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全)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电子线路,掌握电子线路搭建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加深对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与仿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选取了一个常见的电子线路——放大电路作为设计对象。
放大电路是一种将输入信号放大的电子线路,由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组成,常用于音频放大、视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设计一个放大电路的基本步骤如下:1. 确定放大电路的参数要求,包括输入信号幅值、放大倍数、最大输出幅值等。
2.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型号。
3. 根据放大电路要求,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4. 利用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与仿真,查看电路的输出情况。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进行调试。
三、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以设计一个音频放大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1. 确定放大电路参数要求假设我们的放大电路要求输入信号幅值为0.1V,放大倍数为50,最大输出幅值为5V。
2. 选择放大器型号根据放大电路参数要求,我们选择了一款标称放大倍数为100的放大器。
3. 计算电路中的元件数值根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电压放大倍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元件数值:- 输入电阻:RI = Vin / Iin = 0.1V / 0.001A = 100Ω- 输出电阻:Ro = 1.8Ω- 输入电容:CI = 10uF- 输出电容:Co = 100uF- 反馈电阻:Rf = (Av + 1) * Ro = (50 + 1) * 1.8Ω= 90Ω4. 电路模拟与仿真利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我们可以对电路进行模拟与仿真。
通过输入目标信号,观察电路的输出情况,优化电路设计。
5. 搭建实际电子线路根据模拟与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搭建实际的电子线路。
按照之前计算的元件数值,选择相应型号和数值的电阻、电容进行连接。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音频放大电路,并在实验中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将不同幅值的音频信号输入到放大电路中,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基于multisim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极管输出曲线测量1. 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软件平台,掌握其“菜单栏”、“工具栏”、“元件库”和“仪表工具栏”及“电路窗口”的使用方法等。
2)熟悉如何在multisim创建和连接电路,并进行仿真试验。
3)通过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测试实验,来观察三极管输出电流i C、和基极电流i B及输出电压v CE的关系。
2. 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1)实验电路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a)逐点测量法电路图1-1(b)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2)实验仪器设备虚拟数字式万用表XMM等3. 实验内容及步骤1)逐点测量法(根据所得数据绘图)2)利用DC Sweep Analysis 来测量(直接附图)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二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1. 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了解电路元件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2)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1)实验电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1所示。
2.1 单管放大电路(射极偏置放大电路)2)实验仪器设备虚拟双踪示波器;虚拟直流稳压电源;虚拟信号发生器;虚拟数字式万用表等3. 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静态工作点Q测量值计算值U B(V)U C(V)U E(V)R B2(KΩ)U BE(V) U CE(V)I C(mA) 2)观察输入信号的变化对放大电路输出的影响(观察失真)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 V在图2.1所示电路中,双击示波器图标,从示波器上观测到输入输出电压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V=V o/Vi,并和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大小及原因。
4)测量输入电阻在输入回路中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都设置为交流AC),如图2.2所示。
运行仿真开关,分别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取数据,则Ri=Ui/Ii,测得频率为1KHZ时的输入电阻,并和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大小及原因。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加深对电子线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的设备有: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三、实验原理电子线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元件组合而成。
在电子线路中,电源提供电流,电流通过线路中的元件实现信号的处理和传递。
电阻限制电流的流动,电容储存电荷,电感储存磁场,二极管具有导通(正向偏置)和截止(反向偏置)的特性。
