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doc

合集下载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凝聚态物理导论》教学大纲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凝聚态物理导论》教学大纲
预修课程: 光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高等光学。
适用于何方向、是否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试
参考书目: 非线性光学,费浩生编 非线性光学,过已吉编 非线性光学,沈元壤著
SB1307020504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高等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理论物理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在本科学习理论物理的基础上,将量子
与迭代方法思想,会画简单费曼图和做微扰计算。
预修课程: 量子力学
适用于何方向、是否学位课程: 选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查
参考书目: 韩其智、孙洪洲编著(群论) 陈金全著(群表示论的新途径) 马中骐戴安英编著(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B. G. Wybourne, Classical Grcups for Physicists. 中译本(典型群及其在物 理学上的应用)冯承天等译 R. Gilmore: Lie groups Lie algebras and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刘辽:李群和李代数简介
教学要求: 1、晶体结构的类型及其对称性的分析,倒格子的概念及态的描述;2、掌握晶格振动理论,
并用之解释晶格的声学波和光学波及热传导等;3、能带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对不同的晶体结构 或材料,建立不同的电子结构模型,计算出本征值和本征态;4、利用电导理论解释材料电阻的 温度特性、杂质散射等;5、简单地了解超导电性和半导体电子论的基本性质。 预修课程:
SB1307020501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凝聚态物理导论》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当代物理学中最重要和最丰富的分支学科。该课程主要使学生了
解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推荐几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外文教材?

推荐几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外文教材?

结构。

这两个分支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势、热力学函数、统计力学、量子统计、玻尔兹曼方程等方面。

对于学习物理学的学生来说,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必修的课程,而选择一本好的外文教材对于学习这两个分支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推荐几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外文教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两个分支的知识。

1.《Thermal Physics》这本教材是由Charles Kittel和Herbert Kroemer合作编写的,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该教材还涉及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在其他物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

2.《Statistical Mechanics》这本教材是由R.K. Pathria和Paul D. Beale合作编写的,是统计物理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教材介绍了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包括热力学极限、配分函数、热力学势、统计力学中的量子理论、相变等方面。

该教材还涉及了统计物理在其他物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生物物理等。

3.《Introduction to Modern Statistical Mechanics》这本教材是由David Chandler编写的,是统计物理方面的著名教材之一。

该教材介绍了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包括热力学极限、配分函数、热力学势、统计力学中的量子理论、相变等方面。

该教材还涉及了统计物理在其他物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生物物理等。

该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对物理概念的阐述和理解,同时也涉及了一些现代统计物理的前沿研究内容。

4.《Thermal Physics: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这本教材是由Robert Floyd Sekerka编写的,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方面的著名教材之一。

物理有哪些专业

物理有哪些专业

物理有哪些专业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学专业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电磁学、力学、光学、热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学专业。

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经典物理学理论和实验。

这个专业包括诸如牛顿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学。

量子物理学专业研究量子力学理论和实验。

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物质和能量的行为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原子、分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

量子物理学专业注重学生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技术的掌握。

统计物理学专业是研究物质统计规律,以及宏观系统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统计物理学结合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物质在宏观尺度下的统计行为、相变和非平衡态物理等。

这个专业注重数理工具的运用和统计物理实验的掌握。

凝聚态物理学专业研究固体和液体等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宏观尺度下的集体行为以及固体、液体和软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学科。

这个专业注重对固体和液体中电子、声子、自旋等的运动行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粒子物理学专业是研究基本粒子和物理现象的学科。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基本粒子、宇宙中的宇宙线和暗物质等的学科。

这个专业涉及到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粒子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应用等。

光学专业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光学学科以及应用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光的电磁学性质、光的照明、成像和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光学专业注重学生对光的物理性质和光学仪器的运用的学习。

以上是物理学中的一些常见专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专业将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无论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实验工作,物理学专业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介绍全书共分11章,前5章为热力学,后6章为统计物理学。

各章内容包括: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均匀系的平衡性质;3.相变的热力学理论;4.多元系的复相平衡与化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5.非平衡态热力学(线性理论)简介;6.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7.近独立子系组成的系统;8.统计系综理论;9.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统计理论简介;10.非平衡态统计理论;11.涨落理论。

本书附有习题和部分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各专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材。

3作者简介编辑林宗涵,1937年生,1959年毕业于北大学物理系,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士生导师,兼任“叶企孙物理奖”评委、Chinese Physical Letters副主编,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与Physical Review B审稿人等。

