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4章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第四册》课件

《国学经典第四册》课件
2 应用展望
展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国学经典第四册》PPT 课件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国学经典第四册》的内容,包括概述、目标与重点介绍、 经典篇章分析与讲解、重要概念解读、相关题目讲解与应用,以及结语与总 结。
概述
1 传统文化精髓
《国学经典第四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2 历史背景
通过了解书籍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题目讲解与应用
题目解析
合作应用
解析与书籍相关的习题和考试题目,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 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讨论 与分享。
展示演讲
鼓励学生进行展示演讲,提升他们 的口头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结语与总结
1 学习收获
总结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第四册》中的收获和成长。
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3
篇章一
深入分析篇章一的背景、主题和意义,并 进行详细讲解。
篇章三
讲解篇章三中的重要段落和重点论述,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
重要概念解读
精神境界
解读书中涉及的精神境界及其 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道德观念
介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当 代社会中的重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文化传承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目标与重点介绍
学习目标
掌握《国学经典第四册》中所涉 及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书籍中的关键篇章和难 点问题。
知识应用
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和学习中。
经典篇章分析与讲解

国学经典(PPT42页)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书目
重要书目如:《史 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战国 策》、《宋元明史纪事 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分类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 家类”、“法家类”、“农家 类”、“医家类”、“天文算 法类”、“术数类”、“艺术 类”、“谱录类”、“杂家 类”、“类书类”、“丛书 类”、“汇编类”、“小说家 类”、“释家类”、“道家 类”、“耶教类”、“回教 类”、“西学格致类”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迁
"庐山国学"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 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 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 "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 了"国学"这一概念。
"白鹿洞书院"
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 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 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 院。"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 一样的。"国医"即国家的医学,"国学"自 然亦即国家的学术了。
书目
重要书目如:《老子》、 《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管子》、 《尹文子》、《慎子》、《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 朴子》、《列子》、《孙子》、 《山海经》、《艺文类聚》、 《金刚经》、《四十二章经》 等等。
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
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
永恒的真理。
家庭国学

国学经典PPT课件(动态精品PPT模板)

国学经典PPT课件(动态精品PPT模板)

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
家类”、“释家类”.农业类。 《老子》 《墨子》
《列子》
《庄子》
《孙子》
子部重要书 目(不止于
此)
《荀子》 《淮南子》
《韩非子》 《抱朴子》
《管子》 《尹文子》 《慎子》 《孟子》 《公孙龙子 》 《艺文类聚》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 “闺阁类”。
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 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 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 《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 《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 《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 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 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3
国学经典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 “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 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 名著。
经部重要书 目(不止于
此)
《周易》 《孝经》
《尚书》 《春秋》
《周礼》 《诗经》
《礼记》 《尔雅》
国学属性
说等儒学国化或是之论念学国国
。诸学,学之华说为怎是。家学
家只先不总夏,中么不古之,
相是秦能称历国国变断代学顾
并与时局。朝学或化变中,名
列道期限从历应华,化国也思

《国学第四册》课件

《国学第四册》课件
和平防御。
尚同尚贤
墨家强调社会秩序和人 才选拔的重要性,主张 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
亲。
节用节葬
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 侈浪费,主张薄葬简礼

非乐非命
墨家反对娱乐和宿命论 ,主张通过努力奋斗来
改变命运。
墨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01
02
03
04
实践精神
墨家强调实践和行动,主张通 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科学精神
墨家注重实用和科学,反对迷 信和虚妄。
创新精神
墨家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反 对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
批判精神
墨家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主 张通过批判来推动社会进步。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和平外交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为现代和 平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 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社会公正
墨家的尚同尚贤思想对现代社 会公正有着重要的启示,有助 于推动社会公平和进步。
节约环保
墨家的节用节葬思想符合现代 节约环保的理念,有助于促进 可持续发展。
奋斗进取
墨家的非乐非命思想鼓励人们 积极进取,通过自身努力来实
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06 《国学经典第四册》中的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强调法制
反对空谈
法家认为,国家的安定和强盛必须依 靠法律的力量,主张建立严格的法律 制度,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01
家庭和睦
儒家思想重视家庭关系,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是社会
和谐的基础。在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敬互爱,
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02
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髓的密化代人体而的为
之,的,中神系周文古
中已发是国髓的密化代
。经展有发之,的,中
深逻其展中已发是国
入辑自了。经展有发
到 了
和 内
身 独
几 千
国 学
深 入
逻 辑
其 自
展 了

