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药学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24年)中药学基本课件(医学生专用)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03
2024/3/26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19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 痞散结。
2024/3/26
贝母
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消肿。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0
04
中药制剂与剂型
2024/3/26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中药的功效
指中药对机体某种病理状态的改善作 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养 血等。
2024/3/26
9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中药的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 减少副作用。常见的配伍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 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如薄 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以确定其成分和含量。
2024/3/26
26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药材质量标准
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 、含量测定等项目,用于评价药 材的真伪、优劣和纯度。
饮片质量标准
除药材质量标准外,还包括炮制 方法、水分、灰分、浸出物、微 生物限度等指标,用于评价饮片 的质量和安全性。
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 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 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和 西医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31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当用药。
中药学完整课件

【预防措施】
1. 遵守炮制: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 用的特殊要求。
2. 控制剂量: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 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 早诊断、早处理。
中药的应用
配伍
【配伍】 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七情】 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 之间配伍规律的七种情况。
动物药(全虫、内脏、皮、骨、器官 甲片、粪便等)
矿物药(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碳 酸盐、硼酸盐、硫酸盐等)
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这是其他 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 占据垄断优势。
牛黄
朱砂
代赭石
中药的炮制
炮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药材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加 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经过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 材的特殊处理。也称“炮炙”。
等作用,适用于阴寒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味
【概念】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又包括
淡、涩两种药味。 【确立依据】
1. 经健康人的味觉器官感受而得---感觉之味 2. 经临证实践而得(治疗病证)---功能之味
【作用※及适应证】
1. 辛:能散能行 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适用于表证
相杀指二药合用,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 的毒害效应的配伍关系。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相恶】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指两药合用后,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 降低(甚至丧失)的配伍关系。
【相反】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相反指合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 生新的毒害效应的两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中药学中药学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
传》.
2020/12/8
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 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⑸首创诸病通用药
17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 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附: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 作。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托名神农 ,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 毒) 、 配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 用药的度等.
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 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
2020/12/8
16
七.明代 《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 分16纲(部) 60(类) 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 1.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 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 以动物为师
中药学全套课件

28
七、中药的命名
与避讳有关
其它
与产地有关
与外来语的 翻译有关
与古代 传说有关
中药的命名
与功效有关
与形、色、 气、味有关
与采制有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交流PPT
29
1、与产地有关
• 本身包含地名 1、阿胶原产于山东东阿县的阿井 2、巴豆产于巴蜀
• 强调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功效稳定雄厚,历代沿袭下来主产于 某一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规范教材课件全国高职高专
中药学
学习交流PPT
1
目
• 总论 • 解表药 • 清热药 • 泻下药 • 祛风湿药 • 芳香化湿药 • 利水渗湿药 • 温里药 • 行气药 • 消食药
录
• 驱虫药 • 止血药 • 活血化瘀药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安神药 • 平肝药 • 开窍药 • 补虚药 • 收涩药 • 其它药
