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汇总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汇总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汇总

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一:轴对称

1

,下列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D )A.B.C.D.

知识解读: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

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

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的条件:(1)必须是两个图形;(2)存在一条直线,两个图

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

知识点二:轴对称图形

2.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 B. C. D.

知识解读: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

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知识点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用折叠

的方法判断:(1)图中有哪几对三角形成轴对称?画出它们的对称轴;(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解:(1)△OAB和△ODC,△ABC和△DCB,△ABD和△DCA成轴对

称,它们的对称轴是直线MN;△OAD和△OBC,△ABC和△BAD,△ADC

和△BCD成轴对称,它们的对称轴是直线PQ;

解:△OAB、△OBC、△ODC、△OAD都是轴对称图形,△OAB、△ODC

的对称轴都是直线PQ;△OBC、△OAD的对称轴都是直线MN

知识解读: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

联系:(1)定义中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着这条直线折叠重合;(2)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即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题型一:识别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

4.观察下列大写英文字母:A、B、H、S、T、Y、Z,这7个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那几个?

答:A、B、H、T、Y是轴对称图形,共有5个;

题型二: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说出它有几条对称轴.

解:(1)(3)(5)(6)(9)不是轴对称图形;

(2)(4)有1条对称轴;(7)有4条对称轴;(8)有1条对称轴;(10)有2条对称轴.

题型三: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6.小亮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如下,你认为实际时间最接

近8:00的是( D )

A. B. C. D.

点拨:可看试题的背面,背面显示的时间就是实际的时间;

题型四:动手操作题

7.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C )

点拨:每次翻折都是一次轴对称的变换,可由最后一格图逐步复原得到。

8.如图1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D )

A. B. C.D.

题型五:综合探究题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序号是______.

解:②。因为①③④都是轴对称图形,②不是的。

9.数的运算中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式,如12×231=132×21,请你仿照这个等式填空:×462= ×

解:因为462与264对称,且462和264分别是231和132的2倍,故另一对数可以分别是12和21的相同倍数的数,如12、21;24、42;36、63;48、84。所以等式可以是12×462=264×21或24×462=264×42;

2.2 轴对称的性质

知识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AB,垂足是O.如果AB=6cm,那么AO长为多少?∠MOA 的度数为?

注意点: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或者射线

2、直线和射线没有中点,所以没有垂直平分线

3、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轴对称图形,线段有两条对称轴一是他们本身所在的直线,二是他的垂直平分线,射线和直线都只有一条对称轴,是它本身或者它本身所在的直线

知识点二:轴对称性质

2、图中的两组图形都成对称,请在图中标出A、B、C关于它们各自对称轴的对称点Aˊ、Bˊ、Cˊ。

3、

轴对称性质知识点: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对称线段(或对称线段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也成轴对称。

4、如图所示,△ABC与△DEF关于直线l对称,则点ABC关于l的对应点分别是__D、E、F_,l是线段CF的___垂直平分线___,AB=_DE____,∠BAC= _∠EDF_ ,△ABC≌ _△DEF_ ,若∠ABC=40°,则∠DEF= _40度_。若△DEF的周长为32cm,则△ABC的周长为_32_ cm。

知识点三:画与已知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直线L.(1)作出四边形ABCD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A′B′C′D′;(2)分别延长4条线段,使它们相交,你发现什么?(3)你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解:1)过点A作AP⊥直线l,垂足为p,延长ap到aˊ,使AˋP=AP,得到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ˋ,2)同理,作出点BCD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ˋCˋDˋ,3)顺次连接线段AˋB、ˋB Cˋ、CˋDˋ、DˋAˋ则四边形AˋBˋCˋDˋ即为所求做的四边形

(2)交点在对称轴上;(3)与AD相等的线段是哪一条.Eg,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N,画△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并写画图过程

知识点4,/由已知图形和一个点的对称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5、已知四边形ABCD,如果点D、C关于直线MN对称,(1)画出直线MN;(2)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

1)连接dc,作出dc的

垂直平分线,即为mn,2)分别画出点AB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ˊBˊ,D的对称点为C。

c的对称点为d,顺次连接AˊBˊ,AˊD、BˊC、CD.则AˊBˊDC即为所求对称图形

知识点四: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折叠问题

6、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A与∠

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

(1)探索并写出这种关系;(2)请说明理由.