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的实验(1)利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不同电阻值的电阻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值和标称值之间的差异;(2)在电路中连接不同的电阻,并观察并分析串联和并联对电阻阻抗的影响。
2.电容的充放电实验(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将方波信号传到一个电容上进行充放电;(2)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容充放电波形,分析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3.二极管的直流分压和交流放大实验(1)利用电源和电阻构建一个二极管直流分压电路,通过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2)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通过二极管放大电路增大信号幅度,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放大后的信号。
五、实验结果1.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的实验经测量,不同电阻的测量值与标称值相差较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串联电阻的总阻抗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阻的总阻抗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2.电容的充放电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放电过程是指电容器通过一个电阻将储存的电荷逐渐释放,电压逐渐下降的过程;充电过程是指电容器内的电压逐渐增加,直到与输入信号的幅度相等,并保持恒定的过程。
3.二极管的直流分压和交流放大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二极管直流分压电路的输出近似为输入信号的一半。
在交流放大实验中,增加了二极管和电容,使得输入信号的幅度得以增大,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完整word版)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1、目的和意义电工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
2、发展情况和学习要求电子技术的实习要求我们熟悉电子元器件、熟练掌握相关工具的操作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实验内容:实习项目一:安全用电安全用电知识是关于如何预防用电事故及保障人身、设备安全的知识。
在电子装焊调试中,要使用各种工具、电子仪器等设备,同时还要接触危险的高电压,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警惕,就可能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因此,必须在了解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和造成触电原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实验内容:(一)、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用电的安全的重要性(二)、触电及相关防护措施1、触电的种类2、影响触电造成的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3、触电的原因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5、触电急救与电气消防(三)、安全用电树立安全用电的观念,做足安全措施,养成安全操作的工作习惯(四)、设备用电安全设备接电前检查,并掌握设备使用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五)、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实习项目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实验内容:电子整机是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所组成。
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正确识别、选用常识、质量判别方法,这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
本项目的学习内容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等元器件的认识。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内容:(一)、直流稳压电源1、直流稳压电源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为各种电子电路提供其所需直流供电电源的一起设备2、初步掌握SS4323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二)、万用表1、万用表是具有用途多,量程广,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电子工具。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放的基本性质和工作原理,掌握运放的电路连接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2.认识电位器的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电位器的电路应用,掌握电位器的电流、电压特性和回路等效变换。
二、实验器材:1. DC电源2. 示波器3. 函数信号发生器4. 运放IC5. 电阻、电容、电位器等被测器件三、实验原理:1.运放的基本性质和工作原理运放是电子电路中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一种电子器件。
它可以将低电平的输入信号变换成高电平的输出信号,并且具有放大、对称、稳定的特点。
2.电位器的基本原理和用途电位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电子元件,通过旋转滑动电荷的位置,改变电阻值。
它在电路中可以用来调节电流、电压等参数。
四、实验步骤:1.运放的基本连接电路及测量运放参数(1)连接运放为非反馈式电路,输入端分别接地。
(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接到运放的正输入端。
(3)连接示波器到运放的输出端,以观察输出波形。
2.电位器的基本测量(1)连接电位器的两端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