14
苏叶
叶 桑叶
艾叶
大青叶
学习交流PPT
15
菊花
花 红花
合欢花
芫花
学习交流PPT
16
山楂
果实 佛手
大枣
白豆蔻
学习交流PPT
17
瓜蒌仁
种子 巴豆
刀豆
白芥子
学习交流PPT
18
地龙
全虫 全蝎
土鳖虫
学习交流PPT
19
甲片
穿山甲
学习交流PPT
20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学习交流PPT
21
皮
蝉蜕
阿 胶
学习交流PPT
• 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血 敛涩
中药学全套讲解课件

主动尝试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
2/9/2021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8
四、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东汉《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南朝《雷公炮制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
明《本草纲目》
2/9/2021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30
3、与功效有关
益母草——对产妇有益 骨碎补——对骨折有利 石决明、决明子——都可明目 合欢花、夜交藤——都可安神 防风——防避风邪外袭 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 王不留行——活血行滞,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也不能
2/9/2021
一门学科。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6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史记》载:神农以赭鞭2/9/2021 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 医药。
中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 践中创造出来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7
中药起源图解
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18
甲片
穿山甲
2/9/2021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19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2/9/2021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20
皮
蝉蜕
阿 胶
2/9/2021 江西中医药高等中专药学科全套讲学解 校方药教研室
21
海蛤壳
贝壳
2024版年度中药学ppt课件免费

2024/2/2
24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药产业 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强中药材资 源保护、提高中药质量标准、鼓
励中药创新等。
2024/2/2
地方政策配套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 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中药产业发展 规划和政策措施。
行业监管加强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监 管也逐渐加强,对中药质量、安全、 疗效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药物采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剂型, 多用于外科疮疡、痈疽等病症的治疗。
2024/2/2
14
04
中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024/2/2
15
常见化学成分类型及功效
01
02
03
04
生物碱类
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菌 等多种药理作用,如黄连中的 小檗碱、麻黄中的麻黄碱等。
2024/2/2
苷类
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抗 肿瘤等作用,如人参中的人参
2024/2/2
9
野生与栽培药材比较
2024/2/2
野生药材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品质优良,但资 源有限,采集困难,价格较高。
栽培药材
通过人工种植获得,品质相对稳定, 可大量生产,价格相对较低。但部分 栽培药材在品种、产地、种植技术等 方面仍需改进和优化。
10
03
中药炮制与制剂技术
2024/2/2
11
皂苷、黄芩中的黄芩苷等。
挥发油类
具有解表、止咳、平喘、抗菌 等作用,如薄荷中的薄荷油、
紫苏中的紫苏醛等。
鞣质类
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等作用, 如五倍子中的鞣酸、石榴皮中
的石榴皮鞣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中药学课件
完整中药学课件
《中药学》的教学讲究方法,是上联基础、下联临床的桥梁课程。
小编整理了一份完整中药学课件,为大家提供参考。
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授,课后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复习时助学生学会药物的运用等问题。
认为在课堂上通过归纳比较的讲授、课后帮助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方法记忆药物、总结复习时通过实例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学以致用。
中药学是一门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之后开设的第三门中医类基础课程,是上联基础、下联临床的桥梁课程。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虽然由章到节到药物结构层次清晰、功能主线明确,但内容较多,记忆较为困难,同时由于临床课内容提前设置,许多概念、病因、病证等内容学生并不了解,故使《中药学》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能全面熟悉、熟练掌握药物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中药学教学中,经反复探究学科规律,从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教学中的这些体会总结如下:
1.课堂上对药物进行归纳比较讲授
1.1 从共性入手。
每一章节药物共性内容在总论、概述中有充分的体现。
首先从含义上进行讲授,如解表药:即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从中即可推出本章药均具发散表邪之功,均能用治外感表证,而其中的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主归膀胱经与肺经,均具发散风寒之功,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以归肺、肝经为主,均具发散风热之功,均能治疗风热表证;理气药即凡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可使气行通顺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同样也就可得知本章药物均具行气止痛、消胀除痞、疏肝解郁、降逆止呕等作用,均可治疗气滞证。
当讲授章、节概述内容时,务必将上述共性内容提炼出来并加以强化,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一章或一节药物主要功用方向,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1.2 突出个性。
药物功用个性的掌握是认识中药和准确用药的关键。
通过教学、突出中药个性、促使学生领会、掌握中药,是提高中药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此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
1.2.1 共性到个性。
讲授药物时,将章节共性内容落实到具体药物时,尤其要突出共性基础上的`个性特征。
如理气药,虽均有疏理气机,均能治疗气滞证,但具体到橘皮,则表
