硅化叠加重熔或胶结,表现形式伴随矿化逐渐增强。

绢云母化:分俩期,早期为自变质,使原岩斜长石局部绢云化,矿物以细鳞片集合体为特征;晚期伴随矿液带来钾质沿裂隙渗入脉体中形成片度稍大的绢云母化和白云母化。硅化带的外侧常对称构成以绢云母为主的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是矿化围岩关键的蚀变矿物,绢云母的片度和强度往往反应矿化地段的强弱。

绿泥石化:灰绿色,鳞片状集合体,壹级暗灰干涉色,是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的蚀变矿物,壹般在绢云母化带以外分布。能够延续到外带轻度碎裂的围岩中。

2.2矿床特征

2.2.1含金石英脉带

本区的含金石英脉带受北西及北北西向俩组断裂构造控制

1、3、12号脉带沿北北西向断裂充填,断裂属压扭性。破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破碎带俩旁见鳞片状绿泥石、绢云母等应力矿物定向排列。破碎带内多见断层泥及压性透镜体,破裂面常见有斜擦痕。含金石英脉在破碎带中有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但多呈近平行破碎带分布的复脉。由于受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石英脉有碎裂及破碎现象。此组脉带规模较大,长壹般为600m,最长可达1500m。宽为零米至几米,最宽可达13m左右。倾向80°-87°,倾角78°-81°。脉带内的矿体规模大,延深大,品位高,壹般含金品位为1-10g/t。最高可达146g/t。

2.2.1.1主要含金石英脉带分述

1、1号含金石英脉带

分布在矿区中部,出露长度420m,隐伏长度1080m,其中采空区长460m。脉带宽壹般为0.2-1.0m,最宽可达13m。脉带产状:倾向81°。其内赋存矿体10个编号为:1-Ⅰ~1-X。其中1-Ⅰ号矿体最大,次为1-Ⅱ、1-Ⅲ、1-Ⅳ号矿体。1-Ⅴ~1-Ⅹ号矿体分布在脉带俩侧,规模上,不在矿区范围之内。

2、3号含金石英脉带

分布在矿区中部,1号脉带以西。长670m,宽壹般为0.2-0.5m,最宽可达2.1m,倾向80°-87°,倾角78°左右。脉带内赋存小矿体4个。编号为3-Ⅰ~3-Ⅳ。除3-Ⅰ号矿体为表内矿,其余均为表外矿。

3、12号含金石英脉带

分布在矿区中部1、3号脉带之间,长410m,采空区长180m,脉带倾向80°,北端转为73°,倾角81°左右。宽壹般为0.5-1.0m,最宽可达2.0m,脉带内赋存有3个小矿体,编号为12-Ⅰ~12-Ⅲ。12-Ⅰ号矿体由表内矿和表外矿组成。其余均为表外矿。

2.3矿体特征

区内共有矿体11个。编号为1-Ⅰ~1-Ⅳ;3-Ⅰ~3-Ⅳ;12-Ⅰ~12-Ⅲ。

其中,1-Ⅰ~1-Ⅳ;3-Ⅰ;12-Ⅰ六个矿体为表内矿。1-Ⅰ号矿体规模最大,其次为1-Ⅱ~1-Ⅳ。四个矿体黄金储量占全区总储量的99%。其余均属规模更小的矿体。

2.3.1、1-Ⅰ号矿体

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

该矿体分布在1号脉带南部。有2-4、4、4-6、6四条勘探线,1ZK31、1ZK32、1ZK7、1ZK3、补1ZK28六个钻孔及QJ1、QJ7、QJ4三个浅井控制。赋存标高为800-1520m。矿体呈薄板状。纵剖面是形似筒状。产状:倾向80°,倾角81°,和断层破碎带产状壹致。向北侧倾,倾角65°-70°。

2、矿体规模

为矿区内最大之矿体。最大水平长度310m,最大垂直延深410m。上部较薄,最小厚度为0.07m。下部厚,最大厚度4.32m,平均厚度为1.37m。厚度变化系数为83%。属于厚度不稳定的矿体。

金矿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2954.46kg。伴生元素银8042.97kg,铜931.13t,铅246.62t,锌211.39t,硫8531.18t。

