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钉螺、血吸虫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变化

合集下载

江西上高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环境现状

江西上高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环境现状

江西上高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环境现状李红霞;黄学礼;周荣;易惠娟;吕尚标【摘要】目的掌握上高县钉螺孳生环境分布现状,为今后螺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全县钉螺孳生环境;用GPSmap76采集环境空间数据,结合Google Earth 绘制钉螺孳生环境图.结果调查的67个环境均为山丘型流行类型.孳生钉螺环境总面积516.51 hm2,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232.56 hm2,未发现有螺面积.Ⅱ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10.45%和6.49%,Ⅲ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89.55%和93.51%.有60个环境局部或全部有人为改变,占总环境数的89.55%,主要方式以农业结构调整或血防林为主,其次是田地整治,再次是沟渠硬化或护坡,城镇化建设最少.结论上高县历史有螺环境改造呈中等局部程度,仍存在钉螺孳生的基本条件,尚需开展持续的螺情监测工作.【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钉螺;孳生环境;分析;上高县【作者】李红霞;黄学礼;周荣;易惠娟;吕尚标【作者单位】336400江西宜春市,宜春市上高县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站;336400江西宜春市,宜春市上高县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站;336400江西宜春市,宜春市上高县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站;336400江西宜春市,宜春市上高县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站;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江西上高县曾是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地区之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林、水和卫生等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经过几代血防人的共同努力,1983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指标要求,2017年实现了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为掌握现阶段上高县钉螺孳生环境现状,2016~2017年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钉螺孳生环境调查,以建立系统的、规范的钉螺孳生地和螺情分布信息数据库。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

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地理环境、钉螺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湖沼型。

⑴平原水网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处,这类地区河道纵横,密如蛛网、钉螺沿河岸呈线状分布。

人们因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⑵山区丘陵型:主要在我国南部,如四川、云南等地,但华东的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华南的广西,广东都有此型。

钉螺分布单元性很强,严格按水系分布,面积虽不很大,但分布范围广,环境极复杂。

⑶湖沼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

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洲滩,钉螺分布面积大,呈片状分布,占全国钉螺总面积的82.8%。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摘要] 云南钉螺呈割裂状分布,以坝区为主。

钉螺面积以田居多,其次是灌溉沟。

坝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小的灌溉沟和稻田埂,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

春季是钉螺交配高峰期,钉螺平均寿命为10.59月。

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扩散不明显。

感染性钉螺则散在性分布在各类环境中,坝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沟道,山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

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但每年有1个高峰,阳性螺点的疫源性也相对稳定。

云南感染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只,阳性钉螺的寿命,从首次逸蚴算起,平均为171.6 d。

感染性钉螺有转阴现象。

根据云南钉螺生态学特征查灭螺工作可逐片、逐块推开,做到查1块、灭1块、巩固1块,且以春、秋2季各开展1次灭螺最好。

云南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钉螺调查以历史有螺区为主,兼顾毗邻地带,不宜盲目扩大。

阳性螺点灭螺应适当扩大范围,最好扩大到阳性螺点所在的整个自然片,阳性螺点实施灭螺后要经常开展监测或进行巩固性灭螺。

[关键词] 钉螺;感染性钉螺;生态学;应用钉螺控制是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钉螺生态学是开展查灭螺工作的基础,对钉螺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云南钉螺为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壳上无纵肋,其外形及大小均与湖北钉螺不同。

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无论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均不同于湖沼、水网地区,云南钉螺的生态也必然有所差异。

对云南钉螺生态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旨为更好地做好查灭螺工作、进一步提高查螺灭螺质量和因地制宜制订钉螺控制措施、规划提供依据。

1 钉螺生态1.1 地理分布云南血吸虫病流行于大理、丽江、楚雄、红河4个州(市)的18个县(市、区)、84个乡镇、461个行政村、3014个自然村。

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的分布基本一致。

钉螺分布区的海拔高度在1 350 m(南涧县德胜乡的坡脚村)至2 450 m(丽江市金山乡的新团村)[1]之间,年均降雨量785~890 mm,年平均气温13.1~16.4℃[2]横断山脉的云岭、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纵贯境内,呈北南走向。