现为理气调中,主治中焦气滞证;青皮则为疏肝破气、散结止痛之良药,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乳房结块等证,香附则善于疏理肝气、调经止痛,为疏肝理气解郁、通调三焦气滞之良药和为调经止痛之要药;木香则善于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胀痛。
通过上述方式,强化了对药物基本功用个性特征的认识。
1.2.2 主要作用与其他作用结合,以强化每个药物的个性。
有些中药主要作用特征不明显,但结合其他功用即可反映出其个性特征。
如紫苏发表散寒同时又能理气宽中,因此,紫苏具有关于治疗外感风寒兼有中焦气滞证的特征;香薷发汗解表,具有发散风寒药的一般特征,但由于该药同时具有化湿和中功能,因此,治疗暑湿证是其特征。
1.2.3 通过其他功用突出个性。
药物其他功用是中药功能在特定章节、相对于药物基本功能而言的。
其临床实用价值等同于基本功能,有时甚至超过基本功能。
如平喘功能对于解表药麻黄而言是其他功能,但在临床中,麻黄平喘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其发汗解表的基本功能。
因此其他功能是中药功用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对药物其他功能的讲授,依然要突出其药性特征。
通过对其他功能个性进行讲解,弥补单一基本功用认识的片面性。
1.2.4 比较鉴别突出个性。
鉴别比较是突出、强化中药个性特征认识的常用方法。
其内容包括同章节相似药物比较:如
黄芩、黄连与黄柏,石膏与知母、附子与肉桂、茯苓与猪苓等;不同章节药物的比较:如羌活与独活、枳实与厚朴、龙骨与牡蛎等;同源异用的比较,如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等;有不同药物同一功能的比较:如黄芩、砂仁、桑寄生、白术安胎;麻黄、代赭石、磁石平喘。
通过上述多角度体现中药的个性,将药物功用个性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呈现给学生,有利深化对中药理解,达到全面掌握中药整体性能特征的目的。
1.3 解决临床课前置问题。
在中药课的学习阶段,虽然学生未进入临床课学习时期,但中药学教材中已经广泛涉及到内、妇、儿、外、等各学科的有关临床方面的内容,这给中药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传统教学法只是抽象地讲授,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这部分临床知识,从而导致中药学与临床课两学科间结合部脱节,失去了中药学桥梁课的过渡作用。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中药学教学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播放临床课教学片,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己制作课件)来讲授教材中的临床课内容,以解决临床课内容提前设置所造成的不利于中药课教学的问题,同时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1.4 增加实践课,提高同学对药物的认识
1.4.1 带领学生到学校的生药标本室和学校门诊的中药房见习中药饮片,通过看、摸、尝乖等方法,对照每味中药,能基本分清类型,说出药名、性味及功能,提升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4.2 中药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我校位于苍山脚下,海拔悬殊较大,地貌多样,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中药资源,野生中草药达千种以上,在讲授中药尤其是植物药时,我们将学生带到野外,在老师及当地药农的指导下,仔细观察辨认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学会采集方法,将采集得到的生药制作成标本,并到药园里聆听药农对中药的培育方式、保护措施、加工炮制程序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学校中药生药标本的种类和数量。
2.课后帮助同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中药内容繁多,记忆颇难,但如果方法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中药学的教学中,笔者常把帮助学生记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1 通过归纳记忆。
对某些功用类似或有某方面共性的药物,可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共性,区别个性,帮助学生记忆。
如在讲授清热燥湿药中的黄芩、黄连、黄柏时,重点讲黄芩,然后拿黄柏、黄连与黄芩比较,提取出三者的共性是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证或火毒证。
这样举一反三,
同时记住了三味药的主治证。
在分论其个性时,则注重内容的提炼,抓主要区别点。
另外,对在某方面有共性的药物,如莲子心、竹叶心、连翘心、麦冬心入药部位相同,均入心经,归纳出皆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功效。
这样一来,使中药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化了记忆内容,直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2 利用歌诀记忆。
实践证明,歌诀记忆效率极高,且能历久不忘。
在教学中,笔者常使用两类歌诀,一类是同一类药物的药名歌词,如“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秦白椿”,一看便知是黄芩、黄连、黄柏、秦皮、龙胆草、苦参等属清热燥湿药,均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
另一类是单味药歌诀,如“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丹参活血善调经,凉血消痈心神宁”。
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编歌诀,这样更便于记忆。
2.3 通过图表记忆。
将药物性能进行整理、归纳,绘成图表,既简洁明了,又提高了记忆效率。
如单味药药性表、药物性能对比表及药物功效对比表等。
2.4 相反药物的对比记忆。
把药性和主治证截然相反的药物进行比较,以其反差进行对比讲解,一方面使学生对该药印象深刻易记,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辩证选药”的能力。
如讲授麻黄与麻黄根时,强调一定要注重药物的用药部位,虽然它们都是来自于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植物草麻黄或中
麻黄、木贼麻黄,但如果用它们的干燥草质茎则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患者,而如果是应用它们的干燥根则又都具有收敛止汗之效,主用于气虚自汗及阴虚盗汗的患者。
大黄与巴豆时,强调二者虽均有较强的泻下功效,均治大便秘结证。
但大黄性寒、主治热结便秘证;巴豆性热,主治冷积便秘证,应用时必须辩证选药。
又如半夏与贝母,虽均有化痰之功,为治痰要药。
但半夏辛温,主治寒痰、湿痰证;贝母苦微寒,主治热痰、燥痰证,临床必须区别应用。
2.5 归纳共有特征记忆。
把药物功用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提取出来,作为这些药物的共有特征,一同记忆。
如把具有升阳作用作为柴胡、葛根、升麻、黄芪的共有识别特征,把安胎作用作为黄芩、桑寄生、续断、杜仲、紫苏、砂仁的共有识别特征。
3.总结归纳复习,提高同学准确选药的能力
在每一章讲述完成后,笔者都会选一些简单的病例,先让同学自己来选择用药,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述药物的配伍运用,一方面增强同学对药物个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复习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的知识,让同学认识到对中药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死记硬背,还要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中药学的教学在传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以上方法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适应向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