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老友记_看中美情景喜剧的文化差异与认同

合集下载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的比较浅析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的比较浅析

相比之下,《爱情公寓》则更注重简单明了和幽默感的呈现。该剧的言语幽 默以本土化、生活化为主要特点,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人们熟知的流行语进行 巧妙地结合,从而产生幽默感。例如,曾小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 得死”的经典台词,以及吕子乔的“肾宝,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词,都给观众留 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幽默感十足的言语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幽 默、生活化的特点。
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英汉言语幽默的差异提醒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 要充分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留 原作品的言语幽默特点和文化内涵,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 的魅力。
总之,《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两部热门电视剧中英汉言语幽默的对比分 析,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英汉言语幽默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随着全球 化的不断推进,这种跨文化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进 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剧情设定
《老友记》和《爱情公寓》都以一群年轻人的生活为背景,但两部剧在剧情 设定上各有特点。《老友记》主要讲述的是六位老朋友间的故事,他们一起生活 在纽约,彼此间有着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而《爱情公寓》则更注重描述一群 生活在同一公寓里的年轻人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
三、角色塑造
《老友记》的角色塑造深入人心,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如莫 妮卡,一位生活有序、善良能干的家庭主妇;钱德勒,一个幽默搞笑的公司职员; 瑞秋,一个叛逆的富家女;菲比,一个古怪善良的音乐家;乔伊,一个四处漂泊 的电影明星;罗斯,一个博学多才的博物馆馆长。每个角色都极富个性,深入人 心。
《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以个性化和情感化为主要特点。剧中的角色形象鲜 明,各自的性格和经历为言语幽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罗斯因其对新事物 的好奇、犹豫不决的性格,经常在言语上表现出憨态可掬的一面;乔伊则以其放 荡不羁、大大咧咧的形象,制造出不少笑料。这些角色在言语幽默中的表现,充 分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独立、自由、个性张扬的特点。

从《老友记》看美国人的友情观和爱情观

从《老友记》看美国人的友情观和爱情观

American’s Attitudes toward Love and Friendship inFriendsApplicant: Lin LiSupervisor: Long NiFaculty: English DepartmentMay 10, 2011University摘要 (ii)Abstract (iii)1. Introduction (1)1.1 The Significance of Topic (1)1.2 Research Methods (1)2. The Main Character of Friends (2)3. American’s Attitude towards Friendship from Friends (3)3.1 Inclusive (3)3.2 Supportive (5)3.2 Independent (7)4. American’s Attitude towards Love from Friends (9)4.1 Free (9)4.2 Respect (11)4.3 Loyalty (12)5. Conclusion (14)Bibliography (16)《老友记》是一部美国的情景喜剧,描述六个好朋友在纽约这座大城市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它从1994年拍到2004年,长达十年的时间。

《老友记》得到了很多好的评论,在同期的情景喜剧里一直是最受观众喜欢的情景喜剧之一。

《老友记》主要讲的是六个单身的好朋友(罗斯,乔伊,钱德勒,莫妮卡,瑞秋,菲比),十年间在他们身上或身边发生的有一些浪漫的感情纠纷,他们事业的起起伏伏,以及友谊的曲曲折折。

期间,他们有结婚了的,有离了婚的,也有有了孩子的,他们总喜欢聚在中央咖啡馆边喝咖啡边聊天。

本论文旨在通过《老友记》让观众看到当代美国年轻人的友谊观,爱情观和人生态度。

在老友记里,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这两种感情的伟大,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和我们一样普通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情感、原则、利益、地位等问题产生矛盾、闹出笑话,同时,友情、爱情也在这里升华。

从影视剧看中西方文化友谊观的差异

从影视剧看中西方文化友谊观的差异

从影视剧看中西方文化友谊观的差异作者:郭天琦嵇舒昕杨敏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中西方两部情景喜剧为切入点,在以经济状况为主线的剧情回顾及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方友谊观的差异及历史文化背景因素。

