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PPT(共24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共29张PPT)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C
D、嘉庆
C 9.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武昌起义得胜利,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各省响应纷独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首先,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而解除专制的镣铐,则是经济与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 B.《中华民国约法》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3. 领导者: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①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领导者: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建立
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革命旗帜 三民主义
革命旗帜: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34张PPT)

概况: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1912年元旦,孙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成员是: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海筹”舰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曾在清政府中任过要职)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实业部总长张謇(江苏咨议局局长,立宪派)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兼) 从临时政府构成名单来看,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同盟会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政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府? 印铸局长黄复兴(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 B.国内各民族平等; 要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内 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容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议会内阁 总理负责 总统象征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革命形势的出现
材料:为了 „„ 缓和同民族资 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 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 „„1901 邹容 陈天华 章炳麟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 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6张PPT)

标准(二):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阐述当初发动辛亥革命的目
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
然于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 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动政治民 主化为目标的革命。 成功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 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 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 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 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 是没有疑问的。”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 样性质的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①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 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②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
然于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 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动政治民 主化为目标的革命。 成功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 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 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 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 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 是没有疑问的。”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 样性质的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①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 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②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18张PPT)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材料1:辛亥革命前,黔西县石板乡200多户苗族农民中, 每年秋收交租后,粮食够吃一年的只有1户,够吃3个月的 只有4户,其余人家则不到2个月即断粮。200多户人家竟无 1户有棉被,有130户人家不得不以山洞为家。
——《贵州黔西县石板、金坡两乡的社会经济调查》
材料2:江苏的工场手工业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以最 重要的手工棉质业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 工棉质工场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 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 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 停止目前的冲突。”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方百姓, 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荼毒生灵,糜费巨 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不可收拾之国矣。”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
两军交战剧烈的地区仅出现在武汉与南京地 区,交战时间前后不过125天,起义军伤亡不到 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探究辛亥革命时 间短规模小的原因。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 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材料1:辛亥革命前,黔西县石板乡200多户苗族农民中, 每年秋收交租后,粮食够吃一年的只有1户,够吃3个月的 只有4户,其余人家则不到2个月即断粮。200多户人家竟无 1户有棉被,有130户人家不得不以山洞为家。
——《贵州黔西县石板、金坡两乡的社会经济调查》
材料2:江苏的工场手工业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以最 重要的手工棉质业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 工棉质工场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 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 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 停止目前的冲突。”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方百姓, 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荼毒生灵,糜费巨 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不可收拾之国矣。”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
两军交战剧烈的地区仅出现在武汉与南京地 区,交战时间前后不过125天,起义军伤亡不到 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探究辛亥革命时 间短规模小的原因。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 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2张PPT)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 对革命派:迫孙中 立宪派等的拥护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多维视角观辛亥
第一眼辛亥:历史在这里拐弯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 政治: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帝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 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社会生活:移风易俗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第一幕:山雨欲来
政治背景 必然性 :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得人心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准备: 有利时机: 偶然性 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
第一幕: 山雨欲来
视角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 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 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1911年5月,长沙税务司伟克非
视角二:民众眼中的中国
辽阳今何在,二四旗不古,天下谁是谁,一省各有主;不用掐、 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地不纳粮;头 戴小馍盘,身穿一裹园,宣统作了帝,不过二三年。 ——清末民谣
多维视角观辛亥
第二眼辛亥:涛声依旧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 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 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民国有名无实 ——孙中山 进士出身的湖南军政府的民政部长谭延闿, 对“民国” 思想解放有限 概念茫然无知 ,发布文告时认为秘书署“中华民国湖 南军政府民政部”是误书,大笔一勾,改成“中华国 民”,张贴全城,造成大笑话. ——《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集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5张PPT)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高中历史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49张PPT)

协统黎元洪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 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 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 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4 1906
1907 1909 1911
4476 23862
37888 59117 52500
69475 545338
1024988 1639641 1600000(约)
2167 8064
19508 23361 63556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 育统计图表》.
第一幕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
1872-18 百万以上
74家
有 6年 百万以上
棉纺织资 本数额
9862千两
26232千两 (1913)
——(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幕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临时政府内阁会议
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 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材料三
之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25张PPT)

