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催化剂

合集下载

纳米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纳米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纳米催化剂的发展趋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超级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纳米催化剂。

这玩意儿可真的是科学界的小明星,大家都在讨论它,研究它,想要把它推到更高的水平。

你可能会问,纳米催化剂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把催化剂做得超级小,微小到纳米级别,听起来是不是酷炫无比?就像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了无数个小西瓜粒,越小越好。

这样的小家伙在化学反应中可起到大作用,简直就是化学界的小精灵,挥舞着魔法棒,帮助我们加速反应。

现在,咱们得提一提,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这些小东西呢?你想啊,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环保问题也愈发突出。

传统的催化剂效率低下,反应慢,真是让人着急。

而纳米催化剂就不一样,它们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降低了能耗,简直是环保界的小救星。

你可知道,很多新能源的研发也都离不开这些小玩意儿吗?比如说,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提升,背后就有纳米催化剂在默默支持。

这不,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都在朝这个方向使劲,搞得是热火朝天,争先恐后。

你知道,科学研究就像比赛,谁能先拿到“金牌”,谁就能在这个领域里扬名立万。

很多科研人员已经在探索新的纳米材料,像碳纳米管、金属纳米颗粒、甚至是某些特殊的氧化物。

听着是不是像一场盛大的材料派对?不同的材料轮番上阵,争着要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色。

而且啊,咱们现在的科技手段也是越来越牛逼,像各种先进的表征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这些纳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表现。

想象一下,像是在拍电影一样,把催化剂的“表演”全部记录下来,真的是太神奇了。

通过这些观察,科学家们能够不断调整材料的结构和形状,做到更精准的催化,简直就是在做化学魔术,嘿嘿。

不得不说,未来的应用场景也让人兴奋得不行。

汽车尾气处理、污染物降解、甚至是碳捕捉,统统都能看到纳米催化剂的身影。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里,街道干干净净,蓝天白云,连小鸟都在唱歌。

就因为有了这些小小的催化剂,咱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纳米催化剂的发展也遇到不少挑战。

高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高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高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催化剂是一种能够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纳米催化剂是指其粒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催化剂。

由于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因此,制备高效纳米催化剂并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已成为当今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 溶液法制备: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

该方法将金属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并通过还原、沉淀、水热合成等过程生成纳米尺度的催化剂。

溶液法具有制备简便、可控性好的优点,可以制备出各种金属和金属合金的纳米催化剂。

2. 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气相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或金属卤素化物作为前驱体,通过热解反应将金属沉积在载体上。

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纳米催化剂粒径分布窄,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3. 等离子体法制备:等离子体法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在气相或液相中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激发等离子体产生高能物种,将金属前驱体转化为纳米颗粒。

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分散性能。

二、纳米催化剂的应用方法1. 催化剂载体的选取:催化剂载体是纳米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包括氧化物、硅胶、活性炭、纳米碳管等。

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催化剂特性,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并进行表面修饰可以提高催化效果。

2. 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对于纳米催化剂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条件,可以优化催化反应过程,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同时,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催化反应进行动态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变化,为催化反应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3. 表面修饰的方法: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面吸附和反应物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或者结合其他助剂、共催化剂等,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化学与纳米催化剂

化学与纳米催化剂

化学与纳米催化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其中纳米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纳米催化剂的定义、应用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一、纳米催化剂的定义及特性纳米催化剂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催化剂材料,通常由纳米颗粒组成。

纳米催化剂的尺寸范围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纳米催化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较大的比表面积: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纳米催化剂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与反应物接触的机会,提高了催化效率。

2. 量子尺度效应: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接近分子尺度,因此具有量子尺度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纳米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传统催化剂有所不同,从而展现出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3. 可调控性:纳米催化剂的性能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形状和组成来实现。

通过这种可调控性,可以优化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提高催化反应的效果。

二、纳米催化剂的应用领域纳米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可用于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

纳米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和可调控性使其在催化剂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例如,纳米金和纳米银作为催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 能源领域:纳米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和储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纳米铂催化剂可用于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提高电池的效率。

此外,纳米催化剂还可用于催化剂脱硫、催化剂裂化等能源领域的重要工艺。

3. 环境保护:纳米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纳米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环境清洁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纳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纳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1. 提高反应速率:纳米催化剂的较大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机会,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引言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医药、电子、能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纳米催化剂的研究和制备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纳米催化剂具有比传统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环保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二、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使物质析出,然后通过控制pH值、温度等条件进行沉淀物的洗涤、干燥等处理,制备出纳米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等优点,且可以制备出高纯度、均匀分布的纳米催化剂。