3、矿体品位变化情况

上部近地表处含金品位较低,最低为1.02g/t,向下品位升高,最高可达21.8g/t。平均品位11.74g/t。金的品位变化系数为138.96%,属不均匀。

伴生元素品位变化,银:最低品位为2.59g/t,最高品位为59.27g/t,平均品位31.96g/t;铜:最低品位为0.027%,最高品位为0.81%,平均品位0.37%;铅:最低品位0.0042%,最高品位0.42%,平均品位0.098%;硫:最低品位0.05%,最高品位8.58%,平均品位3.39%。总体,伴生元素地表含量偏低,向下品位变高。

4、矿石由角砾岩型(包括断层泥),多金属型原生混合矿及氧化型混合矿石组成。各类矿石所占比例是:角砾岩型72%,多金属型3%,断层泥型11%,氧化型13%。

2.3.2、1-Ⅱ号矿体

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

分布在1号脉带中部和北部。自北向南由3、1、0、0-2、2五条勘探线,1ZK14、1ZK13、1ZK15、1ZK17、1ZK1、1ZK23、1ZK20七个钻孔及TC1壹个探槽控制。赋存标高900-1340m。矿体形态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形似马鞍状。矿体产状:倾向80°,倾角82°左右。和破碎带基本壹致。稍向北侧倾,倾角35°左右。

2、矿体规模

矿体长800m(包括表外矿),最大垂直延深330m。厚度变化:上部厚度小,最小厚度为0.10m,下部厚度大,最厚可达2.28m,平均厚度为0.79m。厚度变化系数为53%,属于较稳定型。

金及伴生元素储量:表内黄金储量1263.12kg,表外黄金储量149.02kg。伴生元素:表内金矿中银:2029.37kg,铜:300.41t,铅:17.33t,锌:5.98t,硫:7295.94t。表外金矿中银:539.68kg,铜:20.76t,铅:22.50t,硫:1362.60t。

3、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

金的品位变化:整体呈北贫南富。北部含金品位较低,最低为1.08g/t;南部品位较高,最高品位为29.86g/t。表内矿平均品位为

7.29g/t,表外矿平均品位为1.72g/t。品位变化系数为224.89%,属于金品位极不均匀之矿体。

伴生元素品位变化。银:最低为4.05g/t,最高品位为43.75g/t,平均品位:0.71g/t,其它伴生元素铜:平均品位0.17%,铅:平均品位0.01%,锌:平均品位0.03%,硫:平均品位4.21%。伴生元素的品位变化有南部偏高,北部偏低之趋势。金和伴生元素有正消长关系。

4、矿石类型

由角砾岩型(包括断层泥)、多金属型、黄铁矿型混合原生矿石组成。各类矿石所占比为:角砾岩型49%,多金属型35%,黄铁矿型2%,断层泥型14%,(氧化型未单独分出)。

2.3.3、1-Ⅲ号矿

1、矿体位置、形态及产状

分布在1号脉带最南部,由6、6-8俩条勘探线,1ZK4、1ZK8、1ZK36、1ZK37四个钻孔控制。矿体赋存标高725-1026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投影图上形似透镜状。

矿体产状:倾向80°左右,倾角82°,和断层破碎带壹致。向南倾斜,倾角60°-70°。

2、矿体规模

最大水平长度70m,最大垂直延深310m。厚度变化:最小厚度为0.19m,最大厚度为8m,平均厚度为1.22m。厚度变化系数为66%,属于厚度较稳定之矿体。

金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为781.23kg。伴生元素银1335.57kg,铜:75t,铅:152.26t,锌:12.93t,硫:3423.51t。

3、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

含金量低品位4.23g/t,最高品位9.48g/t,平均品位7.85g/t。伴生元素平均品位:银:13.42g/t,铜:0.052%,铅:0.153%,锌:0.013%,硫:3.44%。金的品位变化系数为168.11%,属于品位很不均匀之矿体。

4、矿石类型

由角砾岩型(包括部分断层泥),蚀变岩型,多金属型、黄铁矿型组成原生混矿石。各类矿石所占比例为:角砾岩型36%,多金属型22%,黄铁矿型20%,蚀变岩型30%,断层泥10%。

2.3.4、1-Ⅳ号矿体

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

该矿体分布在1号脉带南部近地表。可能为1-Ⅲ号矿体的项部。由6、6-8俩条勘探线QJ10、QJ9俩个浅井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136-1171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上呈漏斗状。矿体规模较小,长80m,垂直延深35m。矿体厚度变化极大,北段厚度为0.92m,南段厚度0.34m,平均厚度0.63m。

