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干预论文

合集下载

护理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 _______________ 医学技术系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护理_________________2013年6月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支气管哮喘,是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o从狭义考虑,哮喘的定义应为:机体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敬原或非过敬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

临床上表现为屡次反复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者。

从广义来研究则哮喘的临床表现山许多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形成的综合征,例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多、粘膜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粘膜肥疗、支气管粘液栓塞等等,根据各种病理生理变化程度不同即可导致临床上不同程度的哮喘症候群,重者表现为急性严重的哮喘持续状态,轻者仅表现为胸闷,有些则表现为以咳嗽为主。

而一般常见的所谓支气管哮喘,则常指狭义的定义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摘要Abstract1绪论 (1)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1)2.1遗传因素 (1)2.2促发因素 (1)3 一般护理 (1)3.1体位 (1)3.2吸氧 (1)3.3密切观察病悄 (1)4心理护理 (2)4.1紧张恐惧心理 (2)4.2忧虑心理 (2)4.3依赖心理 (2)5出院指导 (2)6结论 (3)参考文献 (3)致谢 (4)1.绪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支气管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护理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护理医学论文摘要本文对支气管哮喘的特点、病因、诊断和护理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道过敏性和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在护理方面,主要是针对病情和病人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以减少病情的加重和发作。

特点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过敏性和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病发时,气道黏膜充血肿胀,气道内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的狭窄和阻塞,从而引起各种不适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可根据症状和肺功能进行分类,以便按照不同程度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状轻微,常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症状也会愈加明显。

病因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易感性占70%以上。

环境因素包括污染、过敏原、气候、饮食等,这些因素容易刺激气道,从而引起病情加重。

感染因素指的是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这些感染会导致气道炎症反应加重,从而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

病史包括发病年龄、病情特点、诱发因素等,这些信息对于推断病因和预测病程至关重要。

体征包括胸部闻诊、肺部听诊等,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声音是否粗糙等来辨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可以通过肺功能仪来进行,主要是测量患者的肺容量和肺功能指标,以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包括吸入型和口服型两种。

其中,吸入型药物是治疗的首选,常见的吸入剂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

护理干预对门诊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门诊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门诊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支气管哮喘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门诊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选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门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自身管理行为变化。

结果护理干预前心理改善率为37.5%,低于干预后96.4%;干预前防病知识掌握率为32.1%,低于干预后100.0%;干预前用药依从性为46.4%,低于干预后94.6%;干预前诱因避让率为44.6%,干预后为96.4%;干预前药物用法掌握率为5.4%,低于干预后1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可明显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防病知识掌握率,学会避让危险因素避免复发,值得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影响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慢性气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闷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

该病病情进展慢,病程长,患者需反复与长期接受临床治疗,且单用药物治疗该病难以确保治愈彻底,需配合使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该病发生率在不断提升,获得临床重视。

大量研究证实在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效果优良,为具体探讨,现选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门诊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与WHO(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与哮喘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且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对应用药物不耐受者。

56例患者中31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为50~73岁,平均(60.2±2.2)岁;病程为5个月~14年,平均(6.1±1.5)年。

1.2护理方法1.2.1观察评估患者接受治疗早期护士需对患者情绪、体质以及病情予以密切观察并评估,了解其饮食习惯与家居环境,对其药物、食物等过敏史以及病史予以全面了解,基于此开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由此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并确保落实到位,强化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观察组发作率、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医嘱发药,给患者口头告知服药方法,告知复诊时间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建立哮喘档案、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 建立哮喘档案制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背景、疾病相关情况等,对患者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并根据调查问卷的评估结果初步排除影响治疗不利因素,如经济原因、用药依从性等,制定个性化哮喘管理计划。

1.2.2 用药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包括口服用药和吸入用药。

在口服用药使用上,要注意对于某些可加重患者病情(如阿司匹林)、容易引起患者过敏(如青霉素)的药物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2]。