(2)通过旋转电位器的滑动电阻,观察电压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放的基本性质和工作原理根据实验结果和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可以验证运放具有放大、对称、稳定的特点。
2.电位器的基本测量通过测量电位器的两端电压,可以发现当电位器滑动电阻位置改变时,电压也会随之变化,验证了电位器调节电压的原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放和电位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运放的电路连接和参数测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电位器来调节电流、电压等参数。
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运放具有放大、对称、稳定的特点以及电位器调节电压的原理。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工电子实习报告4篇(最新)

【精华】电工电子实习报告4篇电工实习是一门教我们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课程,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融洽合作,以及这门课程自身所散发出的强大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一下子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第一颗圆滑漂亮的焊点,第一张自行设计的PCB版图,以及生平第一次作出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充电器,好奇,兴奋,强烈的成就感,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了。
虽然说电工实习一搞就是一天,辛苦那是必然的,可是正所谓乐在其中,每一次的实习都像在玩游戏一样极具有挑战性,再苦也是值得的。
当右手第一次挥舞起烙铁的时候,心情真是怎两个激动了得!虽然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那种感觉;虽然时常也不乏出现一些虚焊点或是东倒西歪的焊点,虽然对自己第一次的杰作说实话有些厌恶,但是我仍然对此由衷的感谢。
如果没有那一天的练习哪里有我值得骄傲的充电器的诞生呢?说起那个充电器,真的就是激动啊!!!记得小时侯我可是一个分裂份子,家里上上下下的电子器品没有什么能逃脱我的魔抓的,但可惜的是它们只能有分离而没有团聚的那一天。
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摸索到了一点门路。
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组装一个电器的全部过程,对整个充电器内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无论哪都存有人类的汗水啊!几周的电工实习,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印刷板的手工设计,这东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还真是棘手。
就一个简单的1:1图,大小不到200平方厘米。
不仅要考虑元器件的位置,还要计算导线的设计,不能有平行,不能有锐角,不能是直角,不能飞来飞去。
整个图片要求简洁明了,哎~~~不枉我画了四幅以上。
“冲动是魔鬼!”试试画下这个图就知道,这就话真对啊!!!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
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有点存在的小成就感;第二,通过电工实习,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三,在电工实习的这些日子里,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实验实验一 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一、实验要求熟悉Ni 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应用Ni Multisim软件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用Ni Multisim软件验证习题2.14,2.15;3.5,3.6,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分析报告。
(1) 习题2.14电路图如下:分析:调节R2,使Ic电流为2mA,此时R2的电阻为10*0.46=4.6千欧。
后调节R1,使输出电压在5到7伏范围之内,当输出电压为7V左右时,R1为10*0.25=2.5千欧;当输出电压为5左右V时,R1为10*0.34=3.4千欧,故R1的阻范围为2.5—3.4千欧,R2为4.4千欧。
而通过计算可得R2理论值为5.65千欧,R1电阻范围为2.5—3.5千欧,理论值与测量值相差比较小。
误差原因:造成这种误差主要原因是题中晶体管所示参数跟试验中并不完全一样,因为题中晶体管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中并不一定存在。
将器件改成PNP管,电路图如下分析:首先调节R2,使Ic电流为2.105mA,此时R2的电阻为10*0.46=4.6千欧,然后调节R1,使输出电压在5到7伏范围之内,当输出电压为7V时,R1为10*0.26=2.6千欧,当输出电压为5V时,R1为10*0.36=3.6千欧,故R1的阻范围为2.6—3.6千欧,R2为4.3千欧。
而理论值为R2为5.65千欧,R1电阻范围为2.5—3.5千欧,理论值与测量值相差比较小。
早成试验与理论误差的原因通上面一样,也是由于晶体管特性并不是完全理想。
习题2.15由以上测试可知,Ic=18mA,Ib=304mA,Vce=2.845V。
当Re=0,Rb2开路时,电路如下,习题3.6分析:漏极电流Id=-0.907mA,漏栅电压Vds=-2.917V,栅源电压Vgs=-0.021V,gm=0.34mS,Rds为2.058Mohm趋于无穷大。
实验二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要求(1)建立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班级:电信10302班指导老师: XXX 小组成员: XXX(XXXXXXXX)XXX(XXXXXXXX)2012年11月6日项目一:红外线电路设计一、电路工作原理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直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红外线而不会死可见光。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线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元件清单表三、电路设计与调试(1)各小组从指导老师那里领取元器件,分工检测元器件的性能。
(2)依据电路原理图,各小组讨论如何布局,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在洞洞板上搭建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图。
(3)检查电路无误后,从信号发生器送入适应电压。
