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生得挣扎,死的抗争--------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莫延福【内容提要】现代女作家萧红,关注妇女问题,在其小说中,塑造了王阿嫂、黄子良、翠姨、长青妈、王大姑娘、王婆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的屈辱与挣扎,觉醒与抗争,本文通过萧红这些形象的分析,归纳了这些形象的两种类型,分析了这些形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作家塑造这些形象的社会形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生,死,挣扎,抗争生得挣扎,死的抗争--------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品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小城三月》。

萧红是30年代出现在我国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描写农村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不幸与抗争。

萧红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又一度被软禁在农村叔伯们的家里,这使她耳闻目睹了不少地主剥削、欺压农民的血泪斑斑的罪恶。

萧红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和不幸,有着特别的关注,她自从19岁逃离家后,屡遭坎坷、历经磨难,从而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因此,对农村下层劳动妇女的痛苦与不幸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并写出了不少反映农村妇女生活的优秀作品。

(一)萧红对农村劳动妇女的认识是深刻的。

1938年,她曾联系自己的身世对聂绀驽说:“……我是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的,倒是怯懦,是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自甘牺牲的惰性。

”这是女作家萧红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不幸之后,经过深沉的而又不无忧伤的历史反思,对妇女问题所作的深刻剖白,它不仅反映了天才女作家同旧世界抗争的独特的生活历程,同时也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妇女不甘奴役的反抗精神。

正是基于这种精神和作为女性作家的历史使命感,萧红才蘸着自己的血泪,以“女性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着力表现东北沦陷后的劳动妇女“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生动、形象,令人颤栗的妇女形象。

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池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涉及广泛,风格独特,深入描绘了许多现代文化和人类心理现象。

池莉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其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不仅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更为当代女性的意识觉醒和自我追求提供了范本。

池莉笔下女性形象的一大特点是性格鲜明。

她的女性角色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自信、独立。

在《独立日》中,小说的女主角考入了铁路学院,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凭着她的自信和努力,她成功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自我强大自然也让她对世界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同时,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深刻体现了社会现实和女性命运的紧密关系。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往往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和传统观念的种种限制和压迫。

在《暗恋桃花源》中,女主角杨琳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虽然有着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才华,但却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最终,在社会和主人公的共同支持下,杨琳琳终于得到了自己的“追梦人”——能够欣赏自己才华的男性。

此外,池莉的女性形象还反映了女性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挫折与磨难。

在《宝莲灯》中,女主角白蕊和麦晓筠都是经历了悲惨遭遇的女性角色。

白蕊经历了嫁到香港的贫困和凄苦,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心灵,成为麦晓筠尽:在漫长的医学研究生涯中,她一直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但却遭遇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总之,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当代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发展方向。

她的作品深刻揭示出女性性格、命运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女性勇敢面对挫折和逆境的决心和毅力。

同时,也为那些在困难中求生存,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提供了巨大的启示和鼓励。

池莉是当代中国文学中一位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涉及面广泛,其中的女性形象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她的女性形象总体可分为三类:性格鲜明,社会现实限制和生命体验丰富。

具体来说:1. 性格鲜明。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复杂,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以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形象出现。

她们有着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拒绝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被动的配角,而是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束缚住。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动角色。

她的女性形象常常处于家庭和婚姻的困境中。

她们要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金锁记》中,女主角珍妮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个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除了家庭和婚姻问题,张爱玲的作品还反映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困境。

她的女性形象往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和社会规范。

她们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

例如,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为了获取情报而被迫接近男主角梁思成,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还要忍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这个形象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化和被动地位,同时也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她通过描绘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的困境和被动地位。

她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社会习俗的思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引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女性的处境,刻画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展开探讨。

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有清纯可爱的女孩儿,也有沉醉于荒淫生活的女人;既有受尽折磨却坚强自立的女性,也有被爱情瑟缩的女子。

女性形象鲜明生动,风格独特,表现出了张爱玲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处境经常是比较不利的。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自主和地位,但是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常常强调女性处于社会角色的矛盾,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影响,又受到了西方社会文化的反传统影响。

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不断地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经常是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之一。

她们在爱情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彰显,罔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但是,爱情也常常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使她们处于弱势和被动状态。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被爱情所束缚,也因此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表现出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她们希望摆脱传统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模式,表达出一种破除束缚的冲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通途。

因此,张爱玲小说中一些女性经常具有一种表现出女性个性和独立性的倾向。

结语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处境和矛盾。

女性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女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探讨现代女性自我实现和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摘要台湾女作家琼瑶创作了60多部爱情小说,她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她以独具女性气质的文学创作出了一篇篇哀怨、缠绵、狂热的爱情故事。

在她的小说里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的形象,那些美丽大方、纯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身上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特征,且具有真诚、善良、美好的人格。

