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描

合集下载

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_上_

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_上_

们能够在昼夜间全天候对敌方军队战
降低武器装备被发现概率问题还
役战术体系整个纵深内(达到 300 千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为此,乌克兰哈
米)配置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毁灭性 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专业设计人员
打击。
研制出了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
这种作战环境局势就要求对坦克 率的技术设备:动力传动室和行动部
基体装甲进行现代化改进的同时,还 分的热屏蔽层、动力室的新型散热
光电干扰系统能够提供坦克被激 光器照射的方向光信号和声信号,自 动向受到敌方威胁的方向发射烟幕 弹,削弱和部分反射激光线,破坏来 袭弹药导引头的工作,压制相应来袭 反坦克武器的效能,以及在手动(应 急情况下)发射烟幕弹。
光电干扰系统有自动和半自动两 种工作方式(半自动工况时由车长实 施烟幕弹的发射)。3D17 烟幕弹的发 射距离为 50~80 米。一枚烟幕弹发射 3 秒种后可形成高15米、宽10米的烟 幕墙。
的方向仍然可能是研制综合干扰系 “鸫”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于1983年
紫外线辐射被动系统,具有探测以± 装甲车辆防护的最有效方法是爆炸反
2.5度角发射或飞临的导弹的能力。 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综合配套使
还有一种更具优势的类似系统是 用,这种综合系统能够保证为坦克装
可干扰飞临反坦克导弹方向的系统。 甲车辆的全方位防护现代反坦克武器
其原理是干扰发射机发射调制成型光 的攻击提供互补,对此,俄罗斯和其
“屏障”主动防护系统
射机发射的光束不能精确对准方向,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对主动
而大约是向火炮身管轴线± 40 度的 防护系统抱有极大期望,这种系统发
扇面散射。
现和摧毁飞临坦克的反坦克弹药,从
目前,俄罗斯设计人员正在研制 而保护坦克的主装甲。世界上研制和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
关键 词 : 装 甲车辆 ; 主动 防护 ; 技 术发展
D 0I : 1 0 . 7 6 4 3 / i s s n . 1 6 7 2 -9 2 4 2 . 2 0 1 4 . 0 1 . 0 1 2
中 图分类 号 : T J 8 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9 2 4 2 ( 2 0 1 4 ) 0 1 —0 0 6 3 — 0 5
S t u d y o n De v e l o pm e nt o f Ta nk & Ar mo r e d Ve h i c l e Ac t i v e Pr o t e c t i o n y s t e ms
FANG Li n g-h ui ,ZHENG Xi a n g-y u,WANG Lu n—ge n,ZHOU Y i n g—c hu n
( 陆军军官学院 , 合肥 2 3 0 0 3 1 装 甲 车辆 主动 防护 系统 的发展 进 行 跟踪 研 究 , - 阐述 了主动 防护 系统
的产 生 、 定 义、 分 类及 组成 , 并 详 细介 绍 了“ 窗 帘” 、 “ 竞技 场 ” 、 “ 战利 品 ” 、 “ 速杀” 和A MAP — ADS 等 几 种 国外典 型 的主 动 防护 系统 , 分 析 了主 动 防护 系统 的主 要技 术 、 系统发展 水平及 存在 的不足 , 并对 主动 防护 系统 未 来发展 趋 势进行 了分析预 测 。
( A r my o ic f e r A c a d e my P L A, H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1 , C h i n a )
ABS TRACT: Th e c o mp l e x b a t t l e ie f l d e n v i r o n me n t d e ma n d s a h i g h e r l e v e l o f t a n k a n d a r mo r e d v e h i c l e b a t t l e i f e l d

新一代主动防御系统——坦克装甲车辆的“金钟罩”

新一代主动防御系统——坦克装甲车辆的“金钟罩”

