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汐的产生
杭州湾与钱塘江大潮
洋流(ocean current)
ocean current是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 动的海水称。分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
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带作用产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深度为100-200米。
深层洋流由温度和盐度差引起,具水平和垂直两 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转换,并长距离迁 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
世界洋流图 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
带深作层用洋产流生由,温以度水和平盐运度动差为引主起,,深具度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 为转1换0,0并-2长0距0米离。迁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
浊流(turbidity current)
turbidity current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 高密度水下重力流,相当于水下 “ 泥石流 ” 。 密度大,携带大量粘土、泥沙及砾石。 分布于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诱 发因素主要为地震。
破浪因惯性冲上海岸形成进流,进流在重 力作用下沿斜坡回到大海形成退流(底 流)。
波浪运动过程
进流 退流
破浪带
深水波区域
浅水波区域
威力巨大的拍岸浪
在礁石海岸的较 深水区,波浪突然受 阻后,波长迅速减小, 波高急剧加大,形成 拍岸浪。
波浪折射现象
在岬角及海湾发育的海岸地带,波浪受某些 因素的影响,使波浪向海岸推进的速度产生 差异。在海湾处波浪运动速度较快,从而使 波脊线(波峰连线)弯曲,趋向与弯曲的海 岸平行,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
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当地壳长期稳定,平 均海平面不变时,随波浪侵蚀作用进行,波切 台逐渐展宽,当其宽度发展到波浪虽在波切台 上运动,但能量基本消耗在克服与波切台的磨 擦和搬运碎屑物时,波浪不再有侵蚀能力,此 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呈上凸曲线,曲线上各 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为基岩海岸海 蚀平衡剖面。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
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
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
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侵蚀作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强大的波浪、潮流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它们能够侵蚀岩石、破碎岩层,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和地貌。
《海水的地质作用》课件

溶解离子
海水含有大量的溶解离子,如钠 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等。这些 离子主要来自地壳岩石的风化和
海水的蒸发。
钠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海水的主要阳 离子和阴离子,对海水的盐度和
密度有重要影响。
镁离子
镁离子是海水中常见的阳离子之 一,对海水的化学性质和海洋生
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
海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等。这些有 机物质主要来自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陆地的输入。
要点三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 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模拟海水的 运动规律、波浪传播规律等方面。未 来,需要加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可靠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盐度
总结词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浓度,对海洋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有重 要影响。
详细描述
海水的盐度主要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蒸发作用会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而 降水则会使盐度降低。不同海域的海水盐度存在差异,平均盐度约为3.5%。
压力
总结词
海水压力是指海水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对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貌的形成有重要 影响。
海洋地质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要点一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 技术
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海洋地质 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探测 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方 面。未来,需要加强高精度地球物理 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探测精 度和可靠性。
要点二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现代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 手段之一,可以用于监测海面温度、 海流、海浪等方面。未来,需要加强 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精 度和时效性。
海洋的地质作用12

海洋的地质作用-正文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 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 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 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通常波浪的波长自数十厘米至数百米,波高自数厘米至十余米不等。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功能和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海洋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等方面。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海底扩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等。
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据大洋地壳扩张理论,地球上的海底一直在不断扩展,而扩展的中心是海脊。
在海脊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冒出,形成了新的岩石。
随着新岩石的形成,老岩石向两侧移动,海底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称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造成了海脊系统的形成,也导致了地壳的运动。
海底扩张对于地球的演化和板块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海洋地质作用还包括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表上的运动和变形。
它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移等。
这些运动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的震动。
地壳运动不仅影响着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化,还会对地表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三,火山喷发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上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产生的。