她们纯真善良、通情达理、宽厚容人,大都际遇坎坷、遭遇了人生的挫折、让人生出凄凉无助的感觉,在受到种种磨难时,却又能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但又都把喜怒哀乐永远建立在爱情之上,生活圈子好像也永远也跳不出家庭这个范围,全然像是一些矛盾的综合体。

这些特殊的女性人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琼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在这些人物身上,也折射出作家对现想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构建。

关键词:琼瑶古典气质女性人物女性形象理想人格理想人性女主人公1目录一、琼瑶作品的古典气质 (3)(一)、题目的古典意境 (3)(二)、诗词创作的古典美.............................................4 二、女性形象及性格特点...................................................4 三、理想人性和理想人格 (5)2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琼瑶作品的古典气质琼瑶的作品大都由“情”贯穿,以情写人生,以情探讨人生。

在众多的言情作品中独树一帜,不仅仅是她有丰富的文学功底、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更体现了较高的古典文学的修养----如诗如画的诗词意境和至真至纯至美至善的爱情,爱与诗的结合,营造出浩瀚的古典美,从而构造了梦幻化、理想化、而又神秘化的缠绵悱恻、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一)、题目中的古典意境琼瑶一些小说的名字,似乎都暗示了这种如诗一般美好的爱情。

宋朝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帏无重数,玉勒雕鞍游治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着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 构成了《庭院深深》的意境,一连用三个“深”字表现出庭院的幽深,寂寞,给小说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以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创作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思考。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复杂而矛盾的个性。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的描写,展示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红玫瑰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女人,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不愿受到任何束缚;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而顺从的女子,她将家庭和婚姻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小说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置于男性的视角下。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茉莉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人,她的存在对男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茉莉的内心世界却很少被揭示,读者只能通过男主角的眼睛来观察她。

这种置于男性视角下的描写方式,使得女性形象显得神秘而不可捉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平等。

此外,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但她却因为与日本间谍有染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

尽管她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抗和解脱。

这种将女性形象赋予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解放的思考。

最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个体。

在《小团圆》中,女主角柳如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人,她对婚姻和家庭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尽管她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将女性形象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方式,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认知和自由选择的关注。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观点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观点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观点女性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的形象和观点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观点,并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刻画了一个聪明、独立和坚持自己价值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

伊丽莎白拒绝了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待,她不愿意嫁给一个富有但缺乏品德和智慧的男人。

相反,她追求真爱和自由。

这个形象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自主性,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另一个著名的女性形象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

简·爱是一个坚强、独立和追求平等的女性。

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而妥协自己的幸福。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简·爱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自尊和自立,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束缚提出了质疑。

除了这些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现代文学作品也呈现了多样的女性观点。

例如,茱莉亚·阿尔瓦雷斯的《时间的乳房》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对家庭和职业的平衡的渴望。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代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的挣扎,同时也呼吁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此外,女性作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女性权益和平等的观点。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揭示了对女性权益的压迫和剥夺。

这个作品呼吁女性团结起来,争取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形象和观点在文学中的呈现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女性不再被束缚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她们有更多的机会追求教育、事业和自我实现。

然而,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女性在某些领域仍然面临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史不是一部断代史,从上古的人类起源神话《女娲补天》开始,从母性的角度揭示人类的起源,凸显了女性意识。

但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妇女就被笼罩在男权社会制度和文化的阴影中,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保留下来的很少,似乎只有三国时期的女作家蔡琰与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名气盛大,其作品中女性意识之微弱也就不言而喻。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却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真正开端,并达到鼎盛。

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她们用自己的笔来对抗男性本位文化与父权制社会,用自己的作品争夺自己的地位,写出女人的觉醒、反抗与崛起,表现了女性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一、中国女性意识朦胧的觉醒
五四时代是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女性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呼喊社会的变革、妇女的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特别是婚姻的自主。

冰心是中国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美丽好学的女学生英云怀着毕业后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却被母亲强迫嫁给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姨母家做媳妇,无法实现理想。

她不敢去参加毕业仪式,其实她内心十分想去,只是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和丢人,觉得无脸打扰向隅满座的同学,她一个人坐在廊子下吁叹,成为夫家的摆设和玩具,最后女主人公只能在秋风秋雨愁煞中无奈地憔悴。

英云对自己的生活千百个不愿意,内心惆怅至极,这篇作品对准的是中国男权文化,是冰心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出的质疑。

冰心还以母爱的名义来写作,她歌颂母爱,从而凸显出她的女性意识。

创造社的女性作家却和冰心不同,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知识女性,描写她们追求、失望、苦闷、压抑等的新旧观念和情感理智的心灵冲突。

