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历史新教材会考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上海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

上海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

上海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上海会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重点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社会变革。

- 秦汉时期: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郡县制、儒家思想的确立等。

-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传入、士族制度等。

-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唐朝的开放政策、经济文化的繁荣等。

-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战争背景、过程及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建立近代企业的过程和局限性。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爱国主义和民主科学的倡导。

-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3. 世界史:-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 中世纪: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

- 近现代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十月革命等。

-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原因、过程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冷战时期:美苏对立、意识形态冲突、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4. 历史人物与思想:- 重要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等。

- 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5. 历史事件与变革:- 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科举制度的创立、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

- 社会变革:如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

6. 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史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

- 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比较研究、历史视角等。

7. 历史与现实:- 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指导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这些知识点是上海会考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新高一历史会考上下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会考上下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会考上下册知识点【正文】新高一历史会考上下册知识点一、考前准备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科,考试内容囊括了上下册的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备考历史会考,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考前准备。

1. 复习计划的制定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成功备考的关键。

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复习内容,将知识点分成若干个阶段,保证每个阶段的内容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

2. 整理笔记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点和笔记。

在考前,我们需要花时间整理这些笔记,将其分类整理成便于回顾的形式。

可以通过制作复习卡片、梳理思维导图等方式,使自己更好地复习。

3. 做题巩固通过做一些历年的历史会考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通过做题巩固知识,也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上册知识点上册的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包括了王朝更迭、政治制度变革、军事战争、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巴比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

涵盖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三、下册知识点下册的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京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和人物。

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联合国的成立、欧洲一体化等历史事件和国际组织的形成。

涵盖了政治、经济、战争和和平等方面的内容。

四、复习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历史会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复习建议。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分册完整版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

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习计划,敬请原谅。

2015年1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第一分册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A】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东:伊朗高原西:阿拉伯大沙漠北: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

大致与今伊拉克共和国相当。

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A】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汉穆拉比法典》: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价值/评价①)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评价: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价值/评价②)特点:①神明裁决②同态复仇③保护私有财产④严刑峻法⑤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第二课古代埃及(尼罗河)【A】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A】统治模式: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绝对权威,自奉为神或者神的后裔。

君主专制: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控制所有的军队。

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上海 高中历史会考 复习内容

上海 高中历史会考 复习内容

八大
1956· 9
北京
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 东领导 制定争取抗张胜利路线 确 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 思想 确立发展生产力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 上来,改革开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 十一届三 1978· 北京 中 十二大 1982 北京
口号与时代
拒签和约,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打土豪、分田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打倒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 土地革命 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 一二· 九运动 大跃进 解放战争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由原 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来。书写材料通常石质材料、陶片、 木料和纸草。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纸草
1.“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歌中“泥板上的字”当指 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玛雅文字 “自十四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 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 存的目的和理想”。这段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兴起 C.宗教改革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 3、《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介绍:“设有用兵和战 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 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其中“巴厘满”即 A.内阁 B.首相 C.议会 D.法院
4.“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无产阶级在这场革 命当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当出自 A.马克思与恩格斯 B.欧文与傅立叶 C.圣西门与傅里叶 D.欧文与圣西门 5.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 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 年代的胜利” 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 民家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变法运动的开展 C.农民起义的冲击 D.选官制度的改革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读高二的学生最主要的考试就是会考,想要学习的比较的好,学生过最好知道哪些的知识点是必考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上海高中的历史会考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这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1、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的专制统治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第3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

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二、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提要(手打)第二分册

第二分册1.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

中华文明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

夏朝有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二里头文化遗存3.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

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公元前1046(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君,商纣王兵败自杀。

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商周建立后,为了对新政府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制。

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与伊朗高原、西与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邻波斯湾。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城市国家)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

名称由来: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发明时间: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历史地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1)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2)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3)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

作用:1)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用楔形文字保存下来。

2)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宗教权: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法律权: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经济权: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军事权:控制着全国的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 大约BC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3. 《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一手文献.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6、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中叶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第2课:古代埃及1.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3.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4.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5.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

6.金字塔的实质: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7. 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第3课:古代印度:1、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外传2.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征服土著部落。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雅利安人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

3、.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4.种姓制度:祭司阶层——婆罗门,世俗统治者——刹地利,雅利安自由民——吠舍,被征服的土著——首陀罗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5. BC6世纪,政局动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6. 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是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7. 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早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8、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东汉末年开始传播,三国、两晋、南北朝盛行。

对佛教传播有贡献的几位高僧:东晋法显《法显传》;唐朝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记》,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和佛教有关的三大石窟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9、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览表:(1)玛雅文化:区域范围: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存在时间:公元前2500开始,公元16世纪上半叶毁灭主要成果: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传到世界各地;建立了金字塔式神庙。

会使用0和象形文字。

(2)阿兹特克文化:区域范围:今墨西哥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2世纪开始,公元15世纪强盛主要成果: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金字塔式神庙,掌握原始麻痹术,织布刺绣,灌溉农业(3)印加文化:区域范围:安第斯高原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5世纪向外扩张,公元16世纪30年代消亡主要成果:培植了马铃薯,灌溉农业,擅长建筑,使用多种植物治病第5课古代黑非洲:1、公元前590年~~公元前4世纪中叶麦罗埃文明兴起公元前后阿克苏姆文明兴起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大津巴布韦文化兴起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津巴布韦文化衰落2、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般称为“黑非洲”。

3、位于东北非的麦罗埃文明,它始于公元前590年,公元4世纪中叶,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

4、麦罗埃是当地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铁中心。

在麦罗埃的物产中,陶器是最著名的。

5、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于公元前后,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

阿克苏姆人对外贸易高度繁荣,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6、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大约始建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

大津巴布韦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

7、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发展;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公元前656年,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王国进入麦罗埃文明.(2)阿克苏姆文明;东北非的另一古代文明,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

8、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的进程,给人的启示。

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城邦制度形成、发展和作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200多个)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部(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局限性: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七课:古代希腊文化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古典时代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戏剧体裁: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着重于描写人与命运的抗争,塑造崇高的英雄人物。

古代希腊的戏剧代表了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类型。

荷马史诗: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列举世界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三大悲剧家及喜剧家:(1)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代表人物:(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主张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并首次提出勒逻辑学中归纳和定义的方法。

柏拉图:创建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理想国”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

代表作:《理想国》、《辩诉篇》、《法律篇》。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主要代表作是《政治学》、《诗学》等。

10、希罗多德《历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修昔底德是与希罗多德齐名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

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也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八课:古罗马政治制度前8世纪中叶~~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2、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通过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3、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制度。

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4、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

5、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6、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

7、.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是欧洲古代史终结的标志,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9课:罗马法体系:1、什么是罗马法:它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结实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

成为罗马发体系的渊源。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3、“公民法”: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

包括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

公民法特点: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

4、什么是“万民法”: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

万民法特点:这些法令和决议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

5、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勒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6、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律大全《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最终确立。

7、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