表示出图中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整理

化简即可得到所求角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2∠A=∠1+∠2;(2)在原三角形

ABC中,∠A+∠B+∠C=180°①;在△ADE中∠A+∠ADE+∠AED=180°②;在四

边形BCDE中∠B+∠C+∠1+∠2+∠ADE+∠AED=360°③;①+②-③得2∠A=∠1+

∠2.点评:注意:①几何计算题中,常用到方程的思想;②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③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

角来解决.

Eg,

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 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 140

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主要考查你对轴对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分析:有题意分析,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则有:

,由题知,

Eg,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点Dˊ、Cˊ的位置,若∠

EFB=65°,则∠AED=

答案】分析:首先根据AD∥BC,求出∠FED的度数,然

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

角相等,则可知∠DEF=∠FED′,最后求得∠AED′的大小.

解答:解:∵AD∥BC,

∴∠EFB=∠FED=65°,

由折叠的性质知,∠DEF=∠FED′=65°,

∴∠AED′=180°-2∠FED=50°.

故∠AED′等于50°.

知识点六、轴对称的性质在生活的应用

如图是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棋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

规则是:把跳棋棋子在棋盘内沿直线隔着棋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为

乙方一枚棋子,欲将棋子A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

A.2步B.3步C.4步D.5步

观察图形可知:先向右跳行,在向左,最后沿着对称的方法即可跳到对方那个区域,所以最少是3步.故选B.

eg 如图,四边形CDEF是一个长方形的台球桌面,白、黑两球分别位于点A、B处,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使A先碰到台边EF反弹后再击中白球B?

将A沿EF边对称,得一个点P,将P与B连线,该连线与EF交于Q,连AQ,AQB便是所要的路径,题目的意思是要入射角等于出射角,角AQE=角PQE.对称,角PQE=角BQF.对顶角,因此,角AQE=角BQF,入射角为角AQE的余角,出射角为角BQF的余角,因此入射角等于出射角知识点七:综合探究题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对角线AD、BECF交于点o,问图中哪个三角形与△AOF 成轴对称,并指出相应的对称轴(至少指出三个)

分析1)△AOB,对称轴为AD所在的直线2)△BOC,对称轴为AB的中垂线,3)△DOC,对称轴为EB所在的直线4)△EOD,对称轴为EF的中垂线5)△EOF,对称轴为FC所在的直线。

Eg,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1)画出直线EF;(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角α的数量关系.

(1)如图,连接B′B″.(1分)

作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EF.(2分)

则直线EF是△A′B′C′和△A″B″C″的对称轴.(3分)

(2)连接B′O.

∵△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BOM=∠B'OM.(5分)

又∵△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

∴∠B′OE=∠B″OE.(6分)

∴∠BOB″=∠BOM+∠B′OM+∠B′OE+∠B″OE=2(∠B′OM+∠B′OE)=2α

即∠BOB″=2α.(7分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AC⊥BD OA>OC,OB>OD试问:BC+AD>AB+CD

解法一:证明:在OA上截取OC′=OC,在OB上截取OD′=OD,连接C′D′,AD′,BC′,设BC′、AD′交于E,易证△COD≌△C′OD′(SAS),所以CD=C′D′,易证△AOD≌△AOD′,△COB≌△C′OB(SAS),所以AD=AD′,CB=C′B,在△C′D′E中,C′E+D′E>C′D′①在△ABE中,AE+BE >AB②①+②得AE+D′E+BE+C′E>AB+C′D′,所以A D′+BC′>AB+CD,所以AD+BC>

AB+CD.

