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研究性学习报告
抑郁症课题报告2

抑郁症课题报告2抑郁症,也被称为临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人受到其困扰。
本报告旨在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一问题。
1. 病因抑郁症的病因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都可以对抑郁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基因的遗传倾向、神经递质的失衡、生活事件的压力以及个体的心理特征等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2. 症状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睡眠问题、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疲劳、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诊断诊断抑郁症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会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
4. 治疗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来说,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
心理疗法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思维和情绪,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
药物治疗方面,常常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此外,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抑郁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5. 预防抑郁症的预防同样重要。
个体应该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定期锻炼身体,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等。
此外,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少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应该关注并加强对抑郁症的认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共同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现状研究报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报告旨在分析抑郁症的现状,包括患病率、症状特征、风险因素、治疗情况等方面。
首先,抑郁症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至少有3.2亿人患有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4%。
而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已达到10%左右。
这说明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抑郁症的症状特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变慢、睡眠问题、自卑感等。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绝望、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再次,抑郁症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
遗传因素是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或亲属更容易患病。
除此之外,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满意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此外,个体心理因素如自卑、焦虑、抑制等也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
最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呈现出较大的不齐全性。
许多患者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对抑郁症的误解而不愿就诊。
另外,一些患者在得到初步诊断后未能坚持治疗,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进一步导致了抑郁症的发展和恶化。
针对抑郁症的现状,需要加强抑郁症的宣传教育,减少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完善的抑郁症治疗体系,提供全面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抑郁症风险因素的研究,提前预测和干预抑郁症的发病。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的研究调查问题,并提供相关调查数据报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为了增进对抑郁症的理解,并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本文总结了目前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方法以及抑郁症患者在生活和职业方面的表现情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1 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长期的抑郁情绪和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
患者可能经历睡眠问题、食欲改变、疲劳、自责、无助感以及自杀倾向等症状。
1.2 抑郁症的影响范围抑郁症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职业表现不佳,甚至增加自杀风险。
对于社会而言,抑郁症患者的生产力下降会给经济和医疗系统带来重大负担。
第二部分:调查问题2.1 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
问题包括:是否了解抑郁症的定义;对抑郁症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是否存在对抑郁症的偏见和歧视等。
2.2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进程。
调查问题包括: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了解程度;对替代疗法(如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的认知情况;是否存在对治疗的偏见和误解等。
2.3 抑郁症对生活和职业的影响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职业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查问题,我们可以了解抑郁症患者在社交活动、工作表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问题包括:是否因抑郁症而错过社交活动;在工作中是否遭遇过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第三部分:调查数据报告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我们对抑郁症的研究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1 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抑郁症有一定的认知,但仍存在不少对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和误解。
很多人并不理解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并往往将其视作懒散或情绪低落的表现。
抑郁症研究报告作文

抑郁症研究报告作文
在都市的喧嚣里,抑郁症就像个隐形的“杀手”,让人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心里却像压了块大石头。
你知道吗,那些看着光鲜亮丽的人,可能内心正在跟孤独和压力斗争。
说起抑郁症,它可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基因、荷尔蒙,还有我们怎么想、怎么看待自己,这些都可能让我们陷入低谷。
再加上工作忙、人际关系复杂、家庭责任重,真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说到治疗,吃药是一方面,但心里也得有个“医生”。
心理治疗真的很神奇,它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学会怎么面对压力,怎么调整心态。
以前啊,大家对抑郁症都不了解,觉得这是软弱的表现。
但现在不同了,大家开始认识到这是个病,得治!这让患者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真的很有用。
所以啊,预防抑郁症也很关键。
多锻炼、多跟朋友聊天、学会放松自己,这些都是好方法。
社会也得多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个人都能活得更轻松、更开心!。
抑郁调研报告

