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病害防治

合集下载

黄颡鱼病害防治方案(新)

黄颡鱼病害防治方案(新)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彭张华1、日常疾病预防: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恩诺沙星400克,拌400斤饲料内服,每天两次,连续内服5天,每月2次。

调水:每10天全池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或者“益水源”3袋或者“活菌宝”2袋(3者可以交替使用),一套使用15亩;底改:每包5公斤“底润舒(新)”使用15亩或者“底卫士”每袋5亩,交替使用,严重时,可以加量使用。

2、黄颡鱼苗红体:第一天:“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泼洒10亩;第二天:“神农百果露”+“派尼均安”各1瓶全池泼洒2亩。

3、黄颡鱼出血、烂身、烂鳃:外泼:1、第一天全池泼洒“舒肤加”+“派尼酸碘”,各1瓶5亩.米;2、第二天全池泼洒“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派尼均安”1瓶使用3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4、黄颡鱼裂头:泼洒:第一天:杀灭寄生虫,全池泼洒“虫清1号”1袋+“神农百果露”2瓶+“派尼均安”1瓶,1套泼洒2亩;第二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5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5、肚子、肝腹水、脾脏肿大: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外用:“黄氏琼浆”1瓶+“神农百果露”1瓶,配合使用泼洒2亩水面。

6、小瓜虫、车轮虫等:内服:“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拌料80斤,连用5天;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1套全池泼洒2亩,或者是每天1次1套泼洒食台周边区域,连用3天。

7、气泡病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1亩,2小时后“金水露”1瓶3亩。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一、出血性水肿病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

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

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

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

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

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

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0.35公斤/亩·米。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

杂交黄颡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杂交黄颡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9 养防并举,综合防治。

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养殖世界鱼用3%~5%食盐溶液浸浴1~2分钟或用0.2~0.3毫克/升二溴海因液进行全池泼洒。

六、水霉病 病鱼消瘦独游,鱼体长白毛,似棉絮状附着物。

池塘彻底消毒,鱼种下塘前用2%~3%食盐溶液或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3分钟,并泼洒亚甲基蓝,使水池药物浓度达到2毫克/升。

运输用水中可适量添加土霉素。

七、车轮虫病 病鱼严重感染时沿池塘狂游,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鳃丝部。

鱼体表有一层白色黏液,分泌增多,不吃食。

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八、黏孢子虫病 该病可危害黄颡鱼皮肤、鳃、肠道及其他内脏,导致鱼呼吸困难,摄食减少,浮于水面,消瘦而死。

以90%的晶体敌百虫配成0.1%~0.5%浓度的水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再以0.2~0.3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隔1天再全池泼洒1次。

(南 师)一、裂头病 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时头顶穿孔、裂开。

发病初期,内服三黄粉、龙胆泻肝散、多维或爱福灭、强力霉素、鱼病康,连用5~7天;外泼洒高聚碘或新威特,连用3天。

二、腹水病 病鱼独游,浮于水面,腹部可见气泡,伴有腹水,空胃。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并投喂粉状饲料。

三、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胃肠内无食。

采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连用3天;同时口服聚维酮碘(用量按说明书要求)。

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水质情况,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

四、肠炎病 病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时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全池泼洒0.5毫克/升溴氯海因液或用0.2~0.5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液对水体消毒;内服0.2克/千克大蒜素粉,服用4~6天;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探究【摘要】池塘养殖黄颡鱼是一个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由于其易患多种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本研究旨在探讨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防控策略,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综述和防控策略的探究,得出了在养殖过程中重视水质管理、合理饲料供给和良好的环境控制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强调了池塘养殖黄颡鱼疾病防控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总结,为池塘养殖黄颡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池塘养殖、黄颡鱼、疾病防控、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环境控制、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池塘养殖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黄颡鱼疾病防控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黄颡鱼遭遇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真菌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养殖户若无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池塘养殖黄颡鱼的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有效的防控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方法,优化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不仅可以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推动黄颡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池塘养殖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黄颡鱼常常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池塘养殖黄颡鱼疾病的防控策略,希望能够从疾病综述、水质管理、饲料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方面,提出可行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保障黄颡鱼养殖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1. 综合分析黄颡鱼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2. 探究不同水质对黄颡鱼健康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水质管理措施,提高池塘水质,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3. 研究不同饲料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为合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4. 研究环境因素对黄颡鱼疾病的影响,探讨环境控制措施,提高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我国养殖黄颡鱼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的养殖面积和密度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同时带来时病害的高发和多发,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户经济收益,那么黄颡鱼在养殖会遭受哪些病害的危害呢?1、水霉病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感染寄生在鱼体上,水霉病军在水体中繁殖,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外部损失时,水霉病菌就会趁虚而入。

寄生在鱼体的外伤口上,不断的繁殖生长,开始寄生时肉眼不可见,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的向内和向外生长,蔓延扩散,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

