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建模游戏教学法探讨
高职院校Oracle数据库的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Oracle数据库的教学探讨论文摘要:数据库是一种有用性很强且功能非常强大的数据库技术,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开设Oracle数据库课的必要性结论,并对高职院校Oracle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项目驱动教学法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进展,Oracle数据库脱颖而出,它具有很多的优良性,提供了多种开发工具,能极大的方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开发;Oracle良好的兼容性、可移植性与高生产率使OracleRDBMS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除此以外,Oracle数据库还能够与多种语言连接,如VisualBasic,VisualC++,JSP,ASP,Delphi等,在开发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能够与比较流行的几种语言结合使用,如XML,UML等。
一、高职院校开设数据库课程的情况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进展趋势非常好,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绝大部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而高职院校学生起点相对低,基础相对差,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宁夏的几所高职学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多数为VisualFoxPro,Access等小型数据库系统,而开设大型数据库如SQLServer的极少、开设Oracle的几乎没有。
二、高职院校开设Oracle数据库课的必要性Oracle数据库技术因其具有强大的数据与信息管理功能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及其它有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门数据库课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必备的工具,而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具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都是以数据库为基础开发的,因而在高职院校有关专业数据库也成为不可或者者缺的课程。
因此,对Oracle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探讨,一方面,关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特别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开发与应用有关软件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关于其他语言课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oracle大型数据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9卷第3期总第144期巢湖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N〇.3.,V〇1.19.2017General Serial No.144《oracle大型数据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邢慧芬吴其林梁宝华(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O racle数据库的人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高等 院校《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从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的 互动性及学生学习素质等方面分析了《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诸多 问题,从课堂气氛、教学内容设置、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 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要求。
关键词院Oracle数据库;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68(2017)03-0130-04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数据库系统应用涉及到 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
根据 Gartner在2014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Oracle 数据库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再次占据第一的位 置,以47.4%超过了随后4个厂商的总和,远高于 同类数据库产品[11。
高等院校开设《Oracle大型数 据库》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和 管理数据库的能力。
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Oracle 数据库人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高 等院校《O 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迫 在眉睫。
1高校《O ra c le大型数据库》教学的现状1.1教学效果差《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加上教师乏味的教学活 动,学生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十分厌烦,有些学生 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甚至逃课,课堂 教学效果偏低。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Oracle大型 数据库》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这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一个问题。
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

oracle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表、字段、索引、约束等;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3. 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能够完成简单的数据库设计;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管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Oracle SQL Developer等工具进行数据库操作;2. 能够编写基本的SQL查询语句,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原则,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数据库;4. 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基本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4.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结合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辅以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基本概念- Oracle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数据库物理结构- 数据库逻辑结构- 数据库内存结构3. SQL语言基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控制语言(DCL)4. 数据库表操作-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表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5. 约束和索引- 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 索引的概念、类型和创建方法6.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事务的概念、特性及管理8. 实践操作- Oracle SQL Developer工具的使用- SQL语句编写和调试- 数据库设计案例分析与实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Oracle数据库概述(1课时)2.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课时)3. SQL语言基础(4课时)4. 数据库表操作(4课时)5. 约束和索引(2课时)6. 数据库设计(4课时)7. 数据库安全与事务管理(3课时)8. 实践操作(6课时)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平台,根据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实际体会,从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课程模式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南海东软学院是依托东软集团企业办学的IT职业院校,属于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将“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该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工学结合理念不谋而合,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运用,即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案例中,以过程为导向,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创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精品课程。
