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葫芦丝教学)教案资料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葫芦丝教学)教案资料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葫芦丝教学)教案资料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葫芦丝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吹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孔雀形象,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唱歌与葫芦丝试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展示、齐奏和打击乐器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逐步规范唱歌习惯,巩固葫芦丝演奏中的“单吐”技巧。

学情分析

我校本学期的”3+N”葫芦丝组刚成立两周左右时间,学生对葫芦丝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但受乡镇学校师资等原因,学生之前读谱、音高、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乐进课堂的推进。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嗓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掌握葫芦丝吹奏中的“单吐”技巧,及节奏准确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这节课,我们很高兴的请到了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希望今天的这堂课大家都能收获知识和快乐。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用钢琴演奏下面这两条旋律,听完后用“tu”模唱:模唱时请用手划拍。

2、带词进入:刚才我们一起用“吐”唱了这两条旋律,接下来老师给着两条旋律加上了歌词,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师:刚才在同学们都唱得很好,耳朵都挺灵敏,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我们就是半个音乐家了,我们想成为小小的音乐家除了要有灵敏的耳朵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以今天的第二关就是猜谜语比赛,老师给大家提出谜面,然后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出谜底。谜面是这样的:

3、创设情境,猜谜语: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像把扇,展开人人爱。

师:真不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首歌曲也和孔雀有关,叫做《金孔雀轻轻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师范唱

师:老师有点迫不及待要给同学们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听完后我请同学说一说歌曲中除了有孔雀你还听到唱了些什么?

2、播放录音《金孔雀轻轻跳》录音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欣赏图片教师介绍孔雀和它生活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在大自然中孔雀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被称做是“孔雀之乡”。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吉祥鸟。除了孔雀以外傣族还有孔雀舞、以及他们居住的竹楼、竹筒饭还有我们学校正在学的乐器也是我们每位同学今天都有的乐器叫????

3、听录音感受歌曲速度。

师:请同学们听一遍歌曲录音,听完后我请同学举手回答你认为它的速度是快速、中速、还是慢速的?

4、跟琴用“tu”模唱旋律。

师: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用“tu”模唱这首歌曲的旋律,老师弹一句,你们唱一句,注意声音要轻点,带着你饱满的情绪和优美的表情。

师:刚才大多数同学用“tu”唱得都很准,但也有少数同学还要继续加油,要用耳朵仔细的听,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用“tu”模唱一遍

5、分组送歌词回家。(将全体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唱简谱,另一组将第一段歌词带入,完成后交换)

师:一首动听的歌曲除了有优美的旋律,还要有好听的歌词,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歌词带进这优美的旋律中去,

我们采用比赛办法这边同学唱旋律,这边同学紧接着唱歌词,看哪边唱得音又准声音又优美。

6、学生完整唱第一段、教师纠正。

师:刚才我们将歌词送进了旋律中去,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7、听录音自学第二段歌词。(每小组学一句)

师:刚才我们将第一段歌词学会了,第二段的歌词想考验一下大家的自学能力,在开始学习第二段歌词之前请大家看到我们的第二段歌词里出现了“小卜少”和“小卜冒”小卜少在傣语里是小男孩的意思,小卜冒是小女孩的意思,接下来请大家听一遍第二段的录音,看看是我们的小卜少学得快,还是我们的小卜少学得快,小卜少和小卜冒一起加油。

8、自学第二段歌词。

师:经过刚才各小组的自学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开始上课之前那两条旋律的歌词就在这其中,接下来用我们魔术师“刘谦的一句话,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大家跟老师的琴声,歌曲的第二段。

9、完整唱整首歌曲。

师:第二段在同学们的努力下,老师都没教你们就学会了,看来老师要失业了,再次考验下大家,请同学们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10、教师葫芦丝范奏,强调单吐的演奏。

师:在本节课开始之前老师说过,傣族除了是孔雀的故乡,除了有孔雀舞、竹筒饭还有一样优美的乐器叫“葫芦丝”,今天我们就要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乐曲,首先听老师吹奏一遍,仔细听老师在哪些地方“吐”了的。

11、葫芦丝教奏

接下来老师用葫芦丝教奏,注意老师运用单吐的地方。

12、自由练习

三、运用与拓展

1、师生接龙练习

2、小组和个人展示。

师:接下来老师请两个小组上台展示,请举手!

