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
平胃散合异功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60例临床研究

2020.12中国农村卫生 · 2020年第24期平胃散合异功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60例临床研究徐春荣(望城区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200)【摘 要】目的:探讨平胃散合异功散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的临床疗效,为脾虚湿盛型泄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脾虚湿盛型泄泻患者,分为两组, 药物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药物对照组应用补脾益肠丸, 治疗组采用平胃散合异功散加减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药物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为96.7%,较药物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平胃散合异功散加减对脾虚湿盛型泄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平胃散合异功散;脾虚湿盛;补脾益肠泄泻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是由饮食失节、外感六淫邪气、脾肾阳虚、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胃运化失调,传导功能失司而发病。
以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加, 粪质稀或夹杂不消化的食物,甚至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1],可伴腹胀、腹痛等症状,多数发病于夏秋之季,春夏秋冬均可发病,西医相当于急慢性肠炎、胃肠型感冒、肠吸收功能紊乱等多种非感染性腹泻病。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临床将泄泻分为两种,急性泄泻其来势凶猛,又称“暴泻”,痊愈速度较快;慢性泄泻其来势徐缓,又称“久泄”,往往病程较长,时发时止。
本病首次记载于《内经》之中,曾在《素问》中被称为“飧泄”、“鹜溏”、“注下”等,统称为泄泻是在宋代以后;中医泄泻可分为多种证型,包括寒湿内盛、湿热中阻、食滞胃肠、肾阳虚弱、脾虚湿盛、肝气郁滞等,其中脾虚湿盛型泄泻是最常见的一种证型[2],古文有记载:“泻由脾湿,湿由脾虚”,湿邪偏盛困土导致脾虚,脾虚生湿,内湿和脾虚两者相关影响,互为因果。
久泻的病人脾胃本虚,脾虚生湿,湿邪偏盛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水湿之邪下注肠道而为泄泻。
综上所述,无湿不作泻,脾虚与湿盛之间关系十分紧密,脾虚与内湿在泄泻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升阳益胃汤用于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探析_0

升阳益胃汤用于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探析目的分析在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治疗中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效果。
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患者4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使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24 h的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血肌酐都发生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治疗中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标签:升阳益胃汤;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水肿水肿属于慢性肾功能的衰竭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会造成全身性的水肿、胸水与腹水,严重者会引发心力衰竭、肺水肿。
而控制与缓解水肿症状,提升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生存质量,始终是临床的治疗重点。
本次研究把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92例作为对象,探究了在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治疗中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效果,现将本次研究进行以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2016年06月份~2017年06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见脾虚湿盛型的水肿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患者4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使用升阳益胃汤治疗。
参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2.84)岁。
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2~79岁,平均(55±2.26)岁。
两组研究对象中各项基础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
1.2 用药的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均采取利尿剂治疗,并且对饮水进行控制,饮食尽可能低盐。