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的研究.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百余篇:长期从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以及“量子统计物理学”教学,合作编著《量子统计物理学》、《介观物理》等。

4目录编辑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1.1热力学的研究目的1.2平衡态及其描1.3温度物态方程1.4功1.5热力学第一定律1.6热容焓1.7理想气体的性质1.8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1.9热力学第二定律1.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熵1.11熵增加原理1.12最大功1.13自由能与吉布斯函数习题第二章均衡系的平衡性质2.1麦克斯韦关系2.2气体的节流过程焦耳-汤姆孙效应2.3绝热去磁降温的热力学理论2.4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2.5气体的热力学函数2.6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2.7特性函数2.8可逆循环过程方法习题第三章相变的热力学理论第四章多元系的复相平衡与化学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第五章非平衡态热力学(线性理论)简介第六章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七章近独立子系组成的系统第八章统计系统理论第九章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统计理论简介第十章非平衡性统计理论第十一章涨落理论主要参考书附录A基本物理常量附录B统计物理学中常用的积分公式附录C误差函数索引外国人名索引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01哲学50509090330↓02经济学5555909036003法学50↓50↓909035004教育学5050180330↓05文学5555909035006历史学5050180335↑07理学4545909030008工学4545909030009医学5050180↑30012管理学50↓50↓9090350↓13艺术学45459090330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02经济类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50509090340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1251工商管理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12060225↑全日制1253会计120↑50205↑非全日制1255图书情报12055↓195↓40↓40↓9090325↑1351艺术注: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物理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9月30日启用现名。

物理所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工程、光学工程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1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882人(其中硕士生266人、博士生616人、留学生11人)。

在站博士后65人。

物理所是中国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承办的科技期刊有《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和《物理》。

2019年物理所在本科起点的研究生招收中,预计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博连读生约110名(含推免生9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约10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参考书目601高等数学(甲)《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617普通物理(甲)全国重点大学理科类普通物理教材809固体物理黄昆编著,《固体物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日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811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复试原则1.复试一般由报考的研究所或院系组织,在报考的研究所或院系所在地进行。

2.各研究所或院系一般按照参加复试人数与招生计划数不低于120%的比例,按照复试分数线及考生初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进行差额复试。

【推荐下载】理论物理研究生课程-范文模板 (11页)

【推荐下载】理论物理研究生课程-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理论物理研究生课程篇一: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论物理专业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1,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理论物理专业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善于与人合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和系统的理论物理专业知识,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从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应用该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理论物理硕士点凝练为三个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物理声学、计算凝聚态物理,每个方向均有学术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粒子物理:量子色动力学、衍射过程动力学和介观物理。

2.物理声学:理论声学和振动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3.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耗散系统、材料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液晶理论。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实行导师负责制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培养。

充分发挥导师、学术群体指导研究生的作用。

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2.硕士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2至2.5年的弹性学制。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理论物理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

对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分子动力学简介

分子动力学简介

【专业】计算物理【研究方向】分子动力学模拟【学术讲坛】1、分子动力学简介:分子动力学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是研究凝聚态系统的有力工具。

该技术不仅可以得到原子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观察到原子运动过程中各种微观细节。

它是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有力补充。

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和药物设计等。

经典MD模拟,其系统规模在一般的计算机上也可达到数万个原子,模拟时间为纳秒量级。

2006年进行了三千二百亿个原子的模拟(IBM lueGene/L)。

分子动力学总是假定原子的运动服从某种确定的描述,这种描叙可以牛顿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方程所确定的描述,也就是说原子的运动和确定的轨迹联系在一起。

在忽略核子的量子效应和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下,分子动力学的这一种假设是可行的。

所谓绝热近似也就是要求在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电子都处于原子结构的基态。

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就必须知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我们一般采用经验势来代替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如Lennard-Jones势、Mores势、EAM原子嵌入势、F-S多体势。

然而采用经验势必然丢失了局域电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强相关作用信息,即不能得到原子动力学过程中的电子性质。