俄罗斯霞石主动防御系统(局部)方来袭弹药的一种自卫系统。

根据机理不同,分为压制型(软杀伤)和拦截型(硬杀伤)两大类。

压制型防御系统的历史较为悠久,坦克装甲车辆上的烟雾弹发射器、热烟雾释放装置等,理论上都属于这一类,通过隐真示假对坦克装甲车辆进行防护。

现代化的压制型主动防御系统,包括激光、红外告警等装置,能自动感应来袭威胁,并通过干扰弹、干扰器等对敌方制导弹药或瞄准装置进行干扰,使其丢失或无法锁定目标。

俄罗斯安装在一些坦克上的窗帘光电干扰系统就属于这一类。

此外,还有一些坦克装甲车辆搭载着激光防御系统,可摧毁反坦克武器的光电观瞄设备、导引头或直接致盲射手。

拦截型防御系统由雷达系统、主动拦截弹药等组成,其中雷达系统负责发现敌方来袭弹药,在计算机控制下,该系统会自动向相应方向发射拦截弹,将来袭弹药摧毁或让其偏离目标。

苏联从1977年开始研制鸫主动防御系统。

该系统的突出标志是坦克炮塔周围装有2组四联装拦截弹发射器,每组上方装有一部毫米波雷达天线,与炮塔后部的火控计算机相连。

当雷达探测到来袭弹药后,系统发射拦截弹在距离车辆德国AMAP-ADS主动防御系统(局部)弹用易燃材料制成,在爆炸时完全燃尽,不会产生爆炸破片,以减小附带损伤。

其他国家的一些防务公司近年来也投入大笔资金研发主动防御系统,比如德国迪尔防务公司研发的阿维斯模块化主动防御系统、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AMAP-ADS 主动防御系统。

这两型系统已投入使用,安装在豹2主战坦克、黄鼠狼2步兵战车等车辆上。

此外,美国的C IC M和铁幕系统、法国的鲨鱼系统、韩国的K APS系统、土耳其的AKKOR系统、乌克兰的屏障系统、波兰的大黄蜂系统等,都是近年来各国研制统在提供防护方面力有不逮,一些后期研发的主动防御系统在应对新型反坦克弹药时防御效果也不理想。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为适应战场形势变化,已有国家针对相关短板,开始加大投入,研发新一代主动防御系统。

坦克装甲是怎样“炼”成的——装甲车辆防护升级改进技术探析

坦克装甲是怎样“炼”成的——装甲车辆防护升级改进技术探析

坦克装甲是怎样“炼”成的——装甲车辆防护升级改进技术探析作者:李补莲高艳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期目前,面对性能不断提高、形式多样的威胁,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技术也迅速发展。

从当前看,复合装甲大有取代钢装甲之势。

这是因为,在给定重量的条件下,复合装甲比钢装甲性能更强,从而使装甲车辆可以在与钢装甲相同防护级别的情况下,其重量变得更轻。

另外,在装甲防护的基础上,许多车辆加装了各种各样的主动防护系统,以使车辆在遭遇危险时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为装甲战车装上主动防护系统之后,就可以有效地抵御逼近的各种来袭弹丸。

此外,根据参与军事行动的车辆所要执行的任务和它有可能遭遇到的攻击方位的不同,不同车辆之间的防护级别也经常有相当大的变化。

例如,对于作为突击先锋的主战坦克来说,对其威胁往往来自正面,所以其正面车体和炮塔上通常安装最重的装甲,而车体两侧的装甲会较轻一些,车顶和底部的装甲最薄。

而对于其它车辆,如防地雷反伏击车辆(MRAP),由于设计者们首先考虑的是这类车辆必须具备抵御各种简易爆炸装置(IED)的能力,因此,它们的车体底部都装有厚重的、呈V字形的装甲。

不过,不同的装甲战车之间装甲防护级别的差异很大。

对于主战坦克来说,通常要能够承受来自其它坦克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的打击;而轻型侦察车辆的防护级别就低得多,一些“以防万一”的装甲防护措施往往起不了多大的防护作用。

