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2024年)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 课件•食源性疾病概述•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介绍•常见食源性疾病案例分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解读•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能力培训contents目录01食源性疾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分类按致病因子分类,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等食源性疾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被污染,以及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等。

危险因素不洁食品、过期食品、未经煮熟的食品、受污染的水源等都是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因致病因子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可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诊断依据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

其中,实验室检测可包括病原学检测、毒理学检测等。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预防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措施包括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重要性预防食源性疾病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减少医疗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也是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02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介绍监测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及时发现、评估、预警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保障公众健康。

意义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监测方法与流程方法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

主动监测通过定期抽样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因子;被动监测则依赖于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的报告。

流程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点→采集样品→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报告→采取控制措施。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培训课件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36
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结构复杂 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被膜(K)抗原 K抗原又分为A、B.L三类 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有O157:H7、 O111:B4、O55:B5和O26:B6等
大肠埃希菌O157:H7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主要内容
• (一)食源性疾病
₪ 概念 ₪ 分类 ₪ 现状与管理
• (二)食物中毒
₪ 定义、特征和分类 ₪ 常见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2
一、食源性疾病 (food borne disease)
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 从而 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细菌污染食物并在食物上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 产物(外毒素), 达中毒量的外毒素随食物进入 机体, 经肠道吸收而发病, 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7
常见的致病菌 •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葡萄球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8
1.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食物中毒
的卫生意识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1
二、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定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 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凡是食用有毒食物引起的, 以急性过程为主的 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12
大量沙门菌侵入人体后 → 在肠道大量繁殖(潜伏期) ↓
经淋巴系统 → 血液(出现一过性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 ↓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最全优质PPT【15页】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最全优质PPT【15页】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 ,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 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 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 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 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7.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陆 “食源性疾 病暴发监测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并 且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报告并提 交国家卫生计生委。
四、报告原则与要求
(一)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食品安全法》法 定报告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可能影响创
库伦旗医院食建源性全疾病国监测、卫报告生工作城管理制市度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等
2、对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 本中致病菌分负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信息表》(附表1) 2、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附表2)
四、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及发病人数 2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汇总分析辖区内监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病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应上报。
(三)所有的盟(市)级和旗(县)级疾控机构均 要参加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报告工作。
(四)自治区、盟(市)级和旗(县)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应协调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保证调 查信息的完整性和报告的及时性。

22660_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22660_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和储存规范 ,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变质。
2024/1/25
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 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 全。
合理规划食品储存区域,按照 不同食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 。
16
消费者教育和宣传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其对食源性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提醒消费者 注意食品安全风险。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为食 源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毒理学检查等。
2024/1/25
9
03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2024/1/25
10
监测网络和组织架构
01
02
03
国家级监测网络
覆盖全国范围,由国家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地 分支机构组成。
23
培训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04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
实践操作
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现场实践操 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水平。
案例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和讨论,加深参训人员对食源 性疾病监测的理解和认识。
互动交流
鼓励参训人员之间互动交流, 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共同进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实 践
2024/1/25
22
培训计划和课程设计
2024/1/25
确定培训目标
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 与人员、课程安排等。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有害化学物质; (3)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
(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
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6
五、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7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中毒)的报告
18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2.报告流程 3.食源性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报 告卡
19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5
(四)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分为4类
*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 性疾病。
*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4.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
6
(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7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在相对的群体中 (三人以上)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后出现了相同的急性、亚急性临床 表现。 有些人为事故、投毒、传染病、水污染往 往也是以食品为载体,需加以鉴别。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分类
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动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 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以及 个人饮食习惯、食品消费方式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因致病因子的不同而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监测网络全覆盖
未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将实 现全覆盖,确保所有地区和人
群都能得到有效监测。
技术手段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源性 疾病监测技术手段将不断升级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数据共享与协同
各部门间将加强数据共享和协 同合作,形成食源性疾病监测 的合力,提高应对能力。
社会共治格局形成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食源性疾病概述
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 、危害及预防措施。
01
监测方法与技术
02 详细阐述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常 用方法和技术,包括流行病学调 查、实验室检测、风险评估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讲解了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和解读,以及如何利用数
03
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06
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及建议
加强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环节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实现从农田到 餐桌的全程监控。
加强对农药、兽药等投入 品的管理,严格控制使用 量和残留量。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 化学物质的使用。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 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常见食源性疾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应急处置与报告制度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中
的应用 •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认识和防
范意识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和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相关课 程,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食堂和配餐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食堂和配餐管理,确 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食品留样等制度得到有 效执行。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贝类海鲜、 生菜等食品。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多发生在 婴幼儿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感染
由贾第鞭毛虫引起,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污 染的饮用水而感染。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 化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成为未 来研究的热点,为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 新的手段。
06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 疾病认识和防范意 识

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03
列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种类,以及这些病原在各类食
品中的分布情况。
监测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介绍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 情况,包括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和方 法等。
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分析监测数据在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 制中的应用,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报告流程和制度
详细阐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流程、报 告时限和报告要求等,强调及时、准 确报告的重要性。
寄生虫性食物中毒案例
案例一
某地区因食用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猪 带绦虫,引发头痛、癫痫等严重症状 。
案例二
一家餐厅提供的生鱼片未经充分处理 ,导致顾客感染弓形虫,出现发热、 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化学性食物中毒案例
案例一
某食品加工厂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导致产品中亚硝酸盐含 量超标,引发多名消费者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 状。
案例二
一家快餐店因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造成多名顾客食物 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病毒性食物中毒案例
案例一
某幼儿园食堂员工感染诺如病毒 ,通过食物传播给幼儿,导致多 名幼儿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 症状。
案例二
一家酒店举办的婚宴上,因食品 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多起食 物中毒事件,患者出现水样便、 呕吐、发热等症状。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0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原料采购与验收
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和验 收制度,确保原料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疾病预防 •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
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 水。
•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 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 必须洗净。
• 6.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
•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患报告 .
• 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 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 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
.
• 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 毒死亡事件,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 数达20人左右
.
• 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 酒,引起甲醇中毒列立死亡事故屡禁不止, 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 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பைடு நூலகம்,中毒192人, 死亡35人,1988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 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 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6人中毒住院治疗, 27人死亡,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 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
食源性疾病培训
.
• 疾病概述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 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 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 染性疾病。从这个概念 出发但不包括一 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 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 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 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 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 源性疾患。
.
• 按发病机制分类 • 1、食源性感染 • 2、食源性中毒
.
• 疾病防治
•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 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 性疾患”。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 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 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 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 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 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 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 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
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 病; • 2、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3、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 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4、 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 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
.
• 按致病因子 •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 2、食源性病毒感染 • 3、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 4、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 5、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 6、动物性毒素中毒 • 7、植物性毒素中毒
• 疾病病原 •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
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一个共 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 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 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可有 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
•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 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 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 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 织(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 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 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 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 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 病例达80例,其中肉毒中毒死亡30例。
.
• 疾病特征
• 食物传播
• 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 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 暴发性
•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 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 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 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
.
• 疾病分4类 • 1、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