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_送鲍浩然之浙东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_送鲍浩然之浙东ppt课件

bào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名
诗人的朋友
去、到
题目的意思: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王观
宋代词人,字通叟[sōu],如皋[gāo] (今属江苏)人,生卒[zú]年不详。 宗时中进士,作《扬州赋[fù]》,神 阅后甚喜。其词构思新颖[yǐng],用 佻 [tiào]巧,不落俗套。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读一读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 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 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 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浙东图片
•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
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第一句诗用了本___诗__练的习手法,第二、三句
比喻 设问
美好祝愿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读一读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 “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 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 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 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部编版·统编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部编版·统编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宋】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 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 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欲 问 行 人 去 那 眉边 眼? 盈 盈 处 。
水 是 眼 波 横 ,
山 是 眉 峰 聚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 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才

又 又 送
送春 君归 归, 去 。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宋】苏 轼
【宋】
词牌名
送:送别
之:去、到
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
王观(1035~ 1100),字通叟, 如皋(现属江苏 南通如皋)人, 宋代词人,与高 邮的秦观并称二 观。 代表作: 《卜算子·送鲍 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Fra bibliotek《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 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 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 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ppt

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ppt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he yao
yu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作业:
1.积累写送别的古诗两首。 2.背诵《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 词及意思和中心,并默写。
?
抓词眼,知诗意
? 水是眼波横, ? 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 ? ? 山是眉峰聚。 ?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
抓词眼,知诗意
? 水是眼波横, ? 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 ? 山是眉峰聚, ?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流 动的水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
?
抓词眼,知诗意
? 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在诗人深情 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 ,直至消失。
?
抓词眼,明诗意
才始送春归, 才始:方才 ? ? 刚刚送别了春天, ? ? ?
抓词眼,明诗意
才始送春归, ? 刚刚送别了春天, ? ? 又送君归去 ? 又要送你归去。 ? ?
抓词眼,明诗意
才始送春归, ? 刚刚送别了春天,又要送你归去。 ? ? 又送君归去 ? 又要送你归去。
?
?
宋 王观
? 卜算子是词牌 ? 鲍浩然是作者的好友 ? 之:到 ? 浙东:浙江东部
抓词眼,知诗意
? 水是眼波横,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 水波。
? 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 ?
诵读诗词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是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 这句点名了送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 又送春归去” 做了铺垫。此处的两个“送 ”分别指什么?

精品课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实用性课件

精品课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实用性课件

欣赏: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 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 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 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 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 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 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 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
课堂测试题(1-7 对的打钩,错的打叉)
1、《别云间》首联主要是写诗人面对“南冠”而回忆三年的 征战生活。()
2、《别云间》颔联主要是悲国家之难,哀自己的不幸。() 3、《别云间》尾联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
志、大无畏的精神。()
4、《别云间》虽然诗人内心十分矛盾,但是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依然清晰明见。()
5、《卜算子》的词人,最具逆向创新能力。他把流水喻为美 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 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6、《卜算子》下阕主要是抒发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 友的祝福之情。()
7、《卜算子》这首诗诗词语言朴素清新,情感深挚真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 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创作《清平乐》 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项,第二天便被罢职, 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俗理,却又谑而 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 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 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 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碧绿的江水, 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
古诗词诵读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说明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
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 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 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 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 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 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 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 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 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 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 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 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古诗赏析

注释
仄片”章复第言可各四命为。。① 韵四。集演三句酌两十之取万北卜 。仄八》为字为增仄四人义树宋算
韵十入慢豆六衬韵字”于《时子 ,九“曲。言字。,。“词盛: 后字歇,宋句,两上双卖律行词 片,指《教,化结下调卜》此牌 五前调乐坊于五亦片,算以曲名

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课文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 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 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个送别的主题就有如此多样的情感。李白在黄 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即使孤帆远影,仍不肯离 去。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与水天共存。王 维送别好友到塞外临别时殷殷关切,为友人再无 知己而伤神。王观却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 切,送人送得欢欢喜喜,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 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
诗意: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朋友去 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 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古诗赏析
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下阕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最后两句 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 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 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回家乡 (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词人家 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释 怀,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 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 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pì]喻来形容 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 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 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 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 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 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 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 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 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文语文PPT课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文语文PPT课件

才又
句析: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
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 分析:这两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
词的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 字、两个归字、两个春字, 把季节与人事巧妙勾连,既 表达了惜春之意又表达了对 朋友的祝愿之情。
布置作业
1
我能把《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 的情景写成一篇文章
2
我能搜集一些送别诗,在小组里欣赏交 流。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某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 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之:动词,到、往 浙东:今指江南一带
卜算子 词牌名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 叟,北宋著名词人。
诗意理解
欲问行人去那边 ?
哪里
眉眼盈盈处 。
仪态美好的样子 山水交汇的地方
句析:这两句采用设问的方式,点明行人所要去的地方。
诗意理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 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 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
地方。
诗意理解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寄寓对友人的祝福之意。
诗意理解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 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 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话导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 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 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初读感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 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 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初读感知
主要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等。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感悟体会
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读感知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 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 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 为远山,这里反用。
初读感知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借景抒情;一喜一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 送 鲍浩然 之浙东

【读一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北宋 【体裁】:词

【注释】

卜算子· 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பைடு நூலகம்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以上两句话利用女人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
分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 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 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 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 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 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 乎是她们紧蹙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 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 深厚的浓浓感情。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 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 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 句中。

这首诗诗词语言朴素清新,情感深挚真切。 尤其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更 是神采之笔,设喻之巧,联想之妙,令人击 节叹服.。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 苏)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 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创 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 亵渎了神宗赵项,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俗理, 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 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 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 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 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 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碧 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 美人聚拢的眉峰。
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 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 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 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 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 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 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 露。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
的样子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山水交汇处。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 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 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 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 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 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 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 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