2.气相合成法气相合成法是一种将气态前体物分解或反应而生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前体物通过载气输送到高温反应室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产生气态分解反应,生成纳米催化剂。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度纯净、晶型良好、分散性好的纳米催化剂。

3.微乳法微乳法是一种使用表面活性剂将水溶液和油相混合而形成稳定胶体体系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前体物在水相或油相中分散,并通过控制温度、pH值等因素制备出均匀分布的纳米催化剂。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温和、可控性强,且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高度分散的纳米催化剂。

三、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1. 催化活性的研究纳米催化剂相较于传统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因而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研究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以评估其催化效果和应用前景。

例如,针对催化剂在合成苯乙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负载铂纳米颗粒在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

2. 催化选择性的研究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选择性是指其在特定反应中所产生的所需产物与副产物的比例。

通过研究纳米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可以评估其应用效果和可行性。

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探索

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探索

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探索在当今的化学领域中,纳米催化剂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其独特的性质和卓越的性能,为催化反应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纳米催化剂,顾名思义,是指尺寸在纳米级别的催化剂。

由于其极小的尺寸,纳米催化剂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在相同质量下,纳米催化剂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反应的效率。

比如说在能源领域,纳米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就具有重要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效率。

传统的铂催化剂虽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由于价格昂贵且资源稀缺,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而纳米级的铂催化剂,通过精确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可以显著提高铂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纳米催化剂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加氢反应中,纳米钯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与传统的钯催化剂相比,纳米钯催化剂能够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副反应的发生。

而且,通过对纳米钯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选择性,实现对特定官能团的精准加氢。

纳米催化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以汽车尾气处理为例,纳米级的贵金属催化剂能够更有效地将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还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然而,纳米催化剂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其稳定性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和失活,从而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方面,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如活性炭、氧化铝等,可以有效地分散纳米颗粒,防止其团聚。

另一方面,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包覆或掺杂其他元素,也能够增强其稳定性。

另外,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也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物理法如溅射、蒸发等,能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纳米颗粒,但往往成本较高且难以控制颗粒尺寸和形状。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研究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研究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研究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纳米催化剂则是具有纳米尺度级别的颗粒大小的催化剂。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和优越的催化性能,纳米催化剂在能源转换、环境保护和化学合成等领域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活性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 沉淀法:沉淀法是制备纳米催化剂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纳米颗粒并沉积到固体表面。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化学成分,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沉淀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生产中大规模制备纳米催化剂。

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气体的原子或分子反应沉积到固体基材表面,从而形成纳米颗粒。

气相沉积法能够控制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可以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功能性基团,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利用溶液中的凝胶生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凝胶的组成,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纳米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具有高度可控性和较大比表面积的特点,适用于制备高效的纳米催化剂。

二、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是了解其催化性能和机制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其应用于实际工业过程提供理论指导和优化改进。

1. 催化剂表征:催化剂表征是催化活性研究的基础。

通过使用各种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可以获得催化剂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等信息。

2. 反应机理研究:反应机理研究是理解纳米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键。

通过红外光谱、在线质谱等技术,可以分析反应中产物和中间体的形成过程,推测反应机理,并验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中心。

3. 催化活性评估:催化活性评估是衡量纳米催化剂催化性能的重要手段。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控制技术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控制技术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控制技术纳米催化剂是一种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它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效性等优势,因此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控制技术。

一、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油包水法、微乳液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溶胶的凝胶过程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但存在着相对较长的制备时间和制备条件复杂的问题。

另一种制备方法是沉淀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溶液中添加沉淀剂,使金属沉淀为纳米颗粒。

沉淀法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存在粒子尺寸分布范围较大、表面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目前,油包水法也是一种研究较多的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油包水系统,在水中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温度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但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来稳定纳米颗粒,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可能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二、纳米催化剂的性能控制技术纳米催化剂的性能控制是一项关键技术。

在催化剂设计中,需要考虑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晶面、粒径分布等因素。

通过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性能的精确控制。

首先,尺寸调控是纳米催化剂性能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较小的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调控条件,可以实现纳米颗粒尺寸的精确控制。

其次,形貌调控也是实现性能控制的关键因素。

不同形貌的纳米颗粒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调控合成方法和添加剂的种类与浓度,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而实现对催化剂性能的调控。