Oracle数据库应用作为软件类专业核心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已有四五年,先后经历了学院大小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1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总体设计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专业和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以JSP程序设计或者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同修课程相结合进行项目案例实践,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案例分解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与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安装与配置Oracle10G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掌握在Oracle10G数据库中SQL语言的使用,以及PL/SQL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以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的项目案例综合学习与实训等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应用基础,并能给后续的Oracle专员认证(OCA)考试培训课程提供技术基础,提高专业资格认证的通过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谈“Oracle数据库实训”课程的教学

[ 关键词] 高职
Or l 数据库 实训 工学结合 ae c 对 当前 问题 的理解 , 运用共有 的知识 和 自己特有 的经验提 出方案 、 解决 问题 , 体验实践 的情 境 , 以往 以传 授知识为主 的传统 教学理念 , 将 转变 为 以解决 问题 、 完成任 务为主的多维互 动式 的教学理念 ; 使学生处于积 极 的学 习状态 , 以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发 学生学 习的兴趣 和动机 。 “ 分组 讨论” 即学 生在解决 问题 的时候互相讨论 商讨 、 法 分工 协调 地完 成任务 , 以培养学生 的沟通 协调和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存 在个 可 体差 异 , 应注重让学 生互动 , 动学 生独立思考 问题 的积极性 。 调 鼓励 同 学之 间的讨论 , 特别是集体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 表 1 课 时分配
Hale Waihona Puke 随着 O al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 的应用 , 出培养学生应用 O - r e c 突 r al1G数据库技术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高职 院校的教育显得尤为 c e0 重要 , 而传统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强调知识 的完备性 , 忽略 了对知识 的加 工与实践 , 针对这 种情况 , O al数据库实训 》 (r e ( c 课程 弥补 了这 种不足 。 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来谈谈 自己对本课程 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设计。
1实训课程定位 、 . 作用与 目标
( r l数 据库实训 》 (ae Oc 是为 (rc 数据 库技术 》 ( al O e 课程独立 开设 的综 合实训课程 , 总体 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设计数据库 的能力 、 应用数据库 的能力以及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等能力 , 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 、 软件测试 和软件技 术支持等工 作打下 良好 基础 。本课程开课 时间在第 3 学期 。 是我院计算机专业 的“ 岗位 能力 ” 课程 。 目前该课 程与相关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分析与设计数 据库的 能力 、 灵活应用 Oa e 0 数据库 管理系统 的能力 、 r l 1G c 应用 Oal r e c 平台操纵数据库的能力 、 用slp sl 应 q、lq实现数据库对象 的能力 、 / 管理数 据库安全性的能力 、 备份和还原数据库的能力 。基于 岗位能力 的需要 , 该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中教学 目 标如下 : ( ) 能 目标是 : 1技 掌握 Oal数据库 的安装和配置 ; r e c 掌握数据库设计 的步骤 ; 运用 sl l q语句完成数 据表 、 图、 q、 / l ps 视 索引 、 游标 、 用户 函数 、 存储 过程 、 触发器和包对 象的创建和操纵 ; 灵活优化查 询 ; 数据库安全管理 与维护 。 () 2 素质能力是 :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 任务 的能力 和 自 我学 习的能力 ; 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 系实 际的能力 。 2课程整体设计 . 21内容的选取 . 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 , 要求培养 出来 的是个个动手能力 比较强 , 更 贴近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 , 因此在整个 内容的选取上 主要 理念是针对 岗 位需求 , 以企业 真实项 目进行 课程开 发 , 将企 业项 目转化为学 习型项 目, 将工学结合的外包项 目 作为实际训练的提高 ; 具体实训内容也是围绕 着前导课程( r l数据库技术》 ( ae Oc 中各个知识点和每个章节 内容展开的。 2 具体完成的任务 . 2 课程任务 主要来 自 企业 的课题 : 事管理系统后 台数据库 的设计 人 与实现 , 2 学时完成 , 共 8 一周完成 , 总体课 时分配如表 1 其 。 2 学情分析 _ 3 根据 平时教学经验 和实际的学情分 析 , 高职 院校学 生具有 的特点 包括 : 学生 动手能力强 ; 形象思维 比较 发达 ; 习 自主性 不太 强 ; 学 学习方 法欠 缺 ; 兴趣 广泛 ; 有较强 的参 与意识; 具 同时部分学生在 学习前 导理 论 课程( r l数据库技 术》 , ( ae Oc 时 掌握不 够扎实 , 后没有加 强练 习 , 课 知 识遗忘快 , 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2 A学法指导和教学方法 针对 这种学情 , 采用 先复 习前 导( r l数据库 技术》 程 的基 础 ( ae O c 课 知识, SL P/ L 如 Q 和 L Q 语句 部分 , S 然后 本课程 实施过程 中采取分解 任 务、 细化步骤 、 降低难度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疑难 问题举 手询问老师 和 同学互 助等相应教学方法 。为 了能使学生更好更熟练地 掌握 Oal r e c 核心技术 以及应用所学 的知识适应企业要求 , 有必要 与企业接 轨, 采用 了项 目引导法 , 分组讨论 法 , 任务驱 动等方法 , 整个实训 过程 中以教师 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任务驱动” 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 的任务为 目标, 把教学 内容巧妙地 隐含在每个任务 中, 每一位 学生 都能根据 自己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法的新思路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法的新思路张蕊;刘建华【摘要】Based on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of Software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of "Oracle data- bas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researches from the following ways: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 reform, examining pat- tern improvement and practical training enhancement.%基于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体会,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实训环节的加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Oracle;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作者】张蕊;刘建华【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河南郑州45001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本课题通过课题组成员不断对数据库人才市场需求信息进行调研,深入关联IT企业和实训机构,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做了大量的Oracle开发工程师和Oracle DBA初级管理员的职业需求调研,来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并基于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对“Oracle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探索和有效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11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学院与河南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定向人才培训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做测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做测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徐建华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1106【摘要】针对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在“教学做合一”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做测评”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教学做测评;微测试;Oracle Oracle是当前应用最广泛、功能最强大、具有面向对象特点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Oracle 数据库课程是许多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
目前,在高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依旧存在,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数据库管理与开发人才的需要[1]。