3、组建“交响乐团”,为歌曲伴奏(加入打击乐器)。

师:唱得真不错,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样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拿出来,双响筒的同学用八分音符伴奏、沙锤组的用四分音符伴奏、铃鼓组的用二分音符伴奏。

四、总结提升

好了,同学们,今天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学习了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我们还学会了用葫芦丝演奏这首歌曲,同时我们还组建了小小的交响乐团,当然真正的交响乐团里面还有很多比如:弦乐组、木管组、打击乐组,很多的乐器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们站在真正的交响乐团里演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葫芦丝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气息的控制、按孔方法。 (2)演奏技巧:单吐、打音。 (3)掌握乐曲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趣味游戏法、律动教学法 (2)学法:体验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葫芦丝录音指法图片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讲授、探究、拓展、小结。 1、导入: 教师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录音来导入本课,并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问题:1、乐器的声音特点?2、哪个民族的乐器?3、乐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使学生在葫芦丝独具魅力的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讲授: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并把葫芦丝与笛、箫作比较,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运用讲解示范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①:气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乐器的演奏难点,也是葫芦丝演奏的难点。葫芦丝与其他吹管乐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气流速度细而急、口劲大;吹高音时气流速度粗而缓、口劲小。在练习吹高音sol 和la时,学生认为音越高就越用力,结果事与愿违。其实,越用力会越没声音。 为了让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安排了吹纸条的游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气流速度纸条的变化,然后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来吹葫芦丝中的高、中、低音。 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来,开头和尾音常出现的“咕”音现象,听起来很不舒服。教师要分析并示范,让学生认真体验并反复练习。开头出现是因为气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强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决。尾音出现是因为剩余气息推动所至,这时嘴快速张开就能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这符合音乐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探究②:练习曲。

(完整版)《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都是新人,人数相对少,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友谊地久天长》《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友谊地久天长》《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9月份: (1)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10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11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第 1 页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篇一:音乐优质课教案-金孔雀轻轻跳音乐优质课评比参赛教案教学内容: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一段体。 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进行,节奏自然、流畅,描绘出一幅傣族小男孩小女孩与孔雀翩翩起舞的画面,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副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歌曲清新、优美的风格,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孔雀的喜爱,从而使学生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更加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第 2 页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2、引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 1 / 19

跳》。 教学难点: 3、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孔雀的喜爱。 4、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 1、观看舞蹈视频片段,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物。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在学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小段舞蹈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这段舞蹈是表现了什么小动物?生: 孔雀中班金孔雀轻轻跳教案第 3 页师: 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段舞蹈表演的是孔雀?生: (自由回答) 2、学习孔雀手势,并相互问好。 师: 我们来看看学得像不像(出示多媒体课件) 3、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孔雀美丽吗?生: 美丽师: 今天让我们和美丽的小孔雀一起来学唱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0 页。

葫芦丝学期教学计划

葫芦丝学期教学计划 葫芦丝学期教学计划 篇一:葫芦丝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有14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二、三、四、五年级学生,全部都是新队员,而且二、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粉刷匠》《小夜曲》《草原圆舞曲》《牧童谣》《摇呀摇》《玛丽有只小羊羔》《吹起芦笙跳起舞颂》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竖笛的学习来提高学员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第四周 1、葫芦丝简介 2、图示 3、按孔方法 4、演奏姿势 5、气息的运用 第五周 1、5音的练习。 2、乐理知识:音的长短、拍号、休止符