环境变化对钉螺扩散影响规律研究

环境变化对钉螺扩散影响规律研究
动性 和繁殖 能力也 随 之增强 。
由 于气 候 原 因 使得 钉 螺 在 高 纬 度 区域 无 法 生
存 。根 据 目前研究 结果 表 明钉 螺在 大 于 3 。5 以北 31 的地 区很 难 生存 _ 。 2 J
收稿 日期 :0 60 —6 2 0 -81
钉螺 以距 常年水 位线 上 3I 的范 围最 多 。钉螺 的生 I T 存 和扩散 受到 很 多环 境 因素 的影 响 , 体有 : 度 、 具 纬
温度 、 高程 、 水位 、 土壤 和植被等 。
11 纬 . 度
化 对钉螺 酶 ( OH,D L H, h 的 活性有 明显 N S H, D AcE) 的影 响 。温度 升 高 酶 的 活性 也 相 应 增 强 , 螺 的 活 钉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1 影 响钉 螺 生存 和 繁 殖 的主 要 环 境 因 谢, 温度为3C 麓 6时 " 素 耗 氧 量 达 到 最 大。 谣
钉螺 为水 陆两栖 的淡 水螺 , 螺 以陆生 为 主 , 成 喜
欢在 土质 肥沃 、 草丛 生 的地 方 生活 。在 河沟塘 边 , 杂 杨坤 、 晓农 研究 了 图 1 钉螺( 周 每只) 的耗氧量
过 高和过低 的温 度 三 明显 抑 制 钉 螺 氧 代
春 度 化对 一 . 母 关 季温 变 钉 温的系
螺 酶 活性 的影 响 , 。 邺 tnf 朗 h nO i 研 i r 。m o o 0
究 结 果 表 明 温 度 变 adevom n le pr ue n i n et m e t nr at a r
积 温 的研 究 ) 。杭 德 荣 、 晓 农 等 _ 5研 究 表 明 , 周 4 . J 钉 螺 的耗 氧量 随着 温度 的增 加而 增加 ( 图 1 示 ) 如 所 ,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 人类接触血吸虫的途径
1.接触含有血吸虫的水域,如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尤其在农 村地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农民更容易接触含有血吸虫 的水域。 2.接触被血吸虫污染的土壤,在农村地区,农民在进行耕作和 放牧时,可能会接触到被血吸虫卵污染的土壤。 3.食用含有血吸虫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这些植物可 能生长在含有血吸虫的水域中,如果未经加工直接食用,有可 能感染血吸虫。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概述
水体环境为血吸虫提供了生存条件,是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来源 。 水体中的血吸虫虫卵、幼虫及成虫均可感染人类和动物。
▪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水体类型与血吸虫感染风险密切相关,例如湖泊、河流和池塘 等水体类型均存在感染风险。 水温、水深、水质等水体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的存活及感染力产 生影响。 水生植物和底质也是影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 因素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血吸虫病概述 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3.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4. 钉螺在传播中的作用 5. 感染的动物宿主 6.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7.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8. 控制和预防策略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概述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1.水体环境: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者可通过粪便、尿液、痰液等排泄物将血吸虫释放到环境中,造 成污染。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环境为血吸虫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增加了传播风险 。 2.土壤环境:土壤中的血吸虫卵可长期存活,成为感染源。在农村地区,因粪便、家畜排泄物处理 不当,造成土壤污染,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 3.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血吸虫病的传播有重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有 利于钉螺的繁殖和血吸虫的生活史,提高传播效率。

令人可怕的血吸虫作文范文400字8篇

令人可怕的血吸虫作文范文400字8篇

令人可怕的血吸虫作文范文400字8篇观看《血吸虫病的防治》有感400字观看了《血吸虫病的防治》这部科普教育片。

我受益匪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或牛、羊、猪与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血吸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终宿主除人以外,还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群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

它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类对血吸虫皆有易感性。

生长钉螺的地方的水里就可能有尾蚴。

当人和牲畜接触虫疫水,如游泳、戏水、洗东西、捕鱼虾、打湖草等,尾蚴就会迅速钻进皮肤进入人体内,最快10秒钟。

进入体内后,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经血液流经心脏、肺脏,到达肝脏的血管中,约经过十天到达肠系膜静脉,寄生成为成虫。

然后产卵使人和牲畜得病。

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卵1000-3500个。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身心健康。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儿童患病后未及时查治,可妨碍生长发育,个子矮小,成为侏儒。

