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一个晚上,躲避晚上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自己的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出来,老屋说正要倒下的时候了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他要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小蜘蛛再站一会儿。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课文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

【作者介绍】

慈琪,女,1992年出生,16岁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2009级学生。

籍贯安徽,2009年毕业于温州中学,作为中山大学唯一的B类考生进入中文系。入学一周后,经二次筛选进入著名学者甘阳创办的博雅学院,成为这个中国通识教育试验田的首届学生。大学四年无专业,文史哲兼修,一边学希腊语一边写文言文。2011年广东省“感动南粤校园”大学生年度人物;2012年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2013年获得直博资格,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2005年开始摸索着看图画书,此后一直处于看各种可以接触到的文字状态。2006高一休学期间开始写童话,2007年开始写诗歌,2008年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至今,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都有尝试。

2008年第二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2008年首届浙江省青春文学新势力?十大校园新锐写手金奖得主。自幼爱好读书,06年开始创作,从此走上文学之路。创作内容涉及童话、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陆续在《儿童文学》、《意林·小文学》、《少年文艺》(上海)、《少年文艺》(江苏)、《中国校园文学》、<课堂内外>(高中版)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

2010年获得冰心新作奖。

2011年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童话故事

1.什么是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2.童话故事的特征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白雪公主(5张)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3.童话故事的表现手法

1.夸张

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如果我们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没有血肉,灵魂无以附丽;没有夸张,幻想则不能得到表现。在童话中,只有当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的时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价值。”

2.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拟人

拟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拟人虽然是将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食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但它们并不能脱离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缘于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比如格林

兄弟的作品《猫和老鼠做朋友》故事结尾是猫把老鼠吃掉了,这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如果作者把结局写成老鼠把猫吃掉了,显然就违背了客观规律。

4.童话故事的主旨

童话故事的主旨是教人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坚强,反对卑鄙、怯懦、悲观、邪恶、虚伪、胆小。

5.童话故事的分类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故事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其他资料】

世界童话名著

《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格林童话》和《伊索寓言》等.

中国童话

1.《大林和小林》

儿童文学在我国成为独立的文学门类始于五四运动以后,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

20世纪30年代儿童文学代表作家是张天翼,其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20世纪40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

2.《小布头奇遇记》

解放后的儿童文学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1949~1966年为第一个黄金时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等。

3.郑渊洁的童话

“文革”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为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

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7年,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比较突出的有郑渊洁、孙幼军、周锐等的童话,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等的儿童小说,金波、圣野等的儿童诗,郑文光、叶永烈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

课后作业

1.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漂壁准

飘臂堆

2.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小蜘蛛一边

..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忙着补网,一边

(2)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3.重点段落品析。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1)根据课文原文,加标点。

(2)面对蜘蛛的请求,你来预测一下,老屋会怎么回答?

4.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祝语。

参考答案

1.略

2.(1)妈妈一边洗碗,一边哼着小曲。

(2)妈妈边看电视,边织毛衣。

3.(1)“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2)“好吧,我就站一会儿。”

4.示例:肖华:放学后,你学习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你复习功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反思》【2020年9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3.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故事情节的预测,培养阅读兴趣。【语文要素】 4.初步体会预测的好处和乐趣,学习老屋善良的品质。【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预测故事结局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重点) 3.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题。 (1)读题,辨析“倒”的读音,预测一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会是怎样的一座老屋?(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出示老屋挂图)和大家预测的一样吗?哪些差不多?哪些不一样? 2.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板书课题)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体会文中的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暴凑喵孵叽偶尔

(2)我会写:破洞准备暴风雨蜘蛛漂亮撞上吃饱晒太阳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暴”字,“日”与“共”要写得扁平,撇捺舒展,“氺”与“水”“木”有区别。) 3.预测故事内容。 (1)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请你预测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说说你的预测依据。 (2)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课件出示: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3)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从“一百多岁”“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4)出示第2自然段:“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师: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准备”一词说明了什么?你能预测一下老屋这样做的结果吗?(引导学生在段落旁作批注)(老屋年纪大了,窗户、门板破旧了,再也不能供人使用;“准备”就是“打算”的意思;老屋有点舍不得倒下,但它实在太破旧了,不得不倒下。) 三、课堂小结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老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故事情节的预测,培养阅读兴趣。(难点) 2.初步体会预测的好处和乐趣,学习老屋善良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师:同学们,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真的倒下了吗?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 个生字 ; 会写“鸳、鸯”等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 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 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 ”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1 课时)人教(部编版)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能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重点: 1.在一边读一边预测中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2.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3.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看图读书名,猜猜可能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1.出示《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封面及书名,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1.读了这个课题会有很多疑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猜一猜这几个问题,建议在猜测时用上“可能”、“估计”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书名,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课题说说疑问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内容的探索。在回答疑问时让学生用上“可能”、“估计”这些词语,给学生提供了支架,能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测。) 二、初读课文,尝试猜测 (一)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 1.请生朗读。 2.随机提问“窟窿”、“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二)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生朗读。 2.学习生字“暴”:

(1)这个字由哪三部分组成? (2)哪一部分书写时最难? 3.猜测老屋会答应它的请求吗? 4.生猜测后,师出示插图:老师给你一个帮助,仔细看看这个插图你再猜猜。 5.引导学生按照“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因为我看到插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所以我猜测老屋可能会答应它的请求。要说清楚猜测的依据。(板书:插图) (三)出示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请生分角色朗读。 2.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凑”:什么叫做“往前凑”,请表演“往前凑”。 (2)学习生字“喵”:形声字。 3.老屋帮助了小猫,它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请生齐读老屋的这句话。 4.猜测老屋会倒吗?请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预设一:因为故事可能不会那么快就结束,会有其他小动物来请老屋帮忙,所以我猜老屋可能不会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童话,是一种特别适合儿童的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也是学生特别爱听的。根据童话故事情节性强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坚持“以听激情,以读促悟,以思学测,以讲内化”的原则,让学生将“听”“读”“讲”“想”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听听、读读、品品、猜猜中想象故事的情节,体会老屋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懂得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初步掌握预测故事情节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2.一个短小的童话故事。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要求读三遍,画出生字词语。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想,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童话故事的插图,你们能看着图,说出这个故事的名称吗? 2.总结鼓励: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大家都是爱阅读的好孩子。图画和故事的内容息息相关,阅读故事时,别忘了观察故事中的插图。 3.引导猜想: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插图,你们来猜猜讲的是什么故事。 4.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揭示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多音字“倒”。

(2)读了课题,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运用看图猜故事名称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图片与游戏情境的创设,很容易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猜想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初步阅读,扫除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请同学自由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3)再读课文,思考: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检查词语的朗读情况。 教师重点指导:平舌音——凑 三拼音——墙、漂、撞、喵 翘舌音——准、蜘、蛛、撞、晒 特殊音节——偶、尔 (2)指导记忆生字。 ①请学生找出生字词中的一对反义词。(饿、饱) ②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食字旁?(有食物吃就能饱,没食物吃就饿肚子。) ③请学生找出表示动物叫声的词,想一想,为什么都是口字旁?(喵、叽;离不开嘴巴。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④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请学生猜读。(吱吱呀呀。) ⑤教师重点指导:“壁”上面是“辟”,下面是“土”;“暴”可以用“日共水”来记忆,但要提示学生下部是“”,不是“水”。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每人轮流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详细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凑.近 còu ()张.开 zhānɡ() chòu () zānɡ()偶.尔ǒu()喵.喵 miāo () yǔ() miāo() 二、看拼音,写词语。 pò dònɡ zhǔn bèi bào yǔ ( ) ( ) ( ) qiánɡ bì chī bǎo zhuànɡ dào ( ) ( ) ( ) 三、词语连线。 小小的声音 又大又漂亮的网 飞快地爬 叽叽地响 吱吱呀呀地叫着 参考答案 一、còu (√) zhānɡ(√) ǒu(√) miāo (√) 二、破洞准备暴雨 墙壁抓虫撞到

三、小小的声音 又大又漂亮的网 飞快地爬 叽叽地叫着 吱吱呀呀地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2.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精品教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学习目标: 1. 会认“暴”等8个生字,会写“洞”等13个生字,正确听读并书写“变成”等13个词语。 2. 提取文章主要信息。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的一些线索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3. 感受阅读中“预测”这个方法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提取文章主要信息。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的一些线索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尝试预测。 1. 板书“老屋”,猜猜:这个老屋会怎么样?(预测:老、多老?快倒了)预测:多老?引导学生猜测“快倒”。 2. (1)但其实,这个词语的前边还有这样的词——板书:“总也倒不了的”。齐读。 (2)和你的猜测一样吗?(既然是猜测,就可能和文章一样,也会有不一样的。) 二、1.那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吧! 2.出示第一、第二自然段(旁边配图)。 (1)读1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信息?看图。所以老屋这样说,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老”) (2)猜猜:它准备倒了,它倒了吗?(为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猜?)(板书:插图:小猫;题目) 评价:哇,你好棒,你的猜测有依据!你的猜测好有道理!不但猜了,还有为什么你在题目中找到依据。你的依据在插图中。 小结:虽然猜测们可能和文章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的猜测是有依据的话,那我们的猜测就不是乱猜,而是有思考的结果,是智慧开出的花朵,这样的猜测,叫