幼儿园中班音乐《金孔雀轻轻跳》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金孔雀轻轻跳》教案3篇 导读:本文幼儿园中班音乐《金孔雀轻轻跳》教案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感受和对比等方法来体验歌曲的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意境。 2通过对歌词的分析,让幼儿对歌曲展开相关联想,体验傣族小朋友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3喜欢歌曲,能安静的倾听。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特点,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音乐:《红星歌》、《经孔雀轻轻跳》伴奏、演唱MP3; 2视频: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傣族风情风光片段、《经孔雀轻轻跳》flash;3教具:纱巾。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在《红星歌》的乐曲声中,老师和幼儿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进入活动区。 设计意图:采用幼儿熟悉的旋律,让幼儿感受雄壮有力的节奏,

为与本次活动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二、开始部分 1、欣赏动画片段《两只小孔雀》。 师:在刚才的动画片里,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大家嬉笑着相互泼水,你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吗?在我国,有一个民族,那里的人们把孔雀作为吉祥鸟,泼水节是他们特有的节日,这个民族就是傣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雀的家乡,去看看傣家优美的风景吧。 2、傣族风情 播放短片:傣族风情 设计意图:采用幼儿都非常喜欢的动画形象导入新课,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课堂轻松活泼,寓教于乐。 三、基本部分 (一)乐曲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首曲子的旋律跟《红星歌》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有力-轻柔,快-慢) 设计意图:让幼儿从熟悉的旋律入手,用对比的方法,初步体验乐曲的优美。 2、请幼儿伸出双手闭上眼睛再次欣赏乐曲,教师用纱巾从幼儿手上轻轻划过。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本课回忆曾学习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部分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 识和技巧,里面涉及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指法、单吐音的发声练习等。在此基础之上教授新曲目《月亮》,该曲属于傣乐风格,曲调忧伤纯美,演奏技巧较简单,乐曲以旋律的级进为主,适合葫芦丝初学者演奏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节课的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经过之前的课上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葫芦丝基本演奏技巧(指法、呼吸、单吐音等),但还未应用于具体曲目当中,本节课就是将学生已了解的技巧较自如的应用于新学曲目当中。 【教学重点】 (1)回忆、复习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按孔方法。 (2)掌握乐曲的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曲目《月亮》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能用葫芦丝较流畅的演奏曲目。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和熟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练习,学生的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开发。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 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因为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有: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模式有: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准备】葫芦丝多媒体 【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资料校本课程《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新老学员共有700多人,二到六年级都有,老学员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少,二年级的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9月份: (1)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10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11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三店街宋寨小学二年级彭春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理解“小卜少”和“小卜冒”的意思。 2、了解孔雀是来自云南傣族自治州孔雀之乡,知道孔雀的体态和动作。 3、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熟唱本歌。 4、掌握节奏练习,学习打拍子,掌握2/4 拍节奏。 二、教学重难点: 1、利用曲谱熟唱本首歌曲; 2、掌握本首歌的节奏,区别和比较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 6 33|12 2|16 12| 2 -|和6 33|12 2|31 61|1 -|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歌曲《过新年》、《小拜年》和《卖报歌》,学生唱,教师打节拍。 (二)、课前练习:1 2 3 4 5 6 7,练习时让学生用手做动作(二次)。 (三)、教学新内容 口述:同学们,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孔雀形态美丽、性格善良、动作优美,是吉祥的象征。今天我们我们要满怀豪情一起学唱《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 1、听老师用竖笛吹唱曲谱《金孔雀轻轻跳》。 2、讲述:本首歌节拍是2/4 ,就是说每个小节里有两拍,“︱”是小节线 示范用手打拍子。板书: ××××∣× -∣××××∣× -∣ ××××∣×××∣××××∣× -∣……(略) 让学生把手举起来,跟着老师练2/4节拍。 3、教师示范唱曲谱后,教给学生唱曲谱(注意低、中、高音的

区别),学生用手指空。(反复)

