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路与信号实验报告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路与信号实验报告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路与信号实验报告

戴维南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和掌握戴维南定理。

2、掌握测量等效电路的方法。

3、初步掌握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4、初步掌握Multisim、Voltmeter、Ammeter等仪表的使用以及DC Operating Point

Patameter Sweep等SPICE仿真分析方法。

5、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技术以及直流电源、万用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

6、初步掌握Origin绘图软件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一个含独立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置换,其等效电源的电压等于该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其等效电阻等于该一端口网络中所有独立源都置为零后的输入电阻。这一定理称为戴维南定理。

1

2

线形有源一端口网络

Uoc

R0

1

2

3

任何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戴维南等效电路

三、实验内容

器件R1 R2 R3 R11 R22 R33 阻值(欧)1792 220.5 269.4 2189 272.5 333.3 2、Multisim仿真

<1>创建电路:从元器件库中选择电压源,电阻,创建下图电路,同时接入万用表;

<2>用万用表测量端口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计算等效电阻;

(开路电压2.627V,短路电流10.453mA,等效电阻251.293欧)

<3>用万用表的Ω档测量等效电阻,与2所得结果比较;

(测量等效电阻为251.315 欧,与2中电阻几乎相等)

<4>、根据电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创建等效电路;

<5>用参数扫描法(对负载电阻R4参数扫描)测量原电路及等效电路的外特性,观测DC

负载电阻(欧)负载电压(V)负载电流(mA)

Multisim 实验板Multisim 实验板

原电路等效电

原电路等效电

原电路等效电

原电路等效电

300 1.43 1.43 1.45 1.44 4.76 4.76 4.63 4.69 600 1.85 1.85 1.88 1.87 3.09 3.09 2.97 2.98 900 2.05 2.05 2.07 2.06 2.28 2.28 2.23 2.25 1200 2.17 2.17 2.18 2.18 1.81 1.81 1.79 1.80 1500 2.25 2.25 2.27 2.26 1.50 1.50 1.47 1.48 1800 2.30 2.30 2.32 2.31 1.28 1.28 1.26 1.27 2100 2.34 2.34 2.36 2.35 1.12 1.12 1.11 1.10 2400 2.37 2.37 2.38 2.36 0.99 0.99 0.98 0.99 2700 2.40 2.40 2.40 2.40 0.89 0.89 0.88 0.88 3000 2.42 2.42 2.42 2.42 0.81 0.81 0.81 0.81

等效电压Uoc=2.648V 等效电阻Ro=251.7欧

4、在通用电路板上焊接戴维南等效电路;

5、测量原电路和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测量结果填入2表中,验证戴维南定理。

结果分析:

经测量实验板和Multisim仿真所得实验数据及数据所得曲线显示原电路及等效电路的外特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致。

误差分析:

测量使用仪表精确度问题,数据的位数保留问题,电路导线元器件的问题,电路的内外接问题

结论: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戴维南定理成立。

四、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使我对以下几个方面印象深刻:

1、对戴维南等效定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前只知道使用戴维南定理等效电路,而对戴维南定理的适用性和真实性存在质疑,而实验数据证明了戴维南定理的真实性,清楚了戴维南定理含独立源、线性电阻和一端口网络的适用条件;

2、在测量等效电阻时粗心出错,忘记电源短接,使我对求等效电阻的方法印象深刻,掌握了等效电路参数测量的方法;

3、对Multisim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Multisim来绘制电路图、测量电压电阻、进行仿真分析等;

4、锻炼了动手能力,对万用表等仪器的使用更加熟练;

5、学会了用Origin绘制一些简单的曲线图形。

五、实验思考题

1.为何开路电压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一样,而短路电流却不一样?

