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

合集下载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考情分析本章是培养学习法律意识、兴趣的一章,对理解、学好法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和“法律渊源”内容,考试重点突出,分值较少,题型主要是客观题,预计考试分值在3分左右。

2019年教材新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提示】1.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获得了宪法确认。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专题概要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专题二法律关系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知识点概要知识点法的特征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5.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关键词】法的概念:国家意志性→制定或认可→强制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考题·多选题】(2018年)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B.法是技术规范C.法是行为规范D.法是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知识点法律体系1.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具体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例题·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行政法规C.仲裁法D.民事诉讼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可分为若干法律门类,称为法律部门。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预习第一章知识点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预习第一章知识点

知识点: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记载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上。

1.按照规范内容不同:2.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程度的不同:3.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不同:知识点:法律渊源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判例不是法律的渊源之一。

知识点: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部门作以下划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

知识点: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VS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大概念,法律关系是小概念。

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均属于法律关系,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是一种明确、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知识点: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一)法律关系的主体1.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

2.自然人:(1)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2)行为能力:取决于年龄与心智【补充】“以上”是大于等于,“以下”是小于等于;“不满”或“未达到”是小于;“过……”是大于,“未超过”是小于等于。

3.法人组织(1)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受经营范围、性质上的约束。

(2)行为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没有等级之分;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如物权法);行为(如运输合同)、人格利益(如肖像权)、智力成果(如发明)。

知识点: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理解】A公司和B公司订立合同发生合同关系;甲死亡,其子乙有了继承权,产生了继承方面的法律关系。

例子中的订立合同、死亡就是法律事实,导致了合同关系、继承关系这样的法律关系的产生。

【注意1】战争、罢工是事件,因为虽由人引起,却非与当事人意志相关,即当事人无法控制战争、罢工的开始、停止。

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卷四)

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卷四)

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2022年)赵某、钱某、孙某、李某四人共同出资按份共有一辆汽车,各自比例为15%、20%、30%、35%,对按份共有期间的事项没有另外约定。

赵某想对汽车进行重大修缮的话,至少需要下列()同意。

A.孙某B.李某C.钱某、李某D.钱某、孙某正确答案:C此题被做次数:2459次,正确率为79.78%,易错项为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按份共有。

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考察知识点共有制度2、(2022年)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掠夺性定价行为中,重点考虑价格定价是否低于()。

A.边际成本B.平均总成本C.平均固定成本D.平均可变成本正确答案:D此题被做次数:2786次,正确率为51.07%,易错项为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掠夺性定价行为。

认定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应当重点考虑价格是否低于平均可变成本。

考察知识点《反垄断法》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法律责任3、(2022年)甲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王某认为,公司董事会通过的决议未达到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于是向法院起诉主张决议不成立,该诉讼中被告是()。

A.甲公司B.投赞成票的董事C.出席会议的董事D.董事会正确答案:A此题被做次数:3029次,正确率为89.83%,易错项为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公司决议制度。

原告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者撤销决议的案件,应当列公司为被告。

考察知识点股东大会、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制度4、(2022年)甲上市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甲公司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为100元,前30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为96元,此次甲公司股票发行最低价格为()。

A.96元B.100元C.80元D.90元正确答案:C此题被做次数:3002次,正确率为55.42%,易错项为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

法考-01、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法考-01、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本章考情分析题型19年18年14年15年16年17年A卷B卷单选 *1 1题1题1题1题1题1题1题多选 *1.5 1题1题1题2题案例合计1分 2.5分 2.5分 2.5分4分1分1分第一节法律基本概念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反映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2、特征01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0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03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04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05 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3、法律体系01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02 刑法03 行政法04 民商法05 经济法0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二、法律渊源★★★ (一)制定部门与效力层级1、关于法律部门规章:没有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作为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地方政府规章: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为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三、法律规范★★★1、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及其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2、特征:法律规范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例题·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证监会制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渊源。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第3讲_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依法

第3讲_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依法

A.8周岁的乙B.15周岁的少年天才丙C.刚出生的甲D.18周岁的大学生丁【答案】D【解析】(1)选项AB: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选项C: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真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年)A.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可分为完全权利能力,限制权利能力与无权利能力C.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与特别法人均具有权利能力D.权利能力以行为能力为前提,无行为能力即无权利能力【答案】C【解析】(1)选项A:“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选项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一定标准,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选项C:法人等社会组织也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4)选项D: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真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人的有()。

(2017年)A.北京大学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C.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答案】ABCD【解析】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选项C)、非营利法人(选项AD)和特别法人(选项B)。

【真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5年)A.有限责任公司B.国家C.无国籍人士D.公立医院【答案】ABCD【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自然人(选项C);(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选项AD);(3)国家(选项B)。

【真题5·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不包括外国人C.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D.法律关系主体既包括权利人,也包括义务人【答案】D【解析】(1)选项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只有当其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才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选项B: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3)选项C: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4)选项D: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民商法考试复习重点(非常全)

民商法考试复习重点(非常全)

法律关系(理解记忆)主体:公民,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主体的权利能力:指权利主题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所有公民都具有的)•主体的行为能力:(1)完全行为能力人:十八岁以上公民(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岁以上的未成年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这部分人可以进行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部分由其法人代理。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岁以下未成年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由其法人代理其进行民事行为活动。

社会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主题也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随法人产生而产生,随之终止而终止。