指出,中西方友谊观中一个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朋友间的独立性及隐私性的差异。

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一起进步。

【关键词】影视剧;中西方文化;友谊观;差异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科技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中西方友情观的差异就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

《武林外传》和《老友记》分别是中美影视剧中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两者都讲述了几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成长背景且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机缘巧合下住到一起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视剧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展现了两拨年轻人因为情感、原则、生活发生矛盾、闹出笑话到最后和谐解决的一个个生活趣事。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被逗笑或被感动的同时,也看到了两国年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友谊观。

相同的是中美文化中都非常重视友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友谊观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朋友间的独立性。

一、以经济状况为主线的剧情回顾及对比在《武林外传》中,几乎每顿饭大家都是聚在一起吃的,李大嘴负责做饭,没有人去计算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饭钱,每个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谈钱伤感情是中国人常说的话,剧中的吕秀才为了讨要郭芙蓉欠他的二钱银子,委婉地提到“二泉映月”“二清关”等各种提示词汇,最后还是不敢直说是要钱。

在《老友记》中,有不少六个人一起聚餐的场景。

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六个人经济状况不同,但是每次聚餐买单他们都是AA制。

六个人中Phonbe、Rachel经济条件较差,但在昂贵的餐厅他们宁愿什么菜都不点也不会产生让朋友买单蹭吃蹭喝的心理,同时几个经济状况较宽裕的出于尊重除非是他们设宴邀请否则也不会付掉应该别人承担的费用。

《武林外传》和《老友记》文化差异

《武林外传》和《老友记》文化差异

《武林外传》和《老友记》文化差异摘要:《武林外传》和《老友记》同为优秀的情景喜剧,在各自的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者不管在剧本情节还是在上映时间上都相去甚远,但却都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武林外传》;《老友记》;文化差异引言自2006年上映以来,《武林外传》(以下简称《武》)凭着其后现代的无厘头恶搞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收视率在各大电视台居高不下,成为老少咸宜的饭后谈资。

《老友记》(以下简称《老》)自1994年开播以来,已播出10个拍摄季,也风靡世界了十个年头,它已经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人的“必看电视剧”,是欧美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虽然在上映档期上打了个时间差,但它们的迅速蹿红足以说明它们都被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者分别基于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情景,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一、《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之比较(一)《武林外传》2006年的新年前夕,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悄然在中央八套与观众见面。

据央视影视部透露,《武》开播的第二天,收视率就已经达到4.26%,成为今年各电视台开年大戏中收视率最高的。

而随着剧情深入,这部颇有古装情景味道的开放式喜剧的收视率仍在攀升,一度超过了7%。

影评人对该剧进行褒奖时用的最多的词语便是“后现代”,但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个流行词汇的理解只是表层上的。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从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构理性,而是用一种新的“理性”建构去取代原有的主导理念,绝非学术上的所谓“后现代主义”解构。

[1]如果非要说“后现代”的话,那也只能说该剧以解构传统文化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

(二)《老友记》《老友记》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的美国“普通”青年的感情起伏、事业波折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他们是娇纵可爱的千金小姐瑞秋(Rachel)、正直专情的博物馆考古学家罗斯(Ross)、从不服输而控制欲极强的莫妮卡(Monica)、幽默风趣的钱德(Chandler)、古怪迷人的菲比(Phoebe)和天真到有些傻气的花花公子乔伊(Joey)。

从文化语境视角赏析《老友记》第1季第7集中的会话幽默

从文化语境视角赏析《老友记》第1季第7集中的会话幽默

从文化语境视角赏析《老友记》第1季第7集中的会话幽默作者:冯梅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5-0049-01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幽默几乎无处不在。

幽默不仅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谈话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智慧与人格的魅力。

但是幽默的理解离不开它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语境,特别是文化语境。

不同的文化语境产生了不同的幽默,因此,理解幽默,必须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语境。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境角度赏析《老友记》第1季第7集中的会话幽默。

