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急促的判断标准

呼吸急促的判断标准

呼吸急促,也称为呼吸困难或呼吸短促,是指呼吸频率、深度或力度明显增加,同时表现出呼吸不适的感觉。呼吸急促可能是基础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单独的症状。无论什么原因,呼吸急促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表明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判断呼吸急促的标准主要包括症状、生理指标以及其他检查结果,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症状标准

1. 呼吸频率:成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即被认为是呼吸急促。对于婴儿和儿童,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正常的呼吸频率范围。

2. 呼吸深度:呼吸急促可能导致呼吸深度增加,但呼吸深度也可以因胸廓肌肉无力等原因降低。

3. 呼气呼吸困难:不仅是呼吸急促,当呼气困难发生时,可能提示气流受到阻碍,出现哮鸣声、呼吸吸响等呼吸困难症状。

4. 计量呼吸困难测定量表(MRC):该量表可用于评估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强度,并作为其改善程度的指标。

5. 休息呼吸短促:如果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较快,则可能存在呼吸急促的问题。

二、生理指标标准

1. 肺功能检查:通常可以通过进行肺功能测试来确定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例如肺活量测定、一秒钟的用力呼气容积等。

2. 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测试是评估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或以上,如果低于90%,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

评估和治疗。

3. 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是一种确定呼吸问题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如果PaCO2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患者的呼吸功能出现了问题。

4. 心率:一些研究表明,呼吸急促和心率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必要时可以使用心率来评估病人的呼吸困难程度。

三、其他检查结果

1. 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检查来确定胸部状况,这可以确定呼吸急促的

原因,例如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栓塞等。

2.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V/Q扫描):常常用于检测肺部的通气和血流情况,以确定肺部是否存在肺栓塞等问题。

3. CT扫描:如果X射线检查不能确定呼吸急促的原因,可以进行CT扫描以确定是否存在血管血栓等问题。

总之,默认情况下,呼吸急促描述的是大于正常呼吸频率的呼吸,它通常

伴随着呼吸困难、气短或窒息感。但并非所有呼吸频率增高的情况都是呼吸急促,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在评估呼吸急促的严重程度时,

应同时考虑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2018年版)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2018年版) 《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从分诊原则、预检分级标准、分级分区管理、分诊人员岗位设置、紧急时限性疾病患者分诊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我国急诊分诊水平,保证急诊患者安全、及时、有序就诊。下面主要介绍该专家共识中的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本标准按病情危急程度分为四级,每位患者的分诊级别不是固定不变的,分诊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影响临床结局的指标,并有权限及时调整患者的分诊级别和相应的诊疗流程。 Ⅰ级为急危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急危患者是指正在或即将发生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Ⅱ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急重患者是指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不能进行即刻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 Ⅲ级为急症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能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Ⅳ级为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亚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严重性,此级别患者到达急诊一段时间内如未给予治疗,患者情况可能会恶化或出现不利的结局,或症状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即便等待较长时间再进行治疗也不会对结局产生大的影响。

Ⅰ级☑患者特征:急危 ☑级别描述: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 次/min 或<40 次/min;收缩压<70 mmHg/急性血压降低,较平素血压低30~60 mmHg;SpO2 <8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COPD 病史);腋温>41℃;POCT 指标;血糖<3.33 mmol/L;血钾>7.0 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博/ 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标识颜色:红色 Ⅱ级☑患者特征:急重 ☑级别描述: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者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 次/min或40~50 次/min;收缩压:>200 mmHg 或70~80 mmHg;SpO2:80%~9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 指标;ECG 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 严重呼吸困难/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 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 分);活动性或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 需要被约束 ☑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 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标识颜色:橙色 Ⅲ级☑患者特征:急症 ☑级别描述: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 次/min 或50~55 次/min;收缩压180~200mmH g 或80 ~ 90mmHg;SpO2:90%~94%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65 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 分);任何原因导致的中度失血;头外伤;中等程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持续呕吐/脱水;精神行为异常:有自残风险/急性精神错乱或思维混乱/焦虑/抑郁/潜在的攻击性;稳定的新生儿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的分诊: 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 病人病情评估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类

急诊病人的分流 1、危重病人: 立即进入抢救室,按急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2、一般病人: 专科急诊就诊处理,视病情入住观察室、专科病房或带药离院。3、成批病人: 立即快速检诊、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务处和科主任。4、传染病人: 疑传染病者应进行隔离,确诊后转入相应病区或传染病院治疗。.5、特殊病人: 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法问题者,相应处理并通知有关部门。 6、无主病人: 由他人或公安送来的无主病人,先予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7、高峰病人: 每年急诊病人高峰时段,适时调配增加急诊医护人员上班,启