魏晋玄学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人的发其几作 神,展自千为 髓已逻身年古 之经辑独的代 中深和特文中 。入内而化国
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国人神髓之中。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 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国学经典导论4-08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国学经典导论4-08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至人无己” “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八庄子的齐物方法论齐物论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知上的大视野大胸襟大智慧?看破生死理解顺应人生的智慧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八、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物论
“将磅礴万物以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认知上的大视野、大胸襟、大智慧
• 看破生死——理解、顺应人生的智慧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
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 也。”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 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打破成见——宽容不同观点的胸襟
万物不一,我一视同仁 万物不齐,我等量齐观
• 突破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视野和境界

国学经典导论0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

国学经典导论0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

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作为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庄子对功利是蔑视的,因此他不依附于任何统治集团。

这是一种独立,保证了他思想上的自由与叛逆。

他超然物外,冷峻审视各个学派和社会万象,又学识渊博“无所不窥”,养成了他深刻敏锐的洞察力。

老子的“道”论,庄子的齐物思想,铸就了庄子怀疑主义的批判武器,对社会人生、权威信条具有天生的否定力量。

这是在先秦其他思想流派里很少见的。

庄子的《齐物论》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怀疑论思想。

庄子的怀疑论是系统的,他不仅怀疑主体的认识能力,而且怀疑认识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和认识标准。

由此,庄子提出了以不知为知的怀疑论主张,并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各种权威和偏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还要不停的去追求。

是很危险的,因为人会受到时空以及后天教育的局限。

这是庄子对认识主体的怀疑。

庄周梦蝶,不知道何为真实,何为虚幻,这是庄子对主客关系的怀疑。

辩论争锋,输赢不能证明谁对谁错,也没有人能绝对的公正评判输赢,这是庄子对认识标准的怀疑。

他的怀疑论本身蕴涵有批判精神,是怀疑现实、批判现实的思维反映。

在《庄子》一书中,他对现实、统治阶级、仁义礼乐、智巧等的批判之辞尖锐激烈,俯拾皆是。

火力最集中之处,当属彼时已经赫然成为显学的儒家。

《庄子》一书,站在自然人性的角度上,批判了儒家所谓“仁义礼乐”给人带来的问题。

庄子在《应帝王》中,讲了一个象征意味浓烈的寓言:“南海之帝为儵(shu),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倏忽就是时间,混沌就是本来浑朴自然的人心。

他认为,人心本是浑朴自然的,当人类智巧与日俱长,开始推行仁义教化,看似是一种“开窍”,实质上是一种违背人类本性的“有为”之举,会带来恶果。

庄子批判礼义教化,不是说教化不好,而是批判人们推行实践礼义教化的行为,不是出于天然,而是一种后天的人为,“人”与“为”加在一起,这个字就是一个虚伪的“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3章。
十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
十二、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 其荣,守其辱。28章。
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 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33章。
十四、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衣养万物 而不为主。34章。
二十八、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66章。
二十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 弱处上。75章。
三十、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
二十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 济其事,终身不救。52章。
二十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 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56章。
二十五、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徳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59章。
二十六、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二十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矣。63章。
十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
十六、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 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38章。
十七、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 珞珞如石。39章。
十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十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三、庄子内直外曲、“与时俱化” 的人生价值观
庄子在《知北游》篇中假托孔子之口说: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 内化而外不化。”
提出了内直、外曲,
外化、内不化,以及
“与时俱化”的处事
原则。
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得,多则惑。22章。
三十一、信言不
美,美言不信。善者
不辩,辩者不善。知
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 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 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 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二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
二十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 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5章。
二十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 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 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 宰,是谓玄德。51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