当然,车辆的装甲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是因为,尽管装甲越重为车辆提供的防护作用就越大,但同时也会使车辆在给定发动机功率的情况下,机动性能变差。

与此同时,还限制了车辆的空运部署能力,增大了成本和燃油消耗,甚至可能影响其道路通过性能。

通常情况下,各种军用车辆都会安装一些可以抵挡榴霰弹、导弹或炮弹等火力打击的装甲,从而为车内人员提供保护。

甚至不少民用车辆,包括某些小汽车上也装上了装甲;而总统专用车或政府要员的豪华轿车安装装甲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一些证券公司也经常会利用装甲汽车运送货币或贵重物品,以减少被劫持的风险。

外军现代坦克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外军现代坦克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外军现代坦克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刘鸿飞;刘忠全;于洪波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反坦克武器的发展,促使坦克防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从被动防护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举例说明了各项技术的应用情况,对现代坦克防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刘鸿飞;刘忠全;于洪波
【作者单位】装甲兵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23.1
【相关文献】
1.海外军事媒体关注解放军主战坦克新发展赤豹的咆哮中国140毫米新型坦克炮情报 [J], 《国际展望》编辑部
2.外军轻型战术轮式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J], 孙攀;赵祥君;于坤炎;黄韬
3.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技术探索 [J], 李思宇;韩凯;张桂川
4.从坦克装甲技术的进步看21世纪反坦克弹药的发展趋势 [J], 孙业斌
5.国外坦克主动防护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J], 武新;王晓;苗成;武海玲;李树涛;杨伟苓;李国飞;吕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坦克硬杀伤防护系统研究近况

国外坦克硬杀伤防护系统研究近况

Dl A系统公 司介绍称 , iV 这种系统 已通过 了一系列测试 , 期间拦截
维普资讯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文章编号 :0563(06 0— 160 10 -0320 )205—2 -
20 年 第 1 卷 06 6 了证明这一点 , 为 该系统早 已安装 到3 辆美国斯特赖克过 渡型装 甲车 中的 1 辆上 。 以色列国防部现正在对 这3 辆车进 行评估 。
3 德国 A S 硬杀伤坦克主动防护 系统 . 2 WI S
坦克装 甲车辆 主动 防护 系统 , 由探测 定位系统 、 是 信息处理 和控制 、 以及各种反击手段有机组成 的物理体 系。 硬杀伤主动 防护 系统作用原理 是 : 探测定位系统在一定距 离上探 测 并跟踪来袭的弹药 , 中央处理 器根据 探测到的 目标信息 , 经逻辑判 断 、 运 算决策 , 时发出控制信号 ; 适 反击装置再将 来袭弹药 拦截在预定 的距 离 上, 让其在未命中坦克装 甲之前 就被摧毁 , 或显著地降低战斗部 的威力 。 1 主动防护系统的特点 . 4 主动防护系统能 自主探 测来袭 弹药 , 且在 弹药飞行过程 中将其破 并 坏, 防护效果好 。但是主动 防护系统 的核心部件探测系统现在还没有达到 理想的战术要求 , 防御威胁弹的可靠性不高, 经济性不好 , 设备体积较大。
第2 期
收稿 日期:05- — 0 20- 83 0
国 外 坦 克 硬 杀 伤 防 护 系 统 研 究 近 况
马建福 王 , 俊
(. 1中北大学光 电仪器厂 , 山西太原 ,3 0 1 2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 0 0 5 ;. 山西太原 ,30 1 005 ) 摘 要: 讨论 了坦克面临的威胁 , 阐述 了坦克硬 杀伤防护 系统的发展 和作 用原理 , 绍 介

坦克装甲车辆识别

坦克装甲车辆识别

装甲车辆可分两步,第一步,主要从国别、流派、种类和年代方面识别。

对一些外形特征区别较大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有关知识就不难识别,以下年代与型号有兴趣的读者应当牢记。