4、教唱歌词。学生读歌词,让学生了解孔雀的美丽。 5、口述:“小卜少”和“小卜冒”的意思。小卜少代表傣族的小姑娘,小卜冒代表傣族的小男孩。 演练:我们班的“小卜少”在哪里?我们班的“小卜冒”在哪里? (学生举起手来,回答:在这里。) 6、教唱歌词:(教师唱曲谱,学生唱歌词)(多次) 强调和纠正最后两句曲调的区别。即: 6 33| 12 2| 16 12| 2 -| 6 33| 12 2| 31 61| 1 -| (反复比较) 老师带领学生区别曲调二至三遍。 7、反复教唱歌曲歌词:(相互交替,即:用竖笛教和口头教。) 8、让学生合唱。提问:“小卜少”在哪里?(小卜少唱) “小卜冒”在哪里?(小卜冒唱)再让学生合唱,老师打节拍。 9、具体指导节奏,让学生空虚。即: ××××∣× -∣××××∣× -∣ ××××∣×××∣××××∣× -∣……(略) 10、让学生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你们高兴吗?通过学校我们要热爱少数民族,爱护动物,热爱自己的家乡,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说声再见吧!同学们边唱边离开教室。 2014年3月8日 . .

葫芦丝课婚誓教案

葫芦丝曲《婚誓》音乐教案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童超

葫芦丝曲《婚誓》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能够较流畅的演奏乐曲,在演奏中灵活运用单吐、连音、颤音等技巧。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实践演奏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乐曲,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奏《婚誓》并学会虚指颤音的方法;使歌曲达到一定表现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葫芦丝、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音阶与节拍的练习 4/3拍气息训练、吐音训练

二、游戏教学“点兵点将” 1、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音 (低音5、6、7,中音1、2、3、5、6) 2、将歌曲分为5个乐句;每个乐句里包含的音由老师逐一点唱完成。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做“点兵点将”。今天的游戏规则有变化,我们每组同学代表一个音符,由童老师来点兵点将,点到哪个组就吹个子代表的那个音,准备好了吗? 3、每一个乐句结束时,出示完整的乐句 师:同学们,每一个音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将它们连起来就组成了一条条旋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刚刚吹奏的音,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旋律?(逐一出示4条旋律图片,并进行视唱) 三、出示课题《婚誓》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每一个音符连在一起,会组成优美的旋律,那么同学们想想,将这些旋律连在一起,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在最后回答。 2、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葫芦丝乐曲(播放演奏家演奏《婚誓》的画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目睹演奏家的风采。 3、向学生讲解乐曲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意境。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有32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老队员22人,新队员10人,老队员中部分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太少,六年级的刘瑜同学、杨帆同学水平较高能达到四级水平,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第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李可艾西外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傣族歌曲,体会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歌曲采用规整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刻画了一幅美丽、幸福的生活画面。教学重点: 用活泼、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生:音乐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琴声问好。 二、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跳一段。 教师:孔雀是傣族民众心中的吉祥鸟。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雀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傣族把象征爱情的孔雀叫太阳鸟,孔雀就是他们的标志性图案。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教师:傣族有美丽的孔雀作为名族的象征,相信他们的风度人情也像孔雀一样美丽动人。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和动听的音乐。(点课件) 三、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告诉老师?。 设问:什么情绪?(高兴、幸福、优美的). 2、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相信你们唱的更好! A:跟着课件的范唱,进行模唱. B:难点乐句指导 C:完整演唱歌曲 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掌握歌曲的速度、情绪。 演唱提示:要唱出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D:巩固歌曲四人小组练习——全班齐唱 四、创编舞蹈 引: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少数民族的人们个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傣族的孔雀舞也特别精彩,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带来的《雀之灵》精彩片段,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等会儿有任务的。播放课件(2分钟) 师:好看吗?任务来了,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第一段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还为它创编了舞蹈。因为傣族人们特别注重环保,所以我们以后想要留住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葫芦丝基础知识及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葫芦丝的介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构造。 2.掌握葫芦丝吹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3.曲子练习 教学难点:葫芦丝乐曲的指法和用气。 教学过程: 一、葫芦丝结构认识: 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1.出示葫芦丝让学生认识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1)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2)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3)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 (4)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实验小学统一使用降B调葫芦丝进行教学。