时期病人分流病人的工作预案,合理分流、疏导病人。 8、急诊病人转运: 危重病人需检查、急诊住院或转院,由医护人员陪送监护并交接。一般急诊病人的分诊SOAP公式 S(subjective,主观感受): 收集病人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症状。 O(objective,客观现象): 收集病人客观感受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 A(assess,估计):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P(plan,计划): 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安排就诊 急诊创伤病人的CRAMS评分公式 采用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语言)4项生理变化加解剖部位的快速判断伤情。. 每项正常记2分,轻度异常记1分,严重异常记0分。CRAMS评分 分 S讲不清完整的词正常谵妄语言)Speech(语

急诊分诊分级标准

Ⅰ级: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 >180 次 /min 或 <40 次 /min;收缩压 <70 mmHg/ 急性血压降低,较平时血压低 30~60 mmHg;SpO2 <8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 COPD 病史);腋温 >41℃;POCT 指标;血糖 <3.33 mmol/L;血钾>7.0 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博 / 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 / 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 / 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标识颜色:红色 Ⅱ级: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者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 次 /min 或 40~50 次 /min;收缩压:>200 mmHg 或 70~80 mmHg;SpO2 :80%~90%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 指标;ECG 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 严重呼吸困难 / 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 / 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 / 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 分);活动性或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 - 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 需要被约束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 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标识颜色:橙色 Ⅲ级: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 次 /min 或 50~55 次 /min;收缩压 180~200mmH g 或 80 ~ 90mmHg;SpO2 :90%~94%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 >65 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 分);任何原因导

ARDS诊断标准

一、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名称变迁和确定: 1967年由ashbaugh首先提出了“发生于成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Adult”来区别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hildren)”。4年后由petty等使用了“发生于成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a”指“adult”,ARDS诊断名词由此沿用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者提出ARDS既可发生于成人,又可发生于儿童,所以把发生于成人的称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而有别发生于儿童者,但未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1992年,美欧ARDS联合委员会(aecc)提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概念,ALI为ARDS前期,ARDS为ALI重度表现,将ARDS 中的“a”由adult改为acute,中文译名相应改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英文缩写维持不变。 二、关于ARDS定义 ARDS是由于多种原发病和诱因作用下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在肺部的表现,其病理基础是ALI,常引发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是临床常见的急危病。 三、关于病因和诱因 文献报道ARDS高危因素是:脓毒症、多发创伤、大量输血、胃内容物吸入、肺挫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内容清晰)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 Ⅰ级(急症):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次/min或<40次/min收缩压<70mmHg/急性血压降低,较平常血压低30~60mmHg,spO2<8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COPT指标)血糖<3.33mmol/L,血钾7.0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搏/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 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Ⅱ级(急重):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 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次/min或40~50次/min,收缩 压>200mmHg或10~80mmHg,spO2<80~9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指标,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严重呼吸困难/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

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分),活动性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需要被约束。 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Ⅲ级(急症):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次/min或50~55次/min,收缩压180-200mmHg或80-90mmHg,SpO2:90%-94%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65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分),任何原因导致的中度失血,头外伤,中等程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持续呕吐脱水,精神行为异常:有自残风险/急性精神错乱或思维混乱/焦虑/抑郁潜在的攻击性,稳定的新生

who诊断 呼吸急促诊断标准

呼吸急促是指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出正常范围。 呼吸急促可能是很多疾病或症状的表现,因而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至 关重要。以下是呼吸急促的诊断标准: 1. 病史分析 在对呼吸急促进行诊断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医生会询问患 者有关呼吸急促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有无其他症状等方面 的详细情况。通过全面了解病史,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呼吸急促的 可能原因。 2. 临床体征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呼吸表现,包括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等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3. 实验室检查 对于一些潜在疾病可能引起的呼吸急促,医生可能会安排一些实验室 检查来帮助诊断。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信息;胸部X光可以用来检查肺部情况,了解 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等。 4. 特殊检查 针对某些症状不明显或疑难的呼吸急促患者,医生可能会安排特殊检

查,如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CT或MRI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5. 专科会诊 在诊断和治疗呼吸急促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进行专科会诊,包括呼吸内科、心脏内科、 神经内科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和讨论。 6.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辅助检查,如动脉血气 分析、心电图、呼吸功能测试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排除 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通过病史分析、临床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专科会诊和 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对呼吸急促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呼吸急促的诊断标准,对疾病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呼吸急促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包括过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帮助确定潜在的病因和诱因。医生还 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浅、胸廓活动 度等方面,这些都是帮助医生进行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液检查是常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血液