发病时病鱼游动不安,精神失常,摄食量下降,最终因食欲废绝,逐渐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放苗前先要及时石灰粉清塘消毒处理,减少病原,降低养殖吗,密度,防止鱼在游动时应摩擦而产生外伤,同时在放养和捕捞也要小心。

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发病时用水霉速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即可治愈。

2、肠炎病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害,它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新鲜、霉变腐败。

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轻按压会有黄色的黏液流出。

将病死鱼解剖,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自活动,游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要继续清塘消毒,减少病原细菌,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要喂食变质、霉变的饲料,活饵要经过消毒后在投喂,投喂后的残饵要及时清理。

尤其是在夏季时,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因为此病流行期在水温25-30度时,发病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再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食盐。

3、出血性水肿病出血性水肿病也会一种细菌病害,是黄颡鱼养殖时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时病鱼体表发黄,黏液增多,腹部肿大,肛门红肿外翻,另外胸部、鳍部、背部都会出现充血水肿的现象,病情严重时食欲废绝,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胃内有大量的脓液,死亡率高。

养好黄颡鱼关键在防病

养好黄颡鱼关键在防病

养好黄颡鱼关键在防病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

从苗种投放到成鱼捕捞,都要精心管理。

一、冬季准备要充分1.清塘培水。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暴晒龟裂,这样可以加速土壤风化,并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每亩用生石灰755千克~150千克和晶体敌百虫1千克~1.5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天~7天后注入新水,每亩施腐熟的粪肥200千克培水,过7天~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2.漂白粉清塘。

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15千克/亩。

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一般下药后经4天~5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二、苗种投放看市场大规格商品黄颡鱼受市场欢迎,因此应投放3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亩可投放30克/尾的黄颡鱼种1500尾左右,并可搭配50克/尾的花白鲢200尾左右。

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月之后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三、健康喂养抓要点1.饵料配制。

天然水域的黄颡鱼的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

采用自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进行配合而成,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杂鱼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

投喂饵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酸败。

2.投饵驯化。

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天~7天驯化,完全可以白天上饵料台摄食。

在苗种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

黄颡鱼的疾病防治

黄颡鱼的疾病防治

黄颡鱼的疾病防治一、细菌性肠炎。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

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⑴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

⑵全池泼洒0.3克/立方米二氧化氯。

⑶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土霉素0.05克,连用10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⑴:二氧化氯0.5克/立方米水体消毒,连用3天。

⑵内服利福鱼康连用一周。

⑶加大换水量,定期用二氧化氯消毒。

三、水霉病。

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

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由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方法:⑴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⑵全池遍洒霉菌净全池泼洒。

⑶先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再用青霉素80万单位加入100公斤水配成溶液浸洗10分钟。

四、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由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

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

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

防治方法:车轮斜管杀全池遍洒。

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五、小瓜虫病。

多由小瓜虫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

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取下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可确诊。

防治方法:金典消毒,鱼虫杀星全池遍洒。

此外,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用药要准确掌握剂量。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一、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

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

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

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

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 卵 长毛 ,变 成 r色 的绒 球 ,霉 卵 成 了死 卵 。 _ 』
() 2危害及流行:严重危害9化 中的鱼卵和鱼体表 孵 有伤 口的茁种和成鱼。此病在早春、冬季最易发生 。
( ) 治方法 :①人 3防 上繁殖最 好选择晴 朗天气进 行,采用流水孵化。也 叮以将水温升高至2  ̄ 5C以上。⑦ 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 中勿使鱼体受伤 ,同时注意合理 的放养密度 。③改善水质,放 曲前用生石灰清塘,放养
病,斜管虫喜寄生十黄颡鱼的边缘或缝隙里 ,也侵袭体 表皮肤,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 白色或淡 蓝色 的粘液层,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十水面
() 3 防治方法 :①彻底 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 用 2 -3 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②严格执行 “ % % 四消四定” 措施,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鲜活饲料要用2 -3 食 % %
、பைடு நூலகம்
症 状 : 病 鱼 表 现 为精神 萎 靡

淡水鱼 类 由于 活动 较少 而 对病 虫 害的抵抗 力 相对 较



常 因病 虫害 的发 生 而 使 渔 业 生 产 大 量 减 产

损失惨


原虫 (单细 胞 动 物或 原 生 动 物 ) 因 分布广


个体 小
数量 大
传播快


易发 生

致 死 率 高等特 点备 受渔 业 生

产人 员 关 注
人量血水或黄包胶状物、肠 内尢食物 充满黄色脓液。 降、 水体 中不停地旋转。
() 2 危害及流行:在 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均可
() 1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n缓慢,摄食
量明显减少 ,甚至不摄食 。打开鱼 的鳃 ,发现鳃 丝肿 胀 ,粘液较多,有的甚至附着污物。病情严重的鱼鳃丝 末端缺损 ,甚 露出软骨,鱼种常有 “ 开天衡”症状 。 () 2 危害及流行 :鱼种和成龟均 町发病 ,4 6 - 月为
或侧卧于水下,呼l I难,不久即死亡。寄生在体表的 及4 Ji 车轮虫个体较人 ,向寄生存鳃 的车轮虫一般个 体较
小。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旱 “ 跑马”现象,体 表有时出现一层 白翳。
曛 5 蒸 赫
维普资讯
囫嘶

