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呼吸 练习题

生理学 呼吸 练习题
生理学 呼吸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3.吸气末肺内压()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等于胸内压

D.小于大气压

4.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肺回缩力

5.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6.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7.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肉收缩为主

A.肋间外肌

B.腹直肌

C.肋间内肌

D.膈肌

8.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9.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

A.0.84

B.0.94

C.1.0

D.2.0

10.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2

D.以上全错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6.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7.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8.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9.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5.时间肺活量 6.胸式呼吸9.血氧饱和度

四、简答题

1.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

2.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

3.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

4.C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D

5.A

6.A

7.D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肺通气肺换气

2.组织细胞血液

3.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软脂酰卵磷酯(DPP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4.呼吸运动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5.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物理溶解

6.S PO2

7.抑制兴奋

8.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9.延髓

三、名词解释

1.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O2排出CO2。呼吸全过程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组成。

2.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因其比大气压低,故叫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

3.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4.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

5.以肋间外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致胸廓运动明显,腹壁运动不明显的呼吸称胸式呼吸。

6.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

四、简答题

1.①形成原理:胸内负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而呈负值。由于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故其内压并不是由气体分子运动而来,而是由大气经膜传导而成。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而胸膜脏、壁两层紧贴在一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胸廓因其弹性而弹回其原位,这时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其与大气压力的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力,使胸内压低于大气压。习惯上以大气压为标准,设为零,其公式为: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②生理意义:a.保持肺泡及小气道扩张,为肺通气和肺换气提供有利条件;b.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c.维持气管及纵隔的正常位置。

2.吸气开始及吸气过程中肺内压小于大气压;呼气开始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于大气压。吸气末及呼气末则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3.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它们对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敏感,当主动脉中PO2降低,PCO2升高或〔H+〕升高时,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主要对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敏感,CO2也可刺激它,但不感受低O2刺激。

4.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并小于7%时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7%时,会引起CO2在体内堆积,呼吸受到抑制。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是必要的。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 第五单元呼吸系统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核心命题点: 1.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呼吸的调节 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原动力)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使胸廓扩张; ●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表:呼吸运动的形式 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 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疾患 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 呼气是被动 平衡均匀 用力呼吸运动时; 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时 吸气、呼气都是主 动的 深快,费力; 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 现呼吸困难 平静吸气时,参与呼吸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B.膈肌和肋间内肌 C.膈肌和肋间外肌 D.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E.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正确答案』C 2.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呼气末:-3—-5mmHg 吸气末:-5—-10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牵引肺,实现肺通气 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3.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简单的事情术语化—— 肺通气的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

→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肺泡液-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主要成分是糖脂复合物 C.可防止肺气肿的发生 D.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E.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 气道阻力 请思考? ——为何阻塞性肺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吸气——肺扩张——气管扩张——口径加大——阻力减小; 呼气——肺缩小——气管缩小——口径减小——阻力加大。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基本肺容积: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 ①潮气量 ②补吸气量 ③补呼气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6层厚度不到1微米。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1.(2011苏州)3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2.(2011济宁)9、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3.(2011舟山)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2011临沂)29.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5.(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6.(2011郴州)19.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 A.肺泡 B.肝脏 C.大脑 D全身组织细胞 7.(2011郴州)39.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台州)24.人体吸人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人到等质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 )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改进说课稿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生理学呼吸运动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吴婉虹学号20112501037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1科二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实验时间2014年 5 月 20 日 实验项目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指导老师胡学军实验评分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室温:25℃左右 实验时间:2014年5月20日 作者:吴婉虹 合作者:陈普俊、陆雪丽、梁伟琪、吴晓丹、许佩珩 一、实验对象和材料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试剂:麻醉剂(2%戊巴比妥钠 2ml/Kg )、生理盐水、50mg/ml尼可刹米注射液 实验器具:常规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眼科剪、金冠剪、玻璃分针、棉花、纱布、棉线、小弯钩、烧杯、污物缸、兔手术台、塑料绳、棉 签、20ml注射器、1ml注射器、照明灯、保护电极、滑轮、支架、PowerLab 生理实验系统、气管插管、张力传器感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动物麻醉固定 称重,麻醉(耳缘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2ml/Kg )、固定(仰式)、剪颈部和胸部剑突位置毛、剪颈部皮肤5 ~ 6cm (二)颈部气管及神经分离手术 1.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 2.暴露气管、穿线、手术刀手术剪T形切口,事先准备好的棉签将气管中的血 块弄出,插好气管插管并结扎。 3.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分别穿2线备用

