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城市轨道交通第3章 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
(四)非集聚模式
非集聚模式又称为交通特征模式,它以实际产生交通 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 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 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 通需求总量的一类预测模式。
如:北京地铁
5.组合结构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二、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大致可以 概括为三种:
1)在原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如巴黎,莫斯科等。
2)在原来线网的基础上,向外围延伸,线路逐渐 延长。
3)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是长远的,实施计划要分 期、分段进行,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连续性,以 便尽快发挥效益。
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
5 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 至多换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6 换乘点应分散布置,不宜过分集中。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
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减少对重要地 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 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站距适当小一些,在 1km左右;经过郊区时,在不破坏自然风景的前提下宜选择 地面或高架形式,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9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 的联络线;若几条线路共用一个车辆段时,应设置连接两线 的联络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二、线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1、线网布设要与城市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 、 2、规划线路要尽量沿城市道路主干道 、 3、规划线路要尽量经过或靠近大型客流集散 、 点 4、线网规划要考虑资源共享 、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线网规划的范围和年限 1、范围: 、范围: 城市中心区域 城市周边郊区 2、年限: 、年限: 20至25年 近期规划 至 年 50年 远期规划 年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二、客流预测的意义和目的 客流预测将为以下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客流预测将为以下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1、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2、轨道交通制式和车辆选型 、 3、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能力、列车编组、行车密度 、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能力、列车编组、 和行车交路的确定 4、车站规模、站台长度和宽度、车站楼梯和出入 、车站规模、站台长度和宽度、 口宽度的确定 5、机电设备系统的选定及其容量和用电负荷的确 、 定 6、售检票系统制式和规模的选定,拟定票价政策 、售检票系统制式和规模的选定, 7、运营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评估 、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 线网方案和规模研究 线网方案评价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线网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引导城市发展的布局 、 2、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立项的依据 、 3、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的合 、 理性和科学性
第四节 线网方案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及评价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线网方案和规模研究
一、线网方案的结构形态 (一)、 组成线网的基本几何单元 1、放射单元 、 2、网格单元 、 3、环线单元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OD调查
• 交通现状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 OD)数据是需求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基 础资料,它通常需要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OD调查的费用与规模成正比。 OD调查的方式:口头调查方式简单方便 ;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获得出行者更多 的信息,诸如收入、年龄、职业、对服 务属性的选择等。
五、线网规划的年限
• 可以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 • 近期规划:主要研究线网重点部分的修建 顺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此年限应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 • 远景规划:是研究城市理想发展状态下轨 道交通系统合理的规划,因此没有具体的 年限。
六、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城市背景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图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图
二、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流程
3.2.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流程
3.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
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线网规划是长远的、 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定义
人们的交通行为,实际上是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 轨道交通规划意义在于科学回答“需求”和“供给”之间的 关系。 从“需求”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新城 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等土地发展要求、人口及就业变化情 况、交通发展目标和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衔接等; 从“供给”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线网 合理的规模、合理的构架、各条线路合理的运输方式、正 线、联络线、车站和车场的位置等。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 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网规划具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便不可更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文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文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中解决交通拥堵、方便通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张好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能够直观地体现城市的发展,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相关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就是指以城市地铁、轻轨交通线路为主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延伸的交通路线。
