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哪些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是一个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所带来危害的清晰认知。
他们往往认为污水排放是个人行为,不会对整体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这种观念导致了很多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倾倒污水,没有形成良好的污水处理习惯。
其次,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薄弱,地方政府财政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不明显,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这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的设施也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正常运行和维护,导致设施老化、损坏,处理效果大打折扣。
再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存在困难。
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污水排放量和水质等情况差异较大,这就要求选择的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然而,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借鉴城市或其他地区的经验,导致所选技术不适用,运行成本过高,或者处理效果不佳。
另外,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密度、污水产生量、地形地貌等因素。
这导致了设施的覆盖范围不足,部分居民无法享受到污水处理服务,或者设施的处理能力与实际污水排放量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
农村地区的管理和运维机制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管理和运维人员,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难以保证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难以得到及时掌握和改进。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探讨(2023最新版)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⒈引言
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⒉污水处理需求分析
⑴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和主要特点
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⒊传统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⑴土壤渗滤
⑵稻田养殖系统
⑶活性污泥法
⑷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⒋新型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⑴厌氧处理技术
⑵磁化水处理技术
⑶植物处理技术
⑷光催化技术
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选择和运维管理
⑴设备选择标准和指导原则
⑵设备运维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⑶快速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⒍污水处理效果评估和监测
⑴污水处理效果评估指标
⑵监测方法与技术
⑶评估结果分析与应用
⒎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与推广
⑴项目实施步骤和流程
⑵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
⑶项目推广经验和案例分享
⒏法律名词及注释
- 生活污水:指由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废水、洗澡水、洗衣水等。
- 污水处理设备:指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各种设备,包括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器等。
- 环境污染:指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1-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改善农村污水处理的状况,并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困难与问题2-1-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水源中。
这给水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2-2-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难以筹集充足的经费来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
这导致许多已建设的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和维护,加剧了污水处理问题。
2-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来运营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
这限制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降低了处理效果。
2-4-缺乏意识和知识农村居民对于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意识和知识。
他们往往缺乏正确处理污水的方法和知识,直接将污水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3-建议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
这将需要完善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3-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可以向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包括补贴和贷款。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3-3-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解决设施运营和维护的问题。
3-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污水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向居民普及正确的污水处理方法和知识,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详见附件部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概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个关键的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通过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并改善环境质量。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环境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废水。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污水排放点多、处理设施缺乏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气候变化等。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 湿地处理法:湿地处理法是一种自然而简便的处理方式,可以利用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
湿地植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释放氧气,有助于促进水质的改善。
2. 生物滤池处理法: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在滤池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净化水质。
3.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可以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4.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处理污水,如聚合氯化铝等。
化学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改善水质。
三、农村水资源保护措施除了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外,我们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水资源:1. 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是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建立健全农村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
2. 推广节水技术:推广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村生活用水量。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洗衣等,普及高效节水器具,优化灌溉方式等。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一个困扰乡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污水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和治理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1.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包括家庭生活污水、农村餐饮业污水、农村小作坊污水等,这些污水的特点是量大、分散、污染物种类复杂,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高效收集这些散落的污水成为治理的首要问题。
2.设施缺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部分地区甚至缺乏污水处理厂。
由于缺乏相关设施,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得到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田、河流等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3.治理技术技术含量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传统的处理方式效果不佳,需要引进新的治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4.资金投入较大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治理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和改造,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增加资金投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之一。