吸入用药多为糖皮质激素,部分病人对激素类药物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的同时还要讲解缓解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糖皮质激素喷药后要及时漱口,否则可以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此点要想患者交代清楚[3]。

1.2.3 心理护理干预哮喘病程长,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可根治的方法,发作时危险性大,患者往往会产生不良心理[4],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绪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首先要每天早晚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提醒患者每天的进步,告知其病情已经稳定,应该和正常人一样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周开展1次座谈会,告知患者哮喘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预防控制,并让哮喘患者之间互相倾诉,互相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2.4 健康教育配合医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通过集中讲授、现场演示、个别指导等方式向患者讲解哮喘的病因病机、用药知识、紧急处理方法、自我监测病情、平喘气雾剂及呼气峰流速仪的正确使用等,以便及早发现病情恶化先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在发作期间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概念及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护理等,以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全面、系统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呼吸训练、心理护理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个性化护理: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综合效应: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在护理中单独运用某一种护理方法,而是结合多种护理手段,形成综合效应,提高护理效果。

1.药物治疗方面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而综合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规范用药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治疗效果。

在综合护理干预下,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观察和干预。

对于长期使用类固醇类药物的患者,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物理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雾化吸入、气管拍击、气道清洁等。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挑选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10月时间段收治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

实验组施行护理干预,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予以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呼吸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实验组复发率<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所以建议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支气管哮喘,为经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遗传、变应原(室内外变应原、职业性变应原、药物等)、促发因素(空气污染、吸烟、呼吸道感染等)等,均为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1]。

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为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资料情况和方法1.1临床资料情况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处理,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

两组均通过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精神障碍者、意识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剔除。

实验组男性(n=28)、女性(n=13);最低年龄为25岁、最高年龄为65岁,中位(45.6±4.4)岁;最短病程为3年、最长病程为42年,中位(22.5±2.3)年。

参照组男性(n=29)、女性(n=12);最低年龄为24岁、最高年龄为66岁,中位(45.3±4.2)岁;最短病程为4年、最长病程为40年,中位(22.1±2.1)年。

支气管哮喘医院护理论文-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医院护理论文-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支气管哮喘医院护理论文-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男67例,女59例,年龄36~75岁,病程0.5~3年。

轻度73例,中度41例,重度22例。

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36~74岁,病程0.5~3年。

轻度36例,中度23例,重度10例。

对照组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6~75岁,病程0.8~3年。

轻度37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36例患者均给予雾化、平喘、抗感染、抗过敏等常规治疗。

咳嗽和喘鸣缓解,没有呼吸困难发生,肺部哮鸣减少。

护理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1.2.2.1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原因、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并简单的介绍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培养患者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依据病情、病程和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加患者的信心。

1.2.2.2环境干预给予患者舒适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清洁,维持室温,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禁止家属在患者生活区域吸烟,减少花粉、羽毛、棉絮等过敏原。

鼓励患者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2.2.3饮食干预患者减少牛奶、海鲜和辛辣食物等食物,不要吃雪糕、碳酸饮料等冷饮以及含有色素及防腐剂的食物。

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适当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

1.2.2.4用药干预给家长讲解用药治疗的必须性,遵医嘱用药,及时服药,告诉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应该注意用药的效果并要求患者定期检查、及时复诊,减少具有发哮喘的药物。

1.3观察指标调查1年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等,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

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观察组系统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病;效果分析支气管哮喘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因过敏、遗传以及感染等因素所致[1]。

据调查显示,支气管哮喘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2.3%,患病人口达到3000万[2]。

而相关研究表明,给予支气管哮喘病患者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培养患者掌握必要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病的发病率[3]。

對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

10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同时本研究所有患者除哮喘病外无其他心、肺、肾等疾病。