(三)剑突软骨分离手术 1. 用手触摸到剑突所在位置后剪毛,用手术刀或手术剪从腹白线剪开约2cm , 不可超出2cm 2. 用手术剪小心剪去剑突上面的结缔组织膜,暴露剑突,观察剑突骨柄与膈肌 的位置 3. 用手术刀小心刮去剑突的骨柄上方组织,用金冠剪小心剪骨柄,注意不要剪 断骨柄下方的膈肌。可见到家兔一呼一吸带动剑突运动。 (四)观察实验项目 1. 连接好实验装置,用棉线上的小弯钩勾住剑突,通过滑轮与张力换能器连接, 调节好力度大小,设置调节通道2和刺激器参数 2. 记录家兔平静呼吸的运动曲线,观察家兔吸气和呼气时候对应的曲线方向 3. 增加无效腔: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 4. 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夹闭气管插管两侧管 5. 肺的牵张反射实验 1) 一侧气管胶管用20ml 大注射器吸入20ml 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夹 闭气管插管的一侧胶管,在家兔吸气之末,用三个呼吸节律时间徐徐向家兔肺内注入20ml 空气,观察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2) 同法,于呼气之末用20ml 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20ml (维持3个呼 吸节律时间),观察呼吸的运动曲线 6. 注射尼可刹米(50mg/ml,用量0.5ml) 7. 迷走神经传导:同时结扎两侧迷走神经,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要紧、狠。 8. 阻断迷走神经传导的基础上,重复步骤4的肺牵张反射实验 9. 断双侧迷走神经,分别刺激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呼吸曲线变化 10. 气胸实验:剪开并剪断右侧肋骨 三、实验结果 通道2 (m V )

生理学呼吸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 单元 第五章呼吸 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 院部系 基础学科部教研室 生理 教学层次√专科□中专成教(□本科专科)学时 3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运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通气、肺换气原理 2.熟悉: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3掌握:组织换气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4.熟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5.掌握: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6.熟悉: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肺通气和肺换气原理。肺容积和肺容量 2.组织换气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3.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难点: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2.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第页总页(首页)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 1 呼吸运动 2.肺内压 3.胸膜腔内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2.非弹性阻 力 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二.肺换气 (一).肺换气的过程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三.组织换气 四.氧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 (二)化学结合 五、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 (二)化学结合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二)、肺牵张反射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多 媒体课件。用“讲授法”与“PBL 教学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 果。自学讨论:为什么支气管 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 难﹖肺泡通气量减少时对肺 换气有何影响﹖正常成人从 平原到高原地区,呼吸系统发 生哪些调节反应?血液中 CO2分压、[H+]升高、O2分压 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提出教学目标。 用“讲授法”与“PBL 教学 法”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平台和多媒体课件,提高 教学效果。 自学讨论: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 的作用; 比较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 法;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 哪两条途径; 用哪些方法可以使血凝加 速或延缓及在临床上的用 途。 精讲点拨学生的讨论,并 进行课堂小结。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生理学教(学)案(呼吸运动的调节)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生理学 教材人民卫生编著白波王福青 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专科√) 任课教师:袁淑志学历本科 学位医学士专业技术职称助教课程管理部门(系):基础医学部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讲授题目:Co2、O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所属章节:第五章第四节计划学时:20min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熟悉02 、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重点: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难点: Co2、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思考题: 结合所学生理学知识,分析憋气后呼吸加深加快的机制。参考资料:1、《人体生理学》第2版,波主编, 人民卫生 2、《生理学》第6版,白波高明灿主编, 人民卫生