急诊分诊分级标准

I级: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 次/min 或<40 次/min ;收缩压<70 mmHg/ 急性血压降低,较平时血压低30~60 mmHg; SpO2<8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COPD病史);腋温>41 C; POC时旨标;血糖<3.33 mmol/L;血钾>7.0 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博/ 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 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 ;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 婴儿;小儿惊厥等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标识颜色:红色 U级: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者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旨标:心率:150~180 次/min 或40~50 次/min ;收缩压:>200 mmHg或70~80 mmH g SpO2 : 80%〜9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旨标;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 严重呼吸困难/ 气道不能保护;循

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 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 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 分);活动性或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 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 需要被约束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 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标识颜色:橙色 山级: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 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 次/min 或50~55 次/min ;收缩压180~200mmHg 或80 ~ 90mmH;g SpO2 :90%~94% 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65 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 分);任何原因导 致的中度失血;头外伤;中等程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持续呕吐/ 脱水;精神行为异常:有自残风险/ 急性精神错乱或思维混

重度窒息诊断标准

重度窒息诊断标准 引言: 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呼吸系统明显的功能受损,引起氧合和通气的降低。它是心肺功能衰竭的严重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甚至有时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将介绍重度窒息的定义、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措施。 定义: 重度窒息是指患者因吸入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减少而引起的心肺衰竭,精神状态受到影响,需要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或动脉氧饱和度小于90%)的情况。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深度减少。严重病例呼吸困难显著,甚至无法说话,常伴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等。面色灰暗或发绀,可有烦躁不安,意识混浊等症状。 2.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aO2)小于60mmHg(或动脉氧饱和度(SaO2)小于90%),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50mmHg,血pH小于7.35。 3.胸部X线或CT检查: 患者在CT和X线检查中经常发现肺部浸润或积液,但不一定是必需的。 4.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的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受损,有助于了解慢阻肺等疾病在患者中的存在。 治疗措施: 1. 氧疗: 为了维持氧合,在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时,必须立即给予氧疗,通常使用高浓度给氧面罩或氧疗面罩进行吸氧。 2. 机械通气: 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损,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保证充足的氧输送和二氧化碳排出。机械通气的方式可以是气管插管,或者是非侵入性通气(例如基于面罩的通气)。

3. 神经肌肉阻滞剂: 通常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用于减少呼吸肌耗氧和缩短呼吸周期。常用的神经肌肉阻滞剂包括阿曲库铵、绝对麻醉药等。 4. 病因治疗: 针对患者的病因,例如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疾病,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论: 重度窒息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的护理,它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请合理利用上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早日康复。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的情况往往会出现剧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失衡,应当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或改变呼吸机设置。 2. 减轻呼吸负荷: 需要通过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时间来降低呼吸肌的用氧量,减轻呼吸负荷。在持续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缓解呼吸肌的药物治疗,包括神经肌肉阻滞剂和麻醉剂等。 3. 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重度窒息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如严重感染、肺炎、深静脉血栓等,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长时间机械通气也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做好呼吸机的清洁和维护。 4. 与家属进行沟通: 患者和家属会受到心理上的影响,需要医务人员与其进行沟通、支持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负担。特别是患者意识不清时,需要在尽可能丰富有效的情况下,与家属沟通,让他们对治疗状况进行了解。 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基本措施之外,护理方案要全面恰当,并且在患者和家属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了减少窒息发生的可能性,患者应该尽量保持身体健康,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锻炼等,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的情况往往会出现剧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失衡,应当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或改变呼吸机设置。 2. 减轻呼吸负荷:

儿科“红黄绿”风险等级评估

儿科“红黄绿”风险等级评估 “绿色”症状-低风险 颜色:皮肤、嘴唇和舌头颜色正常 活动:反应正常、笑、保持清醒或很快恢复清醒、哭无异常 呼吸:正常 脱水:皮肤和眼睛正常、粘膜潮湿 其它:没有任何“黄色”或“红色”症状 “黄色”症状-中等风险 颜色:苍白(家长口述) 活动:反应异常、需较长时间刺激才可清醒、活动减少、不笑 呼吸:鼻翼煽动、空气中氧饱和度≤95%、肺罗音 呼吸急促: ⏹-RR>50次/分钟(6-12个月) ⏹-RR>40次/分钟(>12个月) 脱水:粘膜干燥、婴儿哺乳差、CRT≥3秒、尿液量减少 其它:发热五天以上、四肢或关节肿胀、站立困难、一个新的大于2cm的肿块 “红色”症状-高风险 颜色:苍白、出现斑点、死灰、蓝色 活动:没有反应、精神萎靡、很难唤醒,即时唤醒也不能保持清醒、虚弱,大声哭或一直哭 呼吸:哮吼音、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钟或严重的三凹征 脱水:皮肤失去充盈 其它: ⏹三个月以下的患儿,体温≥38度;三到六个月大的患儿,体温 ≥39度 ⏹出血性皮疹 ⏹前囟门隆起、颈项抵抗 ⏹癫痫持续状态、局部性神经系统体征、抽搐 ⏹胆汁性呕吐 一、肺炎 呼吸急促,判断标准如下: ⏹五个月以下患儿:RR>60次/分钟