它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覆盖城市的主要区域,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详细标注了轨道交通的站点、路线、换乘点等信息,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具有以下作用:1.显示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让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轨道交通路线的概况;2.明确轨道交通的站点、路线、换乘点等信息,便于市民出行选择;3.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规划和指导。
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能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降低城市的拥堵率,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生活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制作制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关键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的把握。
一般都是由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或者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的现有站点、线路、次要路线等数据。
然后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考虑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最后,根据规划建立轨道交通线网,标注各站点所属的线路、换乘点、乘车时间等信息,确立最终版图。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实际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建设路线和站点,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也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市民只需要查看规划图,就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轨道交通线路,选择最佳出行方案,减少时间和交通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
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城市的规模、城市交通需求、城市财力因
素、居民出行特征、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和国家政策等。其
中,城市发展的规模又包含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城市 经济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四个方面。
城市交通 需求
城市人 口 城市规模 形态及布 局 城市面 积 城市轨道 交通线网 规模
规模是从交通系统供给的角度来说的,从一个侧面体现系统所能 提供的服务水平。它主要以线网密度和系统能力输出来反映,其中系
统能力输出又与系统的运营管理密切相关。 大
路 网 密 度 小 小 系统能力 大 从系统能力和线网密度来
中等规模1 小规模
大规模 中等规模2
看有四种性质的规模度量
规模的合理性关系到建设 投资、客流强度,也关系到理 想的服务水平的设定、建设用 地的长远控制。
14)考虑运营上的配合。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过程
1.在选择了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后,拟定线网规模。
2.建立城市的初始研究对象交通路网。该路网的线路包含主要的道路 及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
3.交通路网客流特征分析。
4.轨道交通初始线网方案设计。 5.线网方案分析、评价、比选和筛选。
6.线网方案更新优化。
7.线路规划以及站场设计
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及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研究、线路敷设方式及主 要换乘节点方案研究、修建顺序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规划、 联络线分布研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 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案例:天津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框架
1. 线网规模
根据规划,线网规划远景年为2030年,将最终建成9条线路,总长262.9公里。规 划2020年线网规模为6条线路,总长193.1公里。在中心城区基本骨架基础上建设5号线, 全部建成1号线、2号线和4号线。 2.2015年城市快轨交通线网 2015年前计划建设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中心城区段线路,总长 58.1公里。 1号线:自姚家至南关岭,线路全长约27.4公里,地下部分北起南关岭,南至河口。 2号线:自胜达至张家,全长35.4公里,地下部分北起哈大客运专线南关岭站,东至东 海公园。 4号线:自辛寨子至旅顺,全长58.4公里,地下部分自后盐至辛寨子。 3.中远期规划包括: 5号线:为贯穿中心城区东南部南北向骨干线,北起大连火车站站北广场,沿解放路至 虎滩新区。 旅顺南线:连接了中心城区和旅顺口区(南线),线路东起1号线河口站,终点旅顺开 发区。 金州西线及机场支线:通过1号线向北延伸连接了中心城区和金州区。线路起于1号线的 姚家站,至终点金海岸;机场支线从毛茔子向西至终点新机场站。 金州东线及金州联络线:连接金港区与金州区组团,起于开发区站,至终点九里;金州 联络线起点位于该线东山路站与砬河路站之间,向西到达新机场。 发展线:规划在金渤海岸预留至石河方向的发展线;在九里预留了向三十里堡方向的发 展线;在小窑湾预留了向登沙河方向的发展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0页文档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内容1.线网规划的主要依据2.线网规划的年限与范围3.线网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路线4.线网结构的基本形态及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5.线网方案设计6.线网方案评价7.系统制式选择1.线网规划的主要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9)5)《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4506-2009)6)其它相关的国家规范和规定2.线网规划的年限与范围1)规划年限:远期和远景远期:与现行总体规划的远期年限一致远景: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理念,在环境合理容量控制下,城市饱和发展状态下所对应的年份2)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为规划编制的重点3.线网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路线1)相关资料调查与分析(1)城市现状及规划相关资料社会经济资料:GDP、人均收入。
土地利用:居住人口、岗位分布、流动人口。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城市人文地理条件:历史文物、自然风景区、军事禁区等。
城市总体规划部分需要重点把握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与范围城市人口规模(含流动人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城市发展轴向城市中心、副中心、地区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定位与设施规划基于土地利用布局的城市人口与岗位分布城市相关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城市远景发展研究重点城市远景空间结构形态城市远景发展轴向城市远景发展规模,主要指人口、岗位与用地规模,是在合理发展条件下的极限容量,它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所服务的极限目标城市远景人口、岗位分布与用地分布形态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示意图城市人口与岗位分布示意图(2)城市交通现状及规划相关资料交通现状资料:城市机动化水平、居民出行特征、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及主要客流集散点、路段交通量、OD流量与流向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作者: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双牛、王波)
75
线网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 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长 远发展的总体方案,是后续建设规划、可研、设计 和实施的基础和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布 局、服务水平应与城市规模、客流出行、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相适应。
