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书籍

中国哲学的书籍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涵盖了众多思想流派和经典著作。
本文将介绍几本重要的中国哲学书籍,并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这本书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道德、生活和治理社会的原则。
它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读者在阅读《道德经》时,仿佛能够感受到老子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行为的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行为,以及他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论语》中的言论通常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通过阅读《论语》,读者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和社会治理的思考,以及他对人性的理解。
《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本书以对话形式探讨了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提出了“性善论”,并通过许多生动的寓言和故事来阐述他的思想。
读者在阅读《孟子》时,会感受到孟子对人性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融入了许多哲学思想。
这本小说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苦难、悲欢离合和生命的无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实,读者会被他们的遭遇和心境所打动。
通过阅读《红楼梦》,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
这几本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都承载了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精华。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对人类情感的真实描绘。
这些著作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中国哲学概念

中国哲学概念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
中国哲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等。
中国哲学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
其中,“道”被视为宇宙的本质和规律,是所有事物的本原和基础;“天人合一”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无为而治”则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中国哲学还强调对“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实践,以及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人生理想的追求。
这些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对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理念。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哲学内容

中国哲学内容
中国的哲学包括三大内容:天,地,人。
也叫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
天,就是道,是本体论。
啥叫本体,就是世界的本质,是绝对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人的意志也不可能作出改变。
这个最高的本体在易经叫作太极,在道家叫作无,在佛学叫空,在儒学叫天道,在人叫作仁。
概念不同,但本质一样,只是所使用的哲学体系不一样。
哲学体系牵涉到方法论,所以不一样。
所谓形而上者之谓道。
这个道是本体论。
道体论。
主宰世界和万物的生灭。
地,在西方叫客观实在。
或者叫物质。
也叫客体。
在易经叫作器,在道家叫有,在佛家叫相,在儒学也叫器,因为儒学就来自于易经,周易。
客体的研究就形成了科学。
除了天和地之外,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包括神性和动物性。
因为是乾坤混合体。
所以人具有智慧,也能有知识。
智慧来自神性,来自天,来自本体,知识来自物质。
在哲学叫主体。
所以中国哲学有三大内容,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
中国哲学内容

中国哲学内容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众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等。
这些不同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孝道和忠诚。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责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另一个重要的流派。
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并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个人欲望和对外界的干预来达到和谐。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另一重要流派。
墨家提倡兼爱和非攻,强调公平和公正。
墨家思想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平等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墨家经典《墨经》中有一句名言:“以乐人者,其爱人也至矣”,表达了墨家对兼爱和公平的执着追求。
墨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名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流派。
名家强调言辞的重要性,认为言辞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名家思想强调个体的才能和智慧,提倡人的个性和独立思考。
名家经典《韩非子》中有一句名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个体的智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名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流派。
法家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可以有效地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强调集权和权威的重要性,提倡严明的法律和有效的惩罚制度。
法家经典《韩非子》中有一句名言:“非法孰能治之,非权孰能制之”,强调了法律和权力的重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中国哲学最有趣的观点

中国哲学最有趣的观点
中国哲学有许多有趣的观点,其中一些包括:
1. 天人合一:这个观点认为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互相征服。
它强调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
2. 无为而治:这个观点主张让事物自然发展,而不是过度干预。
它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避免过度的人为控制,以达到自然而然的效果。
3. 气论哲学:这个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包括人类身体和精神。
它强调了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
4. 变化观:这个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它强调了不断变化和适应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应该不断学习和改变以适应变化的世界。
5. 整体观:这个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它强调了人类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局部或个体。
这些观点只是中国哲学中的一部分,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背景,但都强调了和谐、整体、自然和相互依存等思想。
中国哲学十五讲课件

