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08-06: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

合集下载

现代新儒学名词解释

现代新儒学名词解释

现代新儒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现代新儒学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玩意儿啊!现代
新儒学呀,就好比是在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长出的一朵新奇又独特
的花。

咱就说,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有无数的宝贝。

而现
代新儒学呢,就是一些有识之士,从这个大宝藏里挖呀挖呀,挖出了
一些精华,然后再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创造出的一种新东西。


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哟!比如说,那些儒学大师们,他们就像
是一群智慧的探险家,深入到传统文化的丛林中,去寻找那些被遗忘
的珍宝。

像梁漱溟先生,他不就是其中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嘛!他对儒学的研
究和发展,那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他的思想就像一道光,照亮
了现代新儒学的道路。

还有熊十力先生,哇,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他的理论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现代新儒学的大门。

现代新儒学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呀,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它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也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传统和现代。

难道不是吗?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新儒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它让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并不是过
时的,而是有着无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不能把它丢在一边呀,要好好地去发掘、去传承。

所以呀,现代新儒学真的很重要,很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别再犹豫啦,赶紧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吧!。

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导论

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导论

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导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多元化,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郑家栋教授是当代中国儒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现代新儒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以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为主题,对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核心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郑家栋对现代新儒学进行了界定和概念的阐述。

他认为,现代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旨在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和应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郑家栋强调,现代新儒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回应。

郑家栋对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他指出,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也对传统儒学进行了质疑和批判。

随后,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儒家经典,并探索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郑家栋将这一时期称为现代新儒学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郑家栋提出了“儒学转向现代”的观点,强调儒学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提供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接着,郑家栋详细介绍了现代新儒学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研究领域。

他认为,现代新儒学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实现,强调儒学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在具体研究领域上,郑家栋提出了“儒学的人文关怀”、“儒学的道德实践”、“儒学的社会伦理”等重要课题。

他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解读,探索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提供了一系列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郑家栋的现代新儒学概论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的“儒学转向现代”观点,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他对现代新儒学的核心观点和研究领域的阐述,为新一代儒学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可以说,郑家栋的现代新儒学概论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新儒家》读后感

《新儒家》读后感

《新儒家》读后感
《新儒家》是一本讲述现代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儒家理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首先,作者对儒家传统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指出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

儒家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传统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人们指引生活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

其次,作者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而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智慧和哲学深度。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提倡仁爱和道德修养,这些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新儒家》这本书,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和启示。

通过学习和传承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中的挑战,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儒家思想,让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

我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

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新儒家又称新儒学,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新儒家是指梁漱溟、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家。

新儒家号称是接着宋明理学来讲的,所重视的是儒家的心性之学,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

其中现代新儒学代表之一熊十力,是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

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

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他对“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

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出版,以语体文本为界,熊十力被视其为“新儒家”学者,此书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并与《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随后将《原儒》一书印刷出版,重点发掘了儒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

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心物、能质、天人不二。

他所谓“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

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

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

又主张人不被人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

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成为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间架。

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当代新儒学作为儒学传统的现代复兴,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一股重要的力量。

其重要性在于它为当代中国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传统,并为中国大陆学者提供了一种弥补学科盲点和补充学术中心的途径。

本文将从概念、历史渊源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新儒学的引论。

一、概念新儒学是以儒学传统为主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伦理等学科成果,以及其他不同学派的哲学成果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它不仅是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回应和对人类社会新问题的探讨。

新儒学在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中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尤其是对科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思考、探索,使得新儒学既有传统的韵味和底蕴,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向度。

二、历史渊源新儒学源于20世纪中国哲学学者的思考和实践。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瓦解封建时代的国家恢复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儒学文化遭遇了空前的冲击。

中国哲学界出现思想解放和思想复兴的潮流,其中新儒学作为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形式之一而崛起。

其代表人物包括刘文藻、钱穆等人,他们以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重点,以内化儒学精神为出发点,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实践方案。