答:因为电压表内阻较大,开路电压值和理论值几乎相等,而接入电压源时理论的短路电流未考虑电源内阻,故实测值会比理论值小。

2.本实验原理图是按照安培表外接法绘制的,考虑安培表外接和内接对本实验有何差别。答:安培表外接测量负载电流值比实际大,安培表内接测量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压比实际大。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一阶电路动态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

2、掌握Multisim软件中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波特图仪的使用方法

3、深刻理解和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4、深刻理解欠阻尼、临界、过阻尼的意义

5、研究电路元件参数对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的影响

6、掌握Multisim软件中的Transient Analysis等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电路的全响应:

U c(t)=U0e-t/RC+U s(1- e-t/RC) ,(t>=0)

(1)零输入响应

U c(t)=U0e-t/RC (t>=0)

输出波形单调下降。当t=τ=RC时,u c(τ)=U0/e=0.368U0,τ成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2)零状态响应

U c(t)=U s(1- e-t/RC)U(t)

电容电压由零逐渐上升到U s,电路时间常数τ=RC决定上升的快慢。

2、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为二阶电路。图所示的线性RLC串联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电路。

定义:衰减系数(阻尼系数)

L

R

2

=

α

自由振荡角频率(固有频率)

LC

1

=

ω

(1)零输入响应

动态电路在没有外施激励时,由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①C

L

R2>

,响应是非振荡性的,称为过阻尼

情况。

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C

L

R2

=,响应临界振荡,称为临界阻尼情况。

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C

L

R2

<,响应是振荡性的,称为欠阻尼情况。响应曲线如图

u L

t m

U0

U0

二阶电路的欠阻尼过程

④当R=0时,响应是等幅振荡性的,称为无阻尼情况。响应曲线如图

t

二阶电路的无阻尼过程

其中衰减振荡角频率

2

2

2

d2L

R

LC

1

?

?

?

?

?

-

=

-

ω

ω,

α

ω

βd

arctan

=

(2)零状态响应

动态电路的初始储能为零,由外施激励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三、实验内容

1、用multisim研究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1)创建电路,从元件库中选择可变电阻和可变电容创建如图电路,同时接入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

(2)输入信号由函数发生器提供,矩形波,频率1kHz,占空比50%,幅度2.5V,偏置

2.5V

(3)改变电阻,电容参数,用示波器观测电容电压并记录

(4)把示波器改成Bode Plotter,如图测量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观测其高通与低通特性

R=100Ω,C=0.5μF

R=300Ω,C=0.5μF

R=1KΩ,C=0.5μF

R=1KΩ,C=0.2μF

由图可知时间常数与RC乘积成正比低通特性:

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充放电曲线:

充电时电压升高,速度变慢,放电时电压下降,速度也逐渐变慢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

(1)实验电路

(2)设置L=10mH,C=22nF,电容初始电压为5V,电源电压为10V,利用瞬态分析观测电容两端电压。

(3)用multisim瞬态分析仿真零输入响应(改变电阻参数欠阻尼,临界,过阻尼三种情况);在同一张图中画出三条曲线,标出相应阻值。

(4)用multisim瞬态分析仿真完全响应(改变电阻参数欠阻尼,临界,过阻尼三种情况);在同一张图中画出三条曲线,标出相应阻值。

(5)利用multisim中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bode plotter创建图示电路观测各种响应。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置:方波、频率1KHz、幅度5V、偏置0V

过阻尼:

临界阻尼:

欠阻尼:

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2.在电路板上焊接图示电路

3.调节可变电阻器R2之值,观察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由过阻尼过渡到临界阻尼,最后过渡到欠阻尼的变化过渡过程,分别定性的描绘、记录响应的典型变化波形,按表记录所测数据和波形

欠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

4.调节R 2使示波器荧光屏上呈现稳定的欠阻尼响应波形,定量测定此时电路的衰减常数α

W d 描述了波形振荡之间的间隔,α描述了振荡衰减的速度。

当改变电阻R 时,R 越大,W d 越小,α越大;反映在波形上是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变大,第二个峰的峰值较第一个峰的峰值衰减越多。

实测的衰减系数和理论值相差较大,原因是L 的实际的值比标称值小。 三、实验结论

1.二阶动态响应中,随着R 值的变小电容电压减小幅度变小,当

C L

R 2

=时幅度最小,当

C L

R 2

<时电容电压在0出上下振荡,最终都趋于零。

2.R 的增大或者L 的减小都会造成波形衰减的更快,α的增大会导致衰减振荡角频率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差距变大。 四、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深刻体会:

1、对Multisim 软件中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波特图仪的使用方法及Transient Analysis 等仿真分析方法有了更深了解;

2、深刻理解和掌握了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3、深刻理解欠阻尼、临界、过阻尼的意义

4、初步对实验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有了认识。应用实验内容解释定时功能等;

5、对二阶电路的一些特性有了了解,例如:随着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输出信号稳定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一阶RC 电路的时间常数越大传输速率越小,在同样误差允许范围内R 越大信号传输速率越低R 越小信号传输速率越高。 五、实验思考题

1.如果矩形脉冲的频率提高,对所观察到的波形是否有影响? 答:有影响。充放电时间会有所不同。

2.若不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共地,测出的信号会是怎样的。 答:波形会有毛刺,会产生自激振荡。

3.若充电过程不完整,能否使用示波器测出时间常数? 答:不能。

串联谐振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 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 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 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4、 测定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5、 深刻理解和掌握串联谐振的意义及作用。

6、 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技术以及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仪表的使用。

7、

掌握Multisim 软件中的Function Generator 、V oltmeter 、Bode Plotter 等仪表的使用以及AC Analysis 等 SPICE 仿真分析方法。

8、 用Origin 绘图软件绘图。 二、 实验原理

RLC 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 、C 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

L

C

R

Us

1

2

3

4

RLC 谐振串联电路

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w 的函数 Z=R+j(wL-1/wc)

当wL-1/wC=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1、 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特性:

(1) 回路阻抗Zo=R,|Zo|为最小值,整个回路相当与一个纯电阻电路。 (2) 回路电路Io 的数值最大,Io=Us/R (3) 电阻的电压数值最大,UR=Us

(4) 电感上的电压Ul 为电容上电压Uc 数值相等,相位相差180°,UL=Uc=QUs 2、 电路的品质因数Q 和通频带B 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Q ;定义回路电流下降到峰值的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介于两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为通频带。 Q=fo/Q 3、 谐振曲线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为频率特性,它们随频率变化 的曲线称为频率特性曲线。

Q 值越大,曲线尖峰值越峻端,其选择性就越好,但电路的通过的信号频带越窄,即通频带越窄。

三、 实验内容 1、 Multisim 仿真

(1) 创建电路:从元器件库中选择可变电阻、电容、电感创建下图电路。

(2)分别用Multisim软件(AC仿真、波特表、交流电压表均可)测量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谐振频率、-3dB带宽;

(谐振频率7.3kHz ,-3dB带宽为35.806-1.508=34.298kHz)

(3)当电阻R=1K时,用multisim软件仿真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观测R对Q的影响。

结论:R越大,Q越小。

(4)利用谐振的特点设计选频网络,在串联谐振电路(R=100欧、L=4.7mH、C=100nF)上输入频率为3.5kHz、占空比为30%、脉冲幅度为5V的方波电压信号,用示波器测输入输出波形,用Multisim软件测试谐振电路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电阻上电压)的频谱,绘图并观察频谱的变化,说明频谱如何变化?为什么?

输入信号频谱:

输出信号频谱:

由图像知串联谐振电路具有选频特性

2、测量元件值,计算电路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Q的理论值。

(R=100欧、L=4.7mH、C=88.6nF、谐振频率为f=7.45KHz Q=2.3,BW=3.24KHz)

3、在电路板上根据图焊接电路,信号电压的有效值设置为1V。

4、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电路的fo值。

用示波器测量所得fo=7.4kHz,仿真得fo=7.28kHz

误差原因:实际电路元件参数误差。

5、测试电路板(交流电压表)上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谐振频率、-3dB带宽。

谐振频率:7.4KHz,BW=3.5kHz

6、随频率变化,测量电阻电压、电感电压、电容电压,记录

频率

0.5 1.0 2.0 4.0 7.0 7.4 10.0 12.0 14.0 (kHz)

31 63 97 336 979 990 570 399 307

电压

UR(mV)

0.03 0.06 0.10 0.34 0.98 0.99 0.57 0.40 0.30

归一化

电压

电压

4.6 19 43 399 2050 2155 1705 1427 1286 UL(mV)