二战结束至今,主战坦克发展了三代,正在发展第四代,第一代为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产品,代表有苏联T-54、T-55、美国M47、M48、英国“百人队长”、日本61式坦克等;第二代于60年代列装,包括苏联T-62、美国M60、英国“酋长”、德国“豹”Ⅰ、法国AMX-30、日本74式等;第三代多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推出,有苏联T-64、T-72和T-80、美国MI系列、英国“挑战者”系列、德国“豹”2、法国“勒克莱尔”、以色列“梅卡瓦”和日本90式等。

此外,韩国K1/K1A1、意大利“公羊”、巴西EE-T1、印度“阿琼”也属于这一代。

当前,坦克发展主要有三大流派。

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德、英、法等西方国家,以高技术为支撑,注重乘员生存和指挥能力。

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包括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和东亚国家,注重坦克坚固耐用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以以色列为代表,还有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其它国家,有几十年战争经验,走引进、改进、自行研制的东、西方结合之路。

第二步,在确定种类后,通过识别要素进一步确定具体型号,做到这步需具备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多资料的积累:我们把识别要素总结为“一车二炮三行动四特殊”。

要素一是通过车体识别,主要注意外观、装甲防护等。

二是通过火炮和炮塔识别,主要注意炮塔形状,火炮口径,抽气装置形状、位置及性质。

顶置机枪,观瞄装置,烟幕弹发射装置,防护装置等。

三是行动部分,主要注意悬挂方式、负重轮形状与数量、托带轮数量、侧裙板的有无与形状等。

四是注意些特定型号的独特特征。

以上四要素,在识别过程中要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对于大多数兵器爱好者而言,识别外形差距较大的装甲战斗车辆并不困难,最为头疼的是精确区别外部特征相近的几款坦克装甲车辆。

为实际运用上述四个识别要素,我们选取了几组外部相近的装甲车辆来实车演练。

新型装甲车辆装备安全综合化防护问题纵观与思考

新型装甲车辆装备安全综合化防护问题纵观与思考

新型装甲车辆装备安全综合化防护问题纵观与思考【摘要】本文从纵观发达国家装甲车辆装备综合化防护的特点与趋势入手,介绍国际上先进的装甲车辆装备综合化防护技术与手段,进而提出指引我军装甲车辆装备安全综合化防护问题的方向与主要研发趋势。

【关键词】装甲车辆装备;安全;综合化防护信息化战争中,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新型装甲车辆装备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加之硬、软杀伤性信息武器系统对新型装甲车辆装备生存能力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新型装甲车辆装备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实施综合性防护成为提升其战斗力和保障力的重要举措,纵观发达国家军队装甲车辆装备综合防护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1.运用可视化技术,为装甲车辆装备“明目增视”在装甲车辆上装备运动定位、跟踪、通讯模块等,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些车辆的生存能力。

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车际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驾驶人员熟悉战斗及保障路线的地形、地貌和线路特征。

驾驶员运用车载跟踪系统可根据战场需求的变化和战术部队的转移而及时调整行动路线,还可用来提供危险报警、给途中的火力布置任务及优化路线等。

装甲装备可视化建设是整个军用装备车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战斗及保障可视化的一个关节点。

因此,我军装甲车辆装备可视化建设进程中要重点关注:一是改进数据质量。

就是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装甲车辆装备可视化数据必须以国防和商业信息系统提供的准确、有效的数据为基础,指定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数据标准;二是加强通信能力。