解法二:

由勾股定理得:(BC+AD)-(AB+CD)=(BC-AB)+(AD-CD)

=(√OB^2+OC^2-√OA^2+OB^2)+(√OA^2+OD^2-√OC^2+OD^2 )=(OC^2-OA^2 )/

(√OB^2+OC^2+√OA^2+OB^2)+(OA^2-OC^2)/√OA^2+OD^2+√OC^2+OD^2 ) =(OA^2-OC^2)(1/(√OA^2+OD^2+√OC^2+OD^2)-1/(√OB^2+OC^2+√OA^2+O B^2)

因为OB>OD,所以√OA^2+OB^2>√OA^2+OD^2,√OB^2+OC^2>√OC^2+OD^2所以√OB^2+OC^2+√OA^2+OB^2>√OA^2+OD^2+√OC^2+OD^2

所以1/(√OA^2+OD^2+√OC^2+OD^2)>1/(√OB^2+OC^2+√OA^2+OB^2

又因为OA>OC ,所以OA^2-OC^2>0 ,所以BC+AD >AB+CD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知识点一:线段的轴对称性

1,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上,若PA=4cm,则PB的长为多少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性质,得

PB= PA=4 知识点: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和线段本身.

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和∠BCD ,连接BD ,则AC 与BD 交于点E ,求证:直线AC 垂直平分线段BD 证明:∵AC 平分∠BAD 和∠BCD,

∴∠BAC=∠DAC ,∠BCA=∠DCA , 在△ABC 和△ADC 中, ???

??∠=∠=∠=∠DCA BCA AC

AC DAC BAC ∴△ABC ≌△ADC(ASA) ∴ AB=AD ,BC=DC. ∴点A 、C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AC 垂直平分线段BD

3、如图,如图,点D 在△ABC 的边BC 上.如果DC=DA,那么点D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果BC=DC+AD,那么点D 在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BC=BD+AD=BD+C D ∴AD=C D

∴点D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识解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如下定理:(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识点二:角的轴对称性

4,如图,△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BD :DC=2:1,BC=7.8cm ,则D 到AB 的距离为 cm .

解:过点D 作DE ⊥AB 于E ,

∵AD 平分∠BAC ,DE ⊥AB ,DC ⊥AC ∴CD=DE

又BD :DC=2:1,BC=7.8cm

∴DC=7.8÷(2+1)=7.8÷3=2.6cm .

∴DE=DC=2.6cm .

故填2.6.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ABC=∠C ,AD=DC ,过点D 分别作D E ⊥AB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连接BD ,求证:BD 平分∠ABC

证明:∵AD ∥BC ,∠ABC=∠C ∴∠EAD=∠ABC =∠C 在△DEA 和△DFC 中,

??

?

??=∠=∠?=∠=∠CD AD C

EAD DFC DEA 90 ∴△DEA ≌△DFC(AAS)

∴DE=DF,又DE ⊥AB ,DF ⊥BC ,

∴BD 平分∠ABC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知识解读:角平分线有如下定理:(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注意:定理中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的距离,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含“垂直”这个条件,否则不能直接得到线段的长度相等;

6.如图,已知OP 平分∠MON ,P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 的最小值为__2____,理论根据为__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____.

题型一: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求线段长和角的度数

7. 如图所示,已知AB 比AC 长2cm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E ,△ACD 的周长是14cm ,则AB=______cm ,AC=______cm .

解:∵DE 垂直平分BC , ∴DB=DC .

∵AC+AD+DC=14cm , ∴AC+AD+BD=14cm , 即AC+AB=14cm . 又∵AB-AC=2cm ,

设AB=xcm ,AC=ycm . 根据题意,得

??

?=-=+2

14

y x y x , 解得

??

?==6

8

y x ∴AB 长为8cm ,AC 长为6cm . 题型二: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求线段长

8.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BA 于E ,AB=6厘米,则△DEB 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解:∵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BA 于E ,∠C=90°, ∴CD=DE ,DA 平分∠EDC . ∴AC=AE ,

∴△DEB 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 又∵BC=AC

∴△DEB 的周长=BC+BE=AC+BE=AE+BE=AB=6厘米. 题型三:线段与角的轴对称性的综合应用

9.如图,OE 、OF 分别是AB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OBC 、∠O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I ,试判断OI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题型四:与线段、角有关的推理说明题

10.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C ,∠ACB=90°,D 是AC 上一点,A E ⊥BD 交BD 的延长线与点E ,且

AE=2

1

BD ,求证:BD 是∠ABC 的平分线。

证明:延长AE 、BC 交于点F . ∵AE ⊥BE , ∴∠BEF=90°,又∠ACF=∠ACB=90°, ∴∠DBC+∠AFC=∠FAC+∠AFC=90°, ∴∠DBC=∠FAC ,

在△ACF 和△BCD 中,??