994 1007 1028 1330 2197 2136 895 520 344

电压

UC(mV)

用示波器测量谐振频率时图像如下:

8.用origin绘图软件在同一张图上画出R=100Ω和R=1K两条谐振曲线(标出R值)并解释。

分析:由于带宽与电阻值大小成正比,电阻越大,带宽越大,选择性越差。

9.分析选频网络的测试结果,说明谐振电路的用途,解释频谱变化的原因。

答:串联谐振电路具有选频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滤除不需要杂波,选出需要频率波。误差分析:

实际测量时电源存在内阻,影响谐振频率;此外读数时产生的偏差,与电路自身(导线,连接等)存在的内阻也会对谐振频率产生影响。

结果分析:

1.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可以知道串联谐振电路具有选频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滤除不需要杂波,选出需要频率波。

2.在谐振点电阻上电压达最大值,等于信号源电压,电容和电感上电压都为电阻电压的Q倍,相位相反。

3.电容和电感上电压的最大值都不在谐振点出现,分别出现在谐振点左侧和右侧。

四、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使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

1、对谐振的产生条件及串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有了深入了解,在实际应用中串联谐振电路能够滤除不需要杂波,选出需要频率波。

2、学会了两种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和用示波器测量,同时学会了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明白了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学会了测量Q和通频带的方法。

4、对Origin及Multisim的Function Generator、V oltmeter、Bode Plotter等仪表的使用以及AC Analysis等SPICE仿真分析方法有了深入了解。

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变大,测量R两端电压,读书最大对应频率为谐振频率时,此时输入信号与电阻电压相位一致,而电容和电感两端电压

并不是在谐振点处最大,而是符合低通——高通特性。

电感电压波特图

电容电压波特图

五、实验思考题

谐振时,是否有U=U R及U L=U C成立?试分析其原因

答:有U=U R且U L和U C大小相同相位相反。因为谐振时端口对外呈纯阻性,而电感上电超前于电阻90°电容上电压落后于电阻90°。

五.周期信号的时域及其频域分析

一、实验原理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法,可以吧把周期信号表示为三角傅里叶级数或指数傅里叶级数。

二、实验方法

一个非周期正弦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多谐波分量,各谐波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取决于信号的波形,本实验采用周期矩形信号和三角波信号。采用示波器进行选频电平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度频谱,可以看到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本实验采用电路图:

三、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软件的应用和用虚拟仪器对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

2.掌握选频电平表的使用,对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谱的测量。

四、仪器

计算机,函数发生器,选频电平表,双踪示波器。

五、实验内容

1.在multisim上实现周期信号的时域、频域测量及分析。

周期方波信号:周期T=100us,脉冲宽度t=50us,脉冲幅度VP=5V.

周期矩形波信号:周期T=100us,脉冲宽度t=20us,脉冲幅度VP=5V.

周期三角波信号:周期T=200us,脉冲幅度VP=5V.

2.周期信号时域、频域的测量

六、实验结果

1.实验实际所得数据

输入的周期方波图

输出周期方波对应频域图

输入的周期矩形波图

输出周期矩形波对应频域图

输入的周期三角波

输出三角波对应频域图

2.实验所得数据图

A k (V )

f (kHz)

Ak

周期方波的频谱图

A k (V )

f (kHz)

Ak

周期矩形波的频谱图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剖析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12 年秋季 学号:121213228188 学生姓名: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 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示五种。 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可以显示“测量1”菜单。可以在“信源”中选择在其上进行测量的通道。可以在“类型”中选择测量类型。 测量类型有:频率、周期、平均值、峰-峰值、均方根值、最小值、最大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正频宽、负频宽。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2__×峰值,峰值=__根号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两者是倒数关系。 周期大也就是频率小,频率大也就是周期长 四、实验内容 1.电阻阻值的测量 表一 2.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测量 表二 3.测试9V交流电压的波形及参数