金及伴生元素储量:D级表内黄金储量为71.64kg,伴生元素银131.22kg,铜4.99t,铅5.71t,硫8.46t。矿体产状:倾向80°,倾角68°左右,和断裂带产状基本壹致。

2、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

含金量最低品位为12.11g/t,最高18.28g/t,平均品位16.94g/t。金的品位变化大。伴生元素的平均品位:银:31.03g/t,硐:0.118%,铅:0.135%,锌:0.023%,硫:0.20%。

3、矿石类型

由氧化型及混合型矿石组成

2.3.5、3-Ⅰ号矿体

1、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

矿体分布在3号脉带中部。由TC73、TC89俩个探槽工程控制。赋存标高1222-1273m。矿体呈薄板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呈漏斗形。长63.5m。最大延深51m。平均厚度0.56m。矿体规模甚小,D级表内黄金储量19.77kg。伴生元素储量:银:28.28kg,铅:0.17t,硫:4.55;矿体产状:倾向85°,倾角75°。

2、金及伴生元素品位变化情况

从见矿的俩个探槽见,含金品位分别为10.74g/t及13.19g/t。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的基础知识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与检测包括检测和核查两个方面:"检测"是指采矿权人必须按统一的技术要求,安排或委托具有资格的矿山检测机构对其占用的保有资源储量进行检测,并向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矿山资源储量检测年度报告》;"核查"是指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对矿山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对检测年度报告进行审查核实。 建立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核查检测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核查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年度变化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然要求。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资源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绝对不能容许用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掠夺式的开采资源的方式换来短期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确定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资源战略,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政策。要实施这些政策,必须首先准确掌握储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因此,做好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然要求。 其次,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改革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开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风险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矿业准入的门槛很高,尤其是技术和环保的要求很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可能从事矿业开发。而我市的部分矿山既无技术人员,又无地质资料,随意地挖一个洞子就采矿、乱采滥挖导致了矿产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原来的国有矿山也因为行业性不景气,技术人员大量外流,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明显下降。因此,管理难度增加了,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人手少,必须实行管理方式的改革,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市场运作的形式,来实现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核查检测就是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的一个尝试。 第三,矿产资源储量的核查检测是矿政管理和矿山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矿产资源埋藏在地下,看不见、模不着,其规模、质量如何、开采技术条件如何,必须通过严格的地质勘查工作把这些情况摸清楚,而核查检测就是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深入矿山实地测量、编录,全面了解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并根据成矿类型,控矿因素指导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已控制矿体,如何开拓,采用什么方法,可提供具体可行性方案,准确界定采矿部位,及时发现和纠正超深越界开采,解决采矿纠纷。 可以说,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的开展即达到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矿山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提高采矿权人依法采矿的意识,对我国矿业秩序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技术指南2008

河南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技术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四条规定,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和各类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资料,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按国务院规定汇交或者填报。第十五条规定,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工作单位和国有矿山企业应当按照积极支持、有偿服务的原则向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第二十三条规定,集体矿山企业必须测绘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或者在有效期内,事先完成下列工作:(一)编制矿山开采现状报告及实测图件;(二)按照有关规定报销所消耗的储量。 3.国务院(1987)《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负责矿山企业的矿产储量管理,严格执行矿产储量核减的审批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按照设计进行开采,不准任意丢掉矿体。对开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严防不应有的开采损失。” 4.国务院(2005)《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5.国务院(2005)《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要加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度,要积极探索对储量进行动态监督管理的有效办法,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完善年度报告制度”。 6.国土资源部(2003)《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照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内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对采矿权人不按规定由具有资质的地质测量机构每年对其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进行地质测量,并提交有关报告和图件的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7.国土资源部〔2006〕87号《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和矿业权评估等必须以审查的矿山储量年报为依据。矿山企业要按要求开展矿山储量地质测量,依法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矿山储量变化情况,不按规定进行地质测量、不提交矿山储量年报的,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检” 。 第二节本技术指南引用技术规范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5.《矿种勘查规范》(DZ/T0l99-2002、DZ/T0209-2002); 6.《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7.《河南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豫国土资发〔2006〕109号); 8.《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国土资发〔2008〕163号); 9.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程与规定。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2009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储量数据检查方法、内容、要求仍沿用2008年度的方法、内容、要求。 1.检查方法: (1)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数据检查”选择: a)“储量部门默认检查”; b)“平衡检查”: 查询条件选:“本年初<>上年末”和“本年末<>本年初±变化量” 平衡关系一选:“矿山”、“矿区”或“矿产+统计对象” 平衡关系二选:矿产、统计对象、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 修改系统列出的有疑问的数据。 (2)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储量变化量与规模比较”,根据评审意见书,确认弹出窗口内红底矿区储量数据。 (3)调用系统菜单“统计/查询”->“分析报表”选择: a)“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行政区)”查各矿产各行政区储量变化 率; b)“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矿区)”查某矿产各矿区储量变化率。 确认储量变化率较大的矿产、矿区。 2.检查内容 (1)漏填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填写了年度、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矿山编号、行政区代码、上表标识、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矿产代码、统计对象代码、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储量类别数据。 (2)数值范围检查: a)年度:1985-2009; b)矿区编号、矿山编号:前2位为省代码的数字串; c)登记分类编号:1000-4999; d)行政区代码:后2位非0; e)上表标识:1,2,3; f)检查勘查程度、可利用情况、资源储量规模、矿产代码、统计对象、