自然人通过自己实现权利,社会组织通过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代理人实现。

客体:物品—包括自然物(土地、森林),劳动创造物(建筑、机器、产品),财产(货币、证券、支票等)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如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输旅客的行为,禁止合同的客体是不做某事的行为)人格利益—姓名权、肖像权、人身权等智力成果—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专利、商标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1)行为: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区别:法律行为要求行为能力,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能力。

法律行为的效果根据行为人意思表示发生,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则与行为人意志无关,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

法律行为可以代理,事实行为不能代理。

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可分合法的和不合法的。

法律行为是意思表示行为,而事实行为不是意思表示行为。

事实行为有意思,但不以意思表示发生效果。

法律行为可以撤销,而事实行为不能撤销。

民事法律行为又可叫做表意行为,如订立合同,经过行为人的变更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做出的行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表意行为)。

事实行为则不需要意思表示,只需要行为做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如侵权行为,写小说。

举个例子,甲打乙,乙要求甲赔偿医疗费,甲乙之间的侵权纠纷产生了甲赔偿乙的义务,这种义务的产生是由侵权行为产生的,并不是甲通过意思表示想与乙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笔记

法律基础知识-笔记

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规范的种类1.1授权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

按照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①义务性规范②---- 命令性规范③禁止性规范④①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其在立法中的用语表达式为:“权……”,“享有……权利”,“可以……”,等。

②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③命令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其在立法中的用语表达式为:''有……义务〃,“须得……",“应……”,“必须……”,等。

④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其在立法中的用语表达式为:“禁止……”,“不准……”,“不得……”,“严禁……”,等。

1・2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 --- 强行性规范①任意性规范②①强行性规范是指所规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性质,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属于强行性规范。

②任意性规范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自行确定其权利义务具体内容的法律规范。

1・3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范。

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 确定性规范①非确定性规范②------ 委任性规范③准用性规范④①确定性规范是指内容已经完备明确,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范。

②非确定性规范是指没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或法律后果,而需要引用其他法律规范来说明或补充的规范③委任性规范,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

如《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④准用性规范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法律规范。

《民法学》教案

《民法学》教案

《民法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沿革(一)民法之语源和起源(二)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三)中国民法之演变三、民法的分类(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二)成文民法与不成文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第二节民法的性质一、民法为市民法当出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后,形成了对市民和公民的不同的法律要求。

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对人性的关怀需要,将对市民社会中有关利益分配和保护的任务主要赋予民法调整。

此为民法之本质。

二、民法为私法在市民社会中,平等主体间所产生利益多为私的利益,其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且带有私密性,国家无法也不能一一规范,由当事人自由意志决定是其必然选择。

三、民法为权利法私的利益以法律术语表达即为权利。

民法的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并以授权性规范的形式鼓励和引导民事主体积极进行活动,以实现对人权保护的最终目的。

第三节民法的渊源一、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规章三、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决议、命令、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四、最高国家司法机关指导性的指示和司法解释五、国家认可的习惯第四节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一、民法的调整对象(一)学说1、一定范围说2、商品关系说3、公民说4、平等关系说(二)民法调整对象的范围1、财产关系(1)财产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财产关系的范围包括财产所有和流转关系2、人身关系(1)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人身关系的范围包括人格和身份关系二、民法的调整方法(一)事前调整(二)事后调整第五节民法的效力范围一、对时间的效力范围二、对空间的效力范围三、对人的效力范围第六节民法的解释和适用一、民法解释学的概念二、民法解释学的特征三、民法解释学的目标四、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一)在法条的可能文义范围内可解决问题时的方法1、文义解释2、体系解释3、法意解释4、目的解释5、其他解释(二)在法条的可能文义范围内不能解决问题时的方法1、漏洞补充2、价值补充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体现民法的立法宗旨和民法各项制度的本质,在民法中明文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经济法(注会)
第一章 导 论
知识点: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
● 定义:
所谓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 详细描述:
(一)事件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人的出生与死亡。

人的出生与死亡能够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和消
灭,也可能导致人格权的产生和继承的开始等。

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3.时间的经过。

时间的经过可以引起一些请求权的发生或消灭。

(二)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

1.法律行为,即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2.事实行为,与表达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内容无关的行为。

例如创作行
为,从事发明创造的行为,侵权行为等。

例题:
1.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承兑汇票
B.签订合同
C.地震
D.签发支票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

2.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人的死亡
B.承兑汇票
C.侵权行为
D.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C
解析:(1)选项AD:属于事件;(2)选项B:属于法律行为。

3.甲酒厂生产的天地牌高粱酒,其注册商标为知名商标。

乙酒厂推出地天高粱酒,其包装与天地牌高粱酒一致,但使用的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

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因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故乙厂的行为属于正当竞争
B.天地牌高粱酒仅属省内知名,其标签又未获得专利,甲厂不能起诉乙厂侵权
C.两种商品包装外观近似,足以造成购买者发生误认,故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D.两种商品包装虽外观近似,但常喝天地牌高粱酒的人仔细辨认可以加以区别,乙厂对甲厂不构成侵权
正确答案:C
解析: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溃,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
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这是仿冒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情形之一。

4.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A.召开股东会
B.签订合同
C.战争
D.转让股权
正确答案:C
解析:A、B、D选项均为行为,只有C选项属于事件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