庐隐的文学是软弱的觉醒者的文学。

第一代现代女性面对强大男权世界的生命无力感,对婚姻的迷惘、对人生哲理的困惑,对青春女性情谊的留恋,均是庐隐笔下五四女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i在《海滨故人》中,当年在海滨过浪漫暑假的五位妙龄女生,都是接受新教育的时代新知识女性,都是很有抱负的人,于是她们五个就和其他同学筑起了高垒,但她们都得了哲学病,庐隐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露莎这个女性形象,露莎表面清瘦,但内心却十分刚强,她脾气爽快,但心思极深,她与梓青在学识上的心灵交流,变为互相的爱恋,这也使她的哲学病更加重了,她变得多愁善感,爱哭爱笑,似乎不是那个宗莹嘴里的无情人了,但是露莎与其说是逃不出人间的束缚,不如说是走不出自己心里内在的桎梏,这导致她一直在感情的纠葛中挣扎。

《象牙戒指》里张沁珠遵婚姻自主的理想爱上陪她由山西到北京上学的伍念秋,而伍却很长时间隐瞒了他有一妻二子的事实。

后来曹子卿苦苦爱上沁珠,曹也是已婚者,这都给沁珠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沁珠知道感情被骗后,仅仅收到伍念秋妻子的一封哀求信便主动彻底撤离了。

她无从打发对社会和男子的疑惧,她便反复推拒曹子卿,用狂放、自我作践来表明心曲,以致造成二人双亡,悲剧终于酿成。

沁珠是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她出生于旧营垒,要打破囚牢,又不自主地造就心的囚牢,把自己禁闭其中。

她有思想拖累,她摆脱不掉伍念秋的阴影,她还有遗留下的旧的贞操洁癖,她对社会、对男性的自负感与负罪感并存,张沁珠是中国现代女性的祖母辈,她们有极深的新旧过度的性质,她的思想感情似新仍旧。

冯沅君极力要求抒写内心的感受,她从女性角度,大胆言说女性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性爱欲求,她的《旅行》、《隔绝》、《慈母》等小说,歌颂大胆纯真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可以不顾礼教的约束、无视世俗的眼光,为自己的爱情之旅进行壮烈的反叛出行,这是五四女性最有时代特点的娜拉姿态。

她的女性意识大都表现在自由恋爱和封建包办婚姻冲突这一主题上。

二、自觉站在女性立场上向社会发起的挑战
中国第二代女作家群体涌现于20世纪30年代。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
位第二代女作家,她以性爱的角度写出了女性的性骚动与性苦闷。

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最大的特点就是孤傲,她们不是完美的,却让人感到特别真实,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人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影响。

其处女作《梦珂》中,梦珂的形象是美丽、傲慢又充满悲剧的。

梦珂开始便露出一股傲气,她的叛逆性表现在:她看不起那个矮胖胖的红鼻子先生,因为这位先生是学校的教员,却没有积极帮助人的热情。

梦珂从第八教室把那个受辱的模特儿挤出了人丛,因为她看不惯这里的众多同学,她高傲脱俗而周围的同学麻木、没有同情心,只会观看热闹、笑话,所以她十分厌恶学校的生活,最后离开了学校。

到了姑母家里,表哥表嫂们的生活奢侈、无聊、猥亵,每天只是听戏、看电影,吃酒、下棋,她们对人虚情假意,只是玩弄,在梦珂看来,她们有如妖狞般的心术。

梦珂自尊心强,卓然超群,而且有自己的巴黎梦。

在姑母家,她遇见了澹明,她拒绝他,因为他太轻浮了,她爱表哥,但当她看见表哥晓淞和一个妓女在一起的时候,失望至极,最终又离开姑母家,成了电影明星琳琅。

她虽然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又明显表露出不同常人的叛逆性。

丁玲笔下的她变得如此悲惨。

从性别立场和女性意识、女性视角来写作,使丁玲不同于其他的女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叛逆色彩,不断地追求灵与肉的统一,却无法实现,从而造成了新的苦闷,她写性欲、爱欲,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来向传统社会、男权社会发起挑战。

如《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莎菲正是这个代表着丁玲女性意识极其强烈的典型女性形象,苇弟忠诚老实并且十分爱她,但她却看不起苇弟,认为苇弟不了解她,没有男性的魅力,于是她百般捉弄苇弟。

她深爱着华侨凌吉士,因为凌吉士有漂亮的外表、潇洒的风度,能引起她的性躁动,她对凌吉士的爱揭示了初觉醒女人身上那种看重满足生理欲望情绪化的缺陷,虽然这是她对世俗世界的挑战。

但她又看不起凌吉士美丽外表下隐藏的卑劣灵魂,最后痛苦地离开了他。

莎菲无法实现灵肉结合的爱情,使她迷失在自己心灵的城堡中,最终却只能到西山坐以待毙,以死亡来完成一世激情的行走,也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