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测量方案

地铁测量方案
地铁测量方案

地铁车站、区间某某线第四合同段土建工程

测量实施方案

地铁测绘有限公司

2015年9月17日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第三章.作业依据

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第五章.施工动态分析与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第六章.测量人员组织

第七章.使用仪器设备

第八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章.费用预算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1.1地铁车站、区间某某线工程起自南四环北侧马家楼,向北沿马家堡西路、

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由新街口向西,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后转向北,沿中关村大街至清华西门,之后向西进入颐和园路,经圆明园、颐和园,终至龙背村,线路全长28.14km,共设24座车站。1.1.2某某线第四合同段工程包含两个区间和一座车站,即角门北站-地铁南站区间、地铁南站-陶然亭站区间及地铁南站的土建工程(含降水工程),不含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工程,各部工程简况如下:

1、角门北站-地铁南站区间

设计起止里程为:K2+408~K3+480,区间全长1595.5m,含联络通道2座、区间风井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线路南起角门北站,沿马西路下穿马草河后向东偏移,经南三环、万芳亭公园、凉水河到达地铁南站。隧道所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土层,地层为圆砾、卵石、粉土层;无承压水,仅凉水河见潜水层。

2、区间线路从地铁南站出发,下穿既有线,由南向北从马家堡西路北过幸福里东路,沿工地行进,下穿南护城河后沿菜市口南大街北行至陶然亭站。线路两侧地面上既有建筑密集,地下各种公用管线密布。

3、地铁南站

车站全长193.2m,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岛式明挖车站(直线车站),站台宽10m,有效站台长120m,共布臵有三个出入口(独立有盖式)。车站西北端布臵①号出入口,西南端布臵②号出入口,东北端布臵③号出入口。在车站北端向东布臵了一组新风道和排风道,在车站南端向东也布臵了一组新风道和排风道。车站覆土平均为3.1米左右。

站区东侧是进出地铁南站(火车站)的京山铁路,西侧为翠林小区、亚林小区、宏泰家园、中房鼎立家园、祥和苑等居住小区,站址周边无重要高大建筑,房屋多为民房。车站西边规划为一般居住用地,东北角规划为绿地,东南角为京山铁路,其出入口和风亭在红线外出地面。

地铁南站所处位臵的地下管线共有8条(包含燃气管、中水管、电缆线等),部分管线需永久改移。车站范围内地下土层主要为粉土层、粉质粘土层夹杂卵石圆砾层构成,车站主体结构下有承压水含水层。

1.2工程环境:

1.2.1既有建筑物

1、角门北站-地铁南站区间

线路沿马家堡西路下方布设,道路两侧主要为住宅小区。沿线主要建筑物有马草河桥、南三环立交桥、京山与永丰铁路立交桥、凉水河桥,为确保安全,盾构穿越各段时,必须控制好开挖面的土压平衡,把握好注浆时间和方法,加强对该桥梁与地表沉降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必要时可以采用旋喷桩通过地面对桥梁桩基周围土体加固,确保桥梁安全。考虑到马草河、凉水河流量较大,为确保安全,视下一阶段河水渗流情况,必要时施工期间对该段河水实施导流。

2、地铁南站-陶然亭站区间

线路沿道路布设,线路两侧地面上既有建筑密集,地下各种公用管线密布,本区间邻近的主要建(构)筑物如下:

①南护城河跨河桥:右线中心距桥基边缘4.79m。

②南二环立交桥:右线中心距桥墩桩基边缘10.077m,左线中心距桥墩桩基

15.724m。

③菜市口南大街一号过街人行天桥:距桥基边缘净距5.4m。

④菜市口南大街二号过街人行天桥:距桥基边缘净距3.134m。

⑤南护城河:河床距隧道顶部约8m。

⑥管线:K4+180、K4+265处的污水管标高较低,距隧道顶部约0.96m和

1.925m。

⑦线路周边的低矮房屋。

盾构在曲线推进过程中,应调整掘进速度与正面土压,达到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度和减少超挖的效果,从而减少地层的变形。盾构暂停推进时,可能会引起盾构后退,而使开挖面松弛造成地表沉陷,此时应作好防止盾构后退措施,并对开挖面及盾尾采取封闭措施。对于菜市口南大街一号、二号过街人行天桥可在桥墩处做临时支撑,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待盾构通过沉降稳定后,拆除临时支撑。

3、地铁南站

站区东侧是进出地铁南站(火车站)的京山铁路,西侧为翠林小区、亚林小区、宏泰家园、中房鼎立家园、祥和苑等居住小区,站址周边无重要高大建筑,房屋多为民房。基坑范围邻近除道路西侧有几幢永久性建筑,车站东侧为京山铁路,因此,在结构施工期间应加强监控量测,以有效的控制变形。

1.2.2地下管线

站区所处位臵的各类地下管线情况为:马家堡西路由西向东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共8条,依次为:燃气管1条、中水管1条、电信电缆2根条、雨污水管2根条、给水管1根条。各种管线的避让、改移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当各类临时迁移的地下管线处于车站出入口及风道处时,采取支托、悬吊措施,其中市政污水管线应局部更换为钢管。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部分支管与主管道合为一根,永久性改移的给排水、煤气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0m。