二、治理技术探析1.生活污水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分类处理。
对于家庭生活污水,可以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包括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池、厌氧发酵池等,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农村餐饮业和小作坊产生的污水,可以采取集中处理方式,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2.循环利用技术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和污水,可以采用循环利用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
通过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经过处理的污水则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冲洗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论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论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激增,同时也使得农村的人口不断减少。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处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起了农村污水的处理问题。
本文主要着眼于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农村环境和人民健康。
一、农村生活污水概述农村生活污水是指来源于居民生活、畜禽养殖和农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这些污水的排放量也在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了农村污水排放的问题日益突出。
而这些问题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1、化学法:将泥沙过滤和除臭等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离开来,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2、生物法:将一些细菌和微生物加入到污水中,通过微生物分解和吞噬的过程,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掉,使其净化达到最好的效果。
3、物理法:通过过滤、加热、蒸发等物理方法来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以将其中的杂质去除,从而使得水质变得更清澈。
4、植物法:通过种植具有吸收和分解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能力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将污水液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吸收和分解掉,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解决方案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是保障农村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可以使得污水得到统一处理,避免了污染的扩散和恶化现象,同时提高了农村环境的质量。
2、开展科普活动:农村群众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较低,大多数人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和危害不清楚,这就限制了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因此,开展科普活动对于宣传污水处理知识、提高群众意识至关重要。
3、提高管理的水平:农村污水治理的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细化管理制度,推广政府、企业、居民共建共管的模式,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
与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研究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及对策,不仅关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余污水、洗涤污水和厕所污水等,这些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部分病原体,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农村的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这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等。
深入研究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及对策,对于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出发,分析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路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及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而相应的处理设施却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系统的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复杂多变,处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住分散、生活习惯差异大,导致生活污水的水质和排放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问题。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
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不仅会污染农村的土壤、水体和空气,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及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厨房用水、洗衣用水、洗浴用水、厕所冲洗水等。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排放量小且分散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集中收集和处理。
2、水质波动大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受到居民生活习惯、季节变化、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波动较大。
例如,在节假日和农忙季节,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会明显增加。
3、有机物含量高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这些有机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4、氮、磷含量高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含量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污水所致。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1、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设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许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仍然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
即使在一些已经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地区,由于设施建设标准低、处理工艺简单等原因,污水处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
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3、技术选择不合理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一些地区盲目选择处理技术,导致处理效果不佳或运行成本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途径探讨浙江万里学院环境科学系,浙江宁波作者:白春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
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近直排放河道、湖泊,使得水体污染严重越来越严重,民众要求对此加强控制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由于我国村镇地域范围广且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这不仅决定了村镇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了其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方面的复杂性。
因此,如何控制与治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是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与探讨的过程。
1 国内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1.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较分散的特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实践。
如澳大利亚[1]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土壤地,利用耕种的作物来吸收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与水分,有效实现了污染物去除和污水减量的目的,降低了污水中的氮、磷、钾含量, 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和西欧等国,采用[2]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 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
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 一般可达70%~90%。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沼生植物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3】。
德国、法国、美国采用氧化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该技术[4]主要是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维护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组装成一体化装置,应用于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
