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
旅游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3、游客的心理趋势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一、心理过程(一)认识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4、思维:分析和综合(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兴奋型胆汁质快活泼型多血质慢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张三旅游黄山第二节行为一、关于行为的理论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
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
第2章 旅游消费者需要与动机

内容概要
01
旅游消费者需要
02
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03
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与激发
一、 旅游消费者需要
需要的概念及其特征
需要产生及存在的前提是个体的感知缺乏,即感知缺乏状 态,这种缺乏未必是客观标准上的缺损或不足。
需要的概念
在感知缺乏状态产生后,主体为了解除缺乏状态,必然在 心理上产生自动平衡倾向。
德韦克 科温顿 班杜拉
德西
旅游动机的定义、功能与种类
旅游动机的定义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部动因或内部动力,常以愿望、意图、兴趣、 思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消费行为的一种能动心理。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旅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1.三者的一一对应关系
多样性刺激与复杂性(多样性)需要
单一性与复杂性的平衡
需求层次理论
精 神 动 机
点击添加文本
基 础 动 机
点击添加文本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马斯洛描述的五种主要需求的渐进变 化关系
旅游消费需要的产生、类别和特征
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旅游需要产生的前提条件
旅游消费需要的产生
财务与融资
旅游消费需要的类别
闲暇时间的增加
旅游者的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分为:旅游准备阶段、旅途阶 段、游览活动阶段和旅游结束阶段,各个阶段的需要有所 不同
二、 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动机的定义、功能与理论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 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是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激活功能 引导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旅游经济知识: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行为模式分析

旅游经济知识: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行为模式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旅游业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与行为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或集体需求。
根据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对象和旅游场所的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好奇、求知、放松等情感上的需求。
旅游者们希望通过旅游寻求自我成长和丰富精神生活,追求身心的愉悦和满足,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有些人喜欢登山徒步,可以借此体验大自然的壮美和荒凉;有些人去风景名胜区旅游,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2.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上的需求。
旅游者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物质上的舒适和便利,如美食住宿、购物娱乐等。
此外,旅游者还会有一定的消费心理,希望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并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进行消费。
3.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社会层面上的需求。
旅游者们希望通过旅游促进社交关系、拓宽人脉、增强个人魅力和社会地位,同时还会关心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的发展。
比如,在旅游中结交朋友、寻找合作伙伴,也会关注对当地社区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旅游消费者的偏好旅游消费者的偏好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针对旅游产品的各种属性所表现出的好恶、偏爱和选择倾向。
旅游消费者的偏好因人而异,但近年来一些普遍的旅游消费者偏好如下:1.文化体验型旅游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文化体验型旅游,特别是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体验。
在旅游过程中,这些旅游消费者更关注饮食特产、民俗表演、文化地标和传统手工艺品等方面的体验。
旅游者购物心理分析

旅游者购物心理分析(一)旅游者的购物动机旅游者的购物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纪念性动机馈赠性动机新奇动机求利动机实用动机(二)旅游者购物行为分析青年旅游者的购物行为所谓青年旅游者是指18 岁到25岁左右的旅游者,这是旅游市场上最活跃的一部分消费者群体,对事物有很强的敏感性,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追求明显的消费个性,以独特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和与众不同。
同时,他们也追求时尚,追赶时尚与消费风潮。
另外,青年旅游者在购物决策中带有较强的冲动性,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青年人一般是受情绪性购买动机的支配,常常是头脑一热,买下再说。
老年旅游者的购物行为人们一般把!" 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他们极少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
在旅游商品的需求上把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
他们强调经济实用,舒适安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至于商品的款式、颜色、包装装潢等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
女性旅游者的购物行为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而男性的购买行为常常是被动的,比如受他人之托)。
另外,女性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感情丰富,心境变化快,富于联想。
因而她们的购买行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知识分子旅游者的购物行为知识分子旅游者对文化气息较浓的旅游商品更感兴趣,尤其注重旅游商品的艺术性和具有保存价值。
知识分子旅游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的自主性较强,大多愿意自己挑选所喜欢的商品,对于服务人员的介绍和推荐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对于广告一类的宣传也有很强的评价能力。
另外,他们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较高的理智,受社会流行和时尚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高收入的白领阶层由于这一类消费者群体的工作环境中现代气息很浓,因此,他们在购买旅游商品时,追求商品的高档化,对名牌商品和名贵商品比较感兴趣。
而且,由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新风格、新式样的旅游商品容易在他们中推广。
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旅游商品雷同。
许多地方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少代表地域或者旅游景区特色的商品,没有创意,千品一面,无法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讲座7-中国人的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