线网规划编制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标准》(GB/T 50546-2018)要求。主要内容一般 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层次、线路走向、一般车站、 换乘站、枢纽站、交通需求预测、车辆制式、车辆 基地、资源共享等规划内容。
车辆制式在线网规划中一般依据规划线线网的功能 层次和线路的预测客流,结合资源共享方案和线路 敷 设条件给出规划建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技术成熟、 运能与需求匹配、工程可行、有利于资源共享。
车辆基地规划是保障规划线网可实施的重要内容, 往往会影响线路走向和整个线网的规模,线网规划中一 般结合客流预测、制式选择、联络线布置、资源共享来 确定车辆基地的功能和规模,通过与规划部门协调 共 同确定车辆段的选址并确定用地规模。
换乘车站一般设置在两条及以上线路的交叉点(或 交汇点),乘客通过车站内站台、通道等一系列设施实 现从一条线的车站下车到达另一条线乘车的目的。换乘 站宜结合城市重要功能区和大型客流集散点布设,线网 规划中一般会明确初步的换乘关系。
枢纽站一般设置在两条及以上线路的交汇点,也具 有不同线路间的换乘功能,通过枢纽站的配线等设施及 相关控制系统,能够开行至少一个方向到达另外两个以 上方向的直通列车,线网规划中一般会明测是以城市综合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为基础,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况和城市轨道交 通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影响因素:居民出行的特征、未来交通的 发展战略以及可能提供的交通方式。 ①公交出行的比例 定性分析为主,估计,远景比例应在50% 以上 ②轨道交通方式的比例 50~55% 3)线网负荷强度 我国采用高运量、低密度的模式
2、按线网覆盖面推算线网规模 L=S/m 1)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 市中心区:线路两边各750m 边缘区:线路两边各2km 2)线网密度 我国取1.2km/km2
3.5线网客流预测及案例分析
一、客流预测的目的和意义 线网规划的优劣评判依据是交通效果,最主要的 的定量分析方法就是通过交通模型对未来的交通 情况进行预测。 模型的成熟程度是保证预测可信性的前提,成熟 程度的含义: 1、模型结构与城市交通规律的吻合程度 2、基础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可靠性 3、模型操作者成熟程度
可能:城市实力和工程施工影响的承受能力,近 期可能实现的规模。 从两方面计算:交通需求;线网合理的服务覆盖 面 1、按交通需求 L=Qαβ/γ 1)未来出行总量分析 Q=mτ a、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远景人口控制目标 b、出行强度的分析预测 影响因素:城市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 设施的完善程度,表3.1
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 概述
一、线网规划概述 大运量、快速、独立轨道的城市轨道交通具备了城 市骨干交通的基础,受客流吸引范围和线路走向的 局限,单一的轨道线路难以难以满足需要,必须形 成网络才能成为交通骨干。 线网规划中要考虑的目标: 1、尽可能与交通目标一致; 2、尽量经过人口聚集地,以吸引客流 3、与其他轨道交通有良好的换乘条件;
4、没有预留适度的后续工程条件; 5、没有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用地。 二、线网规划的目标 1、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包括: 城市土地发展方向和结构形态; 城市功能的改造; 交通战略目标。 2、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轨交通是耗资巨大的工程; 城轨交通耗时长; 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线网规划是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环境改善的重要 保证 。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
二、线网构架的一般方法 线网构架的分析过程系统化是保证线网科学合理 的关键,构架研究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 结合、定性为主的研究方向。 定性分析:是指对城市的背景分析,对方案工程 问题的比较论证,对远景各种边界条件的合理判 断等。 定量分析:是指利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对远景交 通需求分布进行预测。 1、基本思路 线网是系统工程,线网构架研究必须分类、分层 进行分析研究,面、点、线既是3个不同类别也 是3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
一、类型和特点 线网规划结合城市特点因地制宜,线网型式多种 多样,18种不同轨道交通线网型式,可归纳为三 种基本常见的型式: 1、放射型线网 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 基本骨架包括至少三条相互交叉的线路,逐步扩 展加密,避免中心区的线路过多,以免造成工程 处理困难和换乘客流集中的现象。 处理措施:外围增加弦线或大循环线 两条线在交通走廊并行分解多处换乘
4、尽端折返点的设臵和线路外围点的设 计有利于增加吸引力; 5、与其他的交通方式有良好的衔接; 6、要考虑残疾人出行通道。 7、减少视觉侵犯和群体障碍 8、减少噪音和震动效果; 线网规划存在的不足: 1、缺乏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 研究; 2、缺乏投资与效益的宏观分析; 3道交通线网的基 本构架; 点:是对线网服务对象的甑选,对城市大型客流 集散点的分析; 线:即交通走廊的分析,线网内各线路可能的路 径分析。 1)整体形态控制-拟定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 城市背景研究和拟定线网基本构架: 2)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分析 3)交通走廊分析和线路路径的可行性 2、研究过程 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构思 第二阶段:归纳提炼 第三阶段:方案预选 第四阶段:预选方案分析和交通测试 第五阶段:调整补充预选方案,甑选候补方 案 第六阶段:推荐最终方案
3.4 线网合理规模研究
一、合理规模的含义 合理规模:就是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的供给水平。 合理规模的研究的基础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远 景控制规模,可以进行静态计算,还要根据城市 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性的分析,最终检验是交通模 型的测试。 二、研究方法 合理规模从需求和可能两方面研究: 需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结构形态和出行量 及方式分析规模
优点:方向可达性较高;符合土地利用强度递减 的特点 2、设臵环线的线网 作用: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 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疏解 轨道交通环线必须十分谨慎采用。 3、棋盘式线网 棋盘式线网特点平行线多、相互交叉次数少。 适合于市区呈片状发展、而街道呈棋盘式布局的 城市。 优点:布线均匀、换乘点分散;线路直易施工。
研究的基础: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 展目标和战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 交通建设现状。 三、规划的层次与方法 1、层次:面、点、线 2、规划方法 交通规划理论是主线 1)交通分析为主导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4)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结合 四、技术路线
3.3 线网构架研究
3、轨道交通设施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工程用地 4、轨道工程立项的依据 线网规划 三、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背景研究、线网构架研究、实施规划 研究 1、城市背景研究 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 2、城市构架研究 3、实施规划的研究
3.2
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一、概述 线网规划的“三性合一”:稳定性、灵活性、 连续性。 特点: 1、既有独立性,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 合 2、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 3、既要注重本身的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 部的关联 二、规划年限与范围 城市建成区范围,明确重点研究范围 年限:近期与远景
4、线网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1)近期为主,远期看发展; 2)远期为主,近期逐步实现; 3)线网规划缺乏权威性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趋势: 1)在原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2)延长线路,尽量考虑地面和高架,降低造价; 3)注意城市发展的需求,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 连续性,充分发挥效益。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