矿石类型、矿石品级、资源储量类别、资源储量类型、矿产组合是否按代码填写。 (3)逻辑检查: a)上年已(新)上表,今年为已上表; b)保有、累计、开采、损失资源储量>0。 (4)平衡检查: a)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上年末保有资源储量; b)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末保有资源储量=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变化储量。 (5)唯一性检查:按关键字检查各数据表重复数据。 (6)一致性检查:检查在其它数据表存在而在矿山表不存在的记录。 (7)翻倍数据检查:检查因重算及其它原因增减储量、因勘查增减储量是年初量的1-6倍数的矿区储量。 (8)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对应多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9)矿山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了多个矿山编号。 (10)储量变化量检查: a)检查储量变化量超出中型矿区储量规模的矿区及矿山; b)检查储量变化率较大矿区及矿山。 3.检查要求 (1)通过除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外的储量默认检查的漏填数据检查; (2)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全部数值范围内容; (3)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逻辑检查内容; (4)保证各矿区、矿山各矿产的资源储量的平衡; (5)保证库中矿山表、资源储量表无重复记录; (6)保证矿山表与资源储量表数据的一致性; (7)保证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只对应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8)保证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都只对应一个矿山编号; (9)确认储量变化大的矿区及矿山的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一节概述 0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2)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3) 第二章矿区地质 (5)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二节矿区地质 (5) 第三章矿床特征 (6) 第一节矿体特征 (6) 第二节矿石质量 (6)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8)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9)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0)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0)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1)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2)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2)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5)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6)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8) 第五节探采对比 (19)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1) 第八章结语 (22)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2)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2)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3)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地质储量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矿区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第三节自然地理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第五节本次工作概况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构造 第三章钢铁烟尘 第四章水文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第三节环境地质影响与对策 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与与基准日期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第四节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定原则 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第六节资源储量估算中应说明的问题 第六章结语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衢州市业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钢铁烟尘治理和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的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大量的原料储备,委托衢州湘核岩土工程勘察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测绘、勘探及检测。 在其划定矿区范围内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并编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生产、评估、处置等管理作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其主要任务为: 1.工程测量:控制面积15080.6平方米. 挖方72747.4立方米. 2.钻探:144个钻孔. 3.采样化验:密度试样92件. 钢铁烟尘样238件。 第二节矿区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一、工作区位置交通 工作区位于衢州城区140°方向,直距约17千米,隶属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距衢州火车站约18千米,交通十分便利,详见图1。

图1 大洲镇交通位置图 二、矿区范围 经核准的工作区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点号X Y 1 3195663.433 508832.662 2 3195689.714 508921.532 3 3195537.683 508964.934 4 3195511.218 508870.825 工作区范围布置144个钻孔: 工作区面积:15080.6平方米,挖方:72747.4立方米。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2015年煤矿矿山储量年度检测报告

XXXX煤矿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 采矿权人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年报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X XXXX年 XX月 XX日