详细介绍请见附件。

2、分子模拟的三步法和大致分类三步法:第一步:建模。

包括几何建模,物理建模,化学建模,力学建模。

初始条件的设定,这里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二步:过程。

这里就是体现所谓分子动力学特点的地方。

包括对运动方程的积分的有效算法。

对实际的过程的模拟算法。

关键是分清楚平衡和非平衡,静态和动态以及准静态情况。

第三步:分析。

这里是做学问的关键。

你需要从以上的计算的结果中提取年需要的特征,说明你的问题的实质和结果。

因此关键是统计、平均、定义、计算。

比如温度、体积、压力、应力等宏观量和微观过程量是怎么联系的。

有了这三步,你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分子动力学专家了。

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

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

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在物理学领域中,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统计物理研究的是大量微观粒子的集体行为,而量子力学则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

虽然它们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统计物理是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平均行为的科学。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统计方法来描述和预测系统的宏观性质。

统计物理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热力学,当时科学家们试图理解和解释热现象的规律。

热力学描述了热量的转移和能量的转化,但它无法提供关于微观粒子行为的详细信息。

统计物理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通过分析大量微观粒子的统计行为,推导出宏观系统的性质。

统计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熵。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

熵的增加代表了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而熵的减少则代表了系统的有序程度增加。

统计物理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排列组合和运动方式,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熵,从而预测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科学。

它的核心思想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量子力学的出现是为了解释实验观测到的微观粒子行为的奇异性。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比如电子在双缝实验中的干涉现象。

量子力学通过波函数的概念,可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和运动。

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

统计物理研究的是大量微观粒子的集体行为,而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单个微观粒子的行为。

然而,当微观粒子的数量足够大时,它们的行为可以被统计物理所描述。

这是因为大量微观粒子的平均行为具有统计规律性,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研究和预测。

在某些情况下,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需要结合起来来解释和描述物理现象。

例如,在凝聚态物理中,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凝聚态物理涉及大量微观粒子的集体行为,因此需要使用统计物理的方法。

同时,凝聚态物理中的微观粒子也具有量子特性,因此需要使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
2004年工作总结
(一)学术交流
1、第十二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会议
2003年10月15日至19日“第十二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
理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有210位,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
高校和研究所。会议共录用论文150多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12篇,
分会邀请报告28篇。论文内容涉及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研究领域
的各个方面。按照会议的传统,实验物理学家张殿琳院士和沈学础院
士应邀作了实验物理方面的精彩演讲。与会代表认为,参加会议的论
文和学术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凝聚态理
论和统计物理研究领域的成果与水平。特别是在纳米材料和电子结
构、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自旋电子学、第一性原理计算凝聚态材料
特性、光子晶体等研究领域,有些研究工作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中大多数是中青年物理学家,特别是作邀请
报告的30来岁的青年物理学家人数之多创历届会议记录,说明近年
来国内从事凝聚态理论的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总
体研究水平也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出现了许多以年轻研究人员为主
并做出了国际前沿水平工作的研究组。会议希望更多的从事统计物理
研究的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举行期间,新一届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举
行了全体会议。按照第十一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会议的
决议意向,并经此次会议讨论决定,第十三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
物理学术会议将于2005年在银川举行,由宁夏大学承办。会议还初
步讨论了第十四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会议的举办地点。
2、第三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学会议
2004年7月12-16日“第三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学会
议”在中国大连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学领
域的专家学者共计8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有39名专家学
者作了专题性邀请报告。参加会议的代表四分之一为外籍专家学者,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
会议重点关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计算材料学的最新
进展,旨在促进国内外相关学科带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
这对中国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计算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议较前两届相比,其特点是:规模有所扩大,参会人员
显著增加,学术讨论热烈。
本届会议分别对以下领域做了专题性的特邀报告:
(1) .凝聚态物理的最新进展:
A.自旋电子学、B.纳米材料 C.固体量子信息和计算D.玻色-爱因斯
坦凝聚
E.强关联电子系统F.高温超导G.量子霍尔效应H.磁学I.表面和界面
J.半导体物理K.低维凝聚态物理L.介观物理M.软凝聚态物质N.生物
物理O.统计物理
(2) .材料计算学的最新进展:
A.密度矩阵重整化群B.第一性原理 C.蒙特卡罗方法D.分子动力学
E.密度泛涵理论
本届学术会议的报告整体水平高,代表们对所研究领域进行了深
入的切磋探讨,使大多数与会者受益匪浅。
(二)今后工作与主要问题
2005年下半年我们将主办举行“第四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材料
计算学”等会议,扩大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
这门学科。
自第一届会议起,历次会议经费均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
东大学资助,会议经费是我们目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望物理学会
能在2005年的国际会议中给予5000元的资助,这将是对凝聚态物理
研究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