二、幽默的定义及分类1.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

并在以后的世纪里不断得以修正、检验和发展。

幽默也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语言学、文学、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研究。

正因为如此,其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通常它被认为含有诙谐、调侃、有趣而意味深长等意义。

2.幽默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幽默有多种分类方式。

比如依据不同的对象,可分为成人和儿童幽默;依照不同的主题,可以分成动物、酒吧、美女、电脑、医生、家庭、律师、生活、婚姻、宗教、旅行等幽默。

Pochetsov(1981)把英语幽默分成言语幽默和情景幽默。

南佐民(2000)把言语幽默分为文学幽默、情景幽默和会话幽默。

本文主要对会话幽默进行分析。

三、环境的定义及分类1.语境的定义语境是语用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时所依赖的环境,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

2.语境的分类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对语境做了大量研究,并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语言学家弗斯(Firth)对语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情景喜剧是一种以家庭、工作或社交场景为背景的喜剧形式,旨在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来产生笑料。

中美两国都有许多典型的情景喜剧作品,例如美国的《老友记》和中国的《爱情公寓》。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多线剧情,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要情节和几个次要情节。

而中国情景喜剧往往更加简单直接,剧情主要围绕一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

以《老友记》为例,剧情紧密扣合每个主要角色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现友谊、爱情和成长。

相比之下,中国的《爱情公寓》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纠葛和搞笑矛盾,将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困惑和喜怒哀乐进行了夸张刻画。

其次,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角色刻画上也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往往有更多的主要角色,并具有明确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老友记》中有六个主要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比如罗斯是个学究型的恋爱白痴,钱德勒是个幽默风趣的搞笑家等。

而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则相对较少,剧中的主要角色大多是年轻人,在性格塑造上相对比较简单,更注重于搞笑效果的呈现。

此外,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幽默手法上也具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普遍注重对话的机智和幽默,通过角色之间的尖锐对白来制造笑料。

例如,《老友记》中经常出现的才华横溢的搞笑对白,使得剧中的笑料层出不穷。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加侧重于局部的夸张和闹剧效果,通过物理动作和表情来制造笑料。

例如,《爱情公寓》中经常出现的踩脚、打闹等搞笑情节,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觉上的效果来获得笑点。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文化和观众的喜好有关。

综上所述,中美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复杂多线剧情和明确刻画的角色,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简单直接的剧情和夸张搞笑的表演。

中美情景喜剧语言风格比较


Period style
Period style is the integrative manifestation in the same era that the people of a nation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anguage. “时代风格”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在同一 时代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白驼山壮骨粉,内用外服均 有奇效。挨了刀涂一包,还想再挨第二刀,闪了腰吃一包, 活到二百不显老。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 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药铺医馆均有销售,购买 时,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ROSS: I, I just never think of money as an issue. RACHEL: That's 'cause you have it. 六人因为经济问题弄得不爽,他们六个十年来经济起 伏都挺大。钱有时能体现友谊,有时也会毁了友谊。 “If you ever need holding, 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 “当你想找一个肩膀依靠,告诉我,我马上到!”
中国情景剧起步晚,很多方面借鉴了美国情景剧,但在发 展过程中吸取了传统相声艺术,《武林外传》的出现给中 国情景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武林外传》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 发展脉搏,令观众朋友们爱不释手。
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 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郭芙蓉的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 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
《武林外传》经典台词
情景剧语言广告的运用

中美电影文化差异

中美电影文化差异中美电影文化差异中美电影文化差异《刮痧》执行制片人:郑晓龙制片人:王中军李维嘉马克-白尔斯导演:郑晓龙编剧:王小平霍秉全薜家华马克-白尔斯摄影:黄岳泰出品人:周浦雄主演:梁家辉蒋雯丽朱旭出品: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

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象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在电影《刮痧》中,控方雇佣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这样描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以证明移民美国的许大同有暴力倾向。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许大同[梁家辉饰]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朱旭饰]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

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和冲突;为让儿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蒋雯丽饰]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

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弃......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中美情景喜剧中的爱情观对比分析