抑郁调研报告抑郁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进行了抑郁调研,旨在了解抑郁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抑郁症的普遍程度和发病率;2. 探究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3. 分析抑郁症对患者及其周围人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选取了50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性别、年龄、职业背景的个体,以尽可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四、调研结果1. 抑郁症的普遍程度和发病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参与者中有28%的人有过抑郁症的症状经历,其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2. 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在参与者的抑郁症发病原因中,工作压力(34%)和人际关系问题(26%)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经济压力、情感问题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3. 抑郁症对患者及其周围人的影响参与者对于抑郁症的影响普遍感到焦虑、困扰,认为抑郁症对个人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抑郁症期间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抑郁症在社会中有较高的普遍程度,需要引起重视;2.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是常见的导致抑郁症的因素;3. 抑郁症对个人和周围人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六、建议1. 政府和社会应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2. 公司和组织应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压力缓解机制;3. 家人和朋友应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及时寻求帮助和接受治疗。
七、局限性和展望本次调研的样本量较小,调查对象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可以扩大样本数量和调查对象范围,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八、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格式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编写)以上为本次抑郁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抑郁症的普遍程度和影响因素是调研的重点部分,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

抑郁症研究调查问题及调查数据报告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调查对象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范围内抽取了名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男女比例为1:1。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和问卷调查。
2、调查工具我们采用了自编的抑郁症调查问卷和临床评估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家族史等方面。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
三、调查结果1、抑郁症患病率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3.9%。
其中,轻度抑郁占14.9%,中度抑郁占6.5%,重度抑郁占2.5%。
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群体中无显著差异。
2、抑郁症状主要抑郁症状包括心境低落、兴趣丧失、失眠、食欲减退、精力减退、自我评价降低等。
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些症状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中均有所表现。
3、生活质量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包括工作能力下降、社交障碍、家庭关系紧张等方面。
抑郁症患者还面临着较高的自杀风险。
4、家族史有家族抑郁史的受试者在调查中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的受试者,提示家族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以下是我们对如何改善抑郁症患者状况的一些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2、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抑郁症广泛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虽然抑郁症患者的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发病,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抑郁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掌握抑郁症的成因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通过文献综述,归纳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心理中介因素,包括负性认知、自我效能、情绪调节等。
2. 设计问卷调查,以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3.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探究抑郁症患者心理中介因素特点及其关系。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因素的理解,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焦虑抑郁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和抑郁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焦虑抑郁的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本报告将从焦虑抑郁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焦虑抑郁的定义1.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感到过度担忧、紧张和不安。
焦虑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特定焦虑。
2. 抑郁: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兴趣减退、能量下降、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等症状。
三、病因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焦虑抑郁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2. 生物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激素水平变化等生物因素可导致焦虑抑郁。
3. 心理因素:性格特点、生活事件、心理压力等心理因素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4.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焦虑抑郁的发生。
四、症状1. 焦虑症状:- 持续的紧张、担忧、不安;- 易怒、易激动;- 睡眠障碍;- 心悸、手抖、出汗;- 肌肉紧张、疼痛;- 注意力不集中。
2. 抑郁症状:- 持续的悲伤、兴趣减退;- 精力下降、疲劳;- 食欲减退、体重变化;- 睡眠障碍;- 自我评价低、自卑感;- 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有自杀念头。
五、诊断1. 焦虑诊断:根据症状、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2. 抑郁诊断:参照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如DSM-5或ICD-10。
六、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针对焦虑抑郁症状,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改善情绪和行为。
- 人际关系疗法: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动态疗法:通过运动、音乐、艺术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适当锻炼;- 保持乐观的心态;- 学会放松自己。
七、预防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焦虑抑郁的认识,降低患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主要是以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 丧失为特征。严重者表现为易失望、悲观产生死亡的想法和自杀观念。 2.伴发强迫症状:患者对某些事件明知不会发生,对所做的事也没有必要反复, 但在内心世界却无法摆脱这种无意义思想、冲动和行为。 3.强迫症状后引发焦虑:主要是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引起惊 恐发作。 4.焦虑引发人际关系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产生自卑感,在人际交流中的自 我意识增强,不是对人发脾气就是消极的期待。 5.人际关系敏感引发偏执:主要产生投射性思维、 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 6.偏执引发恐怖:恐怖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 场地、人群、公共场所或交通工具。 7.恐怖引发敌对:可产生厌烦的感觉,争论摔物, 直到不可控制地脾气暴发、伤人、杀人、精神分裂。
