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1)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让我们一同进入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回忆】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那么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哪些?

【学生】阅读本章引言回答:热能、电能、光能等

【过渡】当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你能列举常见的放热反

应和吸热反应吗?

【回答】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

【板书】一、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活泼金属与H 2O 或酸的反应,如2Al +6HCl===2AlCl 3+3H 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 +H 2SO 4===K 2SO 4+2H 2O ; ③燃烧反应,如2CO +O 2=====点燃

2CO 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

Na 2O +H 2O===2NaOH ,CaO +H 2O===Ca(OH)2; ⑤铝热反应,如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 (2)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高温

CaO +CO 2↑;

②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 ③C +H 2O(g)=====高温

CO +H 2; ④CO 2+C=====高温

2CO 。

【质疑】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为什么说“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以物质的变化为基础的”?

【回忆】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那么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提问】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 【回答】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所以要吸收能量 【分析】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破坏作用力时要吸收能量,即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探究】给出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在化学反应H 2 +Cl 2 =2HCl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何? 【投影】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

【图像分析】1molH 2 和1molCl 2 反应得到2molHCl 要放出183kJ 的能量;断开1molH-H 键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断开1molCl-Cl 键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形成1molH-Cl 键能放出431kJ 的能量; 【讲解】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通常不相

等;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过渡】断开化学键和形成化学键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的数值是可以定量测定出来的,可以在工具书上查到,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到反应中的能量的具体数值了。

【提问】如何表示反应过程是放热还是吸热呢?

【讲解】我们对反应研究的对象是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把它们称为反应体系,而把除它们之外的物质称为环境,我们把反应体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作为“焓变”,用符号“△H”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或kJmol-1

【板书】二、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思考】我们看看△H的单位是kJ/mol,这个单位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我们可以怎样计算△H的数值?

【讲解】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上述反应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投影】

【板书】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 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 时为放热反应。【讲解】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物成具有的总能量,反应时就会以热能的形式放出,反之,则吸热。

【板书】5、△H计算的两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讲解】化学键断裂或生成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键的键能。反应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H为负,反应之为正

【讲解】△H有正负之分,因此比较△H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于数学上的正负数比较,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热量变化,则只比较数值大小。

【过渡】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与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

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有关,即能量的变化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那么如何更准确的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下面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投影】例:H 2(g)+2O 2(g) = H 2O(g);△H=-241.8 kJ/mol ,表示 lmol 气态 H 2和2

mol 气态 O 2 反应生成 lmol 水蒸气,放出 241.8kJ 的热量。(在 101kPa 和 25℃时) H 2(g)十2

1

O 2 (g)=H 2O(l);△H=-285.8kJ/mol ,表示lmol 气态H 2与2

1

mo 气态O 2反应在101 kPa 和 25℃时,生成lmol 液态水,放出285.8kJ 的

热量。

【小结】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讲解】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那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板书】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讲解】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板书】(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讲解】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 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 kPa 和 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但需注明△H 的“+”与“-”。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求写条件 【投影】例如:H 2(g)+2

1

O 2(g) = H 2O(g);△H=-241.8 kJ/mol H 2(g)十

2

1

O 2 (g)=H 2O(l);△H=-285.8kJ/mol 【讲解】从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看出,lmol H 2反应生成H 2O(l)比生成H 2O(g)多放出44kJ/mol 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为什么不同?

【板书】(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讲解】通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 【投影】例如:H 2(g)+C12(g) = 2HCl(g);△H=-184.6 kJ/mol

21H 2(g)+2

1

Cl 2(g) = HCl(g);△H =-92.3 kJ/mol 【板书】(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讲解】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而不管反应是否真正完成。△H 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而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 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板书】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例题】已知在25℃,101kPa 下,1g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48.40kJ/mol B .;△H =-5518kJ/mol C .;△H =+5518kJ/mol D .;△H =+11036kJ/mol 【方法总结】 “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三看ΔH 的“+”、“-”符号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 -

1” 五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活泼金属与H 2O 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如2CO +O 2=====点燃

2CO 2;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 CaO +H 2O===Ca(OH)2;

⑤铝热反应,如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 (2)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高温

CaO +CO 2↑;

②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 ③C +H 2O(g)=====高温

CO +H 2; ④CO 2+C=====高温

2CO 。 二、反应热 焓变

188H C )g (O H 9)g (CO 8)g (O 2

25

)1(H C 222188+=+)1(O H 9)g (CO 8)g (O 2

25

)1(H C 222188+=+)1(O H 9)g (CO 8)g (O 2

25

)1(H C 222188+=+

)1(O H 18)g (CO 16)g (O 25)1(H C 2222188+=+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 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 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两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 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1.01×105Pa;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5.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实验误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要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实验有关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回顾】必修2第二章30页关于“中和热”的内容:

【回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板书】一、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_mol_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①酸、碱溶液必须为稀溶液。②计量标准必须是生成1_mol 水。

(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 +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mol -

1。 【提问】

12Ba(OH)2(aq)+12 H 2SO 4(aq)===1

2BaSO 4(s)+H 2O(l) ΔH 1 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l) ΔH 2 NH 3·H 2O(aq)+HCl(aq)===NH 4Cl(aq)+H 2O(l) ΔH 3 ΔH 1、ΔH 2、ΔH 3的数值均不等于57.3 kJ·mol -

1,为什么?

