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靶向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对GIST 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靶向药物、分子病理、影像学、微创等诊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GIST 的治疗模式,已经建立了包括外科、病理科、消化科、内镜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但迄今为止,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推动GIST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特制定本共识。
1 活检或标本处理术前评估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且不会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可直接行手术切除。
如果需要进行术前治疗,应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但活检可能引起肿瘤的破溃、出血,增加肿瘤播散的危险性,应当慎重。
尽量通过胃肠腔穿刺,以减少肿瘤针道转移和破裂种植的风险。
对于转移性GIST,可考虑经皮穿刺活检。
(1)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者,或术后可能明显影响相关脏器功能者,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直肠的病变。
(2)无法切除或估计难以获得R0 切除的病变。
(3)疑似GIST 者(如需排除淋巴瘤)。
(4)疑似复发转移的GIST病人。
(1)内镜活检:内镜下活检常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且偶可导致严重出血,仅适用于病变累及黏膜的病例。
(2)空芯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活检:在超声或CT 引导下行CNB。
(3)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有经验的单位可尝试内镜超声引导下FNA。
但获得组织较少,诊断难度常较大。
(4)经直肠穿刺活检:对于盆腔和直肠的病变,推荐此方式。
(5)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转移性GIST,可推荐此方式。
(6)术中冰冻活检:不推荐常规进行。
活检组织通常较少,大多数病例虽可以做出疾病诊断,但较难评估肿瘤性质。
推荐用于GIST 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抗体包括:DOG1、CD117、CD34、a-SMA、desmin、S-100蛋白。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附22例分析)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附22例分析)
周光荣;张正元;刘卫东;姜宝飞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0)003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治疗胃间质瘤的经验.方法 22例诊断为胃间质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分别行胃腔外锲形切除术、经胃腔肿瘤外翻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均在双镜联合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行局部切除.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0~130min,术中出血10~250mL,术后2~5d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时间6.2d.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定位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总页数】3页(P432-434)
【作者】周光荣;张正元;刘卫东;姜宝飞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淮安,22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淮安,22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淮安,223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淮安,2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体会(附4例报告) [J], 颜松龄;肖春林;许胜水;张国伟
2.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27例分析 [J], 张波;尤龙
3.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22例临床分析 [J], 张福星;张思宇
4.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5例分析 [J], 陈军强;张家敏;郑樟栋;王伟林
5.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27例分析 [J], 张波;尤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效果