因此,探索一种更加适合Oracle数据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Oracle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Oracle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在教室、实践在实训室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教学时以教师传授为主。
而且,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在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时没有连续安排,而是两者之间存在时间间隔。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纯理论学习枯燥乏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过段时间再进行操作练习时,学生已将之前理论课学到的知识遗忘了相当一部分,实践操作就会变得相当吃力,在完成实训内容时很难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技能。
另外Oracle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比较单一,以期末笔试为主,这种考试方式一方面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考核,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忽视了日常的过程性考核,过于重视最终考核,不利于促进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二、“教学做测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对美国人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反思后逐步形成的。
他提出教师和学生要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都需要通过“做”来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集中于一个“做”字,强调“教学做”一体化[2-3]。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方案07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据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
Oracle 数据库是一门研究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管理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Oracle更合理地组织数据和存储数据、更方便地维护数据、更严密地控制数据和更有效地利用数据。
Oracle数据库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据库开发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应用系统开发及今后使用或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基础。
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
本课程面向各院校计算机系应用专业,它从实用性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网络连接与配置、SQL、PL/SQL、SQL*Plus、各种类型表、索引、视图、表空间等,以及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数据库基本管理和Developer/2000使用技术与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也是今后若干年内研究和应用的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因此,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专业的学生,特别是以应用为目标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具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知识。
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创建管理维护方法。
2、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以后,能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某一门高级语言和Oracle,开发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3、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及其趋势,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
ORACLE作为功能十分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对于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acle数据库建模游戏教学法探讨摘要:在数据库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需要讲解,理工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理论内容的讲授远不及文史类课程内容
贴近生活并具有生动性,而这些概念本身的枯燥乏味使得教师的讲授过程愈发困难。
许多青年教师时常抱怨自己都不爱讲这些内容,更何况学生。
因此,如何讲透、讲活这些理论知识,赋予这些知识强大的生命力是任课教师的关键任务。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据库类课程教学经验,将oracle数据库建模游戏教学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oracle 游戏教学
0 引言
很多学习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学生都熟悉在进行数据库开发时,数据库建模是前期的一项关键工作,这项工作完成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将来开发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以及是
否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
而数据库建模的过程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其理论教学内容也很空泛。
如果没有项目驱动,教师的授课过程将会十分辛苦,但即使使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其涉及的一些理论概念也不易给学生讲解清楚,授课的生动性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易被调动起来。
下面,作者将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介绍在数据库建模理论授课过程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数据库中会存储各类信息,包括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客户的信用记录、网购达人的网上交易记录、企业的商品采购记录等,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与数据库打交道。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据库
呢?在计算机类课程中,很多课程在第一章内容中都会有这样的概念需要讲解,而且由于理工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些概念并没有文科课程的概念讲起来生动、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这样概念的讲解很多青年教师不知如何去给学生进行讲解,或者讲解的不到位,或者讲解的不生动,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一开始学习这类课程就没有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开始就像人的第一印象一样的重要,对以后的学生学习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在讲解这类概念时可以使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它具有的特点,最后再给出一个正规的定义。
对于数据库这个概念,作者通常都会让学生思考诸如学生访问网页时网页中的数据都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或者小声讨论,或者大声说道,不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了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学习,即使他们说出来的是错误的。
当然,教师或许更愿意学生不会一下就答对了,因为答错了教师再讲正确的概念学生会记得更牢。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说明这些数据的一些特点,比如要能够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供其他多个用户共享访问,并非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数据集合就是数据库。
最后给出数据库的正规定义: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 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概念的讲解(模拟对话游戏)
假如你到餐厅吃饭,告诉厨师你想要一份很香的炒细面,如果你是厨师,你会如何做这份炒细面?这是作者在讲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概念时会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于是,学生们就开始窃窃私语,
相互讨论着如何如何去做之类的话题。
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教学课件中的厨师与服务员的对话动画效果。
若想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概念,可以选出2至3组学生来模拟这样的对话场景。
假如顾客爱吃辣和孜然的味道,当然在他的脑海里就是炒细面里多放辣椒和孜然,他就会觉得很香,这是顾客希望得到的事物。
在顾客没有直接说明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厨师不可能了解每一位顾客的喜好,厨师就会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去制作这份炒细面,他或许认为多放点油就会很香。
在顾客脑海里的是炒细面的“概念模型”——希望得到的事物,而厨师制作出的放在碗里的则是“物理模型”——实际得到的事物。
造成顾客和厨师双方理解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没有有效的沟通。
如果与客户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把客户的期望(概念模型)变成现实(物理模型)的过程就是数据库建模了。
因此,有效的沟通是数据库建模特别是概念模型建立时很重要的基础,它直接决定将来开发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
那么概念模型如何建立呢?