A.外在表现 不同于标准意义上的抑郁,近年来研究的大多是隐匿性抑 郁,为了方便大众理解也称微笑抑郁。微笑抑郁是一种非 典型的抑郁表现形式,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开心,甚 至很有幽默感,但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却充满了无 价值、残缺和绝望感。他们给社会带来欢乐,自己身上却 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B.特别之处 与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症患者看起来有很好的 社交能力,甚至是“开心果”一样的存在。因此,当这些 微笑抑郁症患者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痛苦时,家人 和朋友往往会非常震惊、难以置信。微笑抑郁的影响力破 坏力相比于普通抑郁会更大,患者所承受的疾病负担是我 们所想象不到的。他们不断地埋怨自己,加倍地压抑自己, 对自己内向攻击,表面若无其事,实际往往已经快抑制不 住情绪,这时候任何一个小小的失意都可能成为爆发的导 火索。
摘要
Abstract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心理 健康问题正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其中抑 郁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抑郁症的危
害日益显著。为响应本届世界症相关知识 的宣传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九江 一中2017级2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寒 假的机会,进行了有关抑郁症的研究性 学习。
C.微笑抑郁案例 乔任梁在公众眼中一直是个“阳光男孩”,会弹钢琴吉他 会演戏,但内心的苦楚却无人能懂。因微笑抑郁于2016年9 月16日晚在自家别墅自杀身身亡。[3](右图为乔任梁)
实地采访抑郁症患者及家属
患者信息:杨某女19岁 有三年半的病史 所患病症:双相抑郁症(一种能够引起患者心情大起大落变化的疾病。患者的心情可能会 由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即在心情的两极间波动。而在平时,患者又是 正常的。)
引言
Introduction
1.1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 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 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 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 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1] 抑郁症包括 A.青春期抑郁 B.老年抑郁 C.孕产妇抑郁 D.社会障碍抑郁 1.2抑郁症的成因 A.生物因素:脑部特定区域病变导致分泌特定激素能力下降,有遗传和后天病变之分(后者较少) B.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压力等 C.个人因素: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或性格导致 1.3抑郁症患病率 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3%~5%的区间,但有报道 称达到了6.1%。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30年间,报 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不排除 有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的字眼作了错误(虚假)报 道,故本数据可能不准确。[1] 1.4 抑郁症的危害性 抑郁症是精神科一种常见疾病,它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是在恐慌中 度过一生的,有许多抑郁症的患者由于不能忍受长期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而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文 献报道: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活动感想
Feeling
抑郁症患者,是我们身边一个需要多多关爱的群体。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 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近距离接触了抑郁症患者。经过与医生和心理咨询师 的交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实地采访,我们被家属的坚守感动;为患者乐观 积极地接受治疗,对未来仍抱有期望而宽慰。抑郁症并不可怕,如果能早发 现,早治疗,就有很大的康复希望。我们更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活动,为抑郁 症的宣传普及献上一份力量,让大家对抑郁症有更多的认知,能更好地预防 抑郁症。更衷心祝愿患者早日康复,希望他们的生活也充满欢笑。同时我们 呼吁全社会更加地关注这个群体,更多地给予关怀,使抑郁症患者感受到人 间的温暖。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 的重要性。从确定课题,到制定计划,再完 美执行,历时一周。在这七天里,我们真正 形成一个团队――有共同的愿望,有共同的 追求。我们将密切的团队精神贯穿活动始终, 体会到七个人齐心协力的巨大力量,不可名状,如同深渊,暗流涌动。
主动联系心理医生
寻找亲人朋友的帮助
总结
Conclusion
近年来,社会对抑郁症的看法有变化,对于心理及精神疾病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人们对于抑郁症患者仍然存在异样眼光,仍存在病耻感。值得庆幸的 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在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抑郁症。在学校心理教育的推动 下,许多学生已经能在心情焦虑、郁闷的时候及时寻求到专业咨询师的帮 助。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患者病史: 2014年12月4日确诊为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严重失眠造成的心理抑郁。 2017年4月6日再次入院,抑郁症病情加重。表现为狂躁症:脾气暴躁,爱说话。 2017年5月13日病情有所好转而出院,回家服药。 2018年1月29日因病情再度恶化而入院。此次表现为不吃饭不说话,与第一次截然相反。
家属主动透露了自己(家属)学历低,并承受很大 的压力,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早日康 复,重回校园。采访过程中,患者几乎不主动说话 ,大部分问题由家属回答。她试着表达自己的时候 很困难,四肢很僵硬,眼神空洞。患者表示,她觉 得以前的生活更好,觉得很对不起所有人,父母、 朋友、甚至医院的护士。
问卷调查(网络、纸质)
网络问卷原卷
纸质问卷原卷
问卷数据分析
大众对于抑郁症的了解程度
63%
了解
略有了解
18% 19%
不了解
不同年龄层对自己“是否有抑郁心理”
不同年龄层认为应对抑 郁症的应采取措施 (百 分比)
60% 45% 30% 15% 0%
18岁以下 18-30岁 30-40岁 自我心理调节 40-50岁 50岁以上
抑郁症研究性学习报告
Study Report on Depression
九江一中2020届2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 2018.3
研究目的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 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 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 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 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 趋势。综上所述,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亟待 重视,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抑郁症,并为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的宣 传、未来抑郁症的研究、我国抑郁症治疗体系的发展献上 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未能完全分开,许多人对心理咨询有错误看 法,认为只有确诊了郁症的才需要去心理医院,使得抑郁症不能在萌芽阶段 被根治。同样,很多人有抑郁倾向,却因此而不能及时发觉。
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活、工作、 学习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有抑郁倾 向,这都需要及时的治疗。因此更需要尽快 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制,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采访抑郁症主治医生及心理学 医生 实地采访抑郁症患者及家属 进行问卷调查(网络、纸质) 综合并分析所采集的数据
调研结果
Result
4.1 采访抑郁症主治医生及心理学医生
微笑抑郁
在采访心理学硕士张伟娟女士时,张硕士特别提及“微笑 抑郁”。这是近年来多发也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抑郁症。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感谢以下个人及组织对 我们团队提供的各方面帮助: -张伟娟女士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治疗师 -蔡金水先生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纪委书记 -孔令豪先生 九江市第一中学心理老师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九江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