(4)调节可调电阻R3的阻值,观察发光二极管LED是否出现闪烁现象,如果出现说明有发射和接收,如果没有检查电路。
(5)实验完毕,记录结果,并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1)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能天大(小于200mA);(2)在通电前必须检查电路无误后才可;(3)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峰峰值1.5~2.5V。
项目二:定时电路的设计一、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555组成的调谐振荡器可以用作各种时钟脉冲发生器,上图电路为占空比可调的时钟脉冲发生器。
其介入两只二极管D1、D2后,电容C的充放电回路分开,放电回路为D2、RB、内部三极管T及电容C。
二、电路设计与调试(1)各小组从指导老师哪里领取元器件,分工检测元器件的性能。
(2)依据电路图,各小组讨论如何布局,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在洞洞板上搭建电路图;(3)检查电路无误后,从直流稳压电源送入5伏的电压;(4)记录结果,并写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2013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原理图转化成接线图的方法;2.掌握定理的实验验证方法;3.深入理解欧姆定律。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稳压电源(1台);2.万用表(2只);3.滑动变阻器一只。
4.电阻100Ω、200Ω、300Ω、360Ω、510Ω、620Ω、1kΩ、1.8kΩ、2.7kΩ、3.3kΩ各一只。
三.实验内容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分别用:100Ω、200Ω、300Ω、360Ω、510Ω、620Ω、1kΩ、1.8kΩ、2.7kΩ、3.3kΩ,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并设计表格记录测量值。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2 3 4 5 6 7 8 9 10I/mA0.09 0.10 0.11 0.12 0.13 0.15 0.18 0.22 0.25 0.31 100ΩU/mV9.1 10.2 11.1 12.3 13.2 15.3 18.2 22.3 25.5 31.6I/mA 0.10 0.12 0.15 0.16 0.20 0.24 0.29 0.31 0.35 0.39 200ΩU/mV 20.1 24.5 30.8 31.8 40.4 49.7 58.3 61.8 70.7 78.2U/I图像如下:实验证明欧姆定律成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图像可知U-I关系几乎为一条直线,满足R=U/I的关系。
五.问题与讨论1.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什么?答: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得到多组电流和电压值,同时可以减小误差。
2.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电路验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电阻/Ω 5 10 20电流/A 0.4 0.3 0.2答:在接入的R改变的时候,总电阻在改变,导致a、b两点的电压在改变,无法达到控制变量法,所以导致不成反比。
3.该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他改进实验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上述两个电路图,哪一个是他设计的电路,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答:1.第二个电路图,因为第二个电路图上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R上面的值,而第一个电路图中电流是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的总电流。
2.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电路的总电阻不变,从而使a、b两点间的电压值不变实验二分压电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压电路的设计2.掌握串联分压电路与并联分压电路的特点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直流稳压电源(1台)2.万用表(2只)3.电阻3.3kΩ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三、实验内容1.如图所示串联分压电路,调节R AC值,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如图所示并联分压电路,调节R AC值,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2.操作步骤(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接入5V电源(2)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分别读出两个万用表的电流和电压值(3)重复步骤(2),直到得到10组数值,记录表格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电流/mA 0.16 0.16 0.16 0.16 0.16 电压/V 0.520 0.511 0.452 0.406 0.320 电阻/kΩ 3.22 3.20 2.83 2.54 1.98 电流/mA 0.16 0.16 0.16 0.16 0.16 电压/V 0.307 0.298 0.286 0.232 0.201 电阻/kΩ 1.90 1.83 1.70 1.48 1.24电流/mA 0.49 0.51 0.55 0.62 0.70 电压/V 0.227 0.517 0.799 1.13 1.39 电阻/kΩ0.46 1.02 1.44 1.81 1.99 电流/mA 0.83 0.92 1.06 1.19 1.36电压/V 1.68 1.97 2.32 2.78 3.62 电阻/kΩ 2.02 2.14 2.20 2.42 2.66将实验数据(RAC//RZ,U)画在二维平面坐标上五.问题与讨论上述串联分压电路及并联分压电路在分压上有何特点。
答:串联分压电路:不管滑动变阻器怎么调节,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并联分压电路:电压的调节范围比较广。
实验三移相电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RC移相电路原理2.能根据需求设计出不同相移的移相电路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信号发生器(1台)2.双踪示波器(1台)3.电阻1kΩ一只,电容1μF一只,导线若干三、实验内容1.分别连接如图所示电路,在示波器上观察Ui、Uo波形并记录。