中美情景喜剧中的爱情观对比分析爱情在人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积极正确的爱情观让人幸福一生,而消极错误的爱情观则会带来负面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

迄今为止,关于爱情观的研究数量众多,然而大多数都是从心理学或者文学角度出发。

本文通过媒体分析和跨文化对比分析来探究中美的爱情观差异。

作为备受观众喜爱的情景喜剧,中国的《爱情公寓》和美国的《老友记》讲述的都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们的恋爱生活。

以《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为案例,本文主要研究中美情景喜剧中的爱情观。

基于对《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主要角色恋爱关系的分析,揭示两部情景剧里所展现的爱情观,从中探视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运用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研究发现,在开启一段恋爱关系时,《爱情公寓》中的人物将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和收入等外在条件放在重要地位,而《老友记》中恋爱关系建立在强烈的激情之上。

在恋爱关系过程中,《爱情公寓》中的家人和朋友会对恋爱关系进行干预,而个人的恋爱想法也会受到影响;《老友记》中个人的恋爱关系基本上不会受到家人或朋友的干预与影响。

相比而言,《爱情公寓》中,角色们的恋爱经验少于《老友记》。

通过探究,《爱情公寓》和《老友记》里爱情观的差异源于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以及克制与放纵等文化模式的区别。

同时,也可探视当代年轻人爱情观的新特点:更加丰富的恋爱经验以及更包容的性话语氛围。

研究情景喜剧中的爱情观是了解一种文化新颖有效的角度,因为情景喜剧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同时也会塑造或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

未来研究可以着重分析情景喜剧中所传递的爱情观对年轻人的恋爱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老友记美式幽默

老友记美式幽默(最新版)目录1.老友记简介2.美式幽默的特点3.老友记中的美式幽默4.老友记美式幽默的影响和启示正文【老友记简介】《老友记》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自 1994 年开始播出,共十季,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

该剧讲述了六个好朋友在纽约的生活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他们的友谊、爱情和生活琐事。

【美式幽默的特点】美式幽默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幽默:美国人喜欢运用双关语、俚语和夸张表达,使语言本身具有幽默感。

2.自嘲讽刺:美式幽默善于运用自嘲和讽刺手法,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和体会幽默。

3.搞笑形象:美式幽默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制造笑点。

【老友记中的美式幽默】在《老友记》中,以上美式幽默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体现:1.语言幽默:剧中角色经常使用双关语和俚语,如 Chandler 的“Yikes!”和 Joey 的“How you doin"?”等,都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

2.自嘲讽刺:老友记中的角色经常自嘲,如 Ross 在离婚后调侃自己“我又恢复单身了,就像一只落单的鸟儿。

”这种自嘲讽刺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角色的心情变化。

3.搞笑形象:六个主要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 Monica 的强迫症、Phoebe 的率真和大条等。

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与其他角色、生活中的人物的互动,都制造出了许多笑点。

【老友记美式幽默的影响和启示】《老友记》以其独特的美式幽默风格,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其影响和启示表现在:1.语言学习:许多学习英语的人,通过观看《老友记》来学习地道的美式英语表达和口语技巧。

2.幽默风格:老友记中的美式幽默风格,也对其他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表达产生了影响。

3.人际关系:剧中六个朋友的深厚友谊,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谊,学会在困难和欢笑中共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0 No.5 2006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 2006从《老友记》看中美情景喜剧的文化差异与认同王琼(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本文试图从风靡全球十年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切入,对比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以及中国情景喜剧中特殊的“家”的概念,引发出《老友记》中不同于传统情景喜剧的“社区化精神”和其中蕴涵的独特美式文化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此透视中国社会对此剧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老友记;情景喜剧;文化差异;认同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06)05-0027-03美国情景喜剧(American Situation Comedy)《老友记》(Friends,又译《六人行》)在美国本土的播放已达10季(ten seasons)。