不管平时还是战时,通信能力始终是装甲车辆装备可视化的基础。

为此,可视化装甲车辆装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相应的通信能力作为设计的基础,并以通信能力的发展作为可视化运输系统各项目发展优先程序的参考;三是发展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在数字化战场条件下获取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手段有了可靠的启动识别技术,才能确保装甲车辆装备可视化系统有效地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扫扌苗
苏联解体后,尽管因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存在着很多困难,但由于苏联时期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和工业基础,乌克兰在军事装备的生产及军事技术的研发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势,许多研究思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乌克兰认为,由于陆军编成及作战使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具体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前,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弹药的全面使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单靠采取个别防护措施已无法满足全面防护的要求,而是应采取综合防护手段,特别应优先使用主动防护技术及现代隐身技术。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实现以下目标:首先避免被发现,如果被发现,则避免被命中,如果被命中,则避免被击穿,如果被击穿,则避免被摧毁。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主要需降低坦克装甲
车辆的可见光可视距离、红外辐射强度、雷达反射强度等。

乌克兰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多功能迷彩涂层、使用多功能伪装网、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有效反射面积、安装动力舱及行动部分红外屏蔽材料等。

这些措施的使用可以较好地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可见光、红外、雷达侦察和观察设备发现的概率,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精确制导弹药的作战效能。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命中的概率主要通过减小坦克装甲车辆的投影面积及提高自身机动性能来实现。

更重要的是要使用现代化的干扰对抗设备,包括光电对抗干扰系统、激光测距干扰系统、主动防护系统等。

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击穿的概率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复合装甲、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等。

降低坦克被击穿后被摧毁的概率主要通过安装防崩落
衬层、能够在40〜100毫秒内发生作用的快速灭火抑爆系统、采用防爆、防火弹仓、为坦克乘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弹背心、防弹头盔等。

反侦察技术
乌克兰设计人员认为,传统的防护措施已无法防护精确制导武器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打击。

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全天候状态下对300 千米以内的战略和战术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基本达到了发现即摧毁的效果。

因此,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的概率在当前阶段成为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2002 年,乌克兰研制出采用新型伪装材料的新型“反差” 伪装网,并在T-84 及其它装甲车辆上进行了使用试验。

试验证明,这种伪装网可以使坦克装甲车辆被精确制导弹药锁定的概率降
低9 倍。

采用这种伪装网的T-84 主战坦克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用光学观察器材观察时,只有在500 米以内才可发现它。

这种伪装网可以极大地降低主战坦克的红外辐射强度和雷达反射强度,既可以用于保护固定目标,也可以用于保护运动目标,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及抗腐蚀能力。

同时,乌克兰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还研制了其它降低坦克装甲车辆被发现概率的技术及设备,包括传动及行动部分热屏蔽层、新型动力舱散热盖、改进车辆外形技术、减小有效雷达反射面积的技术等。

这些技术与设备与新型伪装材料共同使用,使坦克装甲车辆的反侦察能力大大提高。

光电对抗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光电对抗系统是苏联研制的“窗
帘”光电
对抗系统。

该系统的激光探测范围为0.7〜2.5微米,而目前
新型激光测距仪的工作波长范围已增大为0.63〜10.6微米,因此“窗帘”光电对抗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护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乌克兰设计人员开发出采用硒锌材料,探测范围为0.6〜14微米的激光探测头,并进一步研制出新型的“警卫”和“室女座”光电对抗系统。

这两种光电对抗系统均由精确激光照射感受器、概略激光照射感受器、红外干扰机、气溶胶布撒系统等组成。

可以探测到方向360 度和高低20 度内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激光照
射,精确激光探头的定位精度不低于 3 度27 分,防护范围比较大,作战效果较好。

主动防护及爆炸反应装甲技术
乌克兰防护技术开发人员认为,单位重量爆炸反应装甲的防护性能与1.7〜3倍重量的均质装甲的防护性能相当,超过了多层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

因此,爆炸反应装甲在提高未来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性能方面大有可为。

不过,仅靠爆炸反应装甲来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还是不够的,在未来装甲车辆上还必须安装主动防护系统。

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防护系统及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现已经开发了多种型号的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最先进的就是“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和“剪刀”爆炸反应装甲。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主要用于保证坦克装甲车辆在受到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破甲弹以及穿甲弹攻击时,提前击毁来袭反坦克弹药,从而使坦克装甲车辆避免被摧毁。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原型为苏联在上世际80 年代未开
始研制的“壁垒”主动防护系统。

