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第三层——梦醒后的感慨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 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 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 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 名山。怎么能够弯腰低头去侍奉权贵, 使我自己不能快乐开颜。
醒 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把神山(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 姥山的神奇色彩,使“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2、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 天台相比。夸张地写它比五岳还挺拔,连有 名的天台山也如拜倒在它足下。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 为幻想做好准备。
解题
梦游: 点明内容是虚幻的 天姥: 吟:
所梦内容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 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 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 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 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 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 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内 容
事件
意象及特点
表现 手法
思想 情感
• • • •
洞天雷 神 洞天 洞天门 奇 想象 向往自由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梦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仙境 洞天境 壮 夸张 追求乐土 游 洞天仙 丽 之 云青青兮欲雨,魂魄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回 魂归 起长嗟 到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憎恨现实 景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痛苦惆怅 枕席 惟枕席 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失烟霞 实
服侍
3.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全诗可分三部分: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思 路
(梦的缘起)
二、梦游之
景(观)—— 描写
吟(叹)—— 议论、抒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 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 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 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 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内 容
梦 游 之
世事痛苦 追求乐土 及时行乐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憎恨现实 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第二层(2)——梦游的历程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 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 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 间裂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 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 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凤拉 车。仙人门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 魄,恍惚间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 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绮丽仙境已经 消失。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乃天宝十三载(754)春夏间在广陵(今江 苏扬州市)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 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 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 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 来中国学习。晁衡是开元五年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 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 许多朋友。 李白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 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 韵悠长。
(梦游的历程)
三、梦游之
(梦醒之后的感慨)
第一层——梦的缘起
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 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 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 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天姥 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天 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 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一、梦游之
由(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为何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信 确实
为何从“瀛洲”谈起?
语 谈到、说起。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 或 有时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 感情基调。
yínɡ
瀛洲 脚著

shàn

天姥 谢公屐
剡溪
渌水
zhuó fēi
石扉 訇然
jī yǐ
倚石
dàn
澹澹
hōnɡ jué
luán


魂悸
jiē
长嗟
yǐn
觉时 怳 殷岩泉 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
1、殷 yīn • 富裕,富足:~实。 • 深厚,恳切:情意甚~。~切。~勤。 •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 • 姓。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鼓: 名词作动词,弹奏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 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 最高潮。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心惊 悸:
感叹 嗟:
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 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 急转直下。 梦境回到现实的过渡, 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 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 伏的波澜。
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瀛洲

陪衬 天姥山 实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
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 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2、殷 yān • 黑红色:~红。 3、殷 yǐn • 雷声:“~其雷,在南山之阳”。 • 震动:“熊咆龙吟~岩泉”。
2.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解释下列加点词 的确、确实 ⑴烟涛微茫信难求: 超过 ⑵势拔五岳掩赤城: ⑶我欲因之梦吴越: 凭借、依据 ⑷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 弹奏 ⑸虎鼓瑟兮鸾回车: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1、为何提到“谢公”?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这段文字在全文起 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 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 色地进入梦境。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 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迷恋于花,
被花迷住。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 使……颤栗,形容词使动用法。
惊: 使……震惊,形容词使动用法。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

现实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 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 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 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 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 愿望。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 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 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 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光的镜湖。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点明了“梦游”。浪漫主义手法。
送我至剡溪。
1、“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2、“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 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 谢灵运游山,必到幽wk.baidu.com 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 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 谢公宿处今尚在, 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 渌水荡漾清猿啼。 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 脚著谢公屐, 齿。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思想 事件 意象及特点 手法 情感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魂飞 湖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凄清 心驰 渌水 剡溪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幽静 神往 梦 清猿 (山脚)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游 之 云梯 海日 着屐 壮 夸张 流连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美 天鸡 叠岩 登山 忘返 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雄 花石 岩泉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山上) 奇 内 容
内 事件 容
景物特点
手法
对比 以虚衬实 对比 夸张 衬托
思想 情感 热 情 向 往
瀛洲 烟涛微茫 梦 难求 游 高 向天横 之 天姥 峻 拔五岳 由 可睹 雄 掩赤城 伟 倾天台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 白
李 黑
李 太 白
李白诗四首
关于李白:
李白,字 太白 , 号青莲居士 ,中国古代 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有 “诗仙” 之称。长 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 格豪放而飘逸,对后世 影响较大,杜甫称赞 他 “笔落惊风雨, , 诗成 泣鬼神”。与杜甫并称 “李杜”,有《李太白 全集》。
李白(701~762)
以奇文取称 --元稹 才大语终奇 --钱起 才矣奇矣 --白居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 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 --余光中
•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 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 思想复杂
李 白 生 平
•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 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 名动京师 •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 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 自请放还 •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 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 忧心国事 •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 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 病卒当涂
“太白精神”
李白是盛唐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 人称“太白精神”:慷慨自负,傲视凡 夫,纵酒狂放,任心使气,追求自由, 幻想浪漫。而他的诗则是太白精神的艺 术凝聚和形象显现。
写作背景: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 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 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他有一 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 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 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 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 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第二层(1)——梦游的历程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 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 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 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 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 的石梯。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 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 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熊 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 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昏暗恍惚。 峰回路转, 情迷意乱, 山鸣水啸。
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 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 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 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 动地,前者烘托后者, 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 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 神奇的背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中:
直抒胸臆

蔑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怎么能够低头弯腰伺候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 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不能够心情愉快呢! 直抒胸臆 诗眼 卒章显志
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反抗。
梦境

洞天仙境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魂归枕席
魂飞剡溪

现实
凄清幽静
天 姥 仙 境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