剧中6位美国“普通”青年的“感情起伏、事业波折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加上那些轻松而诙谐的人物对白,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式”幽默,令人拍案叫绝,也因此深深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

红极10年的《老友记》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透过它初涉世事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稚嫩的身影,那些已过而立之年的刚刚组建家庭的中产阶级上班族,也忆起了他们刚刚逝去的幸福的单身时光。

《老友记》作为一个不同于传统中国情景喜剧的艺术题材,被搬上了中国的银幕,这对于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以及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观、生活观,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中西情景喜剧与传统的“家”概念:摹仿与创新从1992年起红极一时的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就深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它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型的”(美国化的)家庭关系和教育观念。

例如家庭教育的民主、平等、没有打骂,父母能够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仅限于物质上,还有更重要的交流与沟通。

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中国带来了对情景喜剧的全新认识。

而《老友记》则突破了“家”的局限,将情景放置于更为开放的新型社区,使人物的活动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将美国文化的种种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可称为是美国情景喜剧的集大成者。

近10年来,中国情景喜剧层出不穷,细数下来有《编辑部的故事》、《中国餐厅》、《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闲人马大姐》、《网虫日记》、《刘老根》、《东北一家人》、《电脑之家》、《欢乐家庭》、《临时家庭》、《起步停车》等等。

如今以陕西方言为主的国内新情景喜剧《西安虎家》和以兰州方言为主的《快乐兰州》又一次打破了原来以北京话和东北方言为主的语言模式的束缚,充分体现了情景喜剧收稿日期:2006-08-30作者简介:王琼(1982—),男,天津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27·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在全国各地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并且让全国观众认同和尊重在不同话语语境下的喜剧色彩、文化多元性及其艺术价值。

但是无论是以任何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艺术手段来改变中国情景喜剧的叙事模式,传统概念中以“家”为题材的情景喜剧的套路始终难以动摇。

勿庸置疑,“家”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着根深蒂固、不可替代的永恒意义。

中国人重视家庭团结、热爱家庭生活,把“家”的概念作为自我生存、依赖以及精神归宿的核心概念。

“家”的意识还象征着温馨、安全、安慰、分享、亲情、爱情等,总之人一切的精神内核皆包含其中。

另外,以“家”为题材的情景喜剧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贴近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其故事内容也非常广泛,取之不尽。

它拥有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各种翻版,使中国观众在观看剧中的内容时有着共同认识和虚构的集体记忆感。

换言之,是老百姓需要看的,也是看得懂的。

“家”的特点也因此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情景喜剧特点。

虽然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通过联系或联想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早已知道剧中的结果应该是如何,但观赏和享受剧中的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英国传媒学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所说的那样:“(情景喜剧)的类型是制作人与观众达成的某种共识。

观众知道自己要了解的什么内容。

事实上,部分的愉悦在于知道类型的要求是什么,了解在类型框架下该节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想弄清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观众也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尽管根据类型的惯用手法已经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因此,观众会抱着肥皂剧类型所赋予的各种期待去观看肥皂剧,并从这些期待得以实现的方式中获得快感。

”[1]中国的情景喜剧在走过了稚嫩的摹仿期之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它也面临着新的困境,那就是:传统的家庭模式的情景喜剧形式已经引起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他们需要“陌生化”的新鲜刺激。

因此,中国的情景喜剧也面临必须要创新的刻不容缓的境地,必须开始新的借鉴与学习,以期再次以全新的形式调动起广大中国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期待。

而这一切,只能依赖于一点——创新。

《老友记》就是情景喜剧创新的成功典范,从它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情景喜剧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二、《老友记》中新型的社区化精神:突破与开拓《老友记》十年不衰的妙方在于它不同以往人们所看的传统情景喜剧类型——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套路,而赞扬的是一种全新的社区化精神。

