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对于学习国学经典的人来说,熟练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整理了一份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本文将介绍题库的概述和内容,并附上一些示例题目和答案。
2. 题库概述本题库收集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
题库中的题目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各个方面。
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题目示例3.1 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道家经典? 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道德经》正确答案:D解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2.以下哪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论语》的?A. 仁者爱人 B. 政治原则 C. 道德经典 D. 人生哲学正确答案:D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括了众多关于人生道理和行为准则的论述,因此可以称之为人生哲学。
3.2 判断题判断题需要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1.孟子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2.《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3.3 简答题简答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1.请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答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论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
其中,孔子对仁、礼、智、信等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4. 结论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的整理为学习国学经典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是A: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正确答案:B2.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首好曲正确答案:B3.在《西游记》中,石卵遇见()化作一个石猴。
A:阳光 B:月光 C:雨水 D:大风正确答案:D4.三圣母被()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A:杨戬 B:孙悟空 C:岳飞 D:神农氏正确答案:A5.()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 B:大禹 C:尧 D:舜正确答案:B6.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A:牛——马 B:犬——猫 C:作酒固难忘曲蘖——飘扬竞把秋千舞 D:虎兕——猿猱正确答案:C7.()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正确答案:D8.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 B:李白正确答案:A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骚首踟蹰。
”这是一首()诗A:爱情 B:团聚 C:思亲正确答案:A10.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的线索是()A:思亲 B:欢聚 C:离别正确答案:C11.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正确答案:D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正确答案:B13.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A: 舜 B:禹 C:纣正确答案:C14.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A:好友——嘉宾 B:弹冠——结绶 C:蝉鸣哀暮夏——野烧焰腾红烁烁D:哀——乐正确答案:C15.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16.头悬梁,锥刺股。
中的“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位名人?()A: 孟子 B:苏秦 C:孙敬正确答案:C1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 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正确答案:B18.一部着作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请问下列哪部着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正确答案:A19.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
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 B_ 。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左传》答案:D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道德经》B. 《庄子》C. 《论语》D. 《孟子》答案:D#### 二、填空题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三个部分。
答案:颂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出自《____》。
答案:汉书·董仲舒传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孔子的教诲,其中“说”字的意思是____。
答案:高兴#### 三、简答题7. 请简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答案:《易经》中的“变易”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观察变化来预测未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8. 请解释“中庸之道”的含义。
答案: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保持适度,避免走极端。
它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和谐,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 四、论述题9. 论述《春秋》的史学价值。
答案:《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
《春秋》的笔法简练,通过“褒贬”手法,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请结合《道德经》中的思想,谈谈“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
答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主张统治者应顺应自然,不强加个人意志于人民和事物之上,通过“无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种治理理念强调减少干预,让万物按照其自然规律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 五、案例分析题11. 阅读以下《孟子》中的一段对话,分析孟子的“性善论”观点。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只要下这一个文档分没有问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是(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着作是( 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什么?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墨家学说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个部分?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书、礼D. 经、史、子、集答案:A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道德经》C. 《论语》D. 《庄子》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自以为是B. 谦虚谨慎C. 盲目自信D. 逃避问题答案:B6.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教育理念?A. 终身学习B. 尊师重道C. 因材施教D. 学而时习之答案:A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顾炎武D. 王阳明答案:C1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过于苛求完美会导致孤立B. 人应该随遇而安C. 过于严厉会导致失去朋友D.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答案:A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道德的重要性B. 利益的追求C.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 社会地位的重要性答案:A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4.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辩证法B. 唯物论C. 唯心论D. 形而上学答案:A1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
4、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
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
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
7、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
10、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
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
两汉儒学。
魏、晋以后玄学。
南北朝、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汉学。
现今新学。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
13、“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
15、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
16、“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
17、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
18、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李耳)。
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
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
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 B_ 。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 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四、简答:1、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孟子认为,那些在政坛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不是大丈夫。