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效果发表时间:2018-08-06T14:35:29.7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刘超辉[导读] 胃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积胃肠道以外的C-Kit阳性间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肿瘤的一种,较为少见,占胃肿瘤的2%左右。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长沙410300)摘要:目的观察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64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间质瘤应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胃镜;腹腔镜微创;胃间质瘤胃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积胃肠道以外的C-Kit阳性间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肿瘤的一种,较为少见,占胃肿瘤的2%左右。
手术切除治疗是目前治疗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胃间质瘤患者64例,对比观察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胃间质瘤,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证实患有胃间质瘤,患者均在自愿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64±4.21)岁,肿瘤大小0.5~5.0cm,平均肿瘤大小(3.42±0.45)cm,肿瘤位置:胃底6例,胃前壁15例,胃后壁1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3.49±4.55)岁,肿瘤大小0.5~5.5cm,平均肿瘤大小(3.50±0.41)cm,肿瘤位置:胃底7例,胃前壁17例,胃后壁8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等临床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3 6 - 0 0 0 4 - 0 2
The Cl i ni c a l S t ud y of La pa r os c o pi c a nd Ga s t r os co pi c Coo pe r a t i ve S uge r y f or Ga s t r i c S t r o ma l Tum or G( , O l S h i - z h ou
术后 随访 5 - 2 5个 月 ,未发现 肿瘤 复发 或转移 。结 论 双 镜联 合 手术 治疗 胃间质 瘤具 有快 速 准确 定位 、手术 时间短 、创 伤 小、恢 复快 、安 全
有效。
【 关键 词】腹 腔镜 ; 胃镜 ; 胃间质瘤
中图分 类号 :R 7 3 5 . 2
文献标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6 围衄
腹腔镜 与胃镜双镜联合治疗 胃间质瘤 的I 临 床研究
郭世 洲
( 中国医科大学辽 阳中心 医院普外科 ,辽宁 辽 阳 I 1 1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腹 腔镜 与 胃镜双 镜联 合 ( L G C S ) 治疗 胃间质瘤 ( G S T )的 ・ 临床 效果 。方 法 分析 我 院 2 0 1 1 年 4月至 2 0 1 2年 1 2月双镜 联 合行 胃间质 瘤 切除 术的 2 3 例 胃间质 瘤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结果 2 3 例 患者 均顺利 完成 手 术 , 无 中转 开腹 病例 , 全组 无并发 症及 死亡 病例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L i a o y a n g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a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a o y a n g1 1 1 0 0 0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a n d g a s t r o s c o p i c c o o p e r a t i v e s u g e r y( L G C S ) f o r g a s t r i c s t r o ma l t u m o r .
胃间质瘤

辅助检查:
B超:无创,不同侧面观察,对空腔 脏器的检查较为困难,对较小的占位 较难发现,对病变的定位比较困难 胃镜:胃占位性病变的最有效的检查 方法 胃镜超声,X线钡剂造影:明确病灶 的大小,位置以及与毗邻的关系 CT,MRI:有助于肿瘤性质的判断, 提示有无转移
恶性指标
肿瘤出现转移 肿瘤浸润至邻近器官或周围组织
局部复发以原发部位为主 肿瘤的直径〉5 肿瘤明显坏死 别处存在浸润或转移 核分裂相〉5/50HPF
手术的规范合理性是影响疗效的重要 方面,手术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①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②术中要避免肿瘤破溃并做到无瘤操 作; ③根据肿瘤大小、性质、部位年龄及 全身状况综合考虑确定手术切缘及切 除范围
微创治疗:腹腔镜切除
台湾大学医院比较了9 例腹腔镜 和12 例剖腹的胃楔形切除术,前 者手术时间略长(205. 71 min vs 97. 5 min) ,但恢复进食早(4. 0 d vs 5. 58 d) ,住院时间短(6. 67 d vs 10. 77 d) 创伤小、效果好
胃间质瘤
王薇
胃间质瘤(GST):
是来源于胃的间叶组 织的肿瘤。
GST的概念:
是一种非上皮性梭形细胞或上皮 样细胞肿瘤,在光镜下无法区分 组织类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和 电镜特点将其分成四种类型:1 向平滑肌方向分化2向神经方向 分化3向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4 缺乏分化特征
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高峰年 龄为50岁和70岁,年龄越小恶性 可能性越大,无明显性别差异。
腹腔镜胃粘膜下肿瘤(包括胃间 质瘤) 的手术适应证是:
23例双镜联合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面。①保护价值 :双镜联合可为术者提供更好的视野,不仅可以通过
胃镜 更好地直视肿 块。 同时可 以通过腹腔镜观察肿 块所在 胃壁 的浆膜 面. 及 时发现可 能 出现的穿 孔 、出血 等 ;治疗过 程 中一 旦发生 肠管 穿 孔 、大出血等 。可 以及时于腹腔镜 下行 胃壁修补 、等补救治疗 ,②探
查价值 :由于胃镜不能判断胃腔外的病变. 而腹腔镜可以对病变处浆
膜 、系膜甚至全腹腔 进行探查 ,可能有 助于进一步 明确诊 断或发 现新 的伴 发疾 患。若腹腔 镜发现肿瘤部位 胃壁浆膜受侵 ,或者 局部系膜淋
巴结肿大,可能要改变手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胃镜下手术,以提高
治疗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L A E T ),术中内镜仍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腹腔镜起到辅助和监视
的作 用 ,因此 手术 创伤 与 内镜相 仿 ,达 到 了减 少创 伤和避 免过 度治 疗 的作 用 ,而 内镜辅 助腹腔镜 手术 ( e n d o s c o p y — a s s i s t e d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1 . 1一般 资料
本组2 3 例患者 ,男 I 6 例 ,女7 例 ,年龄4 5  ̄ 7 3 岁 ,平均 6 2 . 2 岁 ;其
1 . 2 . 2 胃镜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主要临床价值体现在:①胃镜的术 中定
位 :主要应 用于未累及浆 膜的较早期或 较小 肿瘤或肿瘤位 于系膜侧 。
中胃镜辅助 腹腔镜 治疗 8 例 ,腹 腔镜辅 助 胃镜 下治疗 1 5 例 ,患者均 表 现为不 同程度 的返酸 、胃痛 、胃胀 、嗝气 等 ,但少部分 患者进行 胃镜 检 查时 ,无明显不适 症状 。术前 胃镜下诊断为 胃间质瘤 。2 3 例患者 均
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与开腹术治疗胃间质瘤对比研究

塞 0 生 1 1 _
第 鲞第 _ 期 M d a I oao h aNvm e 21 ,o 8N.2 3 ei ln vfn f i ,o br 0 V 1 o3 2 c n i oC n e . 1 .
2 05:7 0 3 7.
. . 3
医 学 ,0 11 2 5 2 1 , ( ):4—5 . 5
[1 1]张蕾 , 张术鑫. 阴式 子宫切 除术 与 开腹子宫 切除术 的临床 对 比 分析. 中国当代 医药 ,011( )16 21 ,87 : . 7
( 收稿 日 :0 1 1 — 8 期 21 — 0 0 ) ( 文编辑 : 本 王宇 )
床军 医杂志 , 0 , ( )67 69 2 83 4 : ~ 6. 0 7 6
析两组临床和病理 资料 , 比两组 手 术 安全 性 、 后恢 复 情 况。 结果 双 镜联 合 手术 组 手 术 时 间为 ( 80 对 术 8 .44 - 1 .7 i, 6 5 )m n 与开腹手术组的( 1 2 1. 8 i 9 .5± 2 1 )mn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0 ) 双镜联合 手术组术 中失血 量 P> . 5 ;
[ ] 新民. 2 刘 妇产 科手 术学. 3版.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3 第 北 人 20 :
1 2—2 1 9 0.
[ ] 晓春 , 晓玲 , 8柳 郭 谢庆煌 , 新 式非脱垂 子宫经 阴道切 除术. 等. 中
华妇产科杂志 , 0 , : 6 2 53 1 . 0 5 8
[ ] 晓燕 , 3鲁 郑艳莉 , 梅界 碑. 种 子 宫切 除术式 15例 临床效 果 比 3 1
Meh d A rt set ec m a snw smaeb tened —l aocpcco ea v 2 ae ) n to s er p c v o p r o a d e e n o a rsoi op rt e( 8css ad o i i w p i o e ( 4c ss eet nfr at cg s o tsn l t ma tmo. h prt n scry p s p rt e p n 2 ae )rsc o s i at i et a s o l u r T eoea o eu t, ot ea v i o g r rn i r i i o i
胃镜或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要点

stromal tum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hen
Di,Feng
Yuyang,Mao yong,Tu Huiming,Fei Bojian,Huang Zhaohui,Hua Dong
of Oncolog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062,China(Shen D,Mao Y,Tu HM,Fei BJ,Huang ZH,Hua D);Wuxi Medwal Schoo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nng yy)
cases