1.3工程特点:

1.3.1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多。

本标段包括一站两区间,全长3001m。地铁南站主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出入口过路段辅以暗挖法施工;两区间采用盾构施工,区间联络通道使用暗挖法施工。

1.3.2施工干扰多,施工配合要求高。

地铁南站地处交通枢纽,人流大,车辆多,施工场地狭小,施工交通干扰大。车站周围房屋密布,且大多为民房,扰民和民扰问题突出。

盾构施工从陶然亭车站进入,从角门北站推出,和相邻标段的施工配合、施工协调要求高,同时相互间的施工干扰问题多。盾构通过地铁南站,要求地铁南站提供条件,同时对地铁南站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1.3.3工程量大,工期短。

区间线路3001m,施工工期529天;地铁南站施工工期592天,同时须为区间施工创造和提供条件。对标段的工期压力非常大,要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和施工组织生产能力。

1.3.4管网改移及建、构筑物监测工作量大。

地铁南站范围内地下管线密布,大部分为市政主干线,数量多、种类多、涉及的管线管理单位多、牵涉面广,大部分需要改移,协调难度大。区间沿线穿越居民住宅楼、桥梁、河道多,对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监控量测工作量大。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围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方法,

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土建工程施工放样和施工监控量测。

土建工程施工放样包含以下内容: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检测;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地面至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竖井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

●地下施工控制测量、放样,盾构机始发相关测量、掘进测量;

●隧道贯通测量;

●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静空断面测量。

施工监控量测包含:

●地面变形监测;

●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

●地下管线变形测量;

●地中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

●盾构隧道洞室收敛变形监测;

●盾构隧道拱底下沉监测;

●地下水位观测;

●桩结构钢筋应力测量;

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规范》(GB50308-1999);

2、《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H2001.92);

6、《地铁车站、区间新建线路控制测量总体技术要求》(试行本)(地铁车站、区间建设管理公司工程部,2002.11)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

9、《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299-1999)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1、《地铁车站、区间4号线施工设计施工图》

12、地铁车站、区间四号线第四合同段沿线建筑调查资料、沿线市政管线调

查资料

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地铁车站、区间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贯通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地铁车站、区间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如下表所示。

地铁车站、区间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

4.1测量控制网的检测

为满足盾构施工的需要,应检测业主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点,保证上述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分别小于±10㎜,±8㎜和±

8L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精密水准路线闭合差)作为盾构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

地面控制网是隧道贯通的依据由于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点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应先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检测,确定控制网的可靠性。工作内容包括:检测相应精密导线点,检测高程控制点等。

4.2施工控制网布设

在地面控制网检测无误后,依据检测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 以保证日后的施工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有顺利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分两方面内容:

(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

通常地面精密导线的密度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竖井联系测量、隧道贯通测量的需要。

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点位中误差小于±10㎜。

(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

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L为水准路线长,以km 计)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4.3联系测量

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隧道内,以便指导隧洞道施工。具体方

法是将施工控制点通过布设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路线,建立近井点,再通过近井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竖井下,为隧道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

联系测量是联接地上与地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进行多次复测,复测次数应随贯通距离增加而增加,一般1km以内取三次。

其主要内容包括:

(1)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

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近井点与GPS 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并应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

趋近导线测量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点位中误差小于±10㎜。

测定趋近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的精密水准点上。趋近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2)竖井定向测量

为保证盾构施工基线边方向的准确性,采用投点仪和陀螺仪定向方法或吊钢丝联系三角形法为主要手段进行定向。

如利用竖井倒入,则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如图4.3-1所示,即通过竖

递,如图4.3-2所示。

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经检定后),井上和井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3~5cm,施测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当测深超过20m时,三次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地下施工控制水准点,可与地下导线点合埋设于一点,亦可另设水准点。水准点密度与导线点数基本相同,在曲线段可适当增加一些。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

地下施工水准测量可采用S3水准仪和5m塔尺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应在±

4.4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按Ⅰ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5000。

在隧道未贯通前,地下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保证导线的精度。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三个导线点进行检测。地下导线点布设成导线锁的形式,形成较多的检核条件,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导线点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应采取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曲线段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五大桩(或三大桩)点上,一般边长不应小于60m,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

4.5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

暗挖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激光指向仪的中线和坡度,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4.6 盾构机始发的相关测量和掘进测量

盾构机始发前应进行下列测量

1)盾构机始发设施的定位测量,其中包括盾构导轨安装测量和盾构机拼装测

量等项工作;

2)盾构机内参考点复测,指盾构机拼装竣工后,应进行的测量工作其主要测

量工作应包括盾构机各主要部件几何关系测量等;

3)SLS-T导向系统的正确性与精度复核,主要包括对SLS-T导向系统中

的TCA仪器和棱镜位置测量;

4)盾构机始发位置及姿态测量。

掘进测量工作包括:

1)洞内平面控制点测量

洞内控制导线点应布设在隧道貌岸然的两侧墙壁上,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在通视条件允许和情况下,每100米布设一点。以竖井定向建立的基线边为坐标和方位角起算依据观测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水准测量以竖井高程式传递水准点为起算依据,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 mm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3)盾构机姿态测量

提供瞬时盾构机与线路中线的平面、高程偏离值,盾构机的旋转角度等;

(4)施工中对SLS-T导向系统的检核测量,保证衬砌环的环中心偏差和环片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姿态;

(5)施工中的成环管片环位置和姿态测量。

4.7隧道贯通测量

隧道贯通前约50米左右要增加施工测量的次数,并进行控制导线的全线复测,直至保证隧道贯通。

贯通后,应进行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4.8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包括:

(1)线路中线测量

以施工控制导线点为依据,利用区间施工控制中线点组成附合导线。中线点的间距直线上平均150m ,曲线上除曲线元素点外不应小于60m 。

中线点组成的导线就采用Ⅰ级全站仪,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5″,测距往返观测各二测回。

(2)隧道净空断面测量

以测定的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m ,曲线元素点每5米应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结构断面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施测,测定断面里程误差允许±50㎜,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

第五章、监控分析与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施工过程的动态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施工之前了解车站明挖深基坑与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可能产生地层变位和应力的影响,明确这种影响的大小量级和范围,明确危险可能发生的部位、方式及应采取的施工对策,同时为现场监控量测提供管理基准和依据。

5.1监测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标段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区内及周围环境进行日常的常规监测主要有:地表沉降、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地下管线沉降、隧道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桩顶位移、衬砌结构内力、临时支护内力、墙背土压力、地下水位、地中土体垂直位移、地中土体水平位移等。各种观测数据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合理确定施工参数提供依据,达到反馈指导施工的目的。

监测项目及仪器详见表3.5.2-1。

5.2监测测点布臵

监测测点布置原则为: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计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方案预先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如果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盾构区间隧道以洞内、地表、管线和房屋监测为主布点;车站以地表、管线、房屋和基坑变形监测为主布点。

测点布置见图5.2-1~图5.2-3。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2) 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3) 五、竣工测量 (11) 六、测量安全及管理 (13)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 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 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 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C 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 3.1测量监控部组成人员 姓 名 职称 职 务 工作年备注 AAA 中级 测量部负责人 15 项目 项目经理部 项目总工程师 测量部 C 段明挖区间测量组

青岛地铁施工方案

青岛地铁测量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第三章.作业依据 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第五章.测量人员组织 第六章.使用仪器设备 第七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标段主要工程内容有清江路站、清江路站~双山站区间,1站1区间。清江路站位于清江路与哈尔滨路交汇附近,是3号线的中间站,车站主体位于哈尔滨路下方,车站为地下二层10米岛式暗挖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由中部的公共区及两端的设备管理用房两部分组成;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由设备管理用房区、乘车区及轨道区三部分组成。车站中心里程为K12+395.000,车站规模189.00×20.158m。车站共设3处出入口、2处风亭、1处无障碍出入口、1处消防专用出入口。 区间起讫里程K12+516.350~K13+480.500,区间长964.15米,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断面形式为马蹄形,复合衬砌暗挖结构,区间沿哈尔滨路转入黑龙江路,穿福州路莱钢立交桥,地面为商业、商务办公、居住和商住用地,沿黑龙江路进入双山站。该区间地面覆土9.3m~22.6m,区间线间距13m~18m。区间在K12+899.765处设施工竖井(兼做活塞风道和联络通道)一座,向清江路站和双山站两个方向左右线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在轨面高程最低处设置排水泵房及横通道,在靠近双山站附近右线设停车线一处,停车线为单洞双线马蹄形断面,长228.435米,其他断面为单洞单线隧道,在靠近清江路站附近设置人防门。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三部分:1∶地面控制测量;2∶地面、地下竖井联系测量;3∶施工放样测量。其主内容: ①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检测; ②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③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④地面至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竖井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 ⑤地下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 ⑥隧道贯通测量; ⑦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静空断面测量)。 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地铁车站测量方案样本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实验段)火车站站主体围护构造 测量方案 北京城建中南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9月