在这些研究之中,新儒学以其真正把儒学精神内化为人的本体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及儒学传统向现代时空的融通,因此具有与其他学派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三、特点新儒学以本体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其中涉及到了人的本质、人的归宿、人的生活方式等重要问题。

具体地说,新儒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人的本体论研究。

新儒学强调了人的思维、行动、心灵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对人的本质和轮廓的描绘和理解。

2. 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救。

新儒学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借鉴和创新,强调了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救,重视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

3.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发展。

新儒学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发展,重视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

总之,当代新儒学的引论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传统。

08-04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08-04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08-04: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第三代新儒家思想的兴起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是“儒家式资本主义”等问题的提出,自70年代以来,继承儒家传统文化的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国家(如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等)急剧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进入了与欧美竞争的行列,冲破了西方思想界的欧洲中心论,特别是马克思•韦伯那种只有西方基督教新伦理的主宰精神才能开展出近代资本主义,东方儒家伦理的和谐精神无法开展出现代工业的理论受到了怀疑。

另一方面是“儒家式现代化”的提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核战争的威胁和能源的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有被极端的物质化、机械化、工具化取代或否定的倾向。

因此要求在“工具理性”之外,也要寻求“价值理性”的合理发展,重新建构以人道为基础的新哲学。

中国的新儒家以此为契机,提出研究别具一格的、体现儒家传统文化特点的与“西欧式现代化”相区别的的“儒家式现代化”内涵。

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都是60年代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80年代活跃起来的中青年学者。

他们运用了哲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现象学、解释学等西方最流行的新思潮对中国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第三代新儒家虽多为牟宗三先生的后学,但在继承先生思想的同时也尝试突破援佛入儒、以西解中的方法论和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思维模式。

现代新儒家认为,当代西方最严重的情况是科学与人文不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平衡造成一系列矛盾。

要克服后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扬中国儒家“内在生命的仁心”,使科学与人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平衡发展,以恢复人的价值尊严。

第三代新儒家的突出特点在于强调儒学的开放性,这使他们的思想具有更加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二元对峙的模式,同时,现代新儒家为跨文化比较、对话和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促成世界各文明对话与沟通。

但就新儒家学者个体而言,他们的理论关切也有区别。

重估传统:现代新儒学思潮

重估传统:现代新儒学思潮
对所谓“伦理情谊”的社会 实际意义作了田园诗情般的 夸张
梁漱溟
三、“乡村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萌发于二十年代初,至
1928年始形成明确主张
“乡村建设”的思想
“山东乡村建设研 究院”
三、“乡村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1. 认字、读
写能力及 基本文化
社会行政 职能
知识
2. 与乡村建
设有关的
各种实用 知识
广泛的社会文 化教育职能
第六章 重估传统:现代新儒学思潮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
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
梁漱溟
1920年代 初
讨回本民 族的“固 有精神”
开启了现 代新儒家
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
西 方 印 度
处理人与 倾向于复兴 人的关系 中 儒学的思想 国 类型 解决人对物
社会经济改革 的指导与组织 职能
3. 道德教育
三、“乡村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乡村建设”实践的最终失败的原因:
他理论上始终坚持“伦 理本位”的中国文化观, 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表现出向传统农业社 会及其礼俗和价值观念 的回归,无法跟上近代 社会大变动的时代节拍
(自然界) 的征服问题 求得人对 自我生命 的彻悟和 超越
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
梁漱溟文化理论现实生 命所在和价值意义作了重新审视与开掘。
在某一历史长时段 中,“三路向”说 也存在着不少逻辑 矛盾和随意性。
二、“伦理本位”的中国文化观
现代新儒学思潮第二节现代新儒家的先驱第二节现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梁漱溟1920年代初讨回本民族的固有精神开启了现代新儒家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倾向于复兴处理人与求得人对自我生命的彻悟和印度西方倾向于复兴儒学的思想类型解决人对物自然界的征服问题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彻悟和超越中国一世界文化的三路向说和儒学生命力的再现梁漱溟文化理论的最具特色之处