如图所示,Ui为角频率ω正弦信号输入,则Uo为与Ui同频正弦量。
如图所示,Ui为角频率ω正弦信号输入,则Uo为与Ui同频正弦量。
2.操作步骤(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在Ui端输入1-5V角频率ω的正弦信号(2)将CH1和CH2探头分别接在Ui端和U0端,观察示波器荧屏,适当调节示波器,使荧屏上出现同频率、不同相位的两列波(3)读出T和Δ,计算Δψ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测量值:f=4.263kHz Δt=2.5/5*0.1=0.05ms T=11.5/5*0.1=0.23ms 则Δψ= (2.5/11.5)*2π=1.366理论值:Δψ= - arctan (ωRC)= - arctan (4.263kHz*1kΩ*1uF)=1.801测量值:f=4.263kHz Δt=0.5/5*50=5us T=24/5*50=240us 则Δψ= (0.5/24)*2π=0.131理论值:Δψ=arctan (1/ωRC)=arctan (1/4.263kHz*1kΩ*1uF)=0.230五.问题与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如何获得其他相移答:1.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的波形,求出相移;2.通过输入的ω进行理论计算。
实验四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三极管构成放大电路的方法2.掌握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3.了解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指示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及器材1.稳压电源2.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数字式万用表5.毫伏表6.实验器材:30W烙铁,线路板,三极管,电阻,电位器,电容三、实验内容一、实验制作1.按电路图在线路板上焊接元器件。
电路参数:R1=6.2k,R2=10k,Rc=2k,RL=10k,RW1=100k,C1=10uF,C2=10uF.二.静态点测量和调试1.适当调整偏置电位器RW1,使其满足设计要求(I CQ=1.5mA)。
2.分别测量三极管的直流电压V B、V C和V E(或V BE、V CE)以及集电极电流I CQ,可以采用电压测量法来换算电流。
要充分考虑到万用表之流电压档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测量静态工作点(即电流I CQ、电压V CQ),为的是了解静态工作点的位置是否合适。
如果测出V CEQ<0.5V,则说明三极管已经饱和;如果V CEQ≈E C+E E,则说明三极管已经截止。
为了防止当电位器阻止过小时,使I C过大烧坏管子,可增加一只固定电阻与电位器RW1串联。
3.R L=2k,从函数发生器向放大电路输入一正弦交流信号(1kHz,约10mv。
)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V O,在没有明显失真的情况下,用毫伏表读出V O和V i的大小。
三、动态指标测试1.电压放大倍数A V=V O/V i。
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有效值)3.在I CQ=1.5mA,R L=∞(开路)情况下,增大输入信号但使输出电压仍然保持没有失真,然后分别将电位器调向两端,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使电路分别产生较明显的截止失真与饱和失真。
观察两种状态下输出波形的失真现象,测出相应的集电极电流,并说明集电极静态电流的大小对放大电路输出动态范围的影响。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在静态工作点下,三极管的三个极上的电压分别为V B=-5.32V、V C=3.03V和V E=-6.04V2.读出V O=1.129V和V i=72.8mV3.AV=V0/Vi =1129/72.8≈15.54.V omax=1.3V5.静态电流越大,放大电路输出的动态范围越小。
五.问题与讨论1.试分析电路中的R1、R2、C1起什么作用?答:R1:将电流引向基极,调节电路中基极的偏压点;R2:将电流引入基极,使电流不会过大烧坏管子;C1:防止直流耦合进入交流信号2.当静态工作电流I CQ通过测量V C来间接地得到,分析万用表内阻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答:在测试端相当于电压表内阻R与R C并联,此时的电压为3V,那么集电极的电流I=1.5+3/R>1.5mA,所以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会导致I CQ偏大。
实验五积分与微分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电容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分析2.了解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积分微分电路的方法3.了解积分微分电路的特点及性能二、实验仪器及器材1.稳压电源2.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数字式万用表5.实验器材:30W烙铁,线路板,电阻,电容,集成运算放大器OP-07三、实验内容一、电阻电容积分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参数:R=10k,C=10μF。
1.取Vi频率为100Hz,幅值为±1V(Vp-p=2V)的方波信号,观察和比较Vi和V0的幅值大小,并记录波形。
2.改变信号频率为1kHz,观察Vi和V0的幅值关系。
二、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参数:R1=10k,R2=10k,C=0.1μF。
1.测量饱和输出电压及有效积分时间。
2. 取Vi频率为100Hz,幅值为±1V(Vp-p=2V)的正弦波信号,观察和比较Vi和V0的幅值大小及相位关系,并记录波形。
3.改变信号频率为1kHz,观察Vi和V0的相位、幅值关系。
三.电阻电容微分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参数:R=10K,C=10μF。
1.取Vi频率为100Hz,幅值为±1V(Vp-p=2V)的方波信号,观察和比较Vi和V0的幅值大小,并记录波形。
2.改变信号频率为1kHz,观察Vi和V0的幅值关系。
四.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参数:R1=10K,R2=10K,C=0.1μF。
输入正弦波信号f=160Hz有效值1V,观察Vi和V0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五、运算放大器积分微分电路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参数:除了R5之外均为10k,R5=100k,C1=C2=0.1μF。
在Vi输入f=200Hz,V=±6V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Vi和V0的波形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