组织准备
1894年 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1905.8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聚集东京, 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 治 纲 领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 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 根本。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平均 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嗳呀!嗳呀!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洋人 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老的、少的、男的 、女的、贵的、贱的、富的、贫的、做官的、读书的、做买 卖的、做手艺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 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 半分。唉!这是我们大家的死日到了!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个什么样的政府?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们既不愿意同帝国主 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 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 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 地制度的改革。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目的 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 专政的共和国。 (?)
反根帝本反目封的建—的—革推命翻任帝务国没主有义完压迫成,;铲 中除国封社建会制性度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骨干)
《阿Q正传》·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 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努力。
创设情境一:
• 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 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 是个革命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重点突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考考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 悲剧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
◆考考你:辛亥革命后确A立了民国纪B年,目前台C 湾地区依然采D 用此 纪年法,那么2011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A 99年 B 100年 C 101年
◆考考你:孙中山曾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 句话意思是?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革命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 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
• 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字。
• 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
• 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
参考材料:
必然性
可能性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武昌起义”一目,并完成的填空。
1.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
• 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
参考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必然性
可能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二:
熊秉坤,在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中,率工
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 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
4.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以______最为壮烈。
5.______风潮兴起,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6.湖北革命团体____和____始终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
命力量。
合作探究:
请从以上信息中分析: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革命的必要性)? 为什么能爆发这样的革命(革命的可能性)? 而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革命的偶然性)?
材料: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 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慈禧:“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 必要性:
改良道路行不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重点突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主民权全体在。民 材。料人二民中得华享民有国各人项民自一由律权平利等。,自无由种族平阶等级宗教之区别 材及料国三务中员华行民使国行之政立权法。权司,法以权参由三议法院权院行分独之立立。。临时大总统 材以料总四员参五议分院四对以于上临之时出大席总,统出,席责认员为任四有内分谋阁三叛以行上为之时可,决得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一:
• 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 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
• 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
• 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革命为什么能爆发(革命可能性)
经济基础
清政府晚期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偶然性(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设问一:这里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
设问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 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_________》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
府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 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准备了
一些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
次提出了
。
(2)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_____在东京成立,
设问:这里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参考材料:
武昌起义 后全国形 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三:
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在 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 1911 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上世纪最著名的 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 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礼 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 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革 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努力。
创设情境一:
• 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 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 是个革命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重点突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考考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 悲剧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
◆考考你:辛亥革命后确A立了民国纪B年,目前台C 湾地区依然采D 用此 纪年法,那么2011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A 99年 B 100年 C 101年
◆考考你:孙中山曾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 句话意思是?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革命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 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
• 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字。
• 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
• 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
参考材料:
必然性
可能性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武昌起义”一目,并完成的填空。
1.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
• 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
参考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必然性
可能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二:
熊秉坤,在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中,率工
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 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
4.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以______最为壮烈。
5.______风潮兴起,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6.湖北革命团体____和____始终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
命力量。
合作探究:
请从以上信息中分析: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革命的必要性)? 为什么能爆发这样的革命(革命的可能性)? 而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革命的偶然性)?
材料: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 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慈禧:“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 必要性:
改良道路行不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重点突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主民权全体在。民 材。料人二民中得华享民有国各人项民自一由律权平利等。,自无由种族平阶等级宗教之区别 材及料国三务中员华行民使国行之政立权法。权司,法以权参由三议法院权院行分独之立立。。临时大总统 材以料总四员参五议分院四对以于上临之时出大席总,统出,席责认员为任四有内分谋阁三叛以行上为之时可,决得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一:
• 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 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
• 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
• 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七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革命为什么能爆发(革命可能性)
经济基础
清政府晚期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偶然性(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设问一:这里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
设问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 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_________》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
府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 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准备了
一些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
次提出了
。
(2)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_____在东京成立,
设问:这里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参考材料:
武昌起义 后全国形 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创设情境三:
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在 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 1911 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上世纪最著名的 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 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礼 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宣布了民主共和 体制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