1、编制根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本工程测量重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各项测量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首级控制网复核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首级控制网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首级控制网复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地表加密控制点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地表加密控制点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地表加密导线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地面加密水准点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下控制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地下导线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地下水准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趋近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竖井联系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施工测量办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明挖车站施工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围护构造放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车站冠梁及钢支撑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车站主体构造施工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铁隧道测量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土体介质、隧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监测的部位包括地表、土体内、盾构隧道结构、以及周围道路、建筑物等,监测类型主要是地表和土体深层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地层水土压力和水位变化、建筑物及其基础等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盾构隧道结构内力、外力和变形等。 1 监测项目的确定 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 隧道埋深、直径、结构型式和盾构施工工艺; 3. 双线隧道的间距或施工隧道与旁边大型及重要公用管道的间距; 4. 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现有房屋建筑及各种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形状尺寸及其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 5. 设计提供的变形及其其他控制值及其安全储备系数。各种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参见表2。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人员安排及经费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盾构隧道施工监测内容主要为地面沉降监测、隧道沉降监测、建筑物沉降(裂缝)监测和过江段地形变化监测。在盾构推进起始段100米范围内进行以土体变形和隧道结构为主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包括土体深层垂直和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隧道结构监测主要为隧道收敛位移。 2 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2.1 地面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在位于隧道推进方向上,在30m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3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同时距井壁6m及15m处各布置1条沉降监测断面,此断面在轴线左右各布4点,间距分别为距离隧道中轴线2m、5m、8m、12m;在进洞段20m~100m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4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在100m以后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5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 距井壁30m、50m、75m处各布置1条沉降监测断面,断面点间距同上;以后每50m布置1个断面。轴线点编号,左线以AZ001为轴线起点编号,右线为AY001作为起点编号;断面测点编号,根据断面测点所处轴线的方向,由N(北)向S(南)编号。地面沉降测点如遇到江河或水塘,则采用水深测量方法;如周围无建筑物或场地比较空旷,则横剖面间隔可加大至50m。地面沉降测点的埋设采用标准地表桩,必须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在坚硬的道面上埋设地表桩,应凿出道面和路基,将地表桩埋入原状土,或钻孔打入1m以上的螺纹钢筋做地表观测桩,并同时打入保护钢管套。 为布设轴线点,沿隧道轴线附近布设一条闭合平面控制导线,将轴线点放样到地面上。由于移交的水准点比较分散,所以在沿途较稳定地区埋设5~10个水准控制点。测量仪器采用SDZ2水准仪+铟钢尺。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线路闭合差应小于±0.3(mm)(N为测站数),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隆陷值。 2.2 隧道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隧道沉降由衬砌环的沉降反映出来,衬砌环的沉降监测是通过在各衬砌环

最新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方案

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方 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测量依据 (1) 三、编制目的 (1) 1.施工测量组织 (2) 2、施工测量流程 (2) 3.施工测量要求 (3) 4.平面控制测量 (3) 5.高程控制测量 (3) 6.接口的测量 (4) 7.施工放线测量 (4) 四、测量仪器设备清单 (5) 五、测量人员组织结构 (5) 六、测量方法 (6) 七、测量计划 (8) 八、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A.***路车站

车站结构形式为地下四层内框架箱型结构岛式车站。车站长度为135.6m,车站主体标准段宽度20.9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里程为YDK26+002.00,有效车站中心线底板底埋深为 26.960m,该处结构高度为24.560m,覆土厚度2.40m。 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分别设置于站位中心的四个象限,满足出入车站、疏散及过街功能。其中Ⅰ、Ⅱ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南角和东南角,十四街坊西光小区和十四街坊黄河厂小区前,需拆除临街三栋三层住宅和一栋两层住宅。Ⅲ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设置于站位东北角,花卉市场范围内,需拆除一栋一层住宅。Ⅳ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设置于站位西北角,中国兵器集团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临街绿地内。 B.***车站 车站结构形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岛式车站。车站长度为202m,车站主体标准段宽度18.7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里程为YCK27+662.00,有效车站中心线底板底埋深为16.430m,该处结构高度为13.060m,覆土厚度3.37m。 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其中Ⅰ号出入口预留,Ⅱ、Ⅲ、Ⅳ号出入口独立出地面,分别设置于其它三个象限内,将进出站客流合理分流,使乘客进出站做到均衡、流畅、便捷,避免相互交叉。设备管理区设1个直通地面紧急疏散口与Ⅳ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北角,出地面部分合设。1号风亭和Ⅰ号预留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南角,西蓝长乐坡加油加气站站位侧地块内,并与加油加汽站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2号风亭与Ⅱ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东南角,2号风亭结合荣德棕榈湾小区物业,风亭接入棕榈湾1号楼地下室,并从一、二层裙房出风,机械风亭不接入,与裙房外轮廓线保持5米距离,同时与Ⅱ号出入口也保持一定距离,机械风亭进入道路红线内避免扰民,Ⅱ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与荣德棕榈湾小区之间间距均大于5米。Ⅲ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东北角。 二、测量依据

地铁施工方案及人员配置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专业施工队劳动力的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优化配置人力、机械、材料、技术等生产要素,并根据施工阶段性要求,保证各生产要素及时进退场,实现施工资源的动态管理,特别是劳动力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该工程高速、优质地完成,我们将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人,按专业组成专业施工队伍,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共组建5个施工队进行该工程的安装,即:通风空调施工队、管道施工队、电气施工队、防腐保温施工队、调试施工队,各系统设备安装纳入相应专业施工队。 各施工队骨干力量保持稳定,一般技术工人以公司为强大后盾,随工程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即保证工程高峰期用人需要,又不至于造成现场窝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的安排,结合各专业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由各专业工程师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计划,在既满足整体施工需要,又保证机械设备利用率的前提下,编制汇总施工机械设备总需用计划。我们将按该计划进行配置,并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 机电安装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工程 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由公共区空调系统和设备、管理用房空调系统,区间隧道