?

??∠=∠=?=∠=∠DBC FAC BC AC BCD ACF 90

∴△ACF ≌△BCD (ASA ), ∴AF=BD .

又AE=21BD ,

∴AE=2

1

AF

∴AE=EF ,

在△ABE 和△FBE 中,??

?

??=?=∠=∠=BE BE FEB AEB EF AE 90,

∴△ABE ≌△FBE ∴∠ABE=∠FBE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题型五: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1. 在“V”形公路(∠AOB )内部,有两个村庄C 和D ,现要建一个果品加工厂,使其到“V”形公路的距离相等,且使C 、D 两村的工人上下班的路程一样,你认为能否做到?如果能,指出果品加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如果不能,也请说明理由.

解:能.它在∠AOB的平分线与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如图中的P点).要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因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要到C、D两村的距离相等,它应在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它在∠AOB的平分线与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解:设∠B=x

∵AB=AC,BD=AD

∴∠C=∠B=x,∠BAD=∠B=x

∴∠CDA=∠B+∠BAD=2x

∵DC=AC

∴∠CAD=∠CDA=2x

∵∠BAC+∠B+∠C=180°

∠BAD+∠CAD+∠B+∠C=5x

∴5x=180,x=36°

∴∠B=36°

2.如图所示,屋架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 ⊥BC,屋椽AB=AC,求∠B,∠C,∠BAD,∠CAD的度数.

解:∵AB=AC

∴∠B=∠C

∵∠BAD=100度

∴∠B=∠C=40度

∵AD⊥BC

∴∠BAD=∠CAD

∴∠BAD=∠CAD=50度

知识解读:(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地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3.如图,已知∠A=36°,∠DBC=36°,∠C=72°,

(1)求∠1、∠2的度数;

(2)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1)∵∠C=36°,∠B=72°

∴∠BAC=180°-∠C-∠B=180°-36°-72°=72°

∵∠BAD=36°

∴∠1=∠BAC-∠BAD=72°-36°=36°

∠2=180°-∠B-∠BAD=180°-72°-36°=72°

(2)等腰三角形:△ABC、△ACD、△ABD

4.如图所示,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D E∥BC交AB于点E,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BD是△ABC的角平分线

∴∠EBD=∠DBC

∵DE∥BC,

∴∠EDB=∠DBC

∴EB=ED,即△BED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E,使CE=CD,哪么BD与DE相等吗?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CB=60°(等边三角形性质).

∵CE=CD(已知),

∴∠E=∠EDC(等边对等角).

∵∠ACB=∠E+∠ED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E=3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BC=60°(等边三角形性质),

∵D是AC的中点,

∴∠ABD=∠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E=30°,

∴∠E=∠DBC (等量代换),

∴DB=DE(等角对等边).

6.如图所示,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 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则△ADE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B=∠C(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

∵DE∥BC(已知),

∴∠ADE= ∠B,∠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DE=∠AED,

∴△ADE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知识解读: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每边的中线、高线及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判定方法:(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7.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90°,D 为AB 的中点,AB=10,BC=6,求△BDC 的周长。

解:∵∠ACB=90°,D 为AB 的中点 ∴BD=2

1AB=5,CD=2

1AB=5

∴△BDC 的周长=CD+BD+BC=5+5+6=16

知识解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题型一: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

8.如图,等边△ABC 中,D 是BC 上一点,以AD 为边作等腰△ADE ,使AD=AE ,∠DAE=80°,DE 交AC 于点F ,∠BAD=15°,求∠FDC 的度数.