青年可影响生育。

总之,血吸虫病的危害概括起来就是影响生产、生活、生命、生育、生趣。

看了影片,我知道了消灭血吸虫病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防工作方针,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理粪便、管理水源五大措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重新认识血吸虫病、预防血吸虫病而努力。

一只血吸虫的自述400字喂,认识我不?告诉你,我就是被你们毛爷爷“封”为“瘟神”的血吸虫。

别看我只是个肉眼很难分辨的小不点,但谁要是招惹了我,嘿嘿,即使你是姚明,也要让你轻则疾病缠身,重则小命不保。

怎么,不信?那就来看看我的“成长记录”吧。

刚开始,我只是一颗混在粪便中的虫卵,被水冲进了河里,过了几天,我就成了毛蚴。

你要知道,刚生下的我很脆弱,于是我找了个朋友——钉螺当我的临时住所,我在这里繁殖了大量的尾蚴,不久,我们就纷纷离开钉螺,奔向别处,寻找目标。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该 区域 有 效积温 值适 合钉 螺生 存 。 条件 2 满 足钉螺 生 存所需 的极 端最 低温 度 。 : 根 据 前期 研 究 l 结果 ,以 1 l 3 l 月平 均 最低温 度 23℃作 . 为钉螺 致死 的极 端温 度参 数进 入模 型模拟 。
2 A v l hne e,0064:4 5 48 I d Ci C ag Rs 21 ( 28 23 . m , )
4 期
杨 坤 等 :不 同气 候 变 化 情 景 下 中 国 血 吸 虫 病 传 播 的 范 围 与 强 度 预估
29 4
较 少 。因此 ,本研 究 基于 不 同温室 气体 排放 量 的 气 候 情 景 ,分 析 我 国 血 吸 虫病 传 播 范 围 与 强度 的 变 化 ,提 高前期 研 究的预 测 精确 度 。
资 助项 目: 国家 “ 一 五”科技 支撑 计划 ( 0 7 A 0 A 2 ;国家重 大专 项项 目 ( 0 8 X10 40 1 十 20 B C 3 0 ) 2 0Z 00 —l) 第 一作 者 : 杨 坤 (9 6 ) 1 7 ,男 ,助 理研 究 员,从事 流 行病学 与气候 变化 影响研 究 。通信作 者 :周晓农 ,E ma :p z o x @s 13n t — i id h u n h 6 . l e
不 同气 候 变化 情 景下 中 国血吸 虫 病 传 播 的 范 围 与 强 度 预 估
杨 坤 ’ ,潘 婕 ,杨 国静 ,李石柱 ,许吟隆 ,周 晓
( 江 苏省 血 吸 虫病 防 治研 究 所 , 无锡 2 0 4 1 1 6 ;2 中 国农 业科 学 院 农业 环 4 可 持 续 发展 研 究所 /农业 部 捉 业环 境 与 气候 变化 重 点 开 放 实验 室 , 京 10 北 0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防治知识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3~11月,而以7~9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

这一时期气温高,雨水多,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最活跃,逸放出来的尾蚴多、活动力强,此阶段人畜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多,容易感染。

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

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得了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得了血吸虫病就应尽快到当地血防所、站确诊,并及时采用安全。

有效、副作用小的毗隆酮口服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要及时到当地血防所、站住院治疗。

这是一种病原治疗又叫杀血吸虫治疗,既能治好病人,保护身体健康,又能清除传染源,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耕牛患了血吸虫病,表现为消瘦,役力下降,严重的粪便带血、带粘液,粪稀如水,最后衰弱虚脱而死亡。

凡到过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只要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疹、发热、腹泻、腹痛,肝脏或脾脏肿大,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都应到当地血防所、站作全面检查,如在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或粪便孵化发现尾蚴,即可诊断为血吸虫病。