通风系统设在车站的事故风道内。 设备及管理用房空调系统(车站小系统)根据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和为运营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2.1风管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风管施工主要程序 2)施工准备 (1)人员进场后,组织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解决建筑、结构和电气、暖卫施工图中的管路走向、坐标、标高与通风管道之间跨越交叉出现的问题。 (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规范和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风管的制作尺寸,采用的技术标准、咬口及风管的连接方法进行明确。 (3)按照总图对预制加工场地进行布置,根据风管制作的工序合理布置风管加工设备。 (4)风管预制场垫置橡胶板,以减少风管在下料、拼接等过程中的划痕。4)风管及部件的制作 本工程空调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和玻璃钢风管两种。分别就两种风管的制作方法按工序进行叙述。 (1)镀锌钢板风管的制作 ①风管制作的主要工序: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测量依据 (1) 三、编制目的 (2) 1.施工测量组织 (2) 2、施工测量流程 (2) 3.施工测量要求 (3) 4.平面控制测量 (3) 5.高程控制测量 (4) 6.接口的测量 (4) 7.施工放线测量 (4) 四、测量仪器设备清单 (5) 五、测量人员组织结构 (6) 六、测量方法 (6) 七、测量计划 (8) 八、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A.***路车站 车站结构形式为地下四层内框架箱型结构岛式车站。车站长度为135.6m,车站主体标准段宽度20.9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里程为YDK26+002.00,有效车站中心线底板底埋深为26.960m,该处结构高度为24.560m,覆土厚度2.40m。 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分别设置于站位中心的四个象限,满足出入车站、疏散及过街功能。其中Ⅰ、Ⅱ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南角和东南角,十四街坊西光小区和十四街坊黄河厂小区前,需拆除临街三栋三层住宅和一栋两层住宅。Ⅲ号出入口和2号风亭设置于站位东北角,花卉市场范围内,需拆除一栋一层住宅。Ⅳ号出入口和1号风亭设置于站位西北角,中国兵器集团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临街绿地内。 B.***车站 车站结构形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岛式车站。车站长度为202m,车站主体标准段宽度18.7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里程为YCK27+662.00,有效车站中心线底板底埋深为16.430m,该处结构高度为13.060m,覆土厚度3.37m。 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其中Ⅰ号出入口预留,Ⅱ、Ⅲ、Ⅳ号出入口独立出地面,分别设置于其它三个象限内,将进出站客流合理分流,使乘客进出站做到均衡、流畅、便捷,避免相互交叉。设备管理区设1个直通地面紧急疏散口与Ⅳ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北角,出地面部分合设。1号风亭和Ⅰ号预留出入口设置于站位西南角,西蓝长乐坡加油加气站站位侧地块内,并与加油加汽站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2号风亭与Ⅱ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东南角,2号风亭结合荣德棕榈湾小区物业,风亭接入棕榈湾1号楼地下室,并从一、二层裙房出风,机械风亭不接入,与裙房外轮廓线保持5米距离,同时与Ⅱ号出入口也保持一定距离,机械风亭进入道路红线内避免扰民,Ⅱ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与荣德棕榈湾小区之间间距均大于5米。Ⅲ号出入口设置于站位东北角。 二、测量依据 1.设计文件GPS点、导线点及水准点;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地铁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第15章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5.1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城市测量规范》CJJ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 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如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取用)。 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8L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 5、北京地铁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 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表15-1 15.2 施工测量特点 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换乘通道和风道。采用明、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 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 4、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其测设允许误差为±3mm。钢管柱安装过程应检测其垂直度,安装

地铁站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水贝站位于省市布心路上,南侧为罗湖工业区,北侧为中华自行车、天众塑胶,周边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人流、车辆密度大。 本站位于布心路北侧地下,顺布心路东西走向布置,车站中心里程为YDK12+542.500;车站起点桩号YDK12+428.241,终点桩号K12+620.300全长192.059m,标准断段宽17.3m,总建筑面积9189.026㎡,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两层两跨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约17.5m,车站共设2个通道3个出入口,分别设置于布心路。 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招投标文件 2、《城市测量规》CJJ 8-99 3、《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GB 50308-1999 三、施工部署 1、总体施工流程 1)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 根据图纸结合现场条件,先行施工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护坡桩、桩顶连接冠梁全部连续的前提下,进行第一步土方开挖、桩间锚喷及基坑钢支撑施工;第二道钢支撑预加应力后,分层开挖至基坑底;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2)车站主体明挖施工流程 车站围护结构→接地网施工→地基处理→站台层垫层→站台层底板、0.5米侧墙→拆第四道支撑→拆第三道钢支撑→站台层结构→站台层顶板→拆第二道钢支撑→地下二层结构→地下二层顶板→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拆第一道钢支撑→结构回填 2、测量组织机构的设置 项目经理部下设测量队,隶属于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主任工程师一名,技术员