解:∵∠DAE=80°,AD=AE , ∴∠ADE=2

1

(180°-80°)=50°,

∠ADC=∠BAD+∠B=15°+60°=75°, 又∵∠ADE=50°

∴∠FDC=∠ADC-∠ADE=75°-50°=25°. 题型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 9.如图,AB=AC ,∠BAC=90°,∠1=∠2,C E ⊥BE ,试说明:BD=2CE

证明:延长BA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BAC =90

∴∠CAF=∠BAC=90,∠1+∠ADB=90

∵CE⊥BE

∴∠BEF=∠BEC=90

∴∠ACF+∠CDE=90

∵∠ADB=∠CDE

∴∠ACF=∠1

∵AB=AC

∴△ABD≌△ACF (ASA)

∴BD=CF

∵∠1=∠2,BE=BE

∴△BEF≌△BEC (ASA)

1CF

∴EC=EF=

2

1BD

∴EC=

2

∴BD=2EC

题型三: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

10.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和点P,设点P到△ABC的三边AB,AC,BC的距离为h1,h2,h3,△ABC的高AM为h,

①当点P在△ABC的一边BC上.如图(1)所示,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______h.(填“>”或“=”或“<”)

②当点P在△ABC内部时,如图(2)所示;当P在△ABC外部时,如图(3)所示,这两种情况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新的关系式(不要求证明).

解:(1)h=h1+h2,理由如下:

连接AP,则S△ABC=S△ABP+S△APC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达标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象中,表示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2.函数y =2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0 B .x ≥-3 2 C .x ≥32 D .x ≤-3 2 3.点(x 1,y 1),(x 2,y 2)在直线y =-x +b 上,若x 1<x 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无法确定 4.将函数y =-3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 达式为( ) A .y =-3x +2 B .y =-3x -2 C .y =-3(x +2) D .y =-3(x -2) 5.直线y =x -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6.下列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直线上的点是( ) A .(-3,-1) B .(1,1) C .(3,2) D .(4,3) 7.如图所示,函数y 1=|x |和y 2=13x +4 3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 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x <-1或x >2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x +y -2=0,3x -2y -1=0 B.???2x -y -1=0,3x -2y -1=0 C.???2x -y -1=0,3x +2y -5=0 D.???x +y -2=0,2x -y -1=0 9.将正方形AOCB 和A 1CC 1B 1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A (0,1)和点A 1在直线 y =x +1上,点C ,C 1在x 轴上,若平移直线y =x +1使之经过点B 1,则直线y =x +1向右平移的距离为( ) A .4 B .3 C .2 D .1 10.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沿同一条路到B 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 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与骑行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 (1)他们都骑行了20 km ;(2)乙在途中停留了0.5 h ;(3)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4)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1.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n -m |-m 2可化简为 ________. (第11题) (第13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分数: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与已知图形全等的是( B ) 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两点在BC 上,且有AD =AE ,BD =CE .若∠BAD =30°,∠DAE =50°,则∠BAC 的度数为( C ) A .130° B .120° C .110° D .100° 第2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B ) 4.如图,AB ∥DE ,AC ∥DF ,AC =D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 ≌△DEF 的是( C ) A .AB =DE B .∠B =∠E C .EF =BC D .EF ∥BC 5.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D )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角和夹边 C .已知三边 D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6.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A .PQ 为∠APB 的平分线 B .P A =PB C .点A ,B 到PQ 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 第6题图第7题图 7.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 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D) A.10B.11C.12D.13 8.如图,Rt△ABC中,∠ACB=90°,CF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BD交CF于G,交AC于D,DE⊥AB于E,则下列结论:①∠A=∠BCF;②∠CDG=∠CGD;③AD=BD; ④BC=BE,其中正确的个数有(C) A.1个B.2个C.3个D.4个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S =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D) △P AB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平分线 D.组成∠E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1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ABP和△DCE全等时,t的值为(C) A.1 B.1或3 C.1或7 D.3或7 第10题图第12题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Rt△ABC中,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 的度数是30°. 12.如图,已知∠C=∠D,∠ABC=∠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__AD=BC(或OA=OB或OC=OD)__ . 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要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BC=EF(或∠BAC=∠EDF或∠C=∠F或AC∥DF 等)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数、23π、0)(π-、14.3、80108.0、ππ--1、 1010010001.0、4、 544514524534.0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正数、负数统称有理数 C 、无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无理数 D 、无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1-的立方是1-,1-的平方是1 B 、两个有理之间必定存在着无数个无理数 C 、在1和2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但无理数却没有 D 、如果62=x ,则x 一定不是有理数 4、两个正有理数之和 ( ) A 、一定是无理数 B 、一定是有理数 C 、 可能是有理数 D 、 不可能是自然数 5、36的平方根是 ( ) A 、6 B 、6± C 、6 D 、6± 6、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 ①125 114425 1=,②4)4(2±=-,③22222-=-=-,④209 51 41 251 161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9,422==b a ,且0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1,AP平分∠BAF,PD⊥AB于点D,PE⊥AF于点E,则△APD与△APE全等的理由是() A.SSS B.SAS C.SSA D.AAS 2.装修工人在搬运中发现有一块三角形的陶瓷片不慎摔成了四块(如图2),他要拿哪一块回公司才能更换到相匹配的陶瓷片() A.①B.② C.③ D.④ 3.有下列条件: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④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4.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3,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SA D.AAS