治疗组使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方剂中包含炙甘草10 g、黄芪30 g、赤芍5 g、党参20 g、柴胡15 g、白术15 g、独活10 g、羌活10 g、丹参15 g、防风10 g、泽泻15 g、黄连10 g、茯苓15 g、陈皮15 g、半夏15 g,用水煎服上述药物,早晚各服用1次,1次服用剂量为200 mL,维持治疗1个月。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长夏——防湿健脾好季节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所以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
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
所以脾气虚的老人要及时调补。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
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19种治疗脾湿肾寒的中草药治疗方

19种治疗脾湿肾寒的中草药治疗方脾湿肾寒是一种中医上的较为常见的脏腑失调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部浮肿、四肢无力发麻、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状。
中药治疗脾湿肾寒主要以健脾温阳为主,也可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药材进行搭配。
以下是针对脾湿肾寒的中药方剂:1.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效:健脾益气、温中行湿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20g适应症状:脾虚湿盛、气虚体弱、纳差便溏等症状。
2. 诃子八味丸组成:诃子、秦皮、干姜、附子、甘草、人参、杜仲、巴戟天功效:温通阳气、补益肾阳、祛湿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20g适应症状:脾肾阳虚、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浮肿等症状。
3. 束衣根附汤组成:茯苓、制附子、泽泻、菖蒲、厚朴、黄芩、当归、川芎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5-20g适应症状:肾阳不足、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腰膝酸软、四肢冷等症状。
4. 肾气丸组成:肉桂、附子、制吴茱萸、制乌梅、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功效:暖肾温中、补肾益气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9g。
适应症状: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肾运失常、不孕不育等症状。
5. 八仙汤组成: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神曲、陈皮、半夏、大枣功效:健脾益气、祛寒除湿、开胃化滞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20g适应症状:脾胃虚寒、湿气内停、纳差便溏、口干舌燥、浮肿等症状。
6. 冲剂参苓白术散:人参24克,茯苓24克,白术24克。
加水煮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7. 补中益气丸: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枸杞子6克,山药6克。
加水煮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8. 温中汤:附子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生姜3片,干姜3克,桂枝6克。
加水煮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9. 四神汤:人参6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南枣9克。
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10. 人参茯苓丸:人参30克,茯苓60克,白术30克,制附片15克,炙甘草15克,干姜9克。
基于脾虚湿盛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

能载诸药上浮, 又能通天气于地道, 使气得升降 肺, 。 本方药性 而益和, 且以保肺, 防燥药之上僭也 ” 平和, 补而不滞, 温而不燥, 渗利不伤阴。笔者根据 该方配伍特点, 基于脾虚湿盛之病机, 以参苓白术 散合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 , 现举例介绍如 下。 1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治久泄 65 岁, 2012 年 3 高某, 女, 长庆油田退休工人, 月 20 日初诊: 腹痛, 大便稀溏五年余, 经西医诊断 为慢性结肠炎, 曾在甘肃、 西安等地住院治疗, 用西 药及中药口服与灌肠等多方治疗效不显。 现便溏 三次, 甚者时有滑泄, 遇冷及进食油腻便溏则 日二、 甚, 腹隐痛喜温喜按, 口不渴饮, 身困乏力, 患者饮 食如常, 但体重逐渐下降。 舌淡, 苔薄白润, 脉沉
[2 ]
。
临证治疗常以健脾益气, 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治 , 之。此方源自《太 平 惠 民 和 济 局 方 》 由 莲 子、 薏 仁、 砂仁、 桔梗、 白扁豆、 白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 陈皮、 所组成, 具有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之功, 主治脾虚夹湿证。其方解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 》 : “此 足 太 阴、 中所云 阳 明 药 也。 治 脾 胃 者, 补其 虚, 除其湿, 行气滞, 调其气而已。茯苓、 山药、 薏仁 理脾而兼能渗湿; 砂仁、 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 然和
湿盛带脉不固则带下。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 治病求本, 异病同治, 每或良效。 关键词: 脾虚湿盛; 参苓白术散; 案例 中图分类号: R 289.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 - 0571 ( 2012 ) 06 - 0005 - 02