两名,一名测量主管,二名测量工。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如下表) 四、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加密控制导线点的布设 利用甲方委托单位所交付的水贝站的3个四等精密导线网点D3015、D3016、D3017A 以及加密导线网SD1、SD2作为车站的首级控制。利用SD1、SD2为起边,在车站周边布设CZD1、CZD2、CZD3三点附和到D3016、D3015。导线点布置见【水贝站平面控制示意

地铁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哈尔滨地铁1 号线一、二期工程东起哈东站,南到哈南站,全长 17.48 公里,设18座车站,分别为哈尔滨东站站、桦树街站、交通学院站、太平桥站、工程大学站、烟厂站、医大一院站、博物馆站、铁路局站、哈工大站、西大桥站、和兴路站、学府路站、理工大学站、医大二院站、哈达站、哈尔滨南站站。本次投标为哈尔滨地铁一号线第十标段工程大学站。 1.2 工程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国家优良等级,并须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安装和装饰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符合设计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1.3 工程工期 (1)计划工程工期:119 日历天 (2)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2月1日 (3)计划竣工日期:2013年5月30日 1.4 施工范围 1.4.1 本规范适用于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车站(除博物馆站)出入口外露雨棚、风亭及消防出入口、残疾人电梯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管理。 1.4.2 工程在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隐蔽工程以及施工原始资料和记录,均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控制与检查,使工程质

量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每一章节的各项目中均对施工要求、质量检验 内容和方法等提出了要求。如有未写明之处,应按照国家、建设部和黑龙江省现行有关规范规定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4.3 本标段工程投标人实施永久性工程, 为避免对附近不属于地铁公司的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等产生影响,应征得该建筑物、构筑物等招标人的同意。 1.4.4 本标段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涉及到哈尔滨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其它企业、团体,本标段投标人应就其建议的施工方法,征求他们的咨询意见,并在自己的计划中为此留出时间。 1.4.5 投标人应在本合同实施过程中对场地管理负全责,并不得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因场地管理不善引发的一切纠纷由投标人自行解决,招标人不承担责任。 1.4.6 投标人在合同期满一个月内或招标人规定的时间内,应无条件清退所有施工场地。如不及时清退,招标人除向投标人收取租金(租金为人民币10元/M2/天)外,招标人将暂停计价支付、工程结算等工作,本合同投标人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比如造成招标人被第三方索赔的事宜。 1.5 工程承诺 1.5.1 工程总体承诺我们完全响应招标文件关于本工程有关的质量标准、施工工期的要求,完全响应招标文件关于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 要 求,全力实现工程质量好、工期短、配合佳和业主满意、用户满意、社会满

地铁施工测量样本

一、 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十三标段, 包括2座车站和3个盾构区间, 分别是金星站、 白云路站、 北辰小区站~金星站区间、 金星站~白云路站区间、 白云路站~昆明北站区间。金星站与白云路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体系。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包防水层, 与连续墙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本标段工程范围示意见图如下。 二、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昆明市区内地址构造复杂, 但大部分隐伏于盆地松散岩层下, 根据基底构 造图资料, 本区构造地质景观是以经向构造为骨干构造。纬向构造长期活动, 受区域构造应力场中南北向力偶的作用, 同时发育了北东、 北西南构造。 2) 地层岩性描述 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50m, 按地层沉积年代、 成因类型将本工程 场地勘察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积层、 更迭系茅口组灰岩五大类。与本站设计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①1层杂填土: 褐灰、 黑灰, 稍密~稍湿, 表层为沥青混凝土, 下含碎石, 局部夹有碎砖块等, 为路基结构层。分布较连续, 厚度1.50~2.40m, 平均厚度 1.69m 。 第②1层粘土: 褐黄色, 湿, 中压缩性, 含云母、 氧化铁, 含少许风化碎 石。局部为粉质粘土。分布较连续, 层顶埋深1.50~1.80m, 厚度0.60~1.50m, 昆明北 北辰小区 金星站 白云路右线长

平均厚度0.95m。 层粘土: 褐灰~深灰色, 湿, 中压缩性, 含少量有机质, 局部为粉质第② 3 粘土。分布较连续, 层顶埋深 2.30~3.30m, 厚度0.50~3.00m, 平均厚度 1.45m。 层粉土: 褐灰~灰色, 稍密, 夹粉砂薄层。分布不连续, 层顶埋深第② 4 1.60~4.00m, 厚度0.80~ 2.30m, 平均厚度1.55m。 第② 层泥炭质粘土: 黑灰~黑, 软塑~可塑, 高压缩性, 有机质含量约5 12~40%, 局部有机质含量大于60%, 相变为泥炭。分布较连续, 层顶埋深 2.20~2.60m, 厚度0.50m。 第③ 层圆砾: 深灰~兰灰、褐黄, 中密。圆形及亚圆形, 级配较差, 砾石 1 成分为砂岩及灰岩, 中等风化。20~25m以上为粉土、粉砂为主要填充物, 以 下以粘性土为充填物。夹卵石、粘性土及粉土夹层, 局部夹有胶结块。连续分 布, 且厚度大, 均未揭穿, 层顶埋深3.30~5.50m。 2层粘土: 褐黄、兰灰、灰, 硬塑, 中压缩性。局部含5~15%砾石, 第③ 1 砾石成分为砂岩及灰岩, 中等风化。分布不连续, 厚度0.40~2.50m, 平均厚度 0.98m; 层顶埋深8.10~37.60m。 3层粉土: 褐灰、灰、深灰, 中密, 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砂层, 含砾, 砾第③ 1 石含量3~15%, 局部夹腐木。分布不连续, 厚度0.30~2.60m, 平均厚度 1.33m。 3)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据在场地内取地下水样水质分析结果, 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 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在Ⅱ类场地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 蚀性。 4) 不良地质作用 ①液化土层 对已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判别② 层粉土粉砂层为液化土层, 其余 4 各层粉土粉砂层属上更新统地层, 判定为不液化土层。