大丈夫之“大”,不是指外在形貌,也不是指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甚至也不是指学问高、能力强,而是体现在做人的修养、理想抱负、人格操守。
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要坚守做人的准则,立身行事,能伸能曲,能上能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这便是伟大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的精神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己,从而坚贞不渝,不因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甚至可以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它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血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
这种气,阳刚、强劲,气壮山河,气贯长虹。
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服从真理,刚直不阿,坚忍不拔。
3、怎样理解孟子所提出的“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生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应该珍视的。
但是,如果生命与正义不可两全,二者必须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就不能苟且偷生,而只能舍生取义。
因为正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价值,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舍身取义”是大丈夫遵循的最高人生准则。
五、论述:1、简要论述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孔子首创仁学,孟子继承并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具体表现在:在政治上,仁政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认为,王道是重视道德教化非强权的政治观,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依靠仁德的感召力使天下来服,使百姓心悦诚服。
霸道是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观,霸道就是“以力服人”,依靠武力、刑罚压服百姓,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因而就会失去民心。
孟子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人民困苦和各种祸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制止兼并战争。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但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对于商汤、文武领导的推翻暴虐王朝的正义战争,孟子是支持和赞扬的。
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减轻赋税和制民之产。
孟子反对统治者对人民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应有一个限度。
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主张关卡与市场只稽查不征税,开放水域、山林,以利人民。
什么是制民之产呢?就是国家分配给每家农户百亩之田,五亩之宅,让他们吃穿自给自足,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育妻儿。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人民有了土地,有了固定的产业,才会安居乐业,才不会去触犯刑律。
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没有“恒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轻则违法,重则造反。
在思想文化方面,仁政主张兴办学校,加强教育。
兴办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引导人民向善,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道德情操高尚,和谐安定的社会,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社会。
2、简要论述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答:孟子认为,人向善的本性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客观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是人们不曾领悟罢了。
《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意思是说人人具有先天的“四心”,人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举例说,当人们突然发现一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惊骇怜惜的心理而想去救他。
这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他要同这个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邻居和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这个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
而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善心”,亦即“不忍人之心”。
当人们看到小孩将要落水的瞬间,这种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促使他赶快去救人。
如果没有这种不忍之心,就不是人。
孟子认为,在人性问题上,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
当然,先天的“四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能不能成为尧舜还要看后天人们对“四心”的扩充和发扬,包括人们主观的努力、道德的教化、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人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孟子的论题;孟子论述的是人的道德属性,而道德属性是社会的产物。
当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标准。
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四端”,其内容是两千年前的封建道德原则。
孟子是中国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哲人。
当然,在我们今天来看,所谓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第三章期末命题及其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1)陆贾(2)司马迁(3)董仲舒(4)司马相如(标准答案:董仲舒)2、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1)汉高祖(2)汉文帝(3)汉景帝(4)汉武帝(标准答案:汉武帝)3、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1)孔子(2)孟子(3)墨子(4)老子(标准答案:孔子)4、朱熹是的集大成者。
(1)文学(2)史学(3)哲学(4)理学(标准答案:理学)5、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是指:(1)《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标准答案)(2)《诗经》、《礼记》、《春秋》、《大学》(3)《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老子》、《庄子》、《墨子》、《孙子》二、多项选择1、董仲舒先后担任过两个国王的相,一个贵盛,一个骄横,但他们都很尊敬董仲舒。
他们是:(1)吴王(2)赵王(3)齐王(4)江都王(5)胶西王(标准答案:江都王、胶西王)2、以下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涵的正确表述是:(1)对其他学派及其学说并未禁止(2)但在官学里只尊崇儒家学说(3)只有研究、传播儒家学说的人才会在政治上得到重用(4)既有对先秦儒家学说的继承、弘扬,也兼容杂糅了其他学派(如法家、名家、阴阳家等)的合理成分。
(5)是为了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不利于汉朝的长治久安。
(标准答案:前四条)3、在我们的教材上,专门提到了朱熹对南宋的两个名人的重大影响。
这两个名人是:(1)文天祥(2)辛弃疾(3)程颐(4)苏轼(4)(胡宏)(标准答案:文天祥、辛弃疾)4、以下名言,哪些是朱熹表达的:(1)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
(2)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3)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
(4)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标准答案:前四条)四、简答题:1、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此处的“罢黜”和“独尊”,不是指禁止其他学派的存在,而是在官学中只以儒家为尊。
(40%)此处的“儒术”,已经是根据汉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兼容了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合理成分的新儒学(40%)这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政治文明一次成功的转型(20%)。
2、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以革除“秦敝”,重振王道,追求国家长治久安为目标。
(40%)第二、在阐述其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时,充分尊重孔子思想的原意,并从历史(纵向)和现实(横向)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揭示汉朝健康发展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40%)第三、其学术、思想在理论和运用两个层面都深刻而系统。
但理想主义气息过重,所以使他曲高和寡。
(20%)3、朱熹是如何论述“民富”与“君富”的关系的。
(1)“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有若(孔子弟子)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民富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
(60%)(2)“富其君者,夺民之财耳,而夫子尤恶之。
”批判鞭挞那些为了满足君主私欲而恣意搜刮百姓的官员。
(40%)五、论述题:1、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普遍具有民本主义情怀,请论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宋朝官无世守,民无常贱的社会格局。
(25%)(2)顶尖士大夫“得君行道”、“致君泽民”的需要。
(25%)(3)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统治阶级除了少数特别有良知、抱负的士大夫之外,从总体上来看恰恰特别蔑视底层人民的利益和疾苦。
在以天下兴衰为己任的朱熹看来,这是宋朝的心腹之患。
(25%)(4)朱熹本人的出身和经历的影响(25%)2、民本主义思想在朱熹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思想中有何鲜明体现1、朱熹的“天理”所欲去的“人欲”首先是针对以皇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阶级而不是广大民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