这种全新的类型迎合了当今美国社会青年一代不依赖“家庭”而和“朋友”之间互相依赖的特点。

在这种精神下,人们尽管有严重的分歧和争执,但是却能真正做到互相帮助。

因为在需要他们集体感情超越或战胜私心时,他们会一反常态,做出善举。

产生这种意识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家庭,而是出现于邻居或朋友之间。

因此人物也多种多样,有娇纵可爱的千金小姐瑞秋(Rachel)、正直专情的博物馆考古学家罗斯(Ross)、从不服输而控制欲极强的莫妮卡(Monica)、幽默风趣的钱德勒(Chandler)、古怪迷人的菲比(Phoebe)和天真到有些傻气的花花公子乔伊(Joey)。

在社区中,人物是直接地互相联系的,但是社区的其他成员对他们的评价是很重要的。

因此,闲言碎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沟通观众和情感喜剧的一座桥梁,因为观众也会对人物作出评价。

同时,社区的历史也很长,这种历史因地区感而得到了巩固。

《老友记》以其“中央咖啡厅”特色而出名,它怀有一种地区的强烈忠实感,这种忠实感由节目开头场景作标志。

尽管争吵是社区生活的家常便饭,成为情节的重要内容,但是社区内部还是比较和睦的。

相比之下,社区外面的世界倒是滋生麻烦和更激烈冲突的源头。

《老友记》的惯用手法就是偶尔将一些有知名度的明星(Guest Stars)或是一些行为怪癖或极端的边缘化人物穿插到剧中,作为其社区外部的因素,影响和引发着整个6个人社区内部的故事。

·28·第5期 王 琼:从《老友记》看中美情景喜剧的文化差异与认同例如,在《老友记》第三季第五集中,大伙们讨论的是如果选择和“五个名人睡觉”的话题(pick five celebrities that we can sleep with),哪五个人将是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在钱德勒的建议下,伊莎贝·罗塞里尼(Isabella Rosselini)(女星英格丽褒曼与名导演罗塞里尼之女,有“最完美的脸蛋”之称)从罗斯的名单中删除,理由是“她太国际化了,不大可能出现在美国”。

罗斯经过反复斟酌确定了他的名单,并用钱德勒的电脑打印在卡片上,并且过了塑(laminated,片中的意思是名单一旦过了塑就不能再涂改了),结果伊莎贝翩然出现在“中央咖啡厅”里。

罗斯后悔得撞墙。

还有就是由丘琬尼·瑞必瑟(Giovanni Ribisi)饰演的菲比的纽约弟弟小福兰克(Frank)的出现。

他性格怪异喜欢用火烧熔各种东西(melt stuffs),这使菲比作为“大姐姐”的临时身份极为头疼,在照顾和厌烦之间不知所措。

小福兰克还错把菲比从事正当按摩工作误会成是那种“特殊的”按摩师(性服务者的身份),而引发出阵阵荒谬和尴尬的情景。

概括起来说,喜剧的根源是人与“往往非常强大的外部世界” [2]的关系。

对那些直面严酷的人,我们就体验到让人愉悦的同情心。

而如果我们也处于这种境地,“我们只会感到沮丧”。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友记》的成功在于其对以往情景喜剧题材的大胆突破和勇于创新,所以才在广大观众的期待视域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产生了跨国界的影响力。

当全球观众对着铺天盖地的家庭模式的情景喜剧早已兴趣索然之时,积极需求超越,适应人们日益改变中的新型生活格局,在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铁则的情况下,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路。

美国作为一个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其大众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力却非同一般。

这种影响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社会性的。

物质方面指的是与之相关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社会性方面指的是美国化的现象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改变。

而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奠定了她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传承着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刚刚萌芽,总体规模逐步扩大,门类也日益丰富,并且一直以来都坚持保护与发展本国语言和文化产品。

情景喜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从1994年第一部情景喜剧发展至今,在中国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也必将与吸收新的、多元文化的艺术题材的情景喜剧类型息息相关。

《老友记》的引进,为中国情景喜剧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和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1] [英] 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电视与社会 [M]. 张永喜等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1.[2][3] Sigmund Freud. 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M]. WW. Norton & Company, Inc., 1960.196~19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