❖ 内圣外王
中国哲学十五讲
❖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直觉体悟
中国哲学十五讲
三、课程计划
❖ 第一讲 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概述 ❖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 第三讲 亚圣——孟子 ❖ 第四讲 大儒——荀子 ❖ 第五讲 无为而无不为的隐君子——老子 ❖ 第六讲 逍遥游之哲人——庄子 ❖ 第七讲 兼爱非攻的侠士——墨子 ❖ 第八讲 离坚白与合同异之辩——名家公孙龙与惠施 ❖ 第九讲 唯变所适的形而上学——《周易》 ❖ 第十讲 法术势合一的政治哲学家——韩非子 ❖ 第十一讲 天人感应与天道无为——董仲舒与王充 ❖ 第十二讲 得意忘象与独化的玄学——王弼与郭象 ❖ 第十三讲 顿悟成佛——隋唐佛学 ❖ 第十四讲 天理与人欲之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 第十五讲 变化气质与人性日生日成——张载与王夫之
中国哲学十五讲
附:联系方式
❖刘鹤丹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楼信箱
中国哲学十五讲
中国哲学十五讲
二、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形而上学
❖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 人性是上天所赋予的;人按照上天所赋予的 人性去存在就是道就是智慧;人对道(智慧) 的追求即人对自身人性的修养、完善就是教,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苏格拉底所说 的“智慧本身是一种净化”。
❖ 简言之,真正的哲学就是自我教育,是教化 的哲学,是使人成中之国哲为学十人五讲 。
中国哲学十五讲
五、作业
❖ 1、抄写作业:《论语》、《老子》、《大 学》、《中庸》、《易传·系辞》、《孟子》 (任一章)、《庄子》(内篇中的任一章) (随个人意愿决定)
❖ 2、小论文:经典著作抄后感或学习中国哲学 的感悟(随个人意愿决定)
中国哲学分类

中国哲学分类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哲学的分类。
中国哲学可是非常丰富和深奥的呢。
一种常见的分类是儒家哲学。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的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导我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还有道家哲学。
道家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
像庄子讲的“逍遥游”,就是鼓励人们摆脱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再来看看墨家哲学。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就是要大家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法家哲学也很重要。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通过明确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古代,有个国家面临着混乱的局面,君王采用了法家的思想,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最后让国家变得有序起来。
另外,还有佛教哲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比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儒家的道德教育,同时也能从道家的思想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同学们,虽然中国哲学看起来很深奥,但了解了这些分类,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知道大家对中国哲学分类是不是清楚一些了呢?。
中国哲学 一级学科

中国哲学一级学科
中国哲学是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对中国哲学进行研究的学问。
它是以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起源、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准则、社会的组织等。
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道、德、仁、义、礼、智、信等。
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学说、中庸之道学说等。
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中国哲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体系和学派。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是主要的思想流派。
中国哲学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世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
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
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大出版社。
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是在其他网页看到的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中国哲学史)
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号备注
01 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May 1 2001
02 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许全兴陈战难北京大学出版社 Jan 1 1992 第三作者宋一秀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卷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 Jan 1 198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 Jan 1 1981 (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Jan 1 1994
北大自己编的中国哲学史最重要,主要看这本,资料选集是配这本教材的。
另外几本做参考吧,肖捷夫,李锦全的那本更详细点,有些问题是北大版上没有的。
任继愈的太老了,我看不下去,没看。
哲学大辞典我看的其他版本的,主要背名词解释了。
马克思,毛泽东从没考过,现代部分据说考过梁淑溟,但近几年没涉及过,我没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言立三表
2.辩无胜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共1题,10分)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合。
09北大外哲综合考试二考研试题
中国哲学史部分(50)
一、名词解释(40)
1、言立三表
2、辩无道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10)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述
现代西方哲学(100)
一、名词及命题解释(25)
1、范畴错误
2、生活世界
3、语旨力
4、范式
5、绵延
二、论述题(75)
1、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论
2、伽达默何以认为“偏见”是合理的,你如何看?
3、分析理解下面的话,并表明你的观点。
“真理是一种如果离开了它某种生命便不能生存的错误,归根结底,生命的价值起决定作
用。
”
09年北京大学中哲试题(无关)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个人观点
名词解释把要点答上就好,不要牵涉过多
简答题一条一条的回答,思路清晰,要点明确,明确即可
论述题首先要回答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尽量全面而且罗列清晰,其次,根据自己的知识点在对问题展开论述,这一部分非常重要,是评分的关键。
以上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当时,我给自己答题定下了一条原则共十六个字。
层次分明,论述周详,以史出论,试论结合。
一般哲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这三类题型都适用以上十六字。
以中国哲学史的名词解释为例,答题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背景出处。
即,此问题来源于那个时代,谁提出,在那本书,理论源流。
第二,此名词的大致意思。
内涵,外延。
第三,古文原文。
并作出解释。
第四,分析评述。
能引申的可以引申一下。
或者你度过除课本外的介绍,亦可以写一下。
名词解释大致如此。
不过考试的时候不宜写得太多。
简答和论述除满足以上的条件外,还要把课本的述说结构梳理一下。
写成有条理的几个部分。
并且要有原文的支持。
在我了解一些的答哲学题的考生,不太注重课本的结构和课文的原文,答题的时候很容易写得很没条理。
如果你自己整理不出来自己的思路,建议就按课本上的条理写。
所以,给各位的建议是多读教材。
以至于能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