中国人海外旅游高消费全球瞩目 外国人深感震惊
2005年07月08日1043
作者: 邹康
转自: 北京青年报
中国新贵讲名牌,用名牌,吸引全球奢侈品业者的眼球。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在上海举 办了首届“国际顶级时尚品行业峰会”,请来了世界顶级品牌的大人物谈论中国奢侈品市场 的发展前景。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奢侈品、名牌消费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和变化。 女性奢侈品市不断扩张
3、旅游消费水平、消费模式地区差异较大。 4、从全国范围看,旅游消费全年比较平均;但 从各地具体情况看,旅游消费季节性明显,旅 游黄金周、暑期成为全国旅游旺季;周末、节 假日形成小高峰。 5、团队包价旅游仍占主要地位,但是以家庭为 单位的散客旅游、自驾车旅游、和小包价(自 助游)发展迅速,在局部地区有赶超团队旅游 的势头。 6、出境旅游需求旺盛,但处于“压抑-释放” 过程中的特殊消费阶段。
– –
– – –
自我实现、分享家庭快乐、最大化的差异性文化体 验是三个最直接的出游动机。 在未来目的地选择上,最受中国公民偏爱的目的地 分别是: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但现 阶段旅游目的地实际选择上,东南亚仍是首位。 价格是潜在消费者的重要决策因素。 出境旅游的目的将从纯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 现阶段公费旅游仍占较大比重,中国公民出境市场 的消费存在“虚高”的现象。但随着自费旅游的迅 速增加,消费将回归理性水平。
讲座六 中国人的旅游消费心理 和行为特点
一、中国旅游消费整体情况
1、消费总量大,旅游消费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虽然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但提高迅速。 2、旅游消费城乡差异明显。
– –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约1200美元,一些 地区已经超过8000,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4年全国国内居民出游11亿人次,人均消费 427.5元人民币。其中城镇居民出游率126.6%,人 均消费731.8元;农村居民出游率68.7%,人均消 费210.2元。
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行为分析

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行为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以大学生为主要的旅游消费群体。
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本文将从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家庭收入。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收入越高,他们选择旅游的意愿就越强,旅游支出也就越大。
其次是旅游费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具有有限的旅游预算,旅游费用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此,旅游费用越低的目的地,大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优先考虑那些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目的地。
例如,名胜古迹、历史遗迹等。
其次是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
大学生更加重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行程中有相关文化活动的安排。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是否有盗抢等不法事件发生,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旅游选择。
其次是社交需求。
大学生在旅游中也考虑到了社交需求,他们会通过旅游结交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因素之一。
首先是个体特征。
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征,以寻求与目的地的合适度。
其次是心理状态。
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旅游选择,例如心情好的时候,更愿意选择自助游,而心情糟糕的时候则会选择跟团游。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社会认知理论学家重视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与结构,重点研究个体的认知结构,认为人 类的行为受其内在认知过程的支配。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与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是社会 认知理论两大传统亚理论范畴,而马库斯等人提出的“自我图示”——信息加工的认知心 理学则从另一个维度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体系。
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 (1980—)
涂尔干(迪尔凯姆) (实证主义传统)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 功能主义/结构主义
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
韦伯 (人文主义传统)
符号互动论/冲突论 结构化理论
现象学/常人方法学 理性选择理论
马克思 (批判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人类学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R.P.库佐尔特 阿德勒 霍妮 弗洛姆 J.B.华生 赫尔与斯金纳 班杜拉 勒温 海德 费斯汀格 琼斯和戴维斯凯利 马库斯
乔治 米德
霍曼斯 彼得.M.布劳
米歇尔·福柯
理论要点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中不乏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尤以“本能”、 “超我”、“人格发展”和以俄狄浦斯情结为核心的群体心理学学说最为明显。之后的社 会文化学派更将社会的研究视角作为发展心理动力学派的必然立足点,例如,阿德勒的社 会兴趣学说、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学说等。
个性 心理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由于每一 个人先天因素、生活条件、教育影响、从事实践活动 等不同,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产生时又带有个人特 征,这样就形成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 同。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PPT(25张)

6.3 购买决策过程
• 6.3.3 各种备选方案的评价
• 不幸的是,还没有一种简单的评价过程可以适用 于所有的消费者或一个消费者的所有购买场合。 有几种不同的评价过程。
• 有些基本概念有助于解释消费者的评价过程。
1)我们假设每个消费者都把产品看那作是一系列 产品属性的集合;2)消费者对每一种属性的重 视不同;3)消费者很可能会形成一系列有关每 一种品牌的各种属性的信念;4)消费者对每一 种属性都有一个效用函数;5)消费者通过某种 评价程序而形成对不同品牌的态度。
第二章 旅游购买行为分析
• 欲成斗牛士,须得识牛性。
佚名
• 营销人员必须重视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 购买行为绝不简单,它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 影响,寻求对它的理解是营销管理人员最根 本的任务。
• 本章讨论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市场的一般 规律性。
• 消费者购买行为:最终顾客----为个人消费 目的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购 买行为。
• 6.2.2.3 角色与地位 • 角色是一个人周围的人期望其应履行的各种活
动。
6.2.3 个人因素
• 6.2.3.1 年龄与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 6.2.3.2 职业 • 6.2.3.3 经济状况 • 6.2.3.4 生活方式 • 6.2.3.5 个性与自我观念 • 个性:指导致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做出相对一贯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和持久反应的独特心理特征。
6.2.4 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