另外,本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临床治疗,包括使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根据医嘱以及患者具体症状对其进行对症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给予其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2.1密切观察病情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尤其是要关注患者哮喘病发作前的相关症状,例如:喷嚏、流鼻涕以及鼻咽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64-02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原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易反复发作,暂时性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发作时患者极其痛苦,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伴可逆性气流受限,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病因现在还未明确,除了遗传性过敏体质外,还与环境的致敏因素有关。过敏源包括:尘满、花粉烟雾、药物、饮食、动物毛屑、细菌病毒感染、工业粉尘或气体等。非过敏因素包括:过劳、受寒及各种生物性感染或环境污染等。上述致病因素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机制直接或间接激发各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内膜肿胀、粘液分泌物增多,引起小气道狭窄、梗阻,使病人表现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哮喘和呼气性呼吸困难。目前最重要的是必须采取一些干预性措施控制或改变环境、饮食因子,逆转哮喘发病率上升的倾向,努力降低哮喘发病率。 1 发现和避免诱发因素,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控制。 1. 1 吸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一组的重要病因,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含有变应原的微粒物质,其致敏成份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过敏原侵入机体的途径可以决定病变发生的 器官,由于微粒可借助空气传播且在生活中随时存在,大约80%~90%哮喘患者至少对一种常见变应原过敏。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处于主导地位的变应原可能不同,但是室内的过敏原作用特别重要,早期减少尘螨的接触对于延迟过敏的发生和哮喘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用新棉花制作的被子和床垫,避免使用丝绵、皮毛、羽绒做被褥或枕芯。 1.2 屋尘螨(hdm):hdm在哮喘发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hdm普遍存在于人生活的环境中,hdm是造成气道高反应(ahr)和引发哮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子即使不能完全避免接触尘螨,尽可能地降低hdm水平也有重大临床意义。定期清洗家中玩具、门、窗帘和其它软性家俱,居室内尽量不铺设地毯,尽管不用吸尘器或吸尘时戴口罩,定期更换枕头,床上用品等这样比较容易地减少hdm水平。 1.3 其它室内过敏原:其它室内过敏原主要来自家庭宠物、蟑螂、霉菌。在一些hdm水平较低的地方猫犬所产生的过敏原已经成为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所以应避免在室内养猫犬等宠物。此外尽量不要在养有宠物的亲友家中作客。 1.4 室外过敏原:在一些气候比较干燥的农业区,某些室外过敏原如链格孢属霉菌孢子,各种花粉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引起哮喘恶化的主要原因。在花粉产量较多的季节,尤其是日间、午后最好不要外出,如外出应戴口罩。 1.5 外界香烟烟雾:环境中香烟烟雾(et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最 常见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或者吸烟的父母与孩子生活在同一居室内,其子女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倍增,而这种感染的本身就是以后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劝阻易感者本人不吸烟,奉劝家庭成员、客人不在居室内吸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重点保护孕妇、产妇和儿童。 1.6 饮食因素:目前认为饮食习惯的改变与哮喘发病率的增高有关,如ω-6脂肪酸与食盐摄入过多。营养不良可能增加机体对不良环境危害的易感性。高钠饮食者易发生气道疾病,burney最先提出食盐摄入增加与哮喘病死率之间有关,所以增加鱼油摄入,以及增加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适当限制钠盐。目前认为饮食中缺乏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能会降低机体天然保护机制,增加氧化损伤及气道炎症的易感性。来自人群的调查结果表明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少是肺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严禁食用与发病有关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虾、蟹、牛奶、生姜等刺激性食物,某些碳酸饮料,含色素或防腐剂的熟食,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尽量避免食用。 1.7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得iga的主要途径。iga具有抗感染作用,可以预防由于呼吸道炎症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相反牛奶中含有异体蛋白,而摄入这种异体蛋白可能增加儿童发生过敏机会。人乳哺育的婴儿血清中ige水平较低,因而婴幼儿乃至青春期较少发生过敏性疾病。尽量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婴儿的最初6个月内最好以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内不宜服用蛋类。 1.8 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等造成的呼吸道感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研究均显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激发人类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后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因此应尽量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积极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 症状护理 2.1 饮食护理 哮喘发作时机体消耗量较多,且发作过程中难以进食,缓解后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根据需要供给热量。如病情危重靠进食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可静脉输注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等。还要禁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蟹、牛奶及蛋类,并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2.2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采取强迫体位,此时护士应给患者提供适宜的支撑物,如移动餐桌、升降支架等。