第一节概述 第一节工作目的与任务 1、检测目的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检测任务 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矿山实际开采情况,估算当年动用资源储量及年度保有资源储量;研究提升资源储量类别和探求各类生产矿量的方案,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3、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对象是XXXXXXXX煤矿2015年开采的采场。 4、检测依据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4)、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填报说明及其他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程规定。 第二节井田概况 一、位臵与交通 1、井田地理位臵 XXX煤矿位于XXXXX市XXX煤田北部XXXXX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XXX县XXXXX镇。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09′57″~110°11′11″; 北纬:39°16′27″~39°17′17″。 2、交通 井田中心距XXXXX镇约12 km。神华矿区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沿矿区公路向南距XXXX省XXXX市XXXX县XXXXX镇约28km,距北部XXXXX 市东胜区约50km。XXX区东西向有G109国道经过市区,南北向有G210国道、包府公路、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支线四通八达。包头~神木铁路距本矿约10 km。综上所述,矿井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3、井田境界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6月3日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XXXXXXXXXXXXXX,井田面积XXXXXkm2,井田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1185m~940m。各拐点坐标见表。 井田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1 2 3 4 第二章地质勘查工作与开发利用现状简述 第一节开采现状 为了开发利用XXXXX市XXXXX煤矿煤炭资源,受XXXXXXX的委托,XXXXX公司承担了XXXXX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 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及委托方要求,方案确定矿井生产规模为原煤0.6Mt/a。设计范围包括采矿工程、地面生产系统、总图运输以及相应的公用辅助设施等,并估算项目总投资及预期的经济效益。 方案设计参考依据:

江苏露采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技术指引

江苏省露采矿山 储量动态监测技术指南 1 总则 1.1 前言 为建立健全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加强矿山储量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以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7]202号),结合我省露采矿山储量监测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矿山企业和地质测量机构开展江苏省境内甲类矿产的露采矿山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矿山储量年报的编制、审查和验收。 1.2.2普通建筑用砂、石矿山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可以参照本指南的要求从简进行。 1.2.3本指南要求不替代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地质勘查及储量核实技术要求。 1.3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1.3.1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应以经过评审、备案的矿山地质勘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储量检测报告或上一年经审查验收的矿山储量年报为基础。对于资源储量家底不清的矿山,需由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补做地质工作,核实矿山资源储量,履行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手续。

1.3.2地质测量工作应由具有矿山地质测量资质的地测机构进行。矿山企业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选择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双方签订并严格履行地质测量工作合同。 1.3.3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矿山开采、消耗、损失的资源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资源储量台帐,编写矿山储量年报。 1.3.4矿山储量年报内容包括:矿山累计查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当年开采和损失的资源储量;当年勘查、估算变化的资源储量;矿石质量的变化情况;当年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下一年拟开采动用资源储量等 1.3.5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当矿山形成的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矿山企业需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变更矿山储量登记统计库数据。 1.3.6 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计算以采准矿量为基数,一般允许范围如下: a)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可采储量(111)的相对误差:10%; b)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预可采储量(122)的相对误差:20%; c)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推断资源量(333×开采系数)的相对误差:30~40%。 1.3.7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应采用地质、测绘、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先进技术,鼓励矿山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土资源部认定的软件进行矿山生产及资源储量的管理。 2 引用标准或技术规范

储量核实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查人: 单位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报告提交单位:

目录 1 前言 (3) 1.1 概况 (3) 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 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6) 1.4本次工作概况 (10) 1.5特别情况说明 (11) 2 工作区地质 (12) 2.1矿床特征 (14) 2.2矿体特征 (16) 2.3矿石质量 (17) 2.3.1矿石物质组成 (17) 2.3.2矿石化学成分 (17)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 (18)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19) 2.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19) 2.5矿床共(伴)生矿产 (20)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1)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5) 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5) 4.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 4.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6) 4.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27) 4.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27) 5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8) 5.1生产勘探(探矿)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28) 5.2生产勘探(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29) 5.3生产勘探(探矿)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30)