(1)All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chieved proced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R0 resection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Postoperative risk grad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gender(P>0.05),
shorter[(90.42±29.65)vs.(115.87±40.67)mi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l(53.25± 24.28)vs.(92.61±35.06)ml I,drainage amount was less I(53.08±33.36)vs.(87.13± 37.95)m1],flatus time was shorter[(3.50±1.51)vs.(5.48±1.93)h],and post—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6.67±1.97)vs.(12.09±4.08)days]in open surgery group(all P<0.05).Conclu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常规脐部10mm观察孔,剑突下、左肋缘锁骨中线偏外侧及右肋缘与右锁骨中线交叉点,各取5或10mm穿刺作为操作孔,气腹压力为15mm Hg。
32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患者麻醉后,术中胃镜确定肿瘤位置,用超声刀分离肿瘤周围胃大小网膜及粘连,使用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 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切割缘用10可吸收线浆肌层包埋连续缝合,掌握切除范围,避免形成胃腔狭窄,腹腔操作完成后,用胃镜检查胃腔,确定无出血及胃腔狭窄。
21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麻醉后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 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
全层缝合胃前壁,加强浆肌层,完成腹腔镜操作后,用胃镜复查,确定切割缘完整,无出血及胃腔狭窄。
3例患者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小于2cm,肿瘤直径约1.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不破坏胃粘膜,缝合浆肌层。
完成肿瘤切除后,胃镜复查,确定无贲门口狭窄及出血。
切下标本立即装入标本袋取出送冰冻,常规放置引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Cajal细胞,以KIT 或PDGFRA基因突变为主要发病机制,大部分细胞表达KIT的梭形、上皮样或混合类型的间叶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1,2],是一种有低恶性潜能的胃肠道粘膜下肿瘤。
GST多发生于胃体及胃底,男女发病率及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
依据Amln分类标准判断良恶性:(1)良性:有丝分裂计数<5/50HPF,肿瘤直径≤5cm;(2)交界性:有丝分裂计数<5/50HPF,肿瘤直
径>5cm;(3)恶性:有丝分裂计数> 5/50HPF的任何直径肿瘤[3]。
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超声胃镜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
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位于胃前壁的肿瘤术中定位及切除相对较容易,可直接将肿瘤提出,用Endo GIA直接切除。
切除时需掌握切除范围,一般切缘要距肿瘤2~3cm。
肿瘤切除后,术中用胃镜检查胃腔,避免术后胃出血及发生胃腔狭窄。
位于胃后壁和贲门部的肿瘤,手术时需精确定位,因为后壁肿瘤不能直接切除,需从前壁打开胃壁,将肿瘤从前壁切口提出后切除,打开胃壁在胃腔内寻找后壁肿瘤较困难,因肿瘤表面仍为正常胃粘膜,打开胃腔后胃皱壁与肿瘤难以区分,腹腔镜下无手感,因此,需腹腔镜与术中胃镜精确定位才能尽快找到并切除肿瘤[4]。
贲门部肿瘤,如距贲门口小于2cm,切除时不能直接用Endo GIA,因可能会导致贲门口狭窄,行近端胃切除术,患者则损伤太大。
本组有3例患者肿瘤距贲门口小于2cm,肿瘤直径约1.5cm,我们采用打开肿瘤表面浆肌层,剥离肿瘤的做法,完成切除后,术中胃镜检查胃粘膜均完整,避免了术后贲门狭窄的可能,同时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随访12个月,3例患者均无复发。
切下的肿瘤装入标本袋后从扩大的左下腹切口取出,避免腹腔内转移和切口转移。
本组患者1例复发,此例切除的肿瘤直径约6cm,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间质瘤,因患者年龄较大,与家属交待病情后未行扩大手术,术后随访10个月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
尽早发现肿瘤,并对复发肿瘤行综合治疗,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放、化疗对胃间质瘤效果不佳,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因间质瘤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建议发现间质瘤尽早手术切除,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胃间质瘤手术均可用腹腔镜完成,术后患者康复快,美观,临床效果理想,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最佳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