二、葫芦丝的吹奏要求: (一)姿势 葫芦丝的吹奏姿势有站与坐势两种: 1、站势: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呈外八字形分开与肩宽,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吹奏时,两眼平视前方,两肩放松,两臂向上自然抬起,双手举起葫芦丝,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开闭葫芦丝的第一、第二、每三孔,大母指托于主音管背面,小指则轻轻地按在主管侧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开闭葫芦丝的第四、第五、第六孔,大母指则开闭第七孔,小指要轻轻按在副管上。 2、坐势:坐势和站势的吹奏姿势基本相同,稍有不同之处就坐吹时,双脚一左一右或稍微一前一后踏地,切记不要将背靠在椅子上。 二、葫芦丝的发音的好坏主要在于舌簧,吹奏时不能用力过猛,以低音“5”为基音,除了低音“3”和“4”缓吹外,其余诸音以“5”音的力度为基础,只要把低音“5”吹好了,口形和气息保持住,再往上其它音气息稍作调整就能吹奏出来。 (二)气息 c吹奏葫芦丝时气息一定要平稳才能吹奏出好听的乐音,吹奏过猛簧片不能正常发音,还容易受损,气息过缓,也不能正常发音。为了提高吸气速度,要嘴和鼻同时吸。乐曲长时要多吸一些气,乐曲短时就少吸一些气。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三册第九课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成都市培华小学蒋理理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三册第九课《金孔雀轻轻跳》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1、了解傣族风情,特色乐器葫芦丝,并感受它的音色。 2、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地伴奏。 4、学习傣族舞的动作,为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学重点: 1 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地进行表演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 葫芦丝、串铃、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猜,听听。 1、师:大家好,我是成都市培华小学的蒋老师,(师生问好)老师唱:小 卜少,小卜冒,小朋友们好! 师:你们知道小卜少,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小卜少是小男孩的意思,那小卜冒呢? 生:小女孩。 师:聪明。 师:我们班的小卜少,跟老师挥挥手,小卜冒呢,跟老师一起拍拍手! 生:打招呼,拍手。(引入歌词的含义) 2、师:小卜少,小卜冒,准备好,和老师一起,认真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师放课件音乐一段) 生:回答。 师:这就是一段傣族音乐,今天老师就要带领你们走进云南,去领略傣家风情,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有名的孔雀之乡,那里有特色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瞧,傣家的竹楼,彩虹绕!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了解傣族文化) 师:有谁知道傣族有哪些特色的乐器呢? 生:回答。评价:你的知识很丰富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就是葫芦丝,下面我就用它来为大家吹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师说金孔雀,生说轻轻跳)(注意节奏和语气) (师吹奏的时候,生按屏幕上的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解特色乐器)师:你们不仅听得认真,模仿的动作也很准确,请你们用LU来模仿葫芦丝的声音,跟着老师的钢琴轻轻哼唱!

葫芦丝教案[精彩]

葫芦丝教案[精彩] 关于学习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响应学校关于培养全面发展型大学生的号召,本人决定进行民族乐器葫芦丝的演奏学习。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进行器乐训练的不二选择,也是实现自我全面提升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自我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从而全面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 二、学习目标 (一)培养起自我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自我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三)通过学习了解基本乐理,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优美的旋律。 (四)掌握葫芦丝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体验吹奏葫芦丝的乐趣。 (五)通过演奏,掌握4-5首经典乐曲,能实现在毕业晚会上自我展示。 三、具体措施 (一)创建葫芦丝学习的音乐环境。联系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学习。 (二)多倾听葫芦丝演奏的经典名曲,勤于练习,培养兴趣和信心。 (三)在学习中观察模仿老师吹奏的动作,大胆尝试,尽快掌握吹奏的技巧。 (四)多参加一些音乐活动,抓住机会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四、学习步骤 2013年10月份: (一)联系老师,确定学习地点,进行简单的乐理知识学习。 (二)购买葫芦丝乐器和相关葫芦丝演奏书籍。