此外,晶面调控也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性能控制方法。

不同晶面具有不同的表面活性和催化能力。

通过调控合成方法和添加剂的种类与浓度,可以实现对纳米颗粒的晶面选择,从而控制催化剂的性能。

最后,粒径分布调控是另一种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技巧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技巧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技巧引言:纳米催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尺寸效应使得纳米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活跃的表面结构和更优异的催化性能。

本文将介绍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技巧,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并对不同的表征技术进行探讨。

一、物理方法制备纳米催化剂1.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它基于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生成纳米颗粒。

常用的气相沉积法有热蒸发法、激光蒸发法和电子束蒸发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沉积温度和沉积速率来调控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和形貌。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纳米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可以通过控制水解和缩聚反应的条件来调节纳米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

3. 界面重组法界面重组法是一种利用金属原子在固体表面的扩散和重新组合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控制金属原子的扩散速率和沉积时间来控制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和形貌。

二、化学方法制备纳米催化剂1. 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PH值和温度等条件,可以调节纳米催化剂的尺寸和形貌。

此外,可以通过改变共沉淀剂的种类和添加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分散性。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将溶液或混合物放入密封容器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纳米催化剂的晶体尺寸、表面结构和比表面积。

此外,还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和添加助剂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

3. 微乳法微乳法是一种利用水和油相互溶解的特性在微乳液中合成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通过调节乳化剂的类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可以获得纳米尺寸均匀分布的催化剂。