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学容)讲授容: 一、引入 带领同学们憋气,让同学们感受憋气一段时间后是如何呼吸的。 二、分析憋气后为何呼吸会加深加快 (一)概述 当我们憋气后体PCo 2↑、PO 2 ↓、H+↑时,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调 节呼吸运动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学感受性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指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感受器,可感受动脉血PCo 2、PO 2 、H+ 浓度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 理刺激是脑脊液的H+,脑脊液中的H+是由Co 2透过血脑屏障后与脑脊液中的H 2 o 结合形成H 2CO3,H 2 CO 3 进一步离解出H+,在这里需要与血液中的H+做个鉴别, 中枢化学感受感受的是脑脊液中的H+,血液中的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的H+不敏感。感受器在接受到这些化学因素的刺激后,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到呼吸肌,使呼吸加深加快。 (二)Co 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当PCo 2↑时位于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感受器会迅速感受到PCo 2 的变化,并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 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 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3.接CO 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4.接N 2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5.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第二节肺通气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 (一)呼吸肌 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 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运动生理学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外呼吸 3、肺通气 4、肺换气 5、内呼吸 6、呼吸运动 7、肺活量 8、时间肺活量9、每分最大通气量;10、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11、每分通气量12、肺泡 通气量13、氧通气当量;14、通气/血流比值呼吸; 二、是非题: ()1、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2、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无效腔×呼吸频率。 ()3、正常人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值中第二秒时间意义最大。 ()4、运动前的肺通气量增加是条件反射性的。 ()5、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6、氧通气当量不与每分通气量成正比,而是与肺泡通气量成正比。 ()7、平静呼吸时,肋间内肌和腹肌等呼吸肌并不收缩。 ()8、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9、在血液中,98%以上的O2和94%以上的CO2是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物理性 溶解形式很少,但不可少。 ()10、O2与Hb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有关酶的 促助。 ()11、动脉血中,氧含量为20ml%时,其饱和度可视为100%,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5ml%, 其饱和度也可视为100%。 ()12、由于血浆内有大量的碳酸酐酶的促助,所以组织内大量的CO2进入血液后,就 在血浆内与水结合,形成H2CO3并解离成H+和HCO3-而被运输至肺部。 ()13、缺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只引起非常微小的兴奋作用,因此,缺O2对呼 吸的影响,完全依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发动的反射而实现的。 ()14、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 二、选择题: ()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A:外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肺通气。 ()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组织。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4、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5、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以上都不是 ()6、基本的呼吸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层 D:脑桥 ()7、解剖无效腔加倍时,通气/血流比值将 A:加倍 B:增大,但不到加倍 C:减半 D:减小,但不到减半 ()8、肺总容量等于 A、肺活量加潮气量 B、肺活量加余气量 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生理学 呼吸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3.吸气末肺内压()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等于胸内压 D.小于大气压 4.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肺回缩力 5.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6.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7.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肉收缩为主

A.肋间外肌 B.腹直肌 C.肋间内肌 D.膈肌 8.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9.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 A.0.84 B.0.94 C.1.0 D.2.0 10.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2 D.以上全错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6.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7.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8.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9.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过程 通常我们讲呼吸运动的全过程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肺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其中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而呼吸运动又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参与调节,主要由呼吸肌来完成的。在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虽然能感觉到呼吸的存在及呼吸过程中肋骨的变化,但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使胸廓扩大这个问题,学生往往根据直觉给出错误回答,对于肋骨怎样变化,学生更是不甚了解。为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的变化这一实验,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但这样获得的知识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我经常用下面的概念图教学。 以平静呼吸为例: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 顶端下降 胸腔上下径增大 肺被动扩张 肺内气压变小 小于外界气压 几点说明: 1、对于膈肌收缩,顶端怎么样变化,我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的,如:气球吹气时,表面积是增大的;放气(收缩)时,表面积是缩小的,膈肌也是如此,如图 表示膈肌的横切面示意图,在A 位置时是舒张的,在B 时,顶端是下降的。 2、对于胸腔容积变大,导致肺被动扩张这一知识点,由于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我也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的气体,把它们分别充到自行车轮胎和汽车轮胎里,产生的压力是不一样的。自行车里的压力大。我们把扩大的胸腔比作汽车轮胎,容积变小的胸腔比作自行车轮胎,我们在呼吸时,肺里总是有一部分气体不能被呼出,把这部分气体看作上面的气体,那么呼吸肌收缩使胸腔容积变大时,肺内气压就变小,小于外界气压,于是气体进入肺产生了吸气动作。反之亦然。 3、为了便于记忆,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口决“吸收下”,含义是:吸气时呼吸肌(肋

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学实验临床医学系2017 级01 班组员: 【实验目的】 掌握理论: 1.缺O2、CO2增多、增大无效腔、不完全窒息、切断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掌握操作: 1.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分离神经等)。 2.呼吸运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实验原理】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机体摄取02,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节律性扩张和缩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中枢节律活动的反应。 呼吸运动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可以直接或通过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机体通过呼吸运动调节血液中的O2,CO2和H+水平,血液中的PaO2,PaCO2和[H+]的变化又可以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aO2,PaCO2和[H+]的相对稳定。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肺牵张反射是其感应器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至延髓,抑制吸气中枢活动,停止吸气而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传入冲动减少,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使呼气停止,再次产生吸气,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步骤】 1.动物称重,麻醉,固定 2.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减去胸部的皮毛,在胸廓呼吸肌上连接张力换能器,记录家兔呼吸的节律和幅度 4.给予各种刺激,观察呼吸的变化: a)吸入N2 b)吸入CO2 c)50cm胶管(增大无效腔) d)将气管插管上端侧管半夹闭,造成动物不完全窒息5-10min 解除夹闭,待动物呼吸正常后进行后续实验 e)剪断一侧迷走神经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2、人体能够不断把氧气从外界吸收到肺并不断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原因是人体不断的进行着()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3、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不断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中二氧化碳不断产生的原因是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答案:1、A 2、B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