2013年11月份: (一)学会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演奏方法及长音的虚颤音奏法。 (二)运用以上的奏法学习演奏乐曲《金孔雀轻轻跳》、《小羊羔》。 2013年12月份: (一)学习自由拍的演奏方法、单吐音和双吐音、打音的吹奏方法及颤音的吹奏方法。 (二)学习演奏乐曲《小夜曲》、《欢乐颂》。 2014年1月份: (一)节庆过年,期间穿插进行已学曲目的练习。 (二)自学预习新的吹奏技法。 2014年2月份: (一)进行自由拍的吐音方法、吐音和滑音相结合的练习,并学习倚音的吹奏方法。 (二)学习演奏乐曲《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 2014年3月份: (一)进行虚颤音和连音相结合的练习,以及吐音和连音相结合、十六分音符及断音相结合的练习。 (二)活指练习,学习演奏乐曲《彝家欢度火把节》、《兰色的香巴拉》。 2014年4月份—6月份: (一)练习已学曲目。 (二)选择适合的曲目,准备毕业晚会演奏展示。 葫芦丝的学习不管是于个人,还是于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自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心态,克服困难,力争实现对乐器葫芦丝的熟练掌握,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音乐优质课教案-金孔雀轻轻跳

音乐优质课评比参赛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进行,节奏自然、流畅,描绘出一幅傣族小男孩小女孩与孔雀翩翩起舞的画面,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副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歌曲清新、优美的风格,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孔雀的喜爱,从而使学生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更加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2、引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3、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孔雀的喜爱。 4、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 1、观看舞蹈视频片段,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物。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在学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小段舞蹈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这段舞蹈是表现了什么小动物? 生:孔雀 师: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段舞蹈表演的是孔雀? 生:(自由回答) 2、学习“孔雀”手势,并相互问好。 师:我们来看看学得像不像(出示多媒体课件)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孔雀美丽吗? 生:美丽 师:今天让我们和美丽的小孔雀一起来学唱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 三、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葫芦丝兴趣班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葫芦丝的介绍 教学重难点: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构造 教学过程: 一、介绍葫芦丝: 葫芦丝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用竹管制成,有七个个按孔(前六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二、葫芦丝构造 1.出示葫芦丝让学生认识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1)主管:旋律管,开有七个按音孔。 (2)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3)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4)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葫芦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形状以亚葫芦为佳。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

三、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1)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2)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 、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四、作业布置: 1 、练习呼吸方法 2 、预习5.的指法 ...

金孔雀轻轻跳公开课

《金孔雀轻轻跳》公开课教案 班级:盲二年级执教:邱晓平 指导:张华英林亮亮时间:2017、6、15日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掌握四二拍的节奏规律。 2、通过学习孔雀指,孔雀鹤立,掌握孔雀舞的动作要领,培养和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傣族音乐的风格和四二拍的节奏规律。 难点:掌握孔雀指和孔雀鹤立的动作要领。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在西双版纳的小河边走来了一只动物。老师打一个谜语,小朋友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师:“同学们想一想,猜的是什么小动物呀?”(孔雀)。 二、看孔雀。(指导学生看孔雀图片)。 三、说孔雀。了解孔雀,感受歌曲旋律。 四、唱孔雀。(多维感悟,学习歌曲) 1、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孔雀吗?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歌曲《金

孔雀轻轻跳》”。(同时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懂得傣族音乐的风格。 2、复习歌谱 3、朗诵歌词 4、复习歌词,了解歌曲意境师:“小卜少”的意思是什么呀?那“小卜昌”呢?(分别请班里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站起来示意,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程度)。 5、学习歌曲第一段。 6、学习歌曲第二段。 7、感受节奏,模仿节奏动作 (1)拍一拍师:《金孔雀轻轻跳》的节拍是什么呢?(教师以强拍拍手,弱拍轻拍手心的动作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打出2/4拍)指导学生进行2/4拍的强弱练习,请学生展示自己表现2/4拍的方法(强拍摇铃,弱拍放铃于肩头……)。 2、摇一摇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响铃为《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对学生使用响铃的方法以及对节拍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对能力弱的学生给与个别指导)。 五、跳孔雀。(探究学习,学习舞蹈) 1、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孔雀指。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孔雀指,拇指和食指相捏像不像孔雀的嘴巴?另外三个翘起来的手指像什么呀?像不像孔雀的羽冠?手腕到小臂的地方

葫芦丝教案

小学葫芦丝社团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新老学员共有43人,四到六年级都有,老学员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少,新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小学音乐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 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③能够用画笔画孔雀。 ●二、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 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三、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学会傣族基本舞步,能随着音乐律动。 ●四、教学难点: 1、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五、教学准备:曲谱、电子琴、《雀之灵》舞蹈图片、孔雀图片、A4纸、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浓浓的音乐气氛。 (二)、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在西双版纳的小河边走来了一只动物。老师打一个谜语,小朋友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 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生答,师表扬,发奖品。(贴孔雀的图) 2、师:你们喜欢孔雀吗?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儿吗? 生说。 3、师:同学们,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____(省、市、区、县),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民族舞蹈家杨丽萍曾将孔雀的动作编成舞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的图片。 (欣赏舞蹈图片) 4、你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震撼,唯美的意境和动作,惟妙惟肖) 5、同学们能模仿一下这几个动作吗?(模仿简单动作) (三)、新歌教学 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板书课题),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可爱的小孔雀的!(播放磁带) 问: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啊?生:孔雀和傣族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发奖) 2、学习歌词(出示曲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跟老师一起把歌词读出来。(读歌词时有学生不认识的生字给予及时讲解) 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1:我喜欢阳光撒满小溪边,小朋友们拍手笑。生2:我喜欢展翅开屏,河边走。生3:我喜欢金孔雀轻轻地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生4:我喜欢小卜少,小卜冒,跟着孔雀一起跳。师:读了这首儿歌,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指出来老师帮助你解答。生:老师,小卜少和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呀? 师:小卜少代表的是傣族小女孩儿,小卜冒代表的是傣族小男孩儿。师:老师喊小卜少,女孩子们就答应“哎”,老师喊小卜冒,男孩子们就答应

《金孔雀轻轻跳》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课教案: 《金孔雀轻轻跳》 ——授课人:汪静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傣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跳孔雀舞,学会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美。 3、通过了解傣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 教学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傣族儿童歌曲,乐曲采用欢快的2/4拍,五声调式。歌曲采用规整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傣族儿童在小溪边同孔雀一起跳舞的快乐情景,刻画了一幅美丽、幸福的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用活泼、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演唱时能体现出傣族的风格特点。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头饰、歌词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猜谜导入: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2、你见过孔雀吗?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出示孔雀图片)你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个地区,哪个少数民族中吗?(云南、贵州等地,傣族)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他们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 二、展开部分: 1、初次聆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可爱的小孔雀的!) 2、再次聆听,感受傣族舞的优美。

(师:傣族人常把孔雀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未来。下面就由汪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下孔雀舞,想看吗?师示范傣族舞蹈动作) 3、第三次聆听歌曲,熟悉歌词。 (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歌词的顺序弄错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把顺序理一理。) 三、深入部分: 1、哼唱歌曲旋律。 (师:歌曲中的小卜少小卜帽在傣语中就是小姑娘小伙子的意思,你们今天愿意做个快乐的小卜少小卜帽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傣家歌曲吗?首先请大家用LU来哼唱旋律。) 2、学生听唱第一段歌词。 3、完整演唱第一段。 4、自学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能试试将第二段歌词自己唱一唱吗?看看那一句有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难点,共同解决,可采用小老师教唱) 5、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演唱这首《金孔雀轻轻跳》。) 6、学跳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师:大家唱得太棒了!金孔雀很喜欢你们,它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跳舞!) (1)、教师示范孔雀舞动作。 (2)、学生学跳舞蹈动作。 (3)、师生共同表演。 四、拓展部分:傣族风情介绍 (师:同学们的表现这么棒,舞蹈跳得这么美,金孔雀可高兴了,她呀,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西双版纳看一看呢!播放乐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点击课件进行解说)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称号。瞧,野象正在里面悠然漫步,灵巧的小猴子正开心的玩耍呢! 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傣族人把它称作竹楼,它不但美观,而且还很牢固,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