在“壁垒”主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乌克兰进行的最大改进是增大了可拦截弹种的速度范围。

原“壁垒”主动防护系统只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而经过乌方改进后,“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除了能拦截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还可拦截由火炮发射的破甲弹和穿甲弹。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无需对车辆进行改装就可安装于任何一款坦克装甲车辆上,安装也比较简单,坦克乘员就可以完成。

该系统的反应时间为0.001〜0.005秒,比俄罗斯“竞技场”系统要快得多(“竞技场”为0.07秒)。

当“警卫”主动防护系统工作时,探测雷达不间断地对距装甲2〜2.5 米范围内的空域进行环形探测,当发现来袭反坦克弹药后,主动防护系统判断来袭目标,并迅速发出发射拦截弹药的指令,拦截弹药发射后迅速在来袭反坦克弹药前方爆炸(此时反坦克弹药一般距车辆0.5〜1 米),产生大量高速破片。

在高速破片的作用下,聚能反坦克弹药会解体,脱
壳穿甲弹则会改变飞行方向,或者飞离坦克装甲车辆,或者
以较小的命中角命中装甲,由于命中角较小,所以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将大大降低,从而无法穿透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

与俄式主动防护系统相比,“警卫”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应时间短,作用速度快。

同时,由于雷达的探测距离较小,不易被雷达
侦察设备所发现。

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安装,且不会造成明显的电磁干扰。

“警卫”主动防护系统通常可以安装在车体的上部和炮塔上的任意位置,这样安装的好处在于不会增加坦克装甲车辆的可视面积,不降低车辆的伪装效果。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苏联曾研制出两种爆炸反应装甲:披挂式的“接触” 1 爆炸反应装甲和内置式的“接触”5 爆炸反应装甲。

这两种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弹的防护效能相当不错,但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的防护效果不好,而且爆炸反应装药工作时容易对装甲本身造成损坏。

为了克服缺点,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方要求其设计部门研制新一代爆炸反应装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高对高长径比穿甲弹的防护能力,保持并提高对聚能弹的防护能力;提高爆炸反应装药工作可靠性;降低被诱爆的机率;提高对自成型反坦克弹药(新一代攻顶弹)的防护效果;简化维护和修理难度等。

根据军方需求,2003 年,乌克兰设计部门研制成功新代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并正式投入使用。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采用新型爆炸反应装药,优化了爆炸反应装药的外形,
它使用新型的细长型聚能爆炸反应装药,防护性能是“接
触” 5爆炸反应装甲的2〜3倍。

当反坦克弹药命中“剪刀”爆炸反应装甲后,弹药的金属射流、穿甲弹芯或是成型弹丸将命中某一块爆炸反应主装药,使该主装药块发生爆炸,由于主装药的外表面覆盖着一层金属药型罩,
所以将会产生向外的金属射流,高速、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会切断来袭弹药的弹体或射流,同时使其飞行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降低其穿甲效能的作用。

在爆炸反应主装药块发生爆炸后,同时来引爆其下边的附加装药,附加装药发生爆炸,使该爆炸反应主装药块所属的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内的其它主装药块依次发生爆炸,进而不间断地对来袭弹药实施破坏,最大程度地降低其穿甲效果。

对穿甲弹穿甲果的降低程度达50%〜90%。

“剪刀”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利用聚能射流的冲击能量来摧毁来袭反坦克弹药,射流的重量大、速度快、具有较长的有效作用长度。

它不需要任何起爆装置,在投入使用后也无需任何维护和修正。

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在受到轻武器射击,及被炮弹破片或燃烧弹命中时不会诱爆,而且爆炸反应装药起爆时对主装甲的损害较小。

该爆炸反应装甲可以在战场环境下由使用分队自行安装与更换,不需要特殊的安装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