高频单级、两级小信号单、双调谐放大器通信电子电路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频(单级、两级)小信号(单、双)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三、实验仪器 BT-3扫频仪(选做)一台、20MHz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基本原理 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1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1所示,本实验的输入信号(10.7MHz)由正弦波振荡器模块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或高频信号源提供。信号从TP5处输入,从TP10处输出。调节电位器W3可改变三极管Q2的静态工作点,调节可调电容CC2和中周T2可改变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 2、单级双调谐放大器 图1-2 单级双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2所示,单级双调谐放大器和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共用了一部分元器件。两个谐振回路通过电容C20(1nF)或C21(10 nF)耦合,若选择C20为耦合电容,则TP7接TP11;若选择C21为耦合电容,则TP7接TP12。 3、双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3 双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3所示,若TP5处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为几百毫伏,经过第一级放大器后可达几伏,此信号幅度远远超过了第二级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从而使第二级放大器无法发挥放大的作用。同时由于输入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谐波成分,经过第一级谐振放大器后,由于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非理想性,放大器也会对残留的谐波成分进行放大。所以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又加了一个陶瓷滤波器(FL3),一方面滤除放大的谐波成分,另一方面使第二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满足要求。 实验时若采用外置专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第一级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幅度,使第一级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满足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入要求,则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可不用再经过FL3。 4、双级双调谐放大器 图1-4 双级双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4所示,第一级放大器两谐振回路的耦合电容(C20、C21)可选,第二级放大器两谐振回路的耦合电容不可选(固定为C26,1nF),两级放大器之间是否接FL3及相应原因与两级单调谐放大器相同。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分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 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 1 实验一电路图 2.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提示: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建议使用普通的2N2222A三极管,并请注 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选取,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由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可测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为: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doc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成绩:__________ 学生姓名:李发崇学号指导教师:陈志坚 学院名称:专业:年级: 实验时间: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器件和模拟电路试验箱;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 响; 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公发射极电路特 性; 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试验箱上三极管的好坏,并注意检查电解电容 C1,C2的极性和好坏。 (2)按图连接好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注:接线前先 测量电源+12V,关掉电源后再连接) 2.静态测量与调试 按图接好线,调整Rp,使得Ve=1.8V,计算并填表 心得体会:

3.动态研究 (一)、按图连接好电路 (二)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调到f=1kHz,幅值为500mVp,接至放大电路A点。观察Vi和V o端的波形,并比较相位。 (三)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输出幅度,观察V o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 基本结论及心得: Q点至关重要,找到Q点是实验的关键, (四)、保持Vi=5mVp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 L,在改变Rc,R L数值的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体会: 输出电阻和输出电阻影响放大效果,输入电阻越大,输出电阻越小,放大效果越好。 (1)、输出电阻的阻值会影响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阻值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连在三极管集电极的电阻越大,电压的放大倍数越大。 (五)、Vi=5mVp,增大和减小Rp,观察V o波形变化,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 信号失真的时候找到合适Rp是产生输出较好信号关键。 (1)Rp只有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很好的放大输入信号,如果Rp阻值太大,会使信号失真,如果Rp阻值太小,则会使输入信号不能被

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资料汇总

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资料汇总能够掌握一门专业的课的各种资料对考研党们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尤其是一些像参考书目、复习指导书这一类的资料更是必须要了解清楚,这关乎于后期的复习方向,还有也是自己复习进度制定的依据。因此,为了帮助备考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物理专业课的同学们,聚英考研网帮大家整理了该专业的参考书目和复习全书等资料,在考研的路上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参考书目 1、初试:《信号与线性系统》(上、下)(第四版),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电子与通信工程:电路分析或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第二版),俞一彪、孙兵,东南大学出版社 信息与通信工程:(同上) 集成电路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笔试和上机编程或微电子学概论笔试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电子学概论》(第三版),张兴、黄如、刘晓彦,北京大学出版社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电子与通信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①微机原理②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蕾、邓晶、仲兴荣,机械工业出版社 集成电路工程:①微机原理②电路分析③模拟电路④半导体器件任选两门 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蕾、邓晶、仲兴荣,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拟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第三版),施敏,苏州大学出版社 二、复习资料书 1、《2018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适用科目代码: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 第三、四次实验 实验名称: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105 实验组别:无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时间:2012年4月15日2012年4月22日评定成绩:审阅老师:

实验目的: 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 2、了解三极管各项基本器件参数、工作点、偏置电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幅频 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3、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深化示波器、稳压电源、交流电压表、 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技能训练 三、预习思考 1、器件资料: 上网查询本实验所用的三极管9013的数据手册,画出三极管封装示意图,标出每个管 将其扁平的一面正对自己,管脚朝下,则从左至右三个管脚依次为e,b,c;封装图如下:

2、 偏置电路: 教材图1-3中偏置电路的名称是什么,简单解释是如何自动调节BJT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I C 以实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的,如果R 1 、R 2取得过大能否再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为什么? 答: 共发射极偏置电路。 利用12,R R 构成的分压器给三极管基极b 提供电位B U ,又1 BQ I I ,基极电位B U 可近 似地由下式求得:2 12 B C C R U V R R ≈ ?+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CQ EQ I I 增加,电阻E R 上的压降增大,由于基极电位B U 固定,加到发射结上的电压减小,BQ I 减小,从而使CQ I 减小,通过这样的自动调节过程使CQ I 恒定,即实现了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如果12,R R 取得过大,则1I 减小,不能满足12,R R 支路中的电流1 BQ I I 的条件,此时, BQ V 在温度变化时无法保持不变,也就不能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3、 电压增益: (I) 对于一个低频放大器,一般希望电压增益足够大,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增益,分析这些方法各自优缺点,总结出最佳实现方案。 答: 0()() 26(1) C L C L u i be b CQ u R R R R A mV u r r I βββ= =-=- ++ 所以提高电压增益的方法有: 1)增大集电极电阻R C 和负载R L 。缺点:R C 太大,受V CC 的限制,会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2)Q 点适当选高,即增大I CQ 。缺点:电路耗电大、噪声大 3)选用多级放大电路级联形式来获取足够大的电压增益。缺点:电路较复杂,输出信

完整版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和R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EB1B2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i个与u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0i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和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B2B1基极电流I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B教育资料.. R B1U?U CCB R?R B2B1 U?U BEB I??I EC R E