“预测”。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我们来看3自然段,自由读: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试一试。指名读。 刚刚你在读的时候,我发现你……你为什么怎样读? “小小的”声音,为什么声音“小小的”?(引导学生体会:身体小,太累了) 2.那老屋会同意吗?你有什么依据吗?(插图:笑容;“可怜”(文章内容))预设:你发现了依据的另一个来源:文章内容! 评价:有没有不一样的依据?(老屋乐于奉献) 小结: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测;而相同的预测,也有可能依据不同。 四、出示6自然段。 1.小猫走了,老屋说:……(齐读) 师:故事结束了吗?(引导学生预测) 2.师:这句话已经是第几次出现?第一次老屋这样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声音请求;这一次老屋又这样说,我猜…… 对了,这次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依据:抓住重复的语句。 小结:我们知道,预测是需要依据的,这个依据可能是插图,题目,文章内容,重复的语句(生活经验),有了这些依据,我们的预测就更合理了! 五、读11——17自然段。 1.PPT:自主学习要求。 (1)读11——17自然段,我在哪里进行预测,勾一勾;我的预测内容和依据是什么?写一写。 (2)同桌交流,评一评预测的内容和依据。 2.反馈。听,在哪里做预测,预测内容和依据各是什么? (1)预设:你真会思考,这个预测的背后竟然有两个依据!你从这两个依据中得出了这个预测。 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预测,以及预测的依据,很有道理,很会思考。 (2)在做了预测之后,我继续往下读,我发现我的预测有些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有些不一样。 你有吗?你发现你的预测哪些和故事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结:因为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在

2020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这是一个的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教育部审定2020年春季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2.燕子 3.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 7.狮子和鹿 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纸的发明 11.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3.花钟 14.蜜蜂 15.小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语文天地 第五单元 16.小真的长头发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 19.剃头大师 20.肥皂泡 21.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23.海底世界 24.火烧云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6.方帽子店 27.漏 28.枣核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统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根据故事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后面内容发生的依据,所以可以用来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承载的主要任务就是习得预测方法。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测,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所以生字的教学和巩固放在了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次授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 2、感受老屋的善良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通过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预测,并对这一探究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预测。【出示课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生齐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板书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生:屋子总有一天会倒,为什么这个老屋总也倒不了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来猜一猜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预设)生:可能它还需要给人们遮风挡雨吧。师: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生活中你一定是个善良的人。你觉得老屋是一间善良的老屋。(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预测故事内容师:你觉得老屋是一间怎样的房子呢?(预设)生:很破旧,可能没有门,窗户也烂了,因为我见过的老屋都是这样的。师:看来你的生活阅历很丰富,我们读故事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板书】 (四)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朗读。老师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体现课堂的实践性。

【出示课件】“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你觉得这是一件间怎样的老屋呢?(预设)生:年纪很大的老屋。师:你真会读书,你是从哪些词里读出来的?(预设)生:因为它一百多岁了。 师:你很会联系自己的生活。(预设)生:这是一间很孤独的老屋,因为它没有主人。师:你会自己提炼信息了。标红重点词,师范读。 指名读师:听了你读的,老师觉得老屋实在是太老、太孤独了。就是这样破旧的老屋,就是这样很久很久的老屋,他准备要倒下了,老屋说:【出示课件】“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生齐读二、层层深入,读悟结合(一)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插图预测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师:原来是谁来了?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预测故事内容。师:你觉得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预设)生:不会答应,因为前边说它都破了洞,万一倒了砸死小猫怎么办!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来预测故事内容。师:又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往后翻一页,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课件】“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指名读 (三)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预测故事内容。师:老屋会答应老母鸡的请求吗?(预设)生:会答应,因为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他是不会倒的。(预设)生:不会答应,二十一天太长了,我觉得老屋快坚持不住了,而且如果每个人都来找我帮忙我一定会很烦。 (四)引导学生借助批注来预测故事内容。师:你和老读者的看法一样,想法很与众不同。大家翻开课本46页,看看这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一等奖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屋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注意“倒”与“到” 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3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3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课生字的词语抄写一遍。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窟窿”(你读懂了“窟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黑窟窿”是怎么回事?) 3.从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二)研读二到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小猫的关爱。) (三)研读六到九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老母鸡请求进入老屋孵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 (四)研读十到十六自然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课文十到十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蜘蛛请求老屋:“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蜘蛛,再站一会儿。)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蜘蛛的关爱。) (五)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感情。 1.老屋满足了蜘蛛的愿望以后应该倒下了吧?(学生自由发言。)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朗读: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进行分角色朗读。

2018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8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

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门板、准备、暴风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4.体会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这是一座座怎样的老屋?为什么倒不了?) 2.让我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预测情节 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提示: 预测一: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预测二: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

吧? 预测三: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2.学生说一说,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按照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3.重点指导难读、难认的生字词。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老屋在想要倒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3.老屋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老屋很老了?找一找,画一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完整教案【推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 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 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暴、凑”等生字,会写“洞、准”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对话描写,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构成了 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但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年代久远, 破败不堪,但即使这样,在这些老屋中也发生着一些动人的故事,让我 们去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把握课文脉络:说说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然后思考,同桌交流后回答。) 这篇课文先讲一座老屋活了一百多岁,它打算倒下去;再讲一只小猫来躲雨,使老屋多站了一晚;然后是一只老母鸡来孵蛋,使老屋多站了二十一天;最后讲一只小蜘蛛来结网,它一边结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使老屋一直站在那儿晒太阳。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需要会认的生字词: 暴风雨、凑过去、喵喵、孵蛋、饥饿、叽叽、偶尔。 需要会写的生字词: 破了洞、准备、暴雨、墙壁、饿死人、蜘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