地铁隧道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土体介质、隧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监测的部位包括地表、土体内、盾构隧道结构、以及周围道路、建筑物等,监测类型主要是地表和土体深层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地层水土压力和水位变化、建筑物及其基础等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盾构隧道结构内力、外力和变形等。 1 监测项目的确定 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2. 隧道埋深、直径、结构型式和盾构施工工艺; 3. 双线隧道的间距或施工隧道与旁边大型及重要公用管道的间距; 4. 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现有房屋建筑及各种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形状尺寸及其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 5. 设计提供的变形及其其他控制值及其安全储备系数。各种盾构隧道基本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参见表2。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人员安排及经费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盾构隧道施工监测内容主要为地面沉降监测、隧道沉降监测、建筑物沉降(裂缝)监测和过江段地形变化监测。在盾构推进起始段100米范围内进行以土体变形和隧道结构为主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包括土体深层垂直和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隧道结构监测主要为隧道收敛位移。 2 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2.1 地面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在位于隧道推进方向上,在30m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3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同时距井壁6m及15m处各布置1条沉降监测断面,此断面在轴线左右各布4点,间距分别为距离隧道中轴线2m、5m、8m、12m;在进洞段20m~100m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4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在100m以后范围内沿隧道中心线每5m布置1个沉降监测点, 距井壁30m、50m、75m处各布置1条沉降监测断面,断面点间距同上;以后每50m布置1个断面。轴线点编号,左线以AZ001为轴线起点编号,右线为AY001作为起点编号;断面测点编号,根据断面测点所处轴线的方向,由N(北)向S(南)编号。地面沉降测点如遇到江河或水塘,则采用水深测量方法;如周围无建筑物或场地比较空旷,则横剖面间隔可加大至50m。地面沉降测点的埋设采用标准地表桩,必须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在坚硬的道面上埋设地表桩,应凿出道面和路基,将地表桩埋入原状土,或钻孔打入1m以上的螺纹钢筋做地表观测桩,并同时打入保护钢管套。 为布设轴线点,沿隧道轴线附近布设一条闭合平面控制导线,将轴线点放样到地面上。由于移交的水准点比较分散,所以在沿途较稳定地区埋设5~10个水准控制点。测量仪器采用SDZ2水准仪+铟钢尺。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线路闭合差应小于±0.3(mm)(N为测站数),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隆陷值。 2.2 隧道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隧道沉降由衬砌环的沉降反映出来,衬砌环的沉降监测是通过在各衬砌环

地铁车站测量方案

目录 施工测量方案 (1)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车站工作内容 (1) 1.3测量工作的重点及技术要点 (1) 1.3.1测量工作重点 (1) 1.3.2 技术要点 (2) 1.4施工总体筹划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2) 第三章测量人员、仪器设备 (3) 3.1主要测量人员 (3) 3.2测量仪器设备 (3) 第四章测量方案 (3) 4.1控制测量 (4) 4.1.1 地面控制测量 (4) 4.1.2 联系测量 (7) 4.1.3 控制点埋设及保护措施 (11) 图4-2测量控制点的埋设 (12) 图4-2坐标点埋设示意图 (12) 4.2施工测量 (12) 4.2.1控制测量依据 (12) 4.2.2 设计资料和放样复核 (13) 4.2.3地表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14) 4.2.4 明挖车站施工测量 (15) (一)围护桩施工测量 (15) 4.3竣工测量 (18) 4.3.1 车站及附属建筑结构竣工测量 (18) 4.3.2车站主体净空断面测量 (19) 第五章测量管理 (19) 5.1测量仪器管理 (20) 5.2测量资料管理 (20) 5.3测量外业管理 (20)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2)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22)

施工测量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桐梓坡路站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十字路口以北,呈南北走向布臵,车站周围人流车流量极大,人口居住密集,地下管线非常复杂。桐梓坡路站主体结构外包总长度330.3m,标准段外包总宽度22.7m。顶板覆土约3.5m 左右,标准段埋深约18.7m,车站中心里程为YDK24+453.000;车站起点桩号YDK24+249.7,终点桩号YDK24+580.0。本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一个消防专用出入口,两个活塞风井,两个进风井亭,两个排风井亭。按工筹安排,本站为两端接受。车站所处地层主要为填土层,粉质粘土,粗砂,粉土层(硬塑状),风化岩。结合交通疏解及施工场地的影响,车站采用半盖挖顺作法施工,考虑站上环境、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地质条件,主体围护结构采用成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施工方案,围护结构嵌固端穿透基岩,进入板岩不小于2m。 1.2车站工作内容 桐梓坡路站工作内容:桐梓坡路站为岛式地下二层,局部与6号线换乘处为三层,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主要工作包括车站两侧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围挡施工、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柱、土方开挖、内支撑、车站主体结构及施工监测等。 1.3 测量工作的重点及技术要点 1.3.1测量工作重点 (1)控制点交接桩及复测和维护 (2)导线加密测量