在海洋中,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海脊系统和火山岛上。
火山岛是海洋中的一种地形,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例如夏威夷和日本的冈山。
火山喷发不仅对海洋生态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还对海底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海洋地质作用还涉及到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
海洋沉积是指海洋底部积累的各种物质,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通过沉降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沉积物质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搬运和沉积。
海洋地形是指海底的地形,它是由于海洋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海洋地形包括洋脊、海沟、海底扇等,它们的形成与海底扩张、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有关。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1.海洋概述
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分 区和海水的运动等,这四方面的特征对海洋地质作 用的过程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海水的物理 性质
温度(光照;水深):与9):最大—s—
1m3海水降低1ºc可使3千m3空气升高1ºc
渗透压:与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海洋地质作用》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海水的化学组成
纯水 Cl Na SO4 Mg Ca K 痕量元素
海水的化学组成
NaCl 、 MgCl2 ; MgSO4 、 CaSO4 、 KSO4;CaCO3 ,痕量元素,气体与 氧等
盐度计算
s Knudsen公式:
现代海岸带
潮下带
海岸线
海滨线
潮上带
潮间带
古 海
岸
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海岸区
近滨
海滨
前滨
后滨
《海洋地质作用》
2.海水的运动
海水不能将自身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而运动,从 这一意义上讲,一般认为海水不是流水,而是静水。 故海水只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获得运动的能量并产生 相应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海浪(或波浪), 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洋地质作用与海洋分区的关系
水动力 地 形
物源
滨海区 波浪,潮汐,强 复杂多变
浅海区
海流,波浪, 较强
平缓开阔
半深海区 海流,弱
陡而狭窄
陆源为主,内源及其 它兼有 碎屑、化学及生物源
泥质
深海区 基本静止,浊流 开阔有起伏 生物与化学源
《海洋地质作用》
浅海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外滨
海洋地质作用课件

增加而增加。 海水密度差是大洋 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洋生物
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 浮游生物
固着:珊瑚 爬行:螃蟹 钻孔:蠕虫
各 种 鱼 类
笔石 藻类 放射虫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潮汐
洋流
浊流
海水 的 波状 运动。
全球性的 海水作周 期性的涨 落的现象。
水的沉积作用
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软泥沉积
常见的软泥沉积物有含硫 化铁的蓝泥和灰泥、含氧 化铁的红泥和含海绿石的 绿泥。深海带则主要为各 种生物软泥,如抱球虫软 泥、硅藻软泥、放射虫软 泥。
3.海水的沉积作用
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浊流沉积
浊流作用可将浅海和 河口沉积物带到大陆 坡下或深海盆地中沉 积。典型的浊流沉积 物主要由粘土、粉沙、 沙组成。在空间上多 为扇体。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含 有丰富的矿物资源,震旦纪以来,大陆上五 分之四的地区发育有各种海相地层,因此,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 现实意义。
海洋地质作用
内容提要
海洋地质作用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3. 海洋的沉积作用
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3.海水的沉积作用
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浅海是生物最繁盛的 区域,生物的沉积作用十 分明显。当浅海中大量的 生物死亡后,尸体的硬质 部分可直接堆积在海底, 形成生物堆积。最常见的 有珊瑚礁、生物碎屑灰岩。
3.海水的沉积作用
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生物 沉积 作用
3.海水的沉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概述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和碳酸系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和碳酸系
• 二氧化碳和碳酸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平衡系统之一, 二氧化碳和碳酸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平衡系统之一, 它在生物—大气 水之间进行着复杂的循环, 大气—水之间进行着复杂的循环 它在生物 大气 水之间进行着复杂的循环,对海水的化 学性质、生物的生存和海洋沉积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学性质、生物的生存和海洋沉积作用关系十分密切。海水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受水温和压力的控制: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受水温和压力的控制:温暖海水中二氧 化碳含量较少,寒冷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化碳含量较少,寒冷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表层海水 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深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深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 碳酸系随温度压力而转换其存在形式,它直接控制着碳酸 碳酸系随温度压力而转换其存在形式, 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解,是地质作用十分敏感的因素之一。 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解,是地质作用十分敏感的因素之一。
海洋概述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和压力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温度 温度、
• •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理纬度一致, 米透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理纬度一致,200米透 光带以下温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为2度左右 度左右。 光带以下温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为 度左右。 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度。0℃时正常盐度的 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度。0℃时正常盐度的 海水密度为1.028g/cm3 盐度愈大,密度愈高; 1.028g/cm3。 海水密度为1.028g/cm3。盐度愈大,密度愈高;温度愈高则 密度愈低。一般来说,表层海水的密度小于深层海水的密度。 密度愈低。一般来说,表层海水的密度小于深层海水的密度。 不同海域海水密度存在着差异是引起海水运动的原因之一。 不同海域海水密度存在着差异是引起海水运动的原因之一。 比如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比如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高纬度表层海水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导致表层海水由赤道流向高纬度地区。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导致表层海水由赤道流向高纬度地区。 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压力是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大的, 海水的压力是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大的,每