)R+R=UU-I(ECCCCEC电压放大倍数 RR // LCβA??V r be输入电阻 r R/// R=R/beiB1 B2 输出电阻 R R≈CO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 体管放大电路时, 为电路设计提供必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因此,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项性能指标。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消除干扰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1) 即将放大的情况下进行,=u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 i教育资料. . 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一般实验中,为了避 ECCB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或U,然后算出I的方法,例如,只要 测CEC出U,即可用E UU?U CECC??II?I,由U确定I(也可根据I),算出CCC CEC RR CE同时也能算出U=U-U,U=U-U。EBEECBCE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或U)的调整与测试。 CEC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的负半周将被削底,O 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的正半周被缩顶(一 O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 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检查输出电压u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Oi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 课题名称: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一、课题名称: 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二、摘要和关键词: 本报告主要介绍简易晶体管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出了其中给出了各个分块电路的电路图和设计说明,功能说明,还有总电路的框图,电路图,给出实验中示波器上的波形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数据。在最后提到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还有本次实验的结论与总结。 方波、锯齿波、阶梯波、特征曲线。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⑴设计一个阶梯波发生器,f≥500Hz,Uopp≥3V,阶数N=6; ⑵设计一个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Vopp≥2V; ⑶设计保护电路,实现对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2. 提高要求:⑴可以识别NPN,PNP管,并正确测试不同性质三极管; ⑵设计阶数可调的阶梯波发生器。 四、设计思路: 本试验要求用示波器稳定显示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我的设计思路是先用NE555时基振荡器产生的方波和带直流的锯齿波。然后将产生的方波作为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的时钟信号,74LS169是模16的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可以通过四位二进制输出来计时钟沿的个数,实验中利用它的三位输出为多路开关CD4051提供地址。CD4051是一个数据选择器,根据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给出的地址进行选择性的输出,来输出阶梯波,接入基极。由双运放LF353对NE555产生的锯齿波进行处理,产生符合要求的锯齿波作为集电极输入到三极管集电极。最后扫描得到NPN的输出特性曲线。总体结构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⑴用NE555产生方波及锯齿波,电路连接如下。 图2.方波产生电路 NE555的3口产生方波,2口产生锯齿波,方波振荡器周期T=3 R1+R2 C1,占空比D= R1+R2 /(R1+2R2),为使阶梯波频率足够大,选C1=0.01uF,同时要产生锯齿波,方波的占空比应尽量大,当R1远大于R2时,占空比接近1,选R1为20kΩ,R2为100Ω。 ⑵阶梯波电路: 用NE555时基振荡器产生的方波作为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的时钟信号,74LS169是模16的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可以通过四位二进制输出来计时钟沿得个数,实验中利用它的三位输出为多路开关CD4051的输入Qa、Qb、Qc提供地址。直流通路是由5个100Ω的电阻组成的电阻分压网络以产生6个不同的电压值,根据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给出的地址进行选择性的输出,而它的管脚按照一定的顺序接入5个等值电阻然后在第一个电阻接入5V 的电压,原本是管脚接7个电阻可以产生8阶阶梯波,将三个管脚短接,即可产生6阶,这里选择了4,2,5接地,使输出为6阶阶梯波,以满足基本要求中的阶梯波幅度大于3V的要求。另一路信号通道的输入则接被显示的信号;通过地址信号Qa、Qb、Qc对两回路信号同步进行选通。这样,用示波器观察便可得到有6阶的阶梯波。 仿真时在Multisim上没有现成元件CD4051,这里选择了与它功能相近的8通道模拟多路复用器ADG528F代替。它是根据A1、A2、A3口的输入来选择输出S1-S8中各路电压值。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语音放大器的设计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 焊接电路板,实现设计目标 3、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4、 为下一个综合实验——语音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二、技术指标 1、 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输出电压 Uo = ±12V ,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 = 1A 。 3、 输出纹波电压 ΔUop-p ≤ 5mV , 稳压系数 S U ≤ 5×10-3 。 4、 选作:加输出限流保护电路。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T 、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基本框图如下。各部分作用: 1、电源变压器:降低电压,将220V 或380V 的电网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幅值。 2、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源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有很大的交流分量。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 整流 电路 U i U o 滤波 电路 稳压 电路 电源 变压器 ~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中 的交流成分滤出,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负载电流较小的多采用电容滤波电路,负载电流较大的多采用电感滤波电路,对滤波效果要求高的多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复杂滤波电路。 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不同R L C的输出电压波形 4、稳压电路:利用自动调整的原理,使输出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稳定,即输出电流电压几乎不变。 常用的稳压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压管稳压电路,二是串联型稳压电路。二者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稳压管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它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小的场合。串联型稳压电路是利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原理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集成稳压电源事实上是串联稳压电源的集成化。实验中为简化电路,我们选择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作为电路的稳压部分。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是指这类集成稳压器只有三个管脚输出电压固定,这类集成稳压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78××系列,78标识为正 输出电压,××表示电压输出值。另一类是79××系列,79表示为负输出电压,××表示 电压输出值。

各大高校特色专业

学校名称专业名称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 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应用化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地质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工程力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土地资源管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 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 北京语言大学日语 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工程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设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燕山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燕山大学自动化 河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 河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河北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火灾勘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行政管理 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 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 石家庄铁道学院工程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 华北煤炭医学院护理学 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 廊坊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 石家庄学院制药工程 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北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Multisim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Multisim调制电路仿真

目录 一、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常规调幅A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双边带调制D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单边带调制S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调频电路F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调相电路P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 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 12 年秋季 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 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 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示五种。 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可以显示“测量1”菜单。可以在“信源”中选择在其上进行测量的通道。可以在“类型”中选择测量类型。 测量类型有:频率、周期、平均值、峰-峰值、均方根值、最小值、最大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正频宽、负频宽。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2__×峰值,峰值=__根号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两者是倒数关系。 周期大也就是频率小,频率大也就是周期长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图像增强 实验目的:掌握用空间滤波进行图像增强的基本方法,掌握图像分割的基本方法。 实验要求:测试图像1中同时含有均值为零的均匀分布噪声和椒盐噪声。用大小为5×5的算术均值滤波器和中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在不同窗口中显示原图像及各处理结果图像,并分析哪一种滤波器去噪效果好? 算法流程:

程序代码: clear all;clc; %读入图像 I1=imread('Fig5.12(b).jpg'); %均值滤波模板 h1=ones(5,'uint8'); %获取分辨率 [a,b]=size(I1); %创建变量 I2=zeros(a+4,b+4,'uint8'); I3=zeros(a+4,b+4,'uint8'); %复制原始图像 for n=3:a+2 for m=3:b+2 I2(n,m)=I1(n-2,m-2); I3(n,m)=I1(n-2,m-2); end end %边界值设定 for n=1:a+4 for m=1:b+4 %左上角设定 if n<3&&m<3 I2(n,m)=I2(6-n,6-m); I3(n,m)=I3(6-n,6-m); %右下角设定 else if n>a+2&&m>b+2 I2(n,m)=I2(2*a+4-n,2*b+4-m); I3(n,m)=I3(2*a+4-n,2*b+4-m); %右上角设定 else if n<3&&m>b+2 I2(n,m)=I2(6-n,2*b+4-m); I3(n,m)=I3(6-n,2*b+4-m); %左下角设定 else if m<3&&n>a+2

I2(n,m)=I2(2*a+4-n,6-m); I3(n,m)=I3(2*a+4-n,6-m); %上两行设定 else if n<3 I2(n,m)=I2(6-n,m); I3(n,m)=I3(6-n,m); %下两行设定 else if n>a+2 I2(n,m)=I2(2*a+4-n,m); I3(n,m)=I3(2*a+4-n,m); %左两列设定 else if m<3 I2(n,m)=I2(n,6-m); I3(n,m)=I3(n,6-m); %右两列设定 else if m>b+2 I2(n,m)=I2(n,2*b+4-m); I3(n,m)=I3(n,2*b+4-m);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图像处理 for n=3:a+2 for m=3:b+2 %均值滤波 temp0=I2(n-2:n+2,m-2:m+2); temp0=temp0.*h1; temp1=mean(temp0(:)); temp1=uint8(floor(temp1)); I2(n,m)=temp1; %中值滤波 temp2=I3(n-2:n+2,m-2:m+2); temp3=median(double(temp2(:))); temp3=uint8(floor(temp3));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12305班 指导老师:朱婷 小组成员:张壮安剑锋罗杰杨康熊施任务分工:1.张壮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安剑锋检查元件及整理 3.罗杰电路的焊接 4.杨康元器件的保管及测试 5.熊施协助电路的焊接 2014年11月14日

项目一:红外线电路设计 一、电路工作原理 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直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红外线而不会死可见光。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线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课题名称元件数量备注 红外线发射——接收模拟 电路红外线发射管 1 红外线接收管 1 发光二极管 1 运放uA741 1 20K可调电位器 1 100Ω电阻 1 10kΩ电阻 1 330Ω电阻 1 元件清单表 三、电路设计与调试 (1)各小组从指导老师那里领取元器件,分工检测元器件的性能。(2)依据电路原理图,各小组讨论如何布局,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在洞洞板上搭建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图。 (3)检查电路无误后,从信号发生器送入适应电压。 (4)调节可调电阻R3的阻值,观察发光二极管LED是否出现闪烁现象,如果出现说明有发射和接收,如果没有检查电路。(5)实验完毕,记录结果,并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能天大(小于200mA);(2)在通电前必须检查电路无误后才可; (3)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峰峰值1.5~2.5V。 项目二:定时电路的设计一、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大学《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奥鹏教育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杨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答: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1.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2.输出频率:10HZ~1HZ连续可调; 3.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4.波形衰减:20db、40db; 5.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即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为外侧频率计使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1.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2.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粗侧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精准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以超过量程范围,需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3.在测量间歇期和实验结束后,不要忘记关闭电源。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_2__×峰值,峰值=__√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答: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T=1/f f=1/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