如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置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兼具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 <20mg/L、TN<20mg/L[5],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5和TN进行深度处理[6]。
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7]。
1.2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我国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较国外发达国家晚,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一些人口密集的欠发达地区也认识到,如果不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有效处理,会触发农村医疗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传染病的产生与扩散,因而,国内一些地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实践探索。
如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该技术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
但该技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适合于常年气温较高的地区,而且处理后水还需进一步处理才能排放。
氧化塘处理技术,如李旭东等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cr 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8];陈鹏采用高效藻类塘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取得了稳定的处理效果: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60%、91.16%和50%[9]。
该技术存在占地大,速度慢,氧化塘周围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如北京、深圳、江苏、浙江等地区都采用了这一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边的马料河湿地工程于2003年10月建成运行,每天可净化污水4万多立方米,净化后的水质优于地表水三类标准。
有关研究表明[10],在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对磷和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60%。
土壤渗滤技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八五”、“九五”期间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利用地下土壤渗滤法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够作为中水回用[11],1992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地下土壤毛管渗滤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绿地利用进行了研究[12],清华大学2000年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中,首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13],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稳定性,CODcr、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大于80%、90%、90%和98%。
除此以外,浙江、广东、天津和江苏等地还分别在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处理系统、雨污分离管网输送集中处理和生物投菌治理污水等技术方式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4][15]。
2 我国村镇生活污水控制处理途径探讨具资料显示【16】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m3,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当前面临收集问题、处理设施建造投资与设施运行费用问题。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与方式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途径的关键。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农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与方式的途径如下。
2.1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与控制途径(1)加强政府引导,科学规划乡镇建设我国农村乡镇一般规模不大,现正处在改造、扩大发展迅速期。
在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是农民买地自建房屋的多,统一设计建造的少;科学合理规划的较少,随意规划的地区多。
生活污水管敷设乱,直接就近排放的现象普遍。
这与人们对环境认识和政府盲目追求政绩有关,也与地方财政收入多少有关。
鉴于此,在乡镇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应加强管理与引导,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2)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我国乡镇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按照现有大城市生活污水工艺处理,其处理设施建造投资与日常运营费用,我国大多乡镇的财力难以承受,这也成为制约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的瓶颈。
因此选择投资低、日常运营费用少的工艺是关键。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
(1)经济发达、规模大且用地紧张的乡镇,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优先采用处理后回用工艺:充氧污水管网→厌氧(或化粪池)→好氧处理→沉淀→过滤→除臭消毒→回用该工艺的污水先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可以去掉污水中部分有机物;再用常规好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出水经过消毒除臭回用于当地居民冲厕所、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
该工艺处理后回用所涉及到的回用管道系统,在现有大城市中因历史原因无法实现,但在规模不大,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其回用管网的改造敷设是容易做到,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可以从收取排污费、中水使用费来维持。
处理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融资(如BOT形式)。
(2)经济发达、规模小且用地紧张的乡镇,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优先采用微动力充氧好氧生物处理+土壤渗滤工艺:充氧污水管网→厌氧(或化粪池)→好氧处理→土壤渗滤→排放水体该工艺的好氧处理可以采用固定生长型反应器,土壤渗滤可以选择绿化用地等。
后段采用土壤渗滤处理,前段好氧反应器负荷比常规好氧工艺大,反应器小,耗氧少,从而能耗与造价低。
前段采有好氧处理后的出水有利于土壤渗滤处理,可以减少土壤处理占地面积且卫生条件好。
(3)规模小且闲置土地多的乡镇,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优先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污水管网→厌氧(或化粪池)→生态处理→排放水体,生态处理处理单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土壤渗滤、生物氧化塘、湿地处理以及它们的组合体。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途径我国农村因分布广、散、地理地貌分布复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差别大等特点,解决方式采用统一模式不现实,不可操作。
应根据当地经济、周边环境区别对待。
(1)经济落后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是个大难题,有些地区因太分散无法收集,有些村庄集中,但管网施工难,投资大,当地农民与政府无力承担。
而该类地区的农村土地多、人口密度小,生活污水来源单一且有机肥力好。
因其使用不方便而长期使用无机肥,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土地板结现象突出。
针对这样的情况,只能依靠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来解决,只要有健全的绿色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政策的引导,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农民自觉使用生活污水浇灌土地的积极性。
(2)经济相对发达,村落较为集中的农村,应加强生活污水的收集系统的建设;从能耗角度考虑,应采用生态处理为主办法处理污水。
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使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形成跌水状,以利于充氧,加速微生物的降解速度,减少生态处理占地面积或提高处理效果。
天然地形条件受到限制的农村,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人工制造跌水充氧与生态结合的方法处理。
3 结论与建议村镇生活污水有机成分含量高,可生化性强,生物处理技术是该类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
基于我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现状,各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目标不尽相同,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使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是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1. 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达7亿多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数千万吨。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另据2005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村庄的调查显示,9 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河流、水塘等水环境污染,是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防止对农村及周边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是改善和提高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特点2.1农村水污染现状目前,我国有45400多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250 多万个自然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污染治理上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