地铁测量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段为地铁号线站~ 站区间工程,设计范围为K3+582.820~K4+975.405m,总长1392.585m,左右双线均采用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沿造甲街和丰台东大街下方设置,整体呈南北走向,隧道覆土10~19.5m,周边房屋密集;由于单线隧道较长在区间内拟开3个竖井施工,因地面条件的制约每个施工场区都比较狭小,而隧道埋深又较深,给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施工工作面多,测量工作量大,施工期间需要更好的安排测量工作,满足施工需要。

第二章施工测量准备 2.1 施工测量仪器准备 施工测量使用仪器表详见表2-1。 表2-1 施工测量使用仪器表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测部门检测并且具有检定合格证方可使用。 2.2 施工测量人员组织 公司拟设专业测量队,具体人员配备(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测量工程师2名 高级测量放线工2名 测量放线工4名 2.3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测量计算工作的要求 依据正确(对原始数据要认真仔细地逐项审阅与校核)、方法科学(各项计算要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计算有序(各项计算前后有联系时,前者经校核无误后,后者方可开始)、步步校核(各项计算应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进行,结果正确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结果可靠(计算中所用的数据应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应及时合理地删除多余数字,以便提高计算速度,多余数字的删除应遵循“四舍、六入、五凑偶”的原则)。 2)测量记录工作的要求 原始真实(不允许抄录)、数字正确(不允许有涂改现象)、内容完整(表头填齐,附有草图和点志记图等)、字体工整。 3)测量观测的精度要求 工程自始至终保持等精度观测,观测人员、记录人员、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路线等基本保持不变。

北京地铁测量施工方案

地铁十号线二期工程03标成宋区间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十号线 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1月10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2) 1、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测量体系 (2) 1、测量复核制度 (2) 2、仪器设备的配置与核定情况 (3) 3、人员配备及资质 (3) 4、测量精度 (3) 5、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4) 四、施工测量部分 (4)

1、隧道明挖平面、高程控制桩的布设与测量 (4) 2、工程控制桩布设与测量 (4) 3、隧道明挖的施工测量 (5) 4、桩点保护措施 (6) 5、测量成果检验程序 (6) 6、围护桩测量程序 (6) 一、编制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6、城建集团技术管理规定 7、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3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8、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3标工程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1、工程概况 1、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是一条位于城市西南部的线路,线路连通海淀、丰台、朝阳三个行政区,并与线网中的多条线路交叉换乘。所以10号线二期不仅本身是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同时在线网中起到重要的联络作用。本段区间位于规划中的石榴庄路下方,规划中的石榴庄路是一条重要的东西方向的城市主干道。 2、成寿寺站~宋家庄站明开挖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右 K30+579.263右K30+368.883,区间隧道全长210.38m。结构底板埋深约为15.50~18.90m,。该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 3、本段区间地面标高38.02~39.39m,明挖区间结构为单层多跨框架结构,区间结构覆土厚度约为8.96-10.48m。区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层多跨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外包防水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内设钢支撑+临时钢立柱。 三、施工测量体系 1、测量复核制度 ①严格执行开工前业主设计交接桩制度,接桩后必须对导线点进行复测和保护,复测成果报监理审批合格后使用。 ②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工程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使用的原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安全技术管理方案 1 总说明: 以保证施工工期为核心,理顺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关系,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施工,组织流水作业,做到均衡生产,保证各项总体目标的实现。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施工重点、难点,项目部配置了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的先进施工机具和设备,保证按业主要求的工期、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确保“安全第一”是永恒的主题,施工生产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现场调度指挥等一切以安全为主旋律。 1.1 编制依据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2 编制原则 为使我项目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提高本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遵守国家、地方以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规章要求。依据相关规范及法律法规,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编制本方案。 通过贯本管理方案,使我项目部能充分有效地识别、评价施工现场所有施工过程和场所存在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控制和减小项目部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因素,并持续改进安全业绩,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工程为既有2号线(淞虹路站~张江高科站)向东延伸线。2号线东延伸段工程(龙阳路站~浦东国际机场站)线路起自既有龙阳路站-张江高科站区间高架段,经由张江高科技园区、唐镇新市镇及川沙新市镇等地区,至浦东国际机场站止。线路正线全长29.580km(上行线),其中高架线为9.687km,地下线为19.893km(包括单圆盾构段10.191km,双圆盾构段6.352km,明挖段3.350km)。共设11座车站,其中高架站2座,地面站1座(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