5.如图4,已知AB∥CD,AB=CD,AE=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 B.2对 C.3对D.4对 6.如图5,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补充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不能得出△APC≌△APD的是() A.BC=BD B.AC=AD C.∠ACB=∠ADB D.∠CAB=∠DAB 7.如图6,△ABC≌△EFD,那么() A.AB=DE,AC=EF,BC=DF B.AB=DF,AC=DE,BC=EF C.AB=EF,AC=DE,BC=DF D.AB=EF,AC=DF,BC=DE 8.如图7,用“AAS”直接判定△ACD≌△AB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ADC=∠AEB,∠C=∠B B.∠ADC=∠AEB,CD=BE C.AC=AB,AD=AE D.AC=AB,∠C=∠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已知△ABC≌△DEF,BC=EF=6厘米,△ABC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__________厘米. 10.如图8,已知AB=CD,∠ABD=∠CDB,则图中共有_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11.在Rt△ABC和Rt△DEF中,AB=DE,∠A=∠D=90°,再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便可得Rt△ABC≌Rt△DEF. 12. 如图9,如果△ABC≌△DEF,△DEF的周长是32 cm,DE=12 cm,EF=13 cm,则AC=__________. 13.如图10,在△ABC中,∠C=90°,CB=4,延长CB至点D,使BD=AC,作 ∠BDE=90°,∠DBE=∠A,两角的另一边相交于点E,则DE的长为__________. 14.如图11,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30°,则∠AOB=__________. 15.如图1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则∠C=__________. 16.如图13,已知△ABC,且点A(0,1),点C(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附答案)

2019 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附答案)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 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1. (2019?天津中考)估计的值在( ) A.1 和 2 之间 B.2 和 3 之间 C.3 和 4 之间 D.4 和 5 之间 2. (2019?安徽中考)与1+ 最接近的整数是( ) A.4 B.3 C.2 D.1 3. (2019?南京中考)估计介于( ) A.0.4 与0.5 之间 B.0.5 与0.6 之间 C.0.6 与0.7 之间 D.0.7 与0.8 之间 4. ( 2019?湖北宜昌中考)下列式子没有意义的是( ) A. B. C. D. 5. (2019?重庆中考)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6. 若a,b 为实数,且满足|a-2|+ =0,则b-a 的值为( ) A.2 B.0 C.-2 D. 以上都不对 7. 若a,b 均为正整数,且a>,b> ,则a+b 的最小值是( )

A.3 B.4 C.5 D.6 8. 已知=-1,=1,=0,则abc的值为() A.0 B.-1 C.- D. 9. (2019?福州中考)若(m?1)2? =0,则m+n的值是() A.-1 B.0 C.1 D.2 10. 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所示:当输入的x=64 时,输出的y 等于() A.2 B.8 C.3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南京中考)4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算术平方根 是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河北中考)若|a|= ,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已知:若≈ 1.910,≈ 6.042,则≈,± ≈. 14. 绝对值小于π的整数有. 15. 已知|a-5|+ =0,那么a-b= . 16. 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b,则a+b=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福州中考)计算:( ?1)( ?1)= _____________ . 18. (2019?贵州遵义中考) + = .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三条高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 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能力检测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能力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BC≌△ADC,如果∠BAC=60°,∠ACD=23°,那么∠D=( ) A.87° B.97° C.83° D.37° 2.王老师不小心将一块教学用的三角形玻璃打破了(如图),想到玻璃店划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为了方便,他只想带一块碎片,则他需要带( )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 A.60° B.90° C.120° D.150° 4.如图,△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判定△ADC≌△ABE的根据是( ) A.SSS B SAS C .ASA D AAS 5.对于条件: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④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以上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