潮汐的成因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潮汐 海水的运动—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洋流 海水的运动—
•洋流 : 由于温差和盐度不同引起海 洋流: 洋中沿固定方向大面积流动的水体, 洋中沿固定方向大面积流动的水体, 分为表层洋流和深部洋流 分为表层洋流和深部洋流. 表层洋流和深部洋流. •表层洋流 主要受大洋表层水体温差 表层洋流主要受大洋表层水体温差 影响形成全球性的环流,深部洋流是 影响形成全球性的环流,深部洋流是 大洋表层与底层盐度不同引起的垂 向环流。 向环流。
浊流沉积模型
浊积物
深海扇
粒序层 浊流向大陆坡下运动,剥蚀大陆边缘,扩大海底峡谷,形成海底扇和浊积岩, 浊流向大陆坡下运动,剥蚀大陆边缘,扩大海底峡谷,形成海底扇和浊积岩, 浊积岩中发育粒序层理
海洋概述 -----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盐度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盐度
海水中含有79种元素,测定表明, 等气体外, 海水中含有 种元素,测定表明,除H、O等气体外,离 种元素 、 等气体外 子浓度超过1ml/L的只有 种(Cl、Na、Mg、S、Ca、K、 子浓度超过 的只有12种 、 、 、 、 、 、 的只有 Br、C、Sr、B、Si、F),其他元素含量甚微。元素在海水 ),其他元素含量甚微 、 、 、 、 、 ),其他元素含量甚微。 中主要呈离子、胶体和悬浮微粒三种形式存在。 中主要呈离子、胶体和悬浮微粒三种形式存在。海水的化学 性质主要包括盐度、 值 性质主要包括盐度、pH值、.Eh值、二氧化碳和碳酸系等方 值 面的特征。 面的特征。
第十二章 海洋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概述 第二节 海洋的剥蚀作用 第三节 海洋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 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
•波浪 •潮汐 •洋流(海流) 洋流(海流) •浊流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波浪 海水的运动—
•波浪:海水有规律的起伏运动称 波浪: 波浪,波浪的能量来自风。 波浪,波浪的能量来自风。 •波浪用波长、波高、波峰、波谷 波浪用波长、波高、波峰、 来描述。 来描述。 •深水区(大于1/2波长)波浪的水 深水区(大于1/2波长 波长) 质点在原地做圆周运动以传递能 浅水区(小于1/2波长 波长) 量,浅水区(小于1/2波长)水质 点受深度影响成椭圆运动。 点受深度影响成椭圆运动。
•
增加10m约增加105Pa。 1000米深处压力约为10 Pa。 增加10m约增加105Pa。在1000米深处压力约为107Pa。 10m约增加105Pa 米深处压力约为
• • 0 深 度 (千 米 )
• • 1 2 3 4
• • • • • • 温 10 度
20
• • •
海 水 温 度 随 深 度 海水的运动—
•潮汐 : 海水周期性的涨 、 落现象称 潮汐: 海水周期性的涨、 为潮汐。 潮汐受日、 为潮汐 。 潮汐受日 、 月引力和地月 系统离心力决定, 系统离心力决定 , 引潮力是二者的 合力。 合力。 •在一地区每天有几次高潮 , 几次低 在一地区每天有几次高潮, 潮?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波浪 海水的运动—
波 长 波峰
波高
波谷
A深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B浅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深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浅水区水质点的运动。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波浪 海水的运动—
波长递减 波高增加
波长
波高
波峰 波谷 浪击带 浪基面
浪基面深度=波长的一半
波浪模型及有关术语
• 海水含有 3.5% 的盐类 , 其中 2.7% 为氯化 海水含有3 的盐类, 其中2 钠 , 其次为氯化镁 、 硫酸镁、 碳酸钙等 。 其次为氯化镁、 硫酸镁 、 碳酸钙等。 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成的并由河流将 其带入海洋中的。 其带入海洋中的。
海洋概述 -----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pH值 海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pH值
•
在洋面上因与大气的交换作用含氧较高,向下100在洋面上因与大气的交换作用含氧较高,向下100100 200m深度水区 深度水区, 200m深度水区,由于生物呼吸及有机物氧化消耗氧使其含 量降至最低值。在某些特殊静水区,因缺乏海水对流, 量降至最低值。在某些特殊静水区,因缺乏海水对流,海 底形成无氧带,以致这里的底栖生物完全绝迹。 底形成无氧带,以致这里的底栖生物完全绝迹。 • 水质介按照Eh值的高低可以分为氧化、弱氧化、中性、 Eh值的高低可以分为氧化 水质介按照Eh值的高低可以分为氧化、弱氧化、中性、 弱还原、还原、强还原等环境。 弱还原、还原、强还原等环境。其相应的矿物形成顺序是 氢氧化铁、海绿石、鳞绿泥石、鲕绿泥石、菱铁矿、 氢氧化铁、海绿石、鳞绿泥石、鲕绿泥石、菱铁矿、白铁 矿和黄铁矿等。 矿和黄铁矿等。
表层洋流(红色为暖流,黑色为寒流) 表层洋流(红色为暖流,黑色为寒流)
海洋概述
----- 海水的运动—浊流 海水的运动—
浊流: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浊流 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一般 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形成于大陆架外缘、大陆斜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等处。 形成于大陆架外缘、大陆斜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等处。
•
•
海洋概述 –海洋的环境分区
(一)滨海带:高潮线--低潮线, 滨海带: 浅海带: (二)浅海带:低潮线--200米,(大陆架) 半深海带: (三)半深海带:200—2000米,(大陆坡) 深海带: (深海盆地) (四)深海带:2000 米--
滨海带 浅海带
半深海带 深海带
低潮线
200 m
2000 m
滨海带: 滨海带:高潮线--低潮线,
后滨/ 后滨 潮上带 前滨/ 前滨 潮间带 近滨/ 近滨 滨外带/ 滨外带 潮下带
最大高潮线 后滨阶地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
海沟大陆坡大陆架 滨海带 大陆
海洋概述 –海洋的环境分区
•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 ):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 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 大陆架(浅海带):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大陆架(浅海带): 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 大陆坡(半深海带):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 大陆坡(半深海带): ):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 的陡坡地带。 的陡坡地带。 • 大陆基(半深海带):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 大陆基(半深海带): ):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 过渡地带。 过渡地带。 •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 ):由岛弧 大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大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山脊轴部发育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 一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全球 一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 各大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 千米。 各大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