脾虚湿盛是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 脾主运 化水湿, 主升, 为喜燥恶湿之脏, 脾虚则运化功能低 引起水湿停滞; 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 下, 运化, 二者互为因果, 相互加重。 其主要症状有饮 食减少、 胃脘满闷、 大便泄泻, 甚或恶心欲吐, 口粘 甚或浮肿, 舌苔厚腻, 脉缓等 不渴; 肢体倦怠,
从脾虚湿盛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初 诊 ~1 6 9 5年 3月 2 日, 时 9个 月 以“ 2 历 三法 ” 六 “
院治疗未有好转 , 诊时 胃脘胀 痛 , 来 只能吃软食少 许, 稍多食则胀甚 , 急走则腹坠加重, 面色苍 白, 精神
关系, 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 询知其烟瘾颇重 , 特嘱其戒烟 ,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先生遵《 内经》 旨, 之 承先祖之术 , 通各家之长 , 专于内科 , 兼通各门。特别强调辨证论治 , 用药多灵 动 , 固涩, 少 以流 畅气 机 、 衡 阴 阳为 目的 。临证 遵 平 古而不泥古 , 以变应变 , 刻意创新 , 自出机抒 , 别具一
胰 岛素抵抗 不仅 是 2型糖尿 病发 生和 发展 的关 键 驱动性 因素 , 是 引 起 一 系列 代 谢 异 常 ( 代 谢 也 如 综 合征 ) 而 导致 心血 管 等并 发 症 的核 心 。 因此 针 从
对 胰 岛素抵抗 的治疗 已成 为治疗 糖 尿病 的关键 。胰
对此 尚无认 识 , 近 十几 年 中 医对 胰 岛素抵 抗 的研 但
1 脾虚 湿 盛是胰 岛素 抵抗 的病 机关 键
疏肝理气而获殊功。治疗妇科病症尤其是经前乳房 胀 痛 时 , 为胀 痛 多是 因肝 郁气 滞 所 致 。病 人 忧 郁 认
寡欢 , 性急 易怒 , 多愁 善 感 , 胸 狭 窄是 造 成 肝 郁 不 心 舒 失 于条达 的重要 因 素 。他 治 此病 本 《 内经》 木 郁 “
究渐趋活跃 , 从对胰 岛素抵抗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看 , 与脾 虚和痰 湿关 系密 切 , 本文 试从 中 医脾 虚 其 故
湿盛 的角度 浅议 2型糖尿病 胰 岛素抵 抗 。
脾虚湿盛型唇疮治验1例

脾虚湿盛型唇疮治验1例武嫣斐;王健飞【摘要】慢性唇炎既中医所讲唇疮,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发病因素不明确,治疗手段往往也是急则治标,往往难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并且极容易反复发作.作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随证治之,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愈1例三年有余病史的慢性唇炎患者,期间不断探索,随证治之,收效甚好,遂与广大同仁分享之,愿共同学习,促中医之发展,弘扬国粹.【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6【总页数】2页(P2404-2405)【关键词】唇疮;中医药疗法;验案【作者】武嫣斐;王健飞【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唇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按其病程进展一般可分为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慢性唇炎指以唇部肿胀疼痛、渗出、结痂、干燥脱皮为主要症状[1,2]。
唇炎的发病因比较复杂,包括环境因素、理化因素,如风吹日晒、吸烟喝酒、进食辛辣刺激、药物刺激等,也包括个体特异性体质,另外分布研究表明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真菌感染有关[3,4]。
本病属于中医学“唇疮”“唇风”“唇燥裂”“唇疔”“锁口疮”等范畴。
早期医家[5,6]按临床症状将唇炎分为不同的症型,如火毒壅盛型、胃经风热型、胃火炽盛型、阴虚内热型、肝经郁热型、心脾不调型、肾水枯竭型等,然而众说纷纭,临床诊治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辨证施治。
《诸病源候论》提出其基本病机:“脾胃有热,则气发于唇,则唇生疮”。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其华在唇四白”,指出唇部疾病的病位在脾胃。
《医宗金鉴》指出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
”“此症多生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
”慢性唇炎的治疗周期较长,病情迁延难愈,多年的临床经历了解到大部分患者都是经过西医西药的诊治,用过激素或者免疫制剂等治疗。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

怎样达到健脾祛湿!长夏——防湿健脾好季节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所以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脾虚。
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特点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
所以脾气虚的老人要及时调补。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
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进补要问脾。
要补可以,但先要问问脾同不同意,能不能受得了。
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舌苔老是干干净净,大便老是畅畅通通,那就没问题。
1、最好的载体——粥。
2. 最认可的烹调状态——炖、蒸、熬、慢火焖,煲。
3、最讨厌的烹调状态——煎、烤、炸、烧、膨。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湿盛,大量出汗的原因
2009-7-19 23:52
提问者: triangle0622 | 浏览次数:2863次
我去一位中医那里把脉,他说我是脾肾湿盛,我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当时有急
事没有来得及问他什么,我今年24岁,血压60---120 他说很不正常,说中间
相差太大,说我是脾虚连带着心脏也不好,他看我舌头说我舌苔肥厚,有舌苔,
我现在症状是出汗特别厉害,平时不运动的时候如果天气热坐着也出汗,如果是
运动以后汗出的就象是刚洗完澡没擦身子那样,而且出汗时候是先后背和前胸在
是其他部位,我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脾虚湿盛吗?如果是怎样解决?请
各位高人指点,小弟在此感激不尽!