⏹6到12个月患儿:RR>50次/分钟 ⏹12个月以上的患儿:RR>40次/分钟 肺罗音 鼻翼煽动 三凹征 氧饱和度≤95% 二、尿路感染 (患儿大于三个月)三个月以下的发热患儿,都要考虑尿路感染 呕吐 哺乳差 昏睡 哭吵 腹痛(腹部压痛) 尿频或排尿困难 尿频或者血尿 三、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 四肢或关节肿胀 手、足等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不能承重 四、川崎病 发热五天以上,而且至少有下列的四种症状: ⏹双侧结膜充血 ⏹上呼吸道粘膜改变(如:咽充血、嘴唇干裂、舌苔红) ⏹手足体表改变(如:水肿,红斑或者脱皮,如出现脱皮则已到晚期愈后 不良) ⏹皮疹 ⏹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意:该病用丙种球蛋白有特效,如果不早期治疗则多易形成冠状动脉瘤. 在个别的案例中,不完全/非典型的川崎病可能可以凭更少的症状来确诊。 五、脑膜炎 颈项抵抗 前囟门隆起 意识水平下降 抽搐 注意:当婴儿患病毒性脑膜炎时,往往没有典型的体征(颈项抵抗,前囟门隆起,意识障碍)。 六、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 出血性皮疹,特别是伴有下列一项或数项症状时 ⏹急性病面容 ⏹直径大于2mm的病灶(如:紫癜) ⏹CRT≥3秒 ⏹颈项抵抗 ⏹

危重病人判断标准

金堂县淮口中心卫生院2010年培训资料 危重病人判断标准 罗千勇 (西医师) 由于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死亡病人多、医疗纠纷多,迫使我们预测死亡的可能性,这样可以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减少死亡,避免纠纷。 急诊症状学一般症状学是按照定义、机制、病因等顺序叙述。 而急诊症状学首先是处理致命性问题,待病情稳定后,再作全面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 亦就是把危重病情判断在症状学中具体化。 呼吸困难本症要点●极危指征呼吸不规则或浅慢;频率40次/分或9次/分;氧饱和度85%(吸氧浓度35%)。 ●危重表现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呼吸时抬头耸肩,辅助呼吸参与呼吸,语不成句或说话不能;有奇脉,颈静脉怒张。 ●极危疾病严重气道阻塞;张力性气胸;濒死性哮喘;严重肺水肿。 ●重要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CT扫描。 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及呼吸节律异常。 在四大生命指征中,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但常不被重视,其原因可能是量化概念不如血压、心率明显。 在1984年12月及1985年1月,两个月中,在我院急诊室及内科

病房,有5例病人以呼吸窘迫为临终表现,当时有的医师感到费解,因血气分析检查尚未普及。 后来此类病人经检查血气,有的病人PaO2低到12mmol/L。 在1985年组建专职急诊科人员后,我们就提出呼吸急促者要死的警语,以提示对呼吸急促者的重视。 在多年实际工作中体会到: 一、呼吸异常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这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占居全身最大数量,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与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反应最强。 我们曾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4项条件(体温38℃、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WBC 1.2×109/)对3组病人进行观察。 ①轻症组(上感、肠炎)30例;②危重症组(呼衰、心衰,均抢救成功)30例;③死亡组30例。 其中符合4项标准的6例,全部在死亡组,呼吸异常31例为最高((3))(见下表)。 表 1.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标准的病例数体温脉搏呼吸白细胞轻症组4 20 0危重组5 77 5死亡组12 19 24 6合计21 28 31 11从表1可说明: ①呼吸异常为四项指标中最高一项;②一旦有呼吸异常则属危重症;对呼吸异常除从解剖及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理解以外,更应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如急性肺损伤、ARDS、呼吸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存在于各科的危重病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