将患者取坐位,前臂放在小桌上,背部垫枕,有利于呼吸,但要注意保暖防止肩部着凉。指导患者两臂前撑,两肩耸起,以助用力呼吸,发作过后可采用侧卧位休息。2.3 氧疗:若病人哮喘发作严重、pao26.67kpa时,应改为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因高流量吸氧会使氧分压继续上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消失,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诱发肺性脑病。吸入的氧气需加温湿化,以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2.4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阻塞气道,可增加气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因此,促进痰液排除是重要的护 理措施之一。遵医嘱使用祛痰剂和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在气道湿化后,注意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吸痰。2.5 重度哮喘发作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有窒息等危险,可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因此,应备好气管插管的设备和物件及各种抢救物品,配合医师抢救。重症哮喘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加强基础护理,按时翻身、变换体位,保持舒适,防止褥疮。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者,要注意安全,加床档预防坠床,服药时注意防止误吸,以免引起呛咳,使憋喘加重,准确记录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2.6 随时注意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如病人突然出现精神紧张、打喷嚏、干咳,以及鼻、咽、眼部发痒等黏膜刺激症状或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或自述胸部有压迫窒息感,应想到哮喘发作的可能。 3 心理护理 哮喘病人的心理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哮喘病人的心身健康、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效果等问题。哮喘可以导致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也会影响哮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哮喘的治疗成功率。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医务人员对待病人要亲切,了解病人的痛苦,使病人情绪镇静,不急不躁,可经常与患者漫谈家常,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动。通过暗示、说服、示范、解释,训练病人逐渐学会放松技巧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利用自我调节的方法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调节的作用。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关心和体贴,帮助其消除恐惧 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寻找致敏源和诱发因素,遵循治疗方案,以控制哮喘发作。同时,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哮喘是可以控制、缓解的,随着医学水平的高速发展,也是可以治愈的,增加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4 用药护理制哮喘发作,所以要坚持长期、合理用药,让患者记住药物的名字、具体用法和用量等。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可缓解哮喘的严重发作,但大剂量的长期应用副作用多,可致感染扩散、水钠驻留、低血钾及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氨茶碱静脉推注时,若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可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导致死亡。抗胆碱药物常用异丙阿托品气雾剂吸入,副作用是口干、排痰困难、心率加快等。拟肾上腺类的舒喘灵、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故在使用以上各类药时,均应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并注意药物的正确配伍,如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索同用可引起急性心律失常,而红霉素与氨茶碱合用可致后者浓度升高。我们还应指导病人吃药后立即用清水充分漱口以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道吸收,全身用药应注意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不良反应;口服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重度哮喘发作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注意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通过进行一对一用药教育,增进医患交流,增加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 理能力,让患者了解坚持合理用药对治疗此病的重要性,使患者能更好的控制哮喘。 5 健康教育 哮喘发作得到控制后,指导病人避免受凉感冒和接触刺激性气体、花粉及皮毛等,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愉快情绪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预防感染的能力,我们建议患者冬天跑步、慢走、冷水浸面等,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此外,还可指导患者戒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尽可能避免哮喘发作。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纠正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了解目前使用的每一种药物的主要作用、用药的时间、频率和方法。告知患者哪些药物在病情缓解后仍应继续使用,哪些药物只是在有症状时才使用。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是支气管哮喘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之根据目前我们对于哮喘危险因素的理解而采取一切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将来的哮喘发病率显著下降。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哮喘的形成,或使已经发生哮喘的人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针对哮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越早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赵玉环,董玉清.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7,27(8):4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协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