有些轻度感染的人从粪便中难以查到虫卵,可采用血清疫免学方法,作为辅助诊断。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不防不治危害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11~0 0~15 15~30 30~45 45~53
! !"
1==1986
!"#$%&'()
9I 17
!"#$%&'(
Fig. 1 Changes in the yearly growing period for snails (Oncomelania) between 1950J1985 and 1986J2003
!"# V:=
!"#$%&'()*+,-./0= [J].
!"#$%&' I=2003, 15 (5): 342J345. I I K !"#$%&'(= [J]. !" I
!"#$%&' I1996, 8: 259 J262. =I I !"#$ I K= !"#$%&'()*+,
2004, (1): 105 J108. [20] I ! [J]. I I K !"#$%&'()*+,-
9
Fig. 4 Changes in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ontour lines for Schistosome growth (line a: 1950J1985; line b: 1986J2003)
!"#$%&'()*+,!"#$%&'()* !"#$%&'()* !"#$%&'()* === 2 !"#$ ! !"#$ !"#$
!" I 2002. [6] I I 2002. [7] [J]. [8] =I [J]. [9] I I I I I K !"#$%&'()*+, [19] K !"#$%&'(= [M]. W= ! [18]
!"# [J]. I =I
!"#$% I=2005, 26 (1): 25J28. I K= !"#$%&'()*+
!" I 2004, (1): 23J27. I K= RM !"#$%&'( [J].=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90. [5] I I K !"#$%&'() [M]. W [17]
! I=2005, 35 (4): 539J544. I= I= I= K= !"#$%&'()*+
!"#$%&'()*+,!" !"# l2 F 4l3
1J 2
!"#$%&'() !"#$%&'()
!"#$%&'()*+,-./ !"#$%&' !"#$ !"#$ ! !" %&'()*+,-
!"#$%&'()*+,-. !"#$%&'( !"#$%&'() ==== !" ! 1990 IPCC
3846.28 d 80% !" !"
1950J2003
15.17
!"#$%"&'()*+,!"
!"#$%&'()*+,-./01234/5
!"#$%&'()*+,!"# A
!"#P467/R532.2====
=
==== !"#$%&'()*+$,-./0 !"# E
3
!
"#$%& !"#$
!
1
!"#$ !"# 01 !"
!"#$%&'()*+,-
!"#$%&'()
Fig. 2 Changes in the yearly growing period for Schistosome between 1950J1985 and 1986J2003
!"#$%&'()*+,-./0123 !"#$ ==== 2 !
!"#$%&'()*+,-./ !"#$%&'()*+ !"#$% 15 64 d 0
O= P=
N= !"
!"#$%&'( #$%&'()*+ !"#$%&'()
=PNMMNT =NMMMUN =PNMMOS
= 842.95 d 5d
!"#$%& !"#$%& !"#$%&' 5.87 !"# ! ! !" ! ! 1986
!" 5.87 !"# !"
15.17
!"#$%&'()*+,-./ !"#$% &'() ArcGIS8.3
!"#$W=
!"#$%&'()*+,-= [J].=
!"#$% I=2003, 15 (4): 269J271. I =I I K !"#"$%&'()*+
!"#$ I 2004, 25: 555J558. [3] I I I K
!"# [J].= I I
!"#$%& I=2003, 19 (6): 59J61. I K !"#$%&'()*+ [J].
b a
!"#$%&'( 842.95 d !"#$ !"#$
Fig. 3 Changes in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ontour lines for snail growth (line a: 1950J1985; line b: 1986J2003)
!"# [J]. [4]
!"#$% I=2004, 25: 572J574.
McG Tegart W J, Sheldon G W, Griffiths D C. Impacts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Report of IPCC Working Group II [M]. Canberra: [16] I
!"#$%&'()*+,
20
!"#$%&'()* !"#
!"#
!"
[11]
=I
=I
=I
K=
!"#$%&'()*+ &'"#()* [J].=
!"#$%&'()*+,-./ !"#$%&'( )*+,[12]
!"# fW=
!"#$%
!"#$ I=2002, 14 (3): 192J195. I I I= K= !"#"$%&'()* !"%&' I=2003, 21 (5):
OKN== ====
OKO==
!"#$%&'()*+,3 1986 !"#$%&'() ()* !"#$%& !"#$%&'()* 450 km !"#$%&'()*+ !"#$%&'()* !"#$%& !" '() !"
====
3846.28 d !"#$%
!"#$%&'
!"#$%& !"#$%& ==== 842.95=d !"#$ 4
!"#$%&'()*+
!"#$%
!"#$%&'()*+,-./0123 !"#$ 1000 m 1986J2003 !"# !"#$%&'( !" !
2==1986
d
!"#$%&'()*+,!"#$%"& !"#$%&'( !"#$%& I
J10~0 0~15 15~30 30~45 45~64
!"#$%&'( ArcGIS !"#$%
106
Adv. Clim. Change Res., 2007, 3 (2): 106 J110

O
!"
!"
!"#$%&'()*+
107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