问题补充:
这些是哪个中医给我开的要方子:黄芪 麦冬 五味子 炙甘草 白术 龙骨
牡蛎 茯神 大枣 苍术 酸枣仁 丹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浮小
麦 山茱萸 泽泻 。
高人请帮忙看一下这些是治疗什么的,对于我所上述的症状有用吗?
我想知道这些药对于我大量出汗有帮助吗????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09-7-21 21:50
热心网友
可能是肾虚的症状
自己对照下面的看吧 建议食疗 或者是严重的话看中医 用中药调理 建议别吃
西药或中成药 如果没有选对就只治标不治本 有时停药还会很严重 那都是广告
打的好 我就是的 已经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了 我是阳损及阴 两种症状都有很
多
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耳鸣,失眠多梦,健忘,男子精泻梦遗,阳强易举,
女子梦交,经量减少,甚则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内热盗汗、阵发燥热,五心
烦躁,咽干颧红,皮肤干枯、尿少便干、不育不孕,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阳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前列腺病、尿频清长,
或夜尿多、尿急,或尿少水肿,自汗,男子阳痿、早泄、性冷,女子宫寒不孕,
性欲大减,头晕目眩、小腹冷痛、便秘便溏,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滑,脉
沉浮,两尺尤甚。肾阳虚 舌质淡 舌苔薄 脉迟缓 等
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
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
肾阳虚吃什么好
首先要区分是绝对虚还是相对虚。如是绝对虚,那么吃壮阳药物没错的。但是,
如果是相对虚,那是由于阴实导致的,就不能吃壮阳的药了。因为是由阴气盛引
起的,那就要祛阴。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特别是壮阳药,可不要乱吃 。
当然,也可以通过食疗:
杜仲腰花 ,茴香炖煮肾 ,杞地山药粥 都是不错的补肾食疗方法,肾阳虚可以吃狗
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
丸等。
肾虚 进补原则:冬季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食物。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
牛磺酸、精氨酸和锌,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冬季多食用一些偏
于温热性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食物,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
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提高免疫力。也可食用温性水
果,如大枣、橘子、柿子等,以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食疗方案: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
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
吃肉喝汤。
肾虚,你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部气血循环畅通,使肾气得到不断充养。适宜的运动能
改善体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
2.多吃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平日护肾要多吃韭菜、海
参、人参、乌鸡等。
3.自我按摩腰部和脚心。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
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
要多吃以下食物
动物肝脏.胰脏.肉类.贝壳类.牛奶.谷类.豆类.马铃薯. 蔬 菜.红塘.禽蛋.乳制品.鱼.
蟹.甘蓝.菠菜.韭菜.芹菜.胡萝卜.南瓜.甜薯.干辣椒.番茄.谷胚.蛋黄.硬果.植物油.
鸡肉.麦胚.麦片,面包.人造油.花生.芝麻.鲜枣.水果
忌吃或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菜瓜、生黄瓜、生地瓜、西瓜、甜瓜、
洋葱、辣椒、芥菜、丁香、茴香、胡椒、薄荷、莼菜、菊花、盐、酱、白酒及香
烟等。
注意饮食和作息要规律 少辛辣 不能熬夜 长期保持 不要以为晚上不睡白天睡
就可以补回来了 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因为很多器官的休息和排毒时间都只是在
晚上
另外你那个方子中有一半都是治疗肝肾阴虚的
建议你平时就把红枣当零食吃 或者是和枸杞菊花一起泡茶喝 补血养气的
脾气虚 因为脾从中医来说它是主运化,运化就和消化联系的比较紧密一些,那
么在我们中药里头,可以用一些补脾的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气虚 人参、黄芪,这都可以补气。
血虚 血要养心,这种人可能出现心烦、失眠这种情况,再有就是头晕眼花、面
色苍白、睡觉不好, 还有就是比如说肝血不足,就会指甲容易断裂。如果您有
以下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那么您可以选择:当归、阿胶、红枣、
龙眼、当归羊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