5.4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0) 5.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质量评述 (32) 5.6探采对比 (32) 5.6.1构造 (33) 5.6.2矿体(层)特征 (33) 5.6.3开采技术条件 (33) 5.6.4勘查工作 (33) 6 资源量估算 (35) 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35) 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35) 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36) 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37) 6.5矿体圈定原则 (37) 6.6采空区边界的圈定 (39) 6.7块段划分 (40) 6.8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40) 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1) 6.10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1) 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41) 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42) 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43) 7.1 市场分析及产品销售 (44) 7.2 矿山改(扩)建设条件分析 (44) 7.3 改(扩)建设方案设想 (46) 7.4 投资及成本估算 (46) 7.4.1 地质勘查及基建投资 (46) 7.4.2 采选成本估算 (47) 7.5 矿床经济概略评价 (47) 7.5.1 评价指标 (48) 7.5.2 矿床开发的经济效果 (49) 7.5.3 概略评价 (50) 8 结语 (5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08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

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一、矿体厚度计算 1、单工程矿体厚度 a 、真厚度m :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 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 式中: m ——矿体真厚度; 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 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 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 2、平均厚度 a 、算术平均法 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n m n m m m n ∑= ++= 21cp M 式中:M cp ——平均厚度; 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 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

n m l l l l m l m l m n n n ∑= ++++= 212211cp M 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 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a 、算术平均法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 n n ∑= +++= C C C C C n 21cp 式中:C cp ——平均品位; 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L 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 n 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 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c 、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样品的平均品位与矿体厚度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取样间距相等时,应用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m m m m m m m m n n n C C C C C 212211cp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m 1、m 2、……m n ——各取样点的矿体厚度。 d 、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小,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变化较大时, 应用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参照公式9-12):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L 1、L 2、……L n ——各取样点的矿体控制长度(相邻工程取样点间距各一半之和)。

(地质报告)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块段划分原则.doc

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资 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的规定说明针对公司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修编中资源/储量块段类型划分和块段圈定遇到的问题,公司地质测量部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对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和块段圈定做出具体规定如下。 一、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总原则依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勘查程度确定) (一)矿井地质条件以构造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750m×7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500m×1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3000m×3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500m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二类矿井: 1.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3.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00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三类矿井: 1.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结合必要的煤巷加以查明)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25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四类矿井: 1.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五类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定为333类; (二)矿井地质条件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 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doc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 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介绍(摘要)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历史 1954年翻印了原苏联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按用途分为开采储量(A1)、设计储量(A2、B、C1)、远景储量(C2)及地质储量;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初步普查前为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探后为开发勘探; 1959年编制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此外,还有地质储量。其中,A1级为开采储量、A2、B、C1级为设计储量、C2级为远景储量,A1、A2、B、C1又称工业储量。 1977年编制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将储量级别分为A、B、C、D四个级别,两总则的内容除了储量分类分级外,还规定了地质勘探阶段(初勘和详勘)勘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指出各级储量比例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床规模、矿山建设规模和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并强调要实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单位的“三结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矿山和勘探区段的选择、高级储量的分布和比例、工业指标以及有关勘探工作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等问题。1983年原地质部搞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时,又划分出了E、F、G三个级别,据全国储委办公室1982-1986年组织的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研究,经过条件的对比,认为其中的E级大致相当1972年两总则中D级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化工部、核工业部等也编制了本部门的规范,大体与地质部的规范相当,只有些个别差异,如,1980年煤炭部曾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将储量分为二类四级,即A、B、C、D级,实际上A级相当于前述的B级,其余各级别也均相应降低一个级别;1980年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储量分为二类五级,眼A、B、C1、C2、D级,其C2+D级相当于前述的D级; 1987年全国储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矿产勘查工作分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将地质勘探阶段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表 3),强调了在地质报告编写中必须增加技术经济评价章节。 1992年编制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将金属、非金属和煤等所有固体矿产包括在一个统一的总则中。将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和尚难利用(表外)两大类,其中,将能利用储量又划分为a亚类和b亚类,前者为目前能利用的,后者为目前暂难利用的,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E5个级别,A 级为备采储量、B级为首期开采依据储量、C级为中期开采依据储量、D级为后期开采依据储量、E级为远景储量。 二、对于我国以往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评价 (一)优点:①门类齐全。我国以前共编制了45个单矿种规范(涉及了84个矿种),从普查到勘探,从野外施工、原始资料编录到地质报告编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还有各专业、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②内容十分丰富。如,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地质研究程度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③易于操作。 (二)缺点:静态性强、动态性差;国家计划性强、注重完成任务,市场经济性差;储量与资源概念模糊,不易与国际对比;行业分工过细,各行其是;注重储量规模,忽视经济意义,工程网度及各级储量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