2 建立概念模型的重要性
概念模型将现实世界的事物及联系抽象处理成信息世界的模型,应该能够全面、准确的描述出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它将人们脑海中的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转变成一个实际的能被创建出来的
系统的设计。
概念模型主要有以下作用:①可以精确描述企业的信息需求;
②有助于系统开发小组成员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讨论;③避免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理解的错误与偏差;④建立软件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理想系统”文档;⑤为物理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完善的基础。
数据库建模过程中,概念模型常用实体关系(er)方法建模,oracle专属实体关系建模即绘制erd(实体关系图)。
oracle实体关系图的特点
绘制传统的er图时,使用矩形框表示实体,椭圆形框表示属性,菱形框表示联系,实体之间关系用无向边连接,并在无向边上注明联系的类型是一对一(1:1)、一对多(1:n)、或者多对多(m:n)的。
在oracle erd中,实体由圆角方框来表示,实体名显示在圆角方框中,实体名总是单数,并且用全大写字母表示。
属性列在实体名的下方,用星号(*)标记必需的属性,用圆圈(°)标记可选属性,用井号(#)标记唯一标识符。
关系是连接实体的线,这些线可以是实线,也可以是虚线。
这些线终止于每个实体末端的“单点”或“鸦脚”。
如右图所示:
3 如何建立oracle erd
oracle erd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需求的一致性工具,与所用的数据库类型甚至是否使用数据库无关。
在进行er建模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捕获所有需要的信息:即不遗漏任何与建模有关的客户的需
求信息。
②确保信息只出现一次:即相同的信息不重复建模。
③对于可从其它建模的信息推导出来的信息不进行建模:可推导出的信息不多余出现在erd中。
④在可预测的逻辑位置定位信息:建模的各个对象要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
oracle erd具有三个元素,即实体、属性和关系,但如果从项目中找出这三个元素就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项目经验了。
那么如何找出这三个元素呢?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说明。
游戏规则如下:
①教师预备一张图片,并将图片平分为16份。
②将班级分组。
如果班内人数少于20人,可以分为3组;如果班内人数超过20,可以分为4组,第四组作为观察员。
③将分割后的图片打乱,前三组每组分5片。
老师将剩余的1
片收藏好。
④学生的任务是弄清老师藏起的部分图片上的内容。
⑤组员要有明确的角色。
每组只能有1人可与其他组成员交流,此人可将了解到的信息与本组其他成员分享。
客户经常并不确切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也许只会给出部分信息,有时客户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描述缺少了一些信息,而构建模型时却需要这些信息,其余的有待开发人员自己去挖掘。
因此,开发人员需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并与他人合作以便获取任务的重要
信息,这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确定缺少的信息以全面了解
客户的需求,数据建模人员必须善于向客户提问。
拼图游戏则体现了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有效提问来发现“缺少的环节”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需求分析重要性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总结
作者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如下总结:①通过拼图游戏,使学生明确了提问对于完全明确客户需求十分重要。
②如何提问才能确定不明确的或未知的信息。
③确定不明确的或未知的信息的过程与实体关系建模过程十分相似。
实体如同拼图游戏中的人或物,属性如同拼图中人或物的具体特征,而关系就是将小图块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陆云帆.《oracle数据库设计与实现》[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06).
[2]王瑛等.《oracle数据库基础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8(10).
[3]李红霞.高职院校oracle数据库的教学探讨,价值工程,2010/22.
作者简介:
王希娟(1983-),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