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世界变化的速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下,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的思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在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道德、文化、伦理、政治和教育的思想精髓。

当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儒家学者们并没有被困在传统观念中,还是试图将儒家思想与当代文化和现代问题相结合,以期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新儒家思想的兴起新儒家思想随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迅速兴起。

在20世纪,西方文化的影响进入中国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

最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似乎陷入了一种僵局,人们无法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

但是,通过儒家学者们的不断努力,新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成功地应对了这个问题。

新儒家思想强调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力求寻求当代中国社会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文化。

同时,新儒家思想也吸收了西方哲学的思想,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现代儒家思想的创新和拓展在现代中国,儒家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爱、诚信、忠诚、谦逊、慈悲等,被重新审视和解释,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

另一方面,现代儒家思想也更加注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力图从儒家思想的角度与当下的现实问题相结合。

例如,现代儒家主张发展“公正之道”,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教育价值也是不容置疑的。

在现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新的重视。

现代儒家强调全人教育,即通过多种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创新、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始终坚持应用价值和实践性。

总之,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儒家学者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6: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
现代新儒学的思想理论颇为丰富,就其根本观念而言,不外乎“儒学复兴”、“返本开新”、“儒家资本主义”三个命题。

(一)复兴儒学
所谓“复兴儒学”,其宗旨就是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因而通过弘扬、复兴儒学,不仅可以解救中国,甚至可以解救世界。

新儒学第一代开山祖师的梁漱溟先生首先提出“儒学复兴”的命题。

梁先生指出:“世界上只有两个先觉:佛是走逆着去解脱本能路的先觉;孔子是走顺着调理本能路的先觉。

以后局面不能不走以理智调理本能的路,已经是铁案如山,那就不得不请教这先觉的孔子。

”因此,他断言“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实指儒家文化)的复兴”。

“复兴儒学”的主张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总基调和总方向。

大陆新儒家蒋庆也提倡复兴儒学,曾概括儒学在当今中国问题上的七大功用:通过儒学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重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建中国人的希望,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以及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等。

(二)返本开新
所谓“返本开新”,即是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

换句话说,也就是由所谓“内圣”之学(儒家心性论)——开出“外王”之功(现代民主和科学)。

用牟宗三先生的说法,儒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使命就在于:“道统之肯定、学统之开出、政统之继续。

”牟先生又将这种“三统并建”说归结为“内圣开出新外王”。

所谓“内圣”,即传统儒家的心性之学,用牟先生的话说就是“道德良知”,相当于“道统之肯定”。

所谓“新外王”,就是科学和民主,分别相当于“学统之开出”和“政统之继续”。

至于“内圣”何以开出“新外王”,牟先生又创“道德良知自我坎陷”之说,谓道德良知经过自我限制、自我否定,自觉地从德性主体转出知性主体,即从道德良知(内圣)开出科学和民主(新外王)。

新儒家第二代“返本开新”命题的提出是以对传统儒学内在价值与精神生命的认同为其前提的。

新儒家致力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核心———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发现在儒家的思想信仰中有一“宗教性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进而肯认儒家的心性之学亦谓之人文教与现代
民主和科学并不矛盾,民主科学和现代化实是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自觉的要求,出自儒家生命智慧之自然展现。

(三)儒家资本主义
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

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南韩、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总称和概括。

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乃是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对现代新儒学思想持认同态度的海外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由于“儒家资本主义”的提法非常切合当代海外新儒家即新儒家第三代的思想实际和理想追求,因而一经提出,即为之所肯认和接受。

新儒家认为,从工业东亚现代化成功的情况来看,韦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儒教过于重视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和人身依附的思想,正是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首要因素论断的真理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均在儒学文化圈内。

他们断言,正是儒家伦理的积极作用,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并据此推而广之,认定儒家传统与现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非扦格两立,儒家文化价值体系的创造性转换同样也能促成中国本土的现代化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