3拦垦编塑壁
() 3 防治方法:①每2天J o6 米3 0 H .克/ 硫酸铜溶液全
天1 次,连 3 。③存投喂鱼 肉浆时何天定时加1食盐 天 %
剑饲料 【。 { J
2 肠 炎病 .
池泼洒进行预防消毒。②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 灰1 次或在食场周凼每周泼洒漂 白粉1 次。③每千 ~2 ~2
克鱼用卡那霉素或鱼用氟哌酸1 -3毫克拌饲投喂,连 0 0
前用3  ̄5 毫克/ 1 0 0 7 的食盐水浸洗3 分钟 。治疗 尚无 ~5
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 的报道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
颡鱼的疾病也 日趋增多和严重。现将我们多年养殖 的病 防治经验作如下总结。


由细菌 引起的疾病
1 .出血 性 水 肿 病
理想的方法 ,早期治疗有一定疗效 ,方法:①用食盐和 小苏打 ( 碳酸氢钠) 合剂 ( 1全池遍 洒,使池水呈8 1: ) 毫 克/ 的浓度 。②用 甲基 伞池遍洒 ,使池水呈 2 升 ~3
米。 ;每千克鱼用氟哌酸1 ̄3 毫克拌饲 ,分上、下午2 0 0 次投喂,连喂3 火。 ~5
3 水 霉 病 .
() 1症状 :病 鱼受伤处水霉人量繁衍呈 白色或灰 白
目 围
的 病 害 防 治
20 年以前 ,黄颡鱼病害在 内仪有鳃霉病 、出 00
色棉絮状 。病鱼瘦弱 独游 ,食欲减退 ,终冈体衰 而死
毫克/ 升的浓度 ,隔2 天再泼汹1 次。⑧ 内服抗菌药 ( 如磺 胺类 、抗生素等) 以防细菌感染 。 ,
4 细 菌性 烂 鳃 病 .
() 1 卡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 ,粘液增 多;咽部皮 肤破损充向、腹部膨人、月 红肿、外翻;头部充血、 . 1 l 门 背鳍肿火、胸鳍与腹鳍基部充 叭、鳍条溃 ,腹腔淤积 病鱼食欲
维普资讯
囫日 匾
拦 旦 旦塑
盐溶液消毒后投喂 。③每隔l天投喂1 5 次犬蒜或大蒜素 药饵 ,每干 克龟喂大蒜 1  ̄3 克或大蒜 素粉 ( 0 0 含大蒜素 1% 2 0 ) 克。④埘发病鱼池 ,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治疗 方法 。用强氯精全池泼洒 ,使池 水浓度为0 5 . 克/ . ~O 6
喂3 5 。 - 天
() 1症状:病鱼独游,发病的初期,剪歼肠道,可 肠壁局部允血发炎,肠道没何 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
二 、由寄生虫引起 的疾病 1 斜 管 虫病和 车轮 虫病 .
( ) 状 :鱼 体 的 鳃 和 皮 肤 被 大 量 虫 体 寄 生 而 致 1症
有少量 食物 ,肠 内粘液较多。在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
发病 高 峰 ,可 引起 大批 死亡 。
能发生,曲种阶段危害较为严重 。常存高温季节暴发,
死亡牢高达8% j。 水温 ̄ 2 -3 ℃时则出现明显 0 以 二 E5 o
病 鱼 人批 死亡 现 象 。
() 3 防治方法:①汴意水质 ,池水溶氧保持在 5 毫 克/ 以 【 升 。②用强氯精0 2 -0 3 米。 . 5 . 克/ 水体消毒,每
也 是淡水 渔 业 病 虫 害防治 的重 点

但常因
认 识不足 或 不 准确 而 造 成 误 诊 时而 前功尽 弃 的鱼 病


使 防治 效 果 不 佳 或 不 及 介绍
以供
为快速 识 别

检 测 及 有效 防治原虫 引起

本文对淡水 鱼 类 常 见 原虫病 害作


养殖 朋 友参考


锥 体 虫病
肠 道 、 食道 、 旱 红色 ,肠 壁 的弹 性很 差 ,肠 内只有 淡
黄 的粘液,脓血充塞肠道。病 情 重的时候,腹部膨 火,肛 ¨红肿 ,轻压腹部,肛 fT 黄色粘液流出。 I- J () 2 危害及流行:丰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病菌土要 来源 丁环境和变质的饲料,这种病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