【讲解】57.3 kJ 的热量是指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实验测出的中和热的数值要低于57.3 kJ ,因为弱电解质反应时会继续电离,电离要吸热;在Ba(OH)2和H 2SO 4反应中,除生成H 2O 外,还生成了BaSO 4,这部分反应热应不计在中和热内。即: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所伴随的热效应。 【随堂练习】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 L 0.1 mol·L -

1 NaOH 溶液与10 L 0.1 mol·L

-1盐酸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

B .1 mol HCl 气体通入1 L 0.01 mol·L -

1 NaOH 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 C .1 mol CH 3COOH 与

2 mol NaOH 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 D .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投影】 1.装置及仪器

2.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3.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

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及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2)用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4)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不要洒到外面),盖好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重复(2)~(4)操作三次。

盐酸温度/℃NaOH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温度/℃

t(HCl)t(NaOH)t2

(5

其中:c=4.18J/(g·℃),m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t2-t1,t1是盐酸温度与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讲解】双层烧杯、碎泡沫塑料、盖板都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所以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是隔热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

【思考与交流】课本第5页实验用品,想一想,每件

用品的用途,NaOH溶液为什么不用0.50mol/L而用0.55mol/L?

【回答】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碱稍过量。

【投影】4、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0.50mol· L-1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

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2、实验中若用弱酸代替强酸,或用弱碱代替强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3、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4、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5、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6、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投影】5、数据处理

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t2-t1)=

思考:如果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另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异明显,怎么办?

2、计算反应热:△H=Q/n=cm△t/n。

其中:c=4.18J/(g·℃),m=m1+m2=100g,△t=(t2-t1)=,

n=0.50mol· L-1×0.50mL=0.025mol。△H=

6、中和热实验误差分析

测得的数据若不是57.3 kJ·mol-1,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的,若实际量取时,大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会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总结】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能与热能及其能量的相互转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服务。化学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中必将起带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平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关心、了解这方面的进展,从而深切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例】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3)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4)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板书设计】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板书】一、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_mol_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①酸、碱溶液必须为稀溶液。②计量标准必须是生成1_mol水。

(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装置及仪器

2.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

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3.实验步骤4.注意事项:5.数据处理6.中和热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反思】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研究燃烧热的实际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手段查阅资料、点拨探讨

预习探究

1反应热可分为、、等。时,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

2能源包括以及柴草等。化石燃料包

括。新能源包括。它们的特点是。

互动课堂

(一)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那么不同的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燃烧热。

﹙二﹚合作探究

【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探究1】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

【板书】1.定义:在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实验测得25o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

(1)条件:25 ℃、101 kPa

(2)可燃物的用量:lmol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

(4)单位:kJ / mol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例:语言表述——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符号表示——△H= -890.3 kJ/mol

例:语言表述——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符号表示——△H= -285.8 kJ/mol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探究2】阅读教材指出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探究3】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试举例说明

[投影]

【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3)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例: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燃烧热中和热

能量变化放热反应

△H△H<0,单位:kJ/mol

反应条件101kPa在稀溶液中

反应物的量1mol(O2的量不限)

可能是1mol,也可能是

0.5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1mol

反应热的含

1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

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

烧热也不同。

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

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

相同,均约为57.3kJ/mol。

【板书】3

例1.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 / mol

B. 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 / mol

C.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 / 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 / mol

例2.10 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 g H2O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那么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些物质的燃烧,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能源问题。

【板书】二、能源

【板书】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国能源状况

【讨论1】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

1.主要是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枯竭。

2.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能源储量丰富,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

4.近年来能源的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出现了能源危机问题。

【讨论2】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问题?

1.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2.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3.节约利用现有能源。

4.研究开发新能源。

【讲授】在现有的能源即将出现危机之时,人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那些储量更丰富、更清洁、可以再生的新能源,并惊奇地发现,这些新能源大多数与我们日常生活一直息息相关。人们在不知不觉地使用着它们,只不过今后我们将采取新的方式利用它们。

2.新能源包括那些?有什么特点?

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科学视野∶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等。

太阳能:理论计算表明,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多万吨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年就有相当于170万亿吨煤的热量,现在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量还不及它的万分之一。但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只有千分之一二被植物吸收,并转变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其余绝大部分都转换成热,散发到宇宙空间去了。

核能:原子核反应主要有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目前在世界各地运行的440多座核电站就是使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热量。

地热:地球是一个大热库,从地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也不断增高。从地下喷出地面的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潮汐能: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为6000万吨煤。

板书设计: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新能源2.新能源介绍

﹙三﹚迁移应用

题性型一概念的应用

例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B.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C.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题性型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例2.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 + O2(g) = 2CO2(g) △H =-566 kJ/mol

CH4(g) + 2 O2 (g) = C O2 (g) + 2H2O(l) △H =-890 kJ/mol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