此外,微乳法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添加表面活性剂来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三、纳米催化剂表征技术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获得纳米催化剂的形貌和晶体结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部分共晶熔融盐的组成和熔点 体系 LiCl−KCl KCl−NaCl MgCl2−KCl Li2SO4−K2SO4 LiNO3−KNO3 AlCl3−NaCl 摩尔组成 59 : 41 50 : 50 32.5 : 67.5 80 : 20 43 : 57 83 : 17 熔点(℃) 352 658 410 535 132 154
1. 有不同类型的表面晶面,晶格参数也稍小(对1 nm的微粒来
说约小3%)。
2. 熔点比大晶体的低。如由55个原子组成的1 nm的微粒,其熔
点为大块金属的熔点的一半。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纳米晶的特异性(Unique Characters of Nanocrystals)
3. 功函、内聚能密度和居里温度(铁磁质转变为顺磁质的温度
(a) (b) (c)
(d)
(e)
(f)
Fig. 11. (a-c) La0.8Ba0.2MnO3和 (d-f) LaMnO3样品的TEM照片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水解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微波水解法等。
CH3ONa, C2H5ONa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纳米晶的特异性(Unique Characters of Nanocrystals)
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大块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差 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atal. Rev. Sci. Eng. 9 (1974) 209】
不与金属离子直接反应生成沉淀,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 在溶液中缓慢生成,金属离子与缓慢生成的沉淀剂反应生成目
标产物,或者沉淀物再经适当处理而制得目标产物。
因此,只要控制好沉淀剂的生成速率,便可将过饱和度控
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浓度不均匀现象,从而控制粒子的生
长速率,得到粒度均匀的纳米材料。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autoclave)中于170~200 ℃恒温24~120 h后,制得BaMnO3
和BaMn0.5Ti0.5O3纳米棒/纳米线。
【J. Phys. Chem. B 110 (2006) 14050】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Fig. 4. 不同条件下所合成的BaMnO3的TEM照片
பைடு நூலகம்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Acct. Chem. Res. 40 (2007) 793; Angew. Chem. Int. Ed. 47 (2008) 5292】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M M O M O CR' + R M O M -2ROH M M O O M M + RO +O X + R OR + R O O M M M M O O M M + R + R X O O CR' (Eq. 3) (Eq. 4) (Eq. 1) R (Eq. 2)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纳米材料的分类 (Category of Nanomaterials )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0-
100nm)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纳米材料分类: (1)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 子团簇、纳米尺寸的孔洞等; (2)一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两维在纳米尺度,如纳米线、纳 米棒、纳米带、纳米管、纳米纤维等; (3)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 层膜、超晶格等。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Fabrication Methods of Nanocatalysts) 1. 固相合成法(Solid-Phase Fabrication) 2. 液相合成法(Liquid-Phase Fabrication) 3. 气相合成法 (Gas-Phase Fabrication)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沉淀法被广泛地用来合成单一或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
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 共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直接沉淀法: 不容易控制粒径大小
为避免这一点,人们在溶液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该试剂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固相合成法(Solid-State Fabrication Method)
无机熔融盐合成法:熔融的无机化合物(即熔融盐)在熔化时 解离为离子,正、负离子靠库伦力相互作 用。
具有很高的热容和热传导以及高的热稳定性和质量传递速
度,可作为高温下的反应介质。
与单一的盐相比,复合盐的熔点更低些。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例如:在制备纳米 NiO 空球等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尿素水解 生成沉淀剂NH4OH的速率即可控制粒子的生长速率。
具体过程:以纳米碳球为硬模板,以尿素作为产生沉淀剂
NH4OH的原料,以金属硝酸盐或氯化物为前驱体,在水和乙醇 的混合溶剂中于60 ℃持续搅拌48 h,离心分离并在500 ℃焙烧
分散程度,有效地降低了反应温度。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非水溶胶 凝胶法:在水溶液体系中,形成M−O−M (M代表金属)所需的氧 由水分子提供;而在非水溶胶 凝胶法中,形成M−O−M 所需的氧则只能由有 机溶剂(醚、乙醇、酮或醛等)或原料的有机构成(醇盐或乙酰丙酮化物等) 提供。 形成M−O−M的途径: (1 )在释放卤代烃 RX或HX(X代表卤离子)的过程中,金属卤化物与金属 醇盐(由金属卤化物与乙醇反应生成)发生缩合; (2)在除去有机醚的过程中,两金属醇盐发生凝聚或金属羧酸盐与金属醇盐 发生缩合; (3)在以酮为溶剂的体系中,氧的释放通常涉及到羟醛缩合反应,即在脱水 的过程中,两个羰基化合物互相反应,其中水分子为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提供氧 原子。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液相合成法(Liquid-Phase Synthesis Method)
液相法是合成纳米催化剂的常用方法
主要包括: 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水(或溶剂)热合成法 微乳液法 化学还原法 【Chem. Rev. 104 (2004) 3893】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NaOH−KOH
NaSCN−KSCN LiAc−NaAc−KAc LiF−NaF−KF NaPO4−KPO4
51 : 49
26.3 : 73.7 20 : 30 : 50 46.5 : 11.5 : 42 50 : 50
185
128 162 459 537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例如:王中林(Z.L. Wang)等人以摩尔比为49/51的KOH和 NaOH混合物作为熔融盐(熔点为165 ℃,NaOH和KOH的熔 点分别为323 ℃和360 ℃),以BaCl2、MnO2和TiO2为前驱 体,在密封的以特氟龙为内衬的高压反应釜(Teflon-lined
影响纳米催化剂性质的因素:晶粒大小、形貌、表面结构以 及体相和表面组成等(这些因素又取决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和途径)。
纳米催化剂的合成技术是催化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1)追求尺寸、形貌和组成可控的制备方法;
(2)探索普遍适合的原理和方法;
(3)纳米材料的组装,发展新型纳米催化材料。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常用胶凝剂:柠檬酸、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丙烯酸、淀粉衍生物、硬脂酸等。 柠檬酸络合法:以柠檬酸为配体的溶胶 凝胶法是
最早用于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之一。由于在成胶
过程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络合,提高了金属离子的
与高温固相反应法相比,此方法能降低材料物相的生成温度。
例如:将金属硝酸盐与 Na2CO3NaOH 混合物反应后生成的沉
淀经800 ℃焙烧处理后,可制得单相La1xAxMnO3(A = Sr, Ba, Ca)纳米粒子。 【Chem. Eng. J. 89 (2002) 213】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例如:利用醇盐水解法在溶剂热反应体系中可获得高度结晶且
呈近似单分散的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棒及其它金属离子(Sn4+
、Fe3+、Co2+、Ni2+)掺杂的物质。
【Chem. Eur. J. 12 (2006) 2383】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 总结:
纳米催化剂(Nanocatalysts)
固相合成法(Solid-State Fabrication Method)
固相热分解法、高温固相反应法、室温固相反应法(球磨法Sn) 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将前躯体研磨均匀后在高温下进行焙烧
由于反应温度高,产物的粒径、形貌和组 成都难以控制,且能耗较大。
固相热分解法:常用于碳酸盐、草酸盐、有机酸盐和金属氢氧 化物等热分解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该工艺操作简单,但产物易团聚,且原料在分 解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3 h后可得一系列粒径均匀的纳米 NiO、ZnO、CuO、Fe2O3和
Ga2O3空球。 【Nanotechnology 18 (2007) 355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