点F,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7.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 等于( ) A.6 cm B 8 cm C 10 cm D 4 cm 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等形,其中AD=CD,AB=CB。小明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DAC⊥BD ②AO=CO= 2 1 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ABC的面积是28cm2,AB=16cm,AC=12cm,则DE的长为( ) A.2cm B.2.4cm C 3 cm D.3.2cm 10.如图,在△ABC中,∠BAC=90°,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DE⊥DF.若AB=8cm,则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 ) A.64 cm2 B.32cm2 C 16 cm2 D.8 cm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若△ABC≌△DEF,则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得x=_________.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测试题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2π , 0 0.23·, 227 ,27, 1010010001.6,1理数个数为(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2.在实数03 2 -,|-2|中,最小的是( ). A .-错误! B . C .0 D .|-2| 3.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 B 是无理数 C 是有理数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 (π是无理数 B .3 3是有理数 C .4是无理数 D .38-是有理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一定是正数 B .错误! 是有理数 C .2,2是有理数 D .平方根等于自身的数只有1 7.估计,20的大小在( ) A .2与3之间 B .3与4之间 C .4与5之间 D .5与6之间 8. (-2)2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 ±2 C .-2 D .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 B .3- C 3± D 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B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 C .-6是(-6)2的算术平方根 D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11.3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6 B .6 C .±,6 D . ,6 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B.1= 4= 2=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5=±5 B .43-27=1 C .18÷2=9 D .24·错误!=6 1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错误!=错误!-错误!=1 C .(21-= D =15.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5的点可能是( ) A .点P B .点Q C .点M D .点N 16.如图,矩形OABC 的边OA 长为2 ,边AB 长为1,OA 在数轴上,以原点O 为圆心,对角线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A .2.5 B .2,2 C .,3 D .,5 1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34-=4-3=1 B .)25()4(-?-=4-2)×(-5)=10 C .22511+=11+5=16 D . 32=3 6 18.已知n -12是正整数,则实数n 的最大值为( ) A .12 B .11 C .8 D .3 19.2)9(-的平方根是x , 64的立方根是y ,则x +y 的值为( ) A .3 B .7 C .3或7 D .1或7 20.若||4x =9,且||x y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5或13 B .-5或13 C .-5或-13 D .5或-13 二、填空题 1.实数27的立方根是 2.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 -2和a -4,则a 的值是 . 3.-,6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 4.估计,7的整数部分是 5.比较下列实数的大小(在 填上>、<或=)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是教案的文本表现形式,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

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 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 B的关系吗? ∵CE∥AB, 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A,ACDB。即 ACD 四、例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 一、填空 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2、若函数y= -2x m+2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 4、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且当x =1时,y =2,则当x=3时,y=____ 。 5、点P (a ,b )在第二象限,则直线y=ax+b 不经过第 象限。 6、已知一次函数y=kx-k+4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7、已知点A(-2 1,a), 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____ 。 8、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 (℃)与高度h (m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9、一次函数y=kx+b 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 10、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即可) 。 (1)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2)图象经过点(1,-3)。 二、选择题 11、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2、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32+-=x y 的图像上( ) (A )(-5,13) (B )(0.5,2) (C )(3,0) (D )(1,1) 13、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 (A )1 ,12k b =-=- (B )1,12k b =-= (C )1,12k b ==- (D )1,12 k b == 14、下列一次函数中,随着增大而减小而的是 ( ) (A )x y 3= (B )23-=x y (C )x y 23+= (D )23--=x y 15、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b 的符号是 ( ) (A) k>0,b>0 (B) k>0,b<0 (C) k<0,b>0 (D) k<0,b<0 (第15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