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合集下载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000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厚的沉郁顿挫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源于杜甫自身的不幸遭遇和感性的性格,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的表现。

首先,杜甫的不幸遭遇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沉郁和顿挫的表示。

杜甫的诗歌中,表露出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灵魂和强烈的人性慨叹。

他亲身经历过蒙古入侵,以及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些经历和遭遇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经历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众多问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怯懦,他在诗中表达着对命运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沉郁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其次,杜甫的感性性格使其表现出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人,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情感和矛盾冲突,使得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反抗。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杜甫常采用粗犷豪放的风格,在诗中进行轰轰烈烈的宣泄,展现出极度的舒畅和激动。

再次,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使其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

诗歌是他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方式,他用诗歌去发泄他的恐惧、挣扎、憧憬和疑惑。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的评论和批判,更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中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性性格、以及对深度和内涵的追求上。

他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唐代的社会、人性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2)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3)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写出久客孤独的内容,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

尾联对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解析]
(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 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

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简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嘿,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杜甫那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啊,
那可是诗歌界的大咖呀!他的诗就像一杯浓茶,越品越有味道。

你想想看,他写的那些个关于百姓疾苦的诗,那叫一个深刻!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简单的几个字,就把社会的贫富差距
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难道不厉害吗?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富人和
穷人的巨大差别一样嘛!他的诗里总是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
人民苦难的同情,这种深沉的情感就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

再看看他的用词,那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啊!每一个词都好像
带着力量,能直击你的心灵。

就好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
和鸟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啊,可在他笔下却成了悲伤的象征,这得
多厉害的文字功底才能做到啊!这就好像本来开心的你,突然听到了
一个坏消息,心情一下子就低落了。

杜甫的诗歌风格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
看到了那么多的人间悲剧,这些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他就像一个饱
经沧桑的老人,用他的诗给我们讲述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咱再说说他的诗的节奏,那真叫一个顿挫有力啊!有时候读起来就
像敲鼓一样,一下一下地敲在你的心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这节奏,多带感啊!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有时候步伐轻快,有时候又沉重缓慢。

杜甫的诗就是这样,沉郁顿挫,让人读了之后感慨万千。

我觉得啊,他的诗就像是历史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种种。

我们应该好好
去品味他的诗,从里面汲取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就是我对杜甫
沉郁顿挫诗歌风格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子了,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而著称。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由于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在其诗作中,常常出现一种沉郁、顿挫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就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进行浅析。

一、杜甫人生经历的影响杜甫生于贫寒家庭,少年时期遭遇了国家变乱和家庭不幸,这些经历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在其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悲惨现实和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例如《兵车行》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等。

杜甫诗作中的沉郁、顿挫情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二、杜甫写作风格的特点杜甫的诗作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他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精细的构思,展现出生命的伟大与坚韧。

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反思,也使得他的诗作中对于人生的看法更加充分和深刻。

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冷静思考、深沉内敛的个人内心表达,如《佳人》中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以及《自京赴奉先》中的“饮啄自如乐田园,三杯吐然诺何愁?”,而这些个人情感的表达,则使得其诗作的节奏、语调变得沉郁顿挫。

三、杜甫文化背景的熏陶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杜甫所处的时代也是文化交汇的时期。

他受到先贤文化、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使得他的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例如《登高》中的“昔日龙虎相逢处,轻骑千里犹未休”,以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等等,这些与文化背景有关的元素,也为其诗作增添了一些沉郁顿挫的情感色彩。

四、杜甫诗歌艺术的创新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诗仙李白的“抒情”诗,而杜甫则革新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让诗歌以新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情感。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使得其诗作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自述创作甘苦之语,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

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笔者认为: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其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础。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

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

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二、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杜甫现存诗1400多首,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诗人的一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2. 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是“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此外,杜甫在诗歌语言上普遍具有“沉郁”的特点,且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他在意象选择上具有个性化,常出现的意象包括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在格律上,杜甫的诗歌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在体裁上,他有许多创新,例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中文系0936 林静 17号
摘要:杜甫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着诗人的人格魅力。

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饱含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沉郁顿挫的杜诗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诗人用诗书写着当时社会的苦难,还有自己悲苦的命运。

这种沉郁的风格体现着诗人伟大的情怀,感人的精神,诗人的形象因此更为高大。

关键词:沉郁顿挫性格命运忧国忧民
杜甫(712-770),字子美,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

而这种沉郁风格的形成和杜甫的性格、命运有一定的关系。

胸怀天下、才华横溢,而仕途坎坷是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

杜甫可以说是志向高远,但屡试不第,报国无门。

杜甫有着显赫的家世,其祖父杜审言,以五言诗著称,是五言诗的奠定者之一。

其父杜闲曾任县令、司马等职,是世代仕宦之家。

他七岁能作诗,九岁能临摹虞世南的书法,诗文在十四五岁时已经小有名气。

可就是这样一个“神童”才子,仕途上却很是失意。

安史之乱爆发,盛唐转衰,杜甫的命运也更加不幸。

年过半百的杜甫颠沛流离,过着近似乞丐的流浪生活,最终客死他乡。

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的杜甫看到了百姓更深的苦难,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三吏三别”真实地描写了衰败的唐朝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生活的磨难使诗人更能深入体验社会现实,从而促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但是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杜甫的理想始终坚定不移,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身处贫境,仰人鼻息却时刻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洋溢出来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可是这种喜悦让人感到心酸,能深深感到诗人为国事日夜忧虑的心情,如此高尚的爱国情怀是本诗打动人的真正原因。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予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民,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体现。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

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的憔悴颜色。

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

《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中表现着诗人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中国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从杜甫诗歌中,我们能领会到“诗出于人”的道理,好诗是优秀的